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進去呢?
吳三桂身子藏在牆後,屏住呼吸,向裏麵看了一眼。
裏邊沒人。吳三桂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門怎麽開的?自從係統當機後,怪事接二連三的發生。
吳三桂又回頭看了一眼大門,門依舊是封閉的。
也許是進來的時候就開了吧。
吳三桂搖搖頭,不再猶豫,徑直走了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書架,上麵空空如許。吳三桂伸手在書架上一抹,發現並沒有灰塵。吳三桂注意到,書架下麵有一個櫃子,上麵有一把轉盤鎖。吳三桂愣了一會兒,手不自覺地撥動著,那鎖哢嚓哢嚓轉著,叮的一聲,竟然被打開了!
吳三桂覺得腦子裏也有什麽被打開了。也許秘密就要解開了!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吳三桂俯下身子,慢慢地靠近著櫃子。
這地方,也許自己曾經來過!不然,如何解釋進來這屋子的古怪。況且,係統對自己似乎也有所隱瞞!
吳三桂探手入櫃,從中摸到了一本書一樣的東西。
這的確是一本書,隻是這書的樣式有些古怪。封麵很硬,從沒見過這麽厚的紙。書的題目是橫著的,上書“明史”兩個大字,翻開一看,這上麵的內容都不是豎排的,得橫著讀。
字很多缺少了筆畫,但奇怪的是,這些看起來缺了筆畫異常簡單的字,依舊可以讀得懂。
這是什麽?吳三桂的雙眼被一段所吸引:
天啟七年(1627):兄長天啟帝病逝,即位為帝。
崇禎元年(1628):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全國性大災荒,陝西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
崇禎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黨“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別懲處。
五月,以徐光啟主持用“西法”修定曆書,至崇禎8年修成《崇禎曆書》137卷。
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袁崇煥晝夜兼程,馳援京師,並收複永平四城。後崇禎將袁崇煥下獄並處死。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軍剿撫並用,部分農民軍流動至山西。十二月,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合原加派“遼餉”共計680萬餘兩。
崇禎四年(1631):正月,賑濟陝西災民,定議對農民軍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
崇禎六年(1633):農民軍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崇禎七年(1634):正月,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主持圍剿河南、陝西等處農民軍。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八月,以盧象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民軍戰事。十月,下罪己詔。
崇禎九年(1636):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攻克大批州、縣。
崇禎十一年(1638):張獻忠部接受明軍招降,李自成部遭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農民軍勢力一時低沉。同年,清軍犯境。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複振,攻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振興。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三月、四月,鬆山等城相繼破,洪承疇被俘,降清。五月,李自成部三圍開封。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自盡殉國。
任務失敗,也許袁崇煥不能死。
吳三桂大駭,這……這……誰那麽膽大妄為,寫這麽一本書詆毀朝綱,這可是殺頭大罪,這不是找死嗎?袁崇煥將軍提出“五年平遼”倒是聽爹提起過,綠蘿那丫頭還幫我準備了關於這方麵的科舉策論。魏忠賢要被殺了?不會吧,現在閹黨在朝中正如日中天,怎麽可能……
對了,這次傳送的時候係統說時間被加快了!
那麽現在是……什麽時候?
吳三桂決定立馬離開這裏,他匆匆卷起這卷“明史”,塞進衣兜裏。
正準備走出內室,卻又想到隔壁那件棺槨,想想也許下次不會來這裏了,可能會錯過一樁大好機緣。
於是邁腳進內,一不做二不休,兩掌啟開了棺槨。
這竟然是……
一對刀劍!
