袁慎聞言開始低頭思索,但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麽來。


    於是說道:「確實沒聽說曲家那裏發生了什麽,此時你我不好前往東郡,要不請姒婦回去一趟,看看情況?」


    李皓隨即拒絕道:「不行,對霍不疑還是要小心些的,此時陛下詔令尚未下達,讓冷君回去不就是授人以柄。


    我那嶽丈和內兄不是湖塗之人,既然都城之中沒有曲家的消息,而他們也沒有向我們傳遞消息,那證明就算有事也不至於特別嚴重,一切等陛下明詔之後再說。」


    袁慎思慮過後,答應道:「好,那此事便先等等。」


    談完了正事,李皓便和袁慎說起了閑話:「對了,冷君有把我帶回來的禮物給你們吧,之前你和少商的婚事我沒能回來,我那侄兒出生也沒回來,這次一並給你補上。」


    袁慎笑道:「姒婦已經交給了少商,不過那也未免有些太多了,雖說知道你富裕,但也沒必要送這厚禮,我可是會送不起的。」


    李皓自然沒把這話當回事,當然李皓也知道袁慎自己也就隻是隨口一說,不會把這事放心上的。


    後續兩人又聊了幾句,便各自回去休息。


    之後幾天,李皓便穿梭於東宮及諸多關係交好的大臣之間,把自己離開這些年的關係給續上。


    不過這十幾年的變化很大,像是吳漢已經在前些年病逝,來歙也已經退居二線,返回故鄉養老。


    崔侯倒是留在了都城,隻不過自從霍君華死後,便也算是心灰意冷,隻領了虛銜加奉朝請。


    倒是王淳這家夥老而彌堅,這些年一直貪杯好色的,竟然都沒把身體累垮,顯然這年頭命運不定啊。


    而萬鬆柏和程始如今也都在外任職,萬鬆柏在徐郡任郡守,程始則在南郡任郡守。


    等李皓把關係重新捋順之後,文帝授職的詔書便下來了,李皓正式前往大司農上任。


    順帶著此前霍不疑所說,任命袁慎和他的詔令也下來了,詔書中和他講的完全一樣,袁慎就任東郡郡守,霍不疑就任河南尹。


    至此李皓和袁慎這見了沒多長時間,便又要再分開了,隻是這次變成了袁慎離開都城。


    在離開之前,兩人又進行了一次談話,是關於袁慎到達東郡之後,該如何行事的。


    李皓說道:「你到任之後,務必要嚴守公正,不能落人話柄,曲家那暫時不用去拜訪。


    我會讓冷君去一趟東郡,直接找我那君舅探問,等知道具體情況後,你再做決定。


    畢竟霍不疑這人不是個無的放失的,既然他之前特意點到,那你就得小心一些了。」


    袁慎答應道:「明白,那姒婦要不要和我們夫婦一起走,這樣也好有個照應。」


    李皓沒有同意,畢竟現在處理事情最為重要,便回道:「不必了,你們就按正常速度走,冷君那邊會加快速度趕在你們之前到,好給你爭取應對時間。」


    袁慎聞言感謝:「好,那你幫我多謝姒婦,勞動她要辛苦跑一趟了。」


    李皓輕輕一揮手,表示無所謂,反而又問道:「對了,你確實不讓我派幾個人去協助你,那些幕僚都是跟著我在蜀地曆練多年的,對地方事務處理很是順手。」


    袁慎回道:「不必了,阿父在致仕之時,就已經給我留了人手,而且你能走的路未必就適合我,還是你自己留著吧。」


    李皓輕笑一聲,說道:「也行,那我便在此祝你一帆風順。」


    等回到院中,李皓便找了曲冷君,把事情和她一說,當即曲冷君便主動應承下來。


    其實在袁慎官職下來之後,她其實心中便有所猜測,畢竟她從來都是個眼明心亮之人,隻是基於


    對李皓的信任,所以便沒有來張口相問。


    因此,曲冷君和袁慎夫婦便接連出發,前往了東郡。


    而把他們給送走,李皓也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回了大司農的本職上,想著怎麽提升一下成績。


    並且這也是李皓幹習慣得事情,因為大司農得職責與大宋三司有很大得重合點,主管得都是國家經濟稅賦。


    但可惜的是,文帝自即位之後,對大司農的職權進行了相當大的削減,到李皓上任這會。


    原先得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及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共六十五長、丞。


