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鐔舒舒服服地在傷兵營內躺著,而李肅傑這幾日並沒有見到人,估計是回部隊了。他在傷兵營內都能夠聽到外麵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傷兵營內也來了更多的人,變得擁擠了起來。張蒲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雖然那些醫士、醫吏和醫卒能夠單獨救治傷員,但是有些傷員受的傷實在是棘手,隻能是她這個醫官出手。王鐔雖然沒有給她藥方,但是新式的大蒜口味繃帶卻出奇的好用。
王鐔在聽到張蒲誇讚新式繃帶好的時候,心裏想到:“嗬嗬,那當然了,作為這個時代人類唯一可以製造出來的抗生素,大蒜素當然算是靈丹妙藥了。”
安東軍在河南郡的戰況看起來並不順利,王鐔所在的部隊是雍國十六衛軍之一,以安東將軍韋仲輝為主將,偏將軍柳斌、裨將軍秦恪為副將,下轄前、後、左、右、中五個師,總計五萬餘人。安東將軍韋仲輝親領中師,以建威將軍李憲勇、監軍將軍孟文道為副將,從澠池出發,過函穀關,到達了洛陽西大門穀城。偏將軍柳斌則帶領左師和前師從宜陽出發,兵臨伊闕關。王鐔所在的右師和後師則在裨將軍秦恪的帶領下東出陸渾,攻打新成。
或許有人會疑惑作為主將的安東將軍韋仲輝為什麽隻領中師一師一萬餘人就敢出戰?對於雍國軍隊建製了解的人就會回答你:“這一萬人可是有著羽林軍實力的,比前、後、左、右四個師加一起戰鬥力還強。”
雍國的軍隊建製名稱上和形式上讓王鐔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在京兆尹都城長安,駐紮著兩支軍隊,首先是保衛都城的虎賁軍。虎賁軍的建製同其他軍隊並不相同,五萬多人分為五個師,但是這五個師同其他軍隊就不同了,而是有番號的:
第一師是鐵鷹師,下轄鐵鷹銳士一萬人,全部是人馬著甲的重騎兵,裝備長槊長刀短弓盾牌,戰鬥力最強;
第二師是鐵鳶師,是一支裝備弓箭的輕騎兵師,這支弓騎兵很能打,曾經將以弓馬著稱的北狄國狼騎擊潰;
第三師鐵鷂師,是一支弩騎兵部隊,可以說是一支騎馬步兵,他們的主要戰鬥方式就是馬上射出一波弩箭之後就遠離敵人列陣,然後以弩箭打擊敵人;
第四師是鐵雕師,這是一支以錘斧盾牌為主要武器的重騎兵部隊,馬上可衝鋒,馬下可列陣;
第五師是鐵鷲師,以長刀長槍長矛長鈹盾牌為主,是一支能夠為王衝鋒陷陣的騎馬步兵。
講解到這裏,各位讀者老爺們就應該明白了,這支虎賁軍就是雍國的野戰部隊,不過這支部隊有一個任務在先,那就是保衛都城。每個師輪番宿衛都城,具體的安排在雍國都是絕密,連各師主將都不知道。
沒有宿衛任務的師則會在灞上大營駐訓,如果有征戰,雍王會以其中一師為中師,配備上京兆尹郡兵組成一支軍隊去參戰。
虎賁軍的兵員有三種:
第一種是虎賁軍子弟,這些子弟父輩皆為虎賁,他們也以進入虎賁軍為榮;
第二種是全國的良家子,這些人的家裏都是從事正當職業,不在七科謫內或著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家境很好,擁有一定資產,能夠有時間有錢財有能力訓練子弟;
第三種則是從全國各支軍隊中揀選勇士,包括羽林軍也在揀選之列裏。
通常百姓們都會稱呼這支虎賁軍為南軍,而相對應的就是駐紮在長安西北麵不遠處鹹陽城內的北軍:羽林軍。
鹹陽城作為秦朝故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在渭水兩岸都有分城,北岸為北城,南岸為南城,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是羽林軍軍屬,此外還有一些商人、百工之人。羽林軍駐紮在北城,百姓則居住在一水之隔的南城。
羽林軍下轄五個師,沒有虎賁軍那樣的番號,也沒有十六衛軍那般簡單的劃分為前後左右中,而是以數字命名,從第一師到第五師,每個師的兵種配置都一樣,下轄兩個旅,各五千人。
在旅下麵設置五個團,一支騎兵團、一支步兵團、一支弓兵團、一支弩兵團和一支輜重團。
