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皓返回宿都的這段時間,安國也終於是等到了安都傳來,申屠慧身死的消息。


    李隼頓時便覺得消除了心中大患,從某種程度上,他是認為內患要高於外患的。


    不過申屠慧這個皇後做的並無差池,在朝臣百姓心中頗有威望。


    因此他卻還是得裝作夫妻情深的樣子,來掩蓋自己的刻薄寡恩。


    於是在群臣麵前,他拿著安都傳來的報喪急報,不禁潸然淚下,幾近泣血。


    朝臣見狀自然連忙規勸,讓李隼一定要保重身體,以國事為重。


    其中尤以二皇子李鎮業最為用心,走到李隼身前:「父皇,母後已去,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哽咽了,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下來。


    說起來他雖然在李隼的暗示下,對自己的母親進行了汙蔑。


    可他也確實沒想過讓母親去死,如今突聞噩耗,也是哀傷不已。


    再加上隨著申屠慧的死,他身上的嫡子標簽不可避免就遭受了影響。


    要知道李隼給他允諾的太子之位,到現在還隻是一句空話。


    現在他隻能盡力的表現自己,希望李隼能在事後兌現自己的諾言。


    李隼聽了李鎮業的話,依舊是並未抬頭。


    而相比於他們倆,崔老國公演的就更為動情,俯身於地的失聲痛哭。


    畢竟他對於自己女兒的父女之情,要比李隼的夫妻之情更為真切。


    隻可惜這份父女之情,在家族興旺、兒子前程麵前,終究是輸了一籌。


    這一場表演經曆了大半個時辰,最終在李隼幾近哭暈,被李鎮業和內侍扶回大帳的情況下結束。


    皇帝差點昏迷自然是大事,李鎮業趕忙招來了太醫過來。


    而朝臣也是不放心,就留在了大帳之外,等到太醫確定說:「陛下並無大礙,隻是初聞噩耗,一時過於悲痛而已,隻要好生休息,過兩天便可無恙。」


    聽到這話,朝臣們才總算是放下心來,同時也讓一些對李隼不了解的官員,產生了他重情重義的形象


    既然確定李隼無事,朝臣們便就各自散去,就連想要在跟前服侍的李鎮業,也被李隼給安排走了。


    等到帳中無人之時,李隼臉上已經沒有了絲毫悲傷,那副形象轉變之快,不愧是搞政治的。


    隻見他起身後,對著空處說道:「出來吧,朕有話要問。」


    隨即從大帳的幕簾後麵走出了一人,正是朱衣衛指揮使吳旭。


    「在老大發來的文書中,提到了在邀月樓著火倒塌之時,曾有幾聲如雷火彈般的爆炸異響,隻不過動靜比雷火彈要大上很多。


    你覺得這東西聽起來有沒有點像,宿國在衝擊大營時,使用的那個武器。」


    原來都城除了一封報喪的信件外,還有一封詳細說明當時情況的信件。


    在那上麵,李守基為了能盡量給自己洗幹淨,因此在裏麵添加了不少有的沒的。


    那李皓故意添加的那幾場爆炸,也就如實填寫了上去。


    隻不過李隼不想節外生枝,便先把這封信給截了下來,並未展示出來。


    吳旭聞聲回道:「聽起來確實有些像,陛下懷疑是宿國人謀害的娘娘?」


    李隼確實有這麽想過,隻是不太確定:「朕是有這種懷疑,隻是宿國為何要這麽做呢,他們此戰已經大勝,並且又在紫陽關外築城,明顯已無進取之勢。


    在這個時間謀害皇後,對於宿國並無好處,所以朕要讓你指派,當日在大營見過那東西的人回去查看。


    看看是否真有其事,記住要嚴守機密,一應消息直接


    跟朕稟報,不要讓外人知道了。」


    吳旭聽命之後,見李隼沒有什麽補充的,便離開了大帳去安排人了。


    而這一幕,也被在外麵等候,想著再獻一下殷勤的李鎮業看見。


    當下他就覺得有些不對,因為他仔細想來,剛剛好像一直就沒看見過吳旭,那他是什麽時候進裏麵的。