    已經隻剩下太倉、平準、導官三令、丞,鹽鐵職權被下放到了州郡之中,其餘職權則或被削減,或被歸入其他衙門。


    而就是這三個衙門,導官令還沒啥實權,隻負責掌春禦米,也就是幫著皇室挑選供給所用糧米。


    也就是說李皓真正能用得上就是太倉這個主管天下糧倉、掌收受郡國漕糧得衙門,還有平準令這個掌管調劑物資和平衡物價得衙門。


    沒辦法,這剛剛上任想從其他衙門去掙取職權,還是有些困難的,因此李皓更多得便是要著手先利用這兩個衙門打開局麵,然後才為自己掙取權益。


    反正平準均輸這套李皓也擅長,不就是操縱國家政策來為朝廷合理的生財嘛,這事熟悉的很。


    一時間大司農府也開始變得匆忙起來,忙的讓王姈都找李皓抱怨,說李皓整天不著家。


    直到曲冷君回來,李皓才特意在府中待著,詢問起了曲家的情況。


    曲冷君介紹道:「此次回到家中,我才知道曲家子弟竟有如此之多,盤踞在東郡各縣,聲勢無二,我父兄終究還是有些激進了。


    不過此次我父兄已經答應,會配合善見令一部分曲家子弟離開,不致讓人過於猜忌。」


    隨後頓了一下,又幫著說了好話,想消除下隔閡:「此事確實是曲家有錯,但袁、梁如今聲勢正盛,我父兄自然不願意一直落於身後,一時心急才這樣的。


    回來之前,他們特意囑咐我送來一封致歉信,你看看吧。」


    說完便遞上了一封信件,李皓掃了並未接過,隻是說道:「不必如此的,我能理解,而且不管如何也不該讓嶽丈和內兄向我致歉。


    這信就你自己收著吧,等會我寫封回信,你派人送到東郡給嶽丈和內兄。」


    隨後便當著曲冷君的麵寫下回信,然後封好交給曲冷君,並讓她先回去好好歇著,畢竟這也是一路舟車勞頓。


    但離開之後,李皓還是把袁沃找來,讓他派人去東郡一趟,再了解下具體情況。


    倒不是說李皓不信曲冷君,而是李皓知道這攀比之心一旦開啟,就很難被平複。


    如今局麵大好,不能因為這邊出了差錯,而毀了整盤布置,而且把曲家盯緊些,本身也是對曲家的保護。


    不過不管怎麽說,至少在明麵上,這件事也已經過去了,李皓後續便繼續奮鬥在增加財政收入上。


    而在這段時間,霍不疑的河南尹也是幹的順風順水,畢竟他是不怕得罪人,隻有別人怕得罪他。


    因此他便在河南尹轄下各縣立起了五色棒,開始了整治風氣之用,尤其是在雒陽城,就更是霍不疑整治的重點。


    短短兩個月,這家夥打了不下數百人,基本把都城愛鬧事的紈絝子弟們教訓了遍,一時間雒陽城治安大好,讓文帝抓住機會一陣猛誇。


    要不是霍不疑自己推辭,隻怕文帝又得賞些什麽的。


    而由此,李皓作為對比對象,就不可避免得被文帝得給教訓了一頓。


    但李皓也沒辦法,自己


    手裏本來就實權有限,在短時間根本不足以做出什麽惠及天下的顯眼成績。


    不過李皓也不氣餒,因為李皓自信隻要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基本上這成績就能顯露出來。


    隻是令李皓沒想到的是,正當李皓這邊成效顯露,可以向文帝報功,並掙取更多職權進行改製的時候,宣皇後突然倒下了。


    並且據太醫所說,已經是到了回天乏術的階段,拖不了多久了。


    悲痛之下,文帝和太子自然也沒心思來和李皓研究,要改什麽製度,李皓也沒不識相得往上湊。


    不過該說不說的,宣皇後這個時候才倒下,已經很不錯了,要按照原劇情的話,早幾年她就故去了。


    看來這些年,太子是真讓她少操了不少的心,也算是件好事。


    在一個月後,宣皇後於長秋宮崩逝,文帝下令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隨後之事便是按照禮製,有相應人員籌備喪禮儀式,李皓自然不屬於籌備人員,隻需要負責出錢便是。