騎兵團分為輕重兩個營,輕騎兵裝備短弓長刀兼為斥候,重騎兵裝備長矛,身披重甲,是衝鋒陷陣的主力;
步兵團則是以長短兵器外加盾牌裝備的;弓兵團以步弓長箭為主,身背盾牌,腰懸環首長刀;
弩兵團同弓兵團類似,不過他們是以臂張弩、腰張弩和蹶張弩為主武器,在遠程攻擊距離上比弓兵團要遠的多;
輜重團就比較雜了,他們不光是全軍的移動糧倉和移動廚房,還兼有工兵的作用,各類攻城武器都是他們在戰場上製作組裝的。
羽林軍出征都是整支軍隊一起出動,在羽林軍出動期間,鹹陽城內駐紮的就是羽林軍的預備兵:後備羽林師。
這支軍隊是羽林軍的後備力量,人數在一萬人左右,兵源是從戰死的羽林軍士卒家中揀選子弟。
除了這兩支雍國最強戰力外,在雍國北方的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駐紮著征北將軍蒙安率領的征北軍;在上郡,鎮北將軍王士暉率軍駐紮,與西河郡的冀國大將軍李沐白隔河水相對;而平北將軍秦樞作為雍王的弟弟,帶領平北軍駐紮在了北地郡;安北將軍白溯則被雍王安排在安定郡駐紮,這樣整個京畿北部就被四支軍隊保護上了。
雍國的西麵各郡,從西北麵的的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到西麵的金城郡、隴西郡和天水郡,分別駐紮著征西、鎮西、平西和安西四支軍隊,雍王在西麵的部署並沒有多麽強力,都是以中年將領為主將,以朝中老將兼任征西、鎮西、安西、平西四將軍。
而在南方的益州,最南端的永昌郡駐紮著最強大的征南軍,征南將軍李嵩是秦朝蜀郡郡守李冰後人,不光軍事才能出眾,工匠技能也強,在永昌郡這麽多年,架橋修路、開挖水渠的事情沒少做,並以軍威威壓永昌郡內各部族,向南討伐撣族和孟族各部落。
在巴郡和牂牁郡,鎮南將軍西乞勝雄率軍駐紮,同荊國的軍隊隔著江水對峙,時不時的就派兵越過江水,進入荊國的南郡和武陵郡溜達一圈。
安南將軍秦楓帶兵駐紮在蜀郡、廣漢郡和武都郡,這裏是益州巴蜀之地的繁華所在。平南將軍薛霆帶領平南軍駐紮在益州郡、犍為郡、越巂郡,這裏滇族眾多,有些部落時不時就來一次叛亂。
漢中郡的地理位置特殊,這裏是由關中進入巴蜀的門戶,以往一直都是劃歸益州管轄,後來就被劃為雍州管轄,這裏駐紮著的是平東將軍景曜帶領的平東軍。安東軍常年駐紮在弘農郡,是為京兆尹東南屏障。征東軍則駐紮在河東郡,與北麵的冀國並州軍對峙於汾水、王屋山一線,征東將軍裴思武駐紮在安邑,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將河東郡的地盤擴大到呂梁山和王屋山,而不是窩在汾水和河水之間的這一塊彈丸之地。鎮東將軍秦鍛駐軍在馮翊郡和扶風郡,作為雍王最小的叔叔,將他安排在這裏也是有著一絲深意的。
關於雍國軍隊的這些信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根本打探不到的。至於王鐔為什麽知道呢,因為王鐔出身良家子啊,還是將門世家,這些事情都在頻陽東鄉王氏的書樓中有記載。父親王谿唯一找族長王士規提的要求就是能讓他去書樓裏找書借閱,這點要求對於族長來說真的是小事情。王士規不僅同意了父親的要求,還特意給了一塊牌子,允許父親以後自由出入書樓。在他看來,一個廢人即使將書樓裏的書都讀完,也沒什麽用,沒什麽好擔心的。
王谿出入書樓,找的最多的就是史書、地理書和功法書,雖然書籍帶不出書樓,但是他能背,背完了就回到家謄寫下來,然後給王鐔看。王鐔對於功法看的很少,對於史書和地理書興趣卻極大。
在記憶中,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都沒有什麽問題,問題出在了秦朝。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五十歲駕崩於沙丘,秦二世胡亥繼位,對自己的眾多兄弟大開殺戒,這都沒變。
變的是秦始皇並不是所有子女都被秦二世胡亥殺掉了,在眾多公子中,有一位名叫嬴武的人,在當時是跟著南征秦軍向南進攻百越的,在屠睢陣亡之後,被任囂和趙佗奉為主帥。
