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書院追夫
渣了良家男後他成了腹黑權臣 作者:月亮小夜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時屋裏安靜下來,再沒有其他動靜。桓辭好奇地看向太後,殊不知太後也正盯著她。
“李棄,你去把阿齡叫來。”太後忽然道。
李棄父親說的那個太監
桓辭忙扭頭查看,隻見一個三四十歲的太監從外間走過來,應了聲是後又匆匆出去了。
可惜她害怕被太後察覺,草草看了一眼便回過神來,究竟沒太看清那人的樣子。
太後招了招手,命人給她搬了個椅子來。
“阿齡是我的侄外孫女,是蘇相的小女兒,她自小便常來宮中陪我。我想著你二人年歲相差不多,你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讓她與你做個伴。”
“多謝太後。”桓辭笑著說道。
她這個性格,在並州時便沒有什麽朋友。況且她這人獨來獨往慣了,也懶得去交甚麽朋友。雖然如此,太後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今日哀家讓你來這裏,其實還是有其他的事要交代。”
太後看著眼前笑得虛情假意的女子,心中著實不太高興。這女子沒個好名聲,年紀也不小了。要不是因為她有個好父親,她才懶得與她應酬。
“你與徹兒如今有了婚約,雖說婚期還沒定下來,但消息已傳出去了,你也算是半個皇家人了。哀家想著再過些日子,等戰事解決了,你便到宮裏來學學規矩,也好為大婚做準備。”
桓辭心裏翻了個大白眼,勾起嘴角道:“都聽太後的。”
這還沒成婚呢就一堆麻煩事,幸而這隻是她的緩兵之計。隻是父親——
桓辭忽然想起了父親在信裏提到讓她安心準備與太子的婚事。難道父親真想與宗政徹做親家
這個時候,若是能與父親見上一麵就好了。
就在桓辭聽著太後的話出神之際,打門外進來一個十七歲上下的女子。
這女孩身材高挑,麵容清俊,那一頭烏黑的頭發格外亮眼。
“阿齡見過太後,見過定安郡主。”她極自然地走到太後身邊,緩緩行了一禮。
桓辭忙起身回禮,聽著太後在耳邊道:“這便是我的侄外孫女蘇挽齡。阿齡,這便是你將來的表嫂,想必你是知道的。”
蘇挽齡朝她嫣然一笑:“早就聽說嫂嫂來京城了,沒想到今日才見到。”
“幸會幸會。”桓辭尷尬地笑笑。
這聲嫂嫂令她很是惶恐,可太後都沒說什麽,她也隻好當作沒聽到。
“叫我阿辭便好。”她又補充道。
“阿辭姐姐,我聽說你和大理寺卿伏慎均是並州人,不知你在並州有沒有見過伏氏的人”
桓辭心中咯噔一跳,警惕地看著她:“我與他們並不認識,怎麽了,可是有什麽事”
“無事。”蘇挽齡明媚的笑著,“三年前我曾與太子哥哥一同去過並州,當時我在伏氏一族府上借住過幾日,識得了伏大人的堂妹伏恬。這兩年我二人常有書信來往,倒比在並州時更親厚了不少。可她有些日子沒寫過信了,我有點擔心。我想著若是你認得她,說不準會知道點消息。”
“我不認識她。”桓辭搖搖頭,“你若是想知道,何不去問伏大人”
“阿辭姐姐不知道,”蘇挽齡挽著太後的袖子道,“伏大人自來了京城,可從沒給他們寫過信。他們若想知道些什麽,還要同我打聽。”
竟會有這種事桓辭輕蹙眉頭。
伏慎在府裏頭過得不太好,這些桓辭是知道的。但從前他與他的叔叔嬸嬸雖然不算親厚,可到底還有些感情。怎得飛黃騰達之後,他倒不與他們聯係了。
桓辭清楚地記得他二人第一次見麵時的情景。那天是伏氏大公子成婚的日子。那段時間桓辭正癡迷於戲曲,她扮成小戲子同戲班子的人一同進了伏府,眾人也都不敢來管她。
戲班子裏的人在台上唱戲時,桓辭便在後頭的水榭上亂逛。當時她一眼便看到了伏慎。男子穿著一身水青色的衣服,站在一旁看別人打趣新郎。