    等喪禮完成,就已經是三月之後了,朝廷也逐漸恢複了正常運轉,但文帝的精神卻也是明顯比之前差了許多,因此交到太子手上處理的事務也越加繁重。


    隻是朝中官員的注意力卻並沒有放在這上麵,而是在等著文帝的反應,想看下他會不會將越妃升到後位上。


    畢竟文帝對於越妃的感情如何,朝中大臣哪有不知道得,眾人心中他是很有可能做出這事得。


    可如果越妃真成皇後了,那就意味著三皇子就從庶子變成了嫡子,雖然太子嫡長子的身份不會變化,但總歸會是一個變量。


    包括李皓在內的朝臣們自然不想再生事端,可也不好找文帝開口。


    不過還好,最終文帝可能也是想到了這點,所以選擇了讓皇後之位空懸,隻是讓越妃代為執掌後宮之事。


    當然,文帝可能也是自覺對不起越妃,因此特意下詔免了小越侯責罰,允許他返回景枡郡老家。


    此事塵埃落定,朝中大臣們的心思也就安穩了,這做事自然也就更加順暢。


    李皓也如願從文帝那要到旨意,把鹽鐵之權重新從州郡收回到中樞來統一管理,自此之後,朝廷稅賦年年增長,一時間國力大增,也讓文帝和太子對李皓越發重視。


    當然,這個重視自然是越不過霍不疑得,這家夥經過河南尹一任之後,便算是重新回到了中樞,被任命為九卿之一得光祿勳,總領宮內事務。


    可憐袁慎還在外麵飄著,沒有被召回都城。


    不過李皓盤算著應該也快了,因為自宣皇後崩逝後,文帝這邊身體也逐漸出現了問題。


    雖然沒有明說,但看這氣色大概率也就是這一兩年得事情了,到時太子登基,便能想辦法將袁慎給召回來,畢竟太子對於霍不疑雖然也是信重得很,卻遠還沒有到文帝那般地步。


    和李皓預計得時間差不多,文帝在過了今年正旦之後不久,便倒在了床上一病不起,最終在堅持了十數日後徹底閉上了眼睛。


    之後一場莊重的喪禮之後,太子作為儲君順理成章的登上了帝位,此年改元永平。


    新帝即位自然是要做出一番成績的,可沒想到,還沒等到大展身手,宮中就又傳來了越妃薨了的消息。


    說來越妃和文帝也確實情深意重,越妃身體素來康健,可自從文帝駕崩之後,便直接病倒了,一直未好。


    越妃雖從未登上過皇後之位,但文帝在世時便曾下令兩宮同位,而且又讓越妃統領後宮。


    因此最終由皇帝決定,以皇後之禮下葬越妃,陪葬於文帝陵寢。


    對此,朝臣們沒什麽意見,倒是五公主突然跳了出來,找皇帝鬧騰


    。


    畢竟在她眼裏,那些能壓得住她的人都沒了,剩下皇帝也是個好欺負的,自然就想跳出來刷個存在感,得些好處。


    但現在皇帝性子可不會再如之前那麽軟弱,好言好語勸說無用之後,就直接把霍不疑找了來,給五公主強送回公主府去了。


    再之後,在李皓的斡旋之下,袁慎被從外召回都城,擔任廷尉之職。


    對此霍不疑自然是不滿意的,認為如此做袁家得勢力太大,與國無益。


    隻是在和皇帝爭辯之後,並沒有讓皇帝改變主意,反而是讓皇帝給他自己升了官,給了他車騎將軍之職,食邑萬石。


    這就讓霍不疑很是苦惱,自此也就養成了霍不疑喜歡和李皓打對台戲的習慣。


    當然,一些重要的事情,霍不疑不會刻意搗亂,但平常可就說不定了,旨在讓皇帝和李皓不要太過親密。


    但顯然成果不大,皇帝對於李皓的信任依舊,也讓袁慎實現了世代三公的理想。


    至少李皓擔任過了一任司空、袁慎後麵也擔任了一任司徒,勉強算是達成了吧。


    在之後的事情李皓就不知道了,因為李皓一次長睡之後,再一睜眼,好像回到了現實世界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