刀有半人來高,下接長柄,是一把樣式古樸的樸刀;劍長約為四尺,劍鞘上麵鑲有不少寶石,排列正對應北鬥七星,柄端金銀交錯,想來這把劍的裝飾性勝過實戰性。
吳三桂一陣激動,這刀劍想來應該是殉葬品,卻單獨置於棺內。吳三桂拿起樸刀,比劃一下,發現這刀頗為沉重,木柄有如女子小臂粗細,刀身厚重,寒光內斂。吳三桂見獵心喜,覺得十分滿意,正好自己缺一樣趁手兵器。把玩一番,又把那寶劍提了出來。這劍拿回去送給老爹。
不好,那a級破壞者會不會找上門去?雖說我們吳家有重兵把守,還是盡快回去看看。
吳三桂越想越不放心,左手提劍,右手拿刀,奔出門去。
出門的時候,吳三桂看見一匹馬正在吃草。
吳三桂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也許這馬是別處跑來的。經曆了這麽多詭異的事情,吳三桂大起膽子,直接去牽那匹馬。開始那馬還跳來跳去,但在吳三桂的棍棒教育下,三下五除二這馬就老實了。雖然沒有馬鞍,倒也湊活。
雖然不知道是哪裏,但隻要認準一個方向走,應該是可以出去的。
吳三桂找來一杆葦草,把刀劍係在馬背上,拍馬而去。
……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看到官道了。
吳三桂終於有了一絲疲倦,正欲下馬休息,忽然見一人策馬向自己而來。
“駕——”來人近了,吳三桂看他的臉,很是熟悉。
是那個演武場的校官!可他怎麽這樣了?那校官衣衫破破爛爛,還帶著不少血痕。
校官也看到了吳三桂,勒停馬步,道:“吳老弟啊,你怎麽在這啊?原來你是吳大人的兒子,你可把我害得好苦啊……”
原來,從自己消失後,那個刺客被抓了,卻被混進守衛的奸細所殺,再加上吳三桂突然消失,這校官受了牽連,被打入大牢,眼下是越獄了!
吳三桂愧疚道:“連累你了,兄弟,敢問你姓名?我一定為你洗脫冤屈……”
“吳老弟,我叫李鴻基。後麵還有追兵,你且幫我拖延一二,咱們來日方長!”說罷,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誰又能想到,今日稱兄道弟的他們,來日便是戰場對峙刀兵相見呢?這逃走的校官,正是日後的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
吳三桂身子藏在牆後,屏住呼吸,向裏麵看了一眼。
裏邊沒人。吳三桂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門怎麽開的?自從係統當機後,怪事接二連三的發生。
吳三桂又回頭看了一眼大門,門依舊是封閉的。
也許是進來的時候就開了吧。
吳三桂搖搖頭,不再猶豫,徑直走了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書架,上麵空空如許。吳三桂伸手在書架上一抹,發現並沒有灰塵。吳三桂注意到,書架下麵有一個櫃子,上麵有一把轉盤鎖。吳三桂愣了一會兒,手不自覺地撥動著,那鎖哢嚓哢嚓轉著,叮的一聲,竟然被打開了!
吳三桂覺得腦子裏也有什麽被打開了。也許秘密就要解開了!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吳三桂俯下身子,慢慢地靠近著櫃子。
這地方,也許自己曾經來過!不然,如何解釋進來這屋子的古怪。況且,係統對自己似乎也有所隱瞞!