    自己那位父皇為何獨獨留他一人,他們在商量什麽事。


    基於朱衣衛在安國的形象一直不好,也就難免讓李鎮業有所猜想。


    因此他便選擇離開了這裏,轉頭去到了崔國公那,打算把事情講給他聽,問問這位外公的意見。


    崔國公本就年紀大了,之前在戰場上就已經很是疲勞,如今剛恢複過來一些,遇到喪女之痛,確實有些扛不住了。


    因此回到自己的營帳後,立馬就倒床不起,把身邊親兵都給嚇了一跳,趕忙又去請太醫過來。


    等李鎮業到時,正好碰見太醫出來,趕忙關切道:「怎麽了,是崔國公有什麽事嗎?」


    太醫見是李鎮業問話,趕緊回道:「崔國公與陛下情況類似,再加上崔國公年事已高,因此就顯得嚴重一些,但隻要安心修養,也能恢複過來。」


    聽到這個,李鎮業才算是稍顯放心,當即就讓太醫一定要好好照看。


    畢竟如今沙東部就是他最好的依靠,崔國公可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倒下。


    隨後他進到了帳中,一下便坐到了崔國公窗前,握著他的手關切道:「外公可一定要保重身體,母後這一死,我的親人已經不多了。


    我府上還有一些老參和寶藥,等會我便派人去都城拿來。」


    崔國公聽後很是欣慰,說道:「殿下放心,我這一把老骨頭還是能再撐一撐的。」


    之後李鎮業陪著崔國公深聊會親情,並把帳中之人都借故支走,才開始直入正題:「對了,我剛剛見到父皇單獨召見了吳旭,您說在這個時候,父皇見他幹嘛,會不會是跟母後之死有關。」


    這時的李鎮業,是有些懷疑李守基的,覺得是不是他動手害了自家母親,同時對李隼也產生了懷疑。


    之前他是想過李隼不喜申屠慧的,但對於夫妻相殘這種事情,還是有些突破下限了。


    崔國公聽後也意識到了這點,直接提醒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一切陛下自有決斷。」


    李鎮業雖然不是什麽人精,但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這話中隱含的意思,一時間隻覺得這世上真是好笑。


    崔國公不想讓李鎮業鑽了牛角尖,於是強撐精力,坐了起來。


    「殿下也不要多想,現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爭取太子之位,你可知道初國公已經回來了。」


    一聽到太子之位,李鎮業一下子就被拉回了現實,這個現實的性子倒是真繼承了李隼。


    「這個我知道,現在不還在傳初國公被宿國所擒,是用一千五百匹戰馬才換得逃脫機會的。


    為此父皇好像還不太高興,一直都沒有接見初國公。」


    崔國公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安國三大部中,大皇子已經與汪國公結親,相當於得到了沙中部的承認。


    現在也就是沙西部還未表態,殿下不妨找機會幫著初國公說說話,若是能得到沙西部的幫助,那麽爭取太子之位的希望就更大了。


    另外我要囑咐殿下,現如今陛下絕無要立太子的想法,殿下切不可主動提出,否則必為陛下所忌。」


    李鎮業思索了片刻,最終同意了崔國公的想法。


    從這裏,李鎮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便告辭離去了:「多謝外公教誨,那我就不打擾外公休息了。」


    既然


    有了想法,李鎮業便打算去實施,隻是他這人確實不太機靈。


    你說要施恩的話,直接把事做了就是,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欠了人情債總會來還的。