若說美男子,她從小也見過不少。可不知怎得,她當時便被伏慎勾住了魂。男子那清冷的氣質,再配上他雲淡風輕的表情,就這樣引起了桓辭的注意。
從伏府回來之後,桓辭便不停派人打聽他的身份。
那年伏慎才剛年滿十九,每日都要去書院裏上學。桓辭的父親在北邊一手遮天,書院裏管事的人是父親的門生,她的姑父又是書院的博士。那書院她從小到大去玩過許多次,到哪兒都輕車熟路。
她借口閑著無聊,纏著父親撒了許多次嬌,父親這才同意許她扮成男子去書院上學。
桓辭是什麽人其他人不知道她的身份,書院裏那些長輩卻是一清二楚。在那書院裏,先生們對她的存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時桓辭通過夫子知道了伏慎修習的課業,於是乎跟他選了一樣的書修習,還讓夫子將她的座位排在他附近。
那時的桓辭比現在莽撞多了,她為了伏慎,幾乎是用了十八般武藝。
因著阿瑤精湛的化妝手藝,兼之之前她和戲班子的人學過幾招,很會模仿男子的聲音,剛開始倒是瞞過了那些學生。
伏慎以為她真是個潛心修習的學子,對她提出的問題總是很耐心地解答,也常常在旬試後指出她的不足。
一來二去,兩人便算是認識了。因著學裏是按年齡排的位次,伏慎便也沒想太多,隻是以為桓辭同他年齡相同,生辰又相近。
可惜桓辭太心急了些,沒多久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桓辭本以為可以憑借此吸引他,誰料這人從那之後便當作不認識她,在學裏也不同她說話。
那段日子桓辭又急又氣,當時可沒少做傻事。現在想起來,她都尷尬地直皺眉頭。
“伏府與我們沒甚麽來往,他家的事我實在知道的不多。”她抬起臉同一臉真誠盯著她的蘇挽齡道。
“是嗎我以為郡主自幼在並州長大,必然對並州的事了如指掌。”蘇挽齡笑道。
“那倒沒有。”桓辭敷衍了事地回道。
不知為何,她總覺得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嘲諷和得意。
難道是她太多心了
“李棄,你去把阿齡叫來。”太後忽然道。
李棄父親說的那個太監
桓辭忙扭頭查看,隻見一個三四十歲的太監從外間走過來,應了聲是後又匆匆出去了。
可惜她害怕被太後察覺,草草看了一眼便回過神來,究竟沒太看清那人的樣子。
太後招了招手,命人給她搬了個椅子來。
“阿齡是我的侄外孫女,是蘇相的小女兒,她自小便常來宮中陪我。我想著你二人年歲相差不多,你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讓她與你做個伴。”
“多謝太後。”桓辭笑著說道。
她這個性格,在並州時便沒有什麽朋友。況且她這人獨來獨往慣了,也懶得去交甚麽朋友。雖然如此,太後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今日哀家讓你來這裏,其實還是有其他的事要交代。”
太後看著眼前笑得虛情假意的女子,心中著實不太高興。這女子沒個好名聲,年紀也不小了。要不是因為她有個好父親,她才懶得與她應酬。
“你與徹兒如今有了婚約,雖說婚期還沒定下來,但消息已傳出去了,你也算是半個皇家人了。哀家想著再過些日子,等戰事解決了,你便到宮裏來學學規矩,也好為大婚做準備。”
桓辭心裏翻了個大白眼,勾起嘴角道:“都聽太後的。”
這還沒成婚呢就一堆麻煩事,幸而這隻是她的緩兵之計。隻是父親——
桓辭忽然想起了父親在信裏提到讓她安心準備與太子的婚事。難道父親真想與宗政徹做親家
這個時候,若是能與父親見上一麵就好了。
就在桓辭聽著太後的話出神之際,打門外進來一個十七歲上下的女子。
這女孩身材高挑,麵容清俊,那一頭烏黑的頭發格外亮眼。
“阿齡見過太後,見過定安郡主。”她極自然地走到太後身邊,緩緩行了一禮。