吳三桂探手入櫃,從中摸到了一本書一樣的東西。
這的確是一本書,隻是這書的樣式有些古怪。封麵很硬,從沒見過這麽厚的紙。書的題目是橫著的,上書“明史”兩個大字,翻開一看,這上麵的內容都不是豎排的,得橫著讀。
字很多缺少了筆畫,但奇怪的是,這些看起來缺了筆畫異常簡單的字,依舊可以讀得懂。
這是什麽?吳三桂的雙眼被一段所吸引:
天啟七年(1627):兄長天啟帝病逝,即位為帝。
崇禎元年(1628):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全國性大災荒,陝西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
崇禎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黨“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別懲處。
五月,以徐光啟主持用“西法”修定曆書,至崇禎8年修成《崇禎曆書》137卷。
崇禎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袁崇煥晝夜兼程,馳援京師,並收複永平四城。後崇禎將袁崇煥下獄並處死。春,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對農民軍剿撫並用,部分農民軍流動至山西。十二月,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合原加派“遼餉”共計680萬餘兩。
崇禎四年(1631):正月,賑濟陝西災民,定議對農民軍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
崇禎六年(1633):農民軍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崇禎七年(1634):正月,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主持圍剿河南、陝西等處農民軍。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八月,以盧象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民軍戰事。十月,下罪己詔。
崇禎九年(1636):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攻克大批州、縣。
崇禎十一年(1638):張獻忠部接受明軍招降,李自成部遭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農民軍勢力一時低沉。同年,清軍犯境。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複振,攻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振興。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三月、四月,鬆山等城相繼破,洪承疇被俘,降清。五月,李自成部三圍開封。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自盡殉國。
任務失敗,也許袁崇煥不能死。
吳三桂大駭,這……這……誰那麽膽大妄為,寫這麽一本書詆毀朝綱,這可是殺頭大罪,這不是找死嗎?袁崇煥將軍提出“五年平遼”倒是聽爹提起過,綠蘿那丫頭還幫我準備了關於這方麵的科舉策論。魏忠賢要被殺了?不會吧,現在閹黨在朝中正如日中天,怎麽可能……
對了,這次傳送的時候係統說時間被加快了!
那麽現在是……什麽時候?
吳三桂決定立馬離開這裏,他匆匆卷起這卷“明史”,塞進衣兜裏。
正準備走出內室,卻又想到隔壁那件棺槨,想想也許下次不會來這裏了,可能會錯過一樁大好機緣。
於是邁腳進內,一不做二不休,兩掌啟開了棺槨。
這竟然是……
一對刀劍!
刀有半人來高,下接長柄,是一把樣式古樸的樸刀;劍長約為四尺,劍鞘上麵鑲有不少寶石,排列正對應北鬥七星,柄端金銀交錯,想來這把劍的裝飾性勝過實戰性。
吳三桂一陣激動,這刀劍想來應該是殉葬品,卻單獨置於棺內。吳三桂拿起樸刀,比劃一下,發現這刀頗為沉重,木柄有如女子小臂粗細,刀身厚重,寒光內斂。吳三桂見獵心喜,覺得十分滿意,正好自己缺一樣趁手兵器。把玩一番,又把那寶劍提了出來。這劍拿回去送給老爹。
不好,那a級破壞者會不會找上門去?雖說我們吳家有重兵把守,還是盡快回去看看。
吳三桂越想越不放心,左手提劍,右手拿刀,奔出門去。
出門的時候,吳三桂看見一匹馬正在吃草。
吳三桂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也許這馬是別處跑來的。經曆了這麽多詭異的事情,吳三桂大起膽子,直接去牽那匹馬。開始那馬還跳來跳去,但在吳三桂的棍棒教育下,三下五除二這馬就老實了。雖然沒有馬鞍,倒也湊活。
雖然不知道是哪裏,但隻要認準一個方向走,應該是可以出去的。
吳三桂找來一杆葦草,把刀劍係在馬背上,拍馬而去。
……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看到官道了。
吳三桂終於有了一絲疲倦,正欲下馬休息,忽然見一人策馬向自己而來。
“駕——”來人近了,吳三桂看他的臉,很是熟悉。
是那個演武場的校官!可他怎麽這樣了?那校官衣衫破破爛爛,還帶著不少血痕。
校官也看到了吳三桂,勒停馬步,道:“吳老弟啊,你怎麽在這啊?原來你是吳大人的兒子,你可把我害得好苦啊……”
原來,從自己消失後,那個刺客被抓了,卻被混進守衛的奸細所殺,再加上吳三桂突然消失,這校官受了牽連,被打入大牢,眼下是越獄了!
吳三桂愧疚道:“連累你了,兄弟,敢問你姓名?我一定為你洗脫冤屈……”
“吳老弟,我叫李鴻基。後麵還有追兵,你且幫我拖延一二,咱們來日方長!”說罷,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誰又能想到,今日稱兄道弟的他們,來日便是戰場對峙刀兵相見呢?這逃走的校官,正是日後的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