    可李鎮業偏偏就不一樣,還非得先去找了趟初遠,把有所圖的事情都放在了臉上,這副樣子讓初遠也是一陣無語。


    尤其李鎮業還來的光明正大,深怕不被其他人看見一樣。


    要知道一心為公,和拉攏自己勢力,這兩種在李隼眼裏,完全是兩種狀態。


    雖然李隼本來也不相信李鎮業,但這麽明目張膽的,還是讓人生氣。


    不過好在初遠及時找李隼表明了中立態度,為此在李隼那,初遠還多付出了一點代價,才最終讓李隼開口放過了此事。


    但在最後,李隼還是跟初遠點了點,讓他切記要做個忠臣。


    之後李隼在武德原假模假樣的修養了兩天,便急匆匆的帶人趕回安都,要親手操持皇後的喪禮。


    與安都這邊的沉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的宿都卻已經是一片歡慶。


    五日的賜酺剛剛結束,李皓的大婚事儀便正式公布出來。


    作為這次帶領大軍大勝安國的主將,李皓在都城中總算是確立了屬於自己的威望。


    百姓對於李皓的愛戴崇敬,自然也就帶入到對這場大婚的期待之中。


    不過太子成親的禮節繁瑣,雖然之前在李皓出征之時,就已經走了納采問名。


    但因為歸期未定,所以後續如納征、發冊命使、冊至冊家、鋪房、醮戒、妃家醮戒、親迎、廟見、合巹、朝見、盥饋、王與妃見東宮、回門等一係列流程都暫停了。


    中間又遇大敗,之後雖反敗為勝,但事情卻沒有及時開展。


    等到現如今李皓回來,這些流程才繼續進行,所以暫時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正好也方便欽天監和禮部確定日期。


    而在這段時間內,作為婚禮雙方的李皓和張晗,自然是不好見麵的。


    但李皓還是讓陳喜幫著遞了信,從這次的戰利品挑了幾個上好的玉佩給送了過去。


    既算是小情趣,也算是感謝張晗之前送的護身符。


    另外除了配合禮部忙著婚事,李皓如今也開始在崔明的默許下,承擔起了一部分軍務來。


    畢竟在崔明看來,李皓既然有這方麵的能力,還是可以著重培養下的。


    當然,重視歸重視,該做的限製還是有的,比如李皓隻有巡視監察之權,具體任免調派都不能插手。


    皇帝與太子既是父子,也是君臣,這方麵的把握李皓很清楚。


    不過即使如此,李皓已經挺滿意了,因為隻要有了一個突破口,剩下怎麽利用就是李皓自己的事,保證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把方寸之地都能給玩出花樣來。


    安宿兩國就這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之前彌漫的硝煙暫時停歇了下來。


    至於褚國在知道安軍大敗的事情後,本來還想著去占點便宜,隻是最終還是被安軍給打了回去。


    可惜這時的梧國正處於新老國君換位之際,一心要穩定住朝堂,因此沒有精力對安國動兵。


    否則要是梧國這時能出手的話,以它的國力而言,隻怕還真能占點便宜。


    但由此在梧帝楊行遠心中,樹立起了安軍無能的印象,倒是激發起了他對安國的覬覦之心。


    時光匆匆,一過就是數月之久,李皓這邊大婚之期臨近,宿都上下一片歡騰。


    李皓的納征、告期和冊封禮,是崔明親自頒發的詔書,以示對皇太子婚和冊太子妃的重視。


    吏部尚書晏敘為正使、禮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萬安為副使,持節行


    禮如儀。


    帝王之統天下,必致重於國本婚姻,以嗣萬世!寔關係於化原,惟選淑德以配元良,斯迓鴻休而永宗社,禮典具在,今昔攸同。


    皇太子崔顥,天賦純資,學全睿德,年長已冠,宜諧室家。


    爾張氏,侍禦史張坦之女,夙蘊閨闈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時及於歸天作之合!


    茲特授金冊,立爾為皇太子妃。爾其祗服榮恩,恪修婦道,惟孝惟誠以事上奉祀,惟勤惟儉以持己,率人存雞鳴儆戒之心,篤麟趾仁厚之化,有蕃嗣續,慶衍邦家億萬斯年,允光內助。爾惟敬哉!


    詔書下達之後,便是醮戒之禮,李皓的醮戒儀式頗為隆重,儀式在奉天殿舉行,崔明和李皓都要穿著正式朝服,文武百官俱參加,由崔明訓誡教誨李皓要謹尊聖命。


    張晗的受醮儀式在家祠堂舉行,參加者是她的父親和母親,和一些親朋故舊。


    父母親分別致詞訓誡教誨,張晗再向眾尊長敬禮。


    具體儀式和李皓不同,李皓隻受崔明訓誡,畢竟太子也是君。


    醮戒之後,便是李皓帶著盛大的依仗奔赴妃家親迎,這回倒是順利起來,因為也沒誰給攔李皓。


    把人接到東宮之後,再完成合巹之禮,這一天的忙碌就算是告一段落,至此雙方正式成為夫妻。


    這一天的流程下來,就算是李皓身懷絕世武功,也是被累的夠嗆。


    而這也是李皓第一次親身體會到皇室禮節之繁瑣,之前再蓮花樓世界,雖說也是當了一回太子。


    但那裏江湖之氣更勝,所以對於禮節方麵,也就沒有那麽講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