桓辭忙起身回禮,聽著太後在耳邊道:“這便是我的侄外孫女蘇挽齡。阿齡,這便是你將來的表嫂,想必你是知道的。”
蘇挽齡朝她嫣然一笑:“早就聽說嫂嫂來京城了,沒想到今日才見到。”
“幸會幸會。”桓辭尷尬地笑笑。
這聲嫂嫂令她很是惶恐,可太後都沒說什麽,她也隻好當作沒聽到。
“叫我阿辭便好。”她又補充道。
“阿辭姐姐,我聽說你和大理寺卿伏慎均是並州人,不知你在並州有沒有見過伏氏的人”
桓辭心中咯噔一跳,警惕地看著她:“我與他們並不認識,怎麽了,可是有什麽事”
“無事。”蘇挽齡明媚的笑著,“三年前我曾與太子哥哥一同去過並州,當時我在伏氏一族府上借住過幾日,識得了伏大人的堂妹伏恬。這兩年我二人常有書信來往,倒比在並州時更親厚了不少。可她有些日子沒寫過信了,我有點擔心。我想著若是你認得她,說不準會知道點消息。”
“我不認識她。”桓辭搖搖頭,“你若是想知道,何不去問伏大人”
“阿辭姐姐不知道,”蘇挽齡挽著太後的袖子道,“伏大人自來了京城,可從沒給他們寫過信。他們若想知道些什麽,還要同我打聽。”
竟會有這種事桓辭輕蹙眉頭。
伏慎在府裏頭過得不太好,這些桓辭是知道的。但從前他與他的叔叔嬸嬸雖然不算親厚,可到底還有些感情。怎得飛黃騰達之後,他倒不與他們聯係了。
桓辭清楚地記得他二人第一次見麵時的情景。那天是伏氏大公子成婚的日子。那段時間桓辭正癡迷於戲曲,她扮成小戲子同戲班子的人一同進了伏府,眾人也都不敢來管她。
戲班子裏的人在台上唱戲時,桓辭便在後頭的水榭上亂逛。當時她一眼便看到了伏慎。男子穿著一身水青色的衣服,站在一旁看別人打趣新郎。
若說美男子,她從小也見過不少。可不知怎得,她當時便被伏慎勾住了魂。男子那清冷的氣質,再配上他雲淡風輕的表情,就這樣引起了桓辭的注意。
從伏府回來之後,桓辭便不停派人打聽他的身份。
那年伏慎才剛年滿十九,每日都要去書院裏上學。桓辭的父親在北邊一手遮天,書院裏管事的人是父親的門生,她的姑父又是書院的博士。那書院她從小到大去玩過許多次,到哪兒都輕車熟路。
她借口閑著無聊,纏著父親撒了許多次嬌,父親這才同意許她扮成男子去書院上學。
桓辭是什麽人其他人不知道她的身份,書院裏那些長輩卻是一清二楚。在那書院裏,先生們對她的存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時桓辭通過夫子知道了伏慎修習的課業,於是乎跟他選了一樣的書修習,還讓夫子將她的座位排在他附近。
那時的桓辭比現在莽撞多了,她為了伏慎,幾乎是用了十八般武藝。
因著阿瑤精湛的化妝手藝,兼之之前她和戲班子的人學過幾招,很會模仿男子的聲音,剛開始倒是瞞過了那些學生。
伏慎以為她真是個潛心修習的學子,對她提出的問題總是很耐心地解答,也常常在旬試後指出她的不足。
一來二去,兩人便算是認識了。因著學裏是按年齡排的位次,伏慎便也沒想太多,隻是以為桓辭同他年齡相同,生辰又相近。
可惜桓辭太心急了些,沒多久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桓辭本以為可以憑借此吸引他,誰料這人從那之後便當作不認識她,在學裏也不同她說話。
那段日子桓辭又急又氣,當時可沒少做傻事。現在想起來,她都尷尬地直皺眉頭。
“伏府與我們沒甚麽來往,他家的事我實在知道的不多。”她抬起臉同一臉真誠盯著她的蘇挽齡道。
“是嗎我以為郡主自幼在並州長大,必然對並州的事了如指掌。”蘇挽齡笑道。
“那倒沒有。”桓辭敷衍了事地回道。
不知為何,她總覺得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嘲諷和得意。
難道是她太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