在平定百越,統領嶺南三郡後,強勢壓服了趙佗,重用任囂以及呂嘉,在秦末亂世中,西討巴蜀荊楚,在劉邦入關中前,一舉奪下關中,然後重溫秦始皇一統六國故事,平滅了重新立國的關東六國,斬劉邦、張良,重兵圍殺項羽,強力滅掉了秦末十八路諸侯,重新一統天下。
曆史就在這裏走上了岔路,拐了一個大彎。秦三世嬴武一統天下後,北逐匈奴,南滅夜郎、滇國,西開西域,使西域三十六國臣服,將秦朝的版圖擴大了一倍還多。後來秦朝繼續經曆了二十一世皇帝,存在了四百多年,終於到了國祚盡頭。
秦二十四世皇帝嬴閭在位時,先是冀州出現民變,繼而引動了整個秦朝的農民大起義,在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中,秦朝分崩離析,通往西域的道路斷絕,盤踞在幽州的東胡人燕樸丸自稱是戰國時燕國王室後裔,舉兵攻占幽州,以遼東郡襄平縣為都城,東據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和臨屯郡,西占遼西郡、右北平郡、漁陽郡、上穀郡和涿郡,最後建立了幽國。
冀州巨鹿郡臨平人趙方喆自稱是戰國時趙國宗室後裔,加入農民起義軍之後迅速成為一方首領,在他百折不撓,失敗了再來的意誌下,他的軍隊不斷壯大變強,屢次擊敗秦朝的平叛大軍,全占冀州,然後向西攻取了並州,並且在涿郡和渤海郡擊退了幽國的入侵,以冀州、並州兩州之地建立了冀國,以原中山國的國都靈壽為都城。
而在洛陽發生的事情就更加有威脅了,自周朝開始洛陽就以副都的身份存在,秦朝時,以鹹陽為西都,洛陽為東都。秦朝末年大起義時,在雍州弘農郡、荊州南陽郡和豫州汝南郡到處流竄的赤眉軍和綠林軍聯合在了一起,在公推的首領魏仁忠的指揮下,分別從東、南、西三麵向洛陽進擊,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整個河南郡,接著向東全取豫州和大半個兗州,魏仁忠覺得自己名字不夠霸氣,就自己改名字叫魏平方,寓意為平定四方,他建都於開封縣,改稱汴梁,建立了豫國。天籟小說網
在魏平方建立豫國的同時,占據青州、兗州泰山郡、徐州琅琊郡的齊太公後裔呂平康在臨淄率先稱帝建國,定都臨淄,以沂山氣勢雄偉,沂水滋養眾生,遂定國號為沂國。
遠在東南徐州、揚州的私鹽販子韓臨山聚眾殺官,在丹陽郡發動了起義,瞬間向南向北占據了揚州和徐州,以會稽郡吳縣為都城,建立了徐國,並且出海占據了同冶縣隔海相望的東番島。
在南陽郡盤踞的赤眉軍離開之後,這裏的百姓相繼推舉了數位首領,但是最終還是被秦軍擊敗了。然後在荊州南部長沙郡下轄的酃縣,一名傻大黑粗的鐵匠帶著自己的徒子徒孫們加入了起義軍,用他們的雙手建造出了堅固非常的鎧甲,鋒利無比的武器,還有五花八門的重型器械,然後秦軍就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失敗,二十萬平叛大軍被五萬起義軍全殲於臨湘城。然後繼續向北攻下了整個荊州,在打退了秦軍和徐國的幾番進攻之後,騰出手來向南拿下了交州。那個傻大黑粗的鐵匠自稱楚熊,以臨湘為國都,建立了荊國。
關東的起義如火如荼,關中自然也不可能幸免,顯示因為戰爭的原因,關中糧價高漲,史書中隻記錄了“人相食”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關中的農民起義並沒有成氣候,反而是從西麵來的西羌人和北麵來的北狄人給秦朝造成了致命一擊。西羌人從高原上出了下來,直接出現在了富庶的巴蜀平原,秦軍被西羌人打的節節敗退,整個巴蜀都陷入了混亂和分裂,各個小諸侯直接開啟了戰國模式,沒有一天不打仗的。而北狄人更是凶狠,從朔方、五原越過長城,長驅直入攻進了鹹陽,將秦二十四世皇帝嬴閭砍死在了皇帝寶座上,並且大肆屠戮秦朝宗室子弟,掠奪秦朝宗室女和皇後妃嬪以及宮女。
幸存的秦朝宗室隱姓埋名逃回了發源地天水郡,後來又逃到了西北三郡,在酒泉郡紮下了根。五十餘年後,酒泉秦氏重新出了一位文比秦惠文王,武堪秦武王的人物,他就是雍國開國皇帝秦興霸,以西北三郡為基礎,建立一支涼州鐵騎,向北驅逐了盤踞於北邊數郡的北狄人,向南將巴蜀各割據小國一一平滅,向東將豫國和荊國伸入關中、巴蜀的爪子給斬斷了。繼而一掃關中、巴蜀五十餘年的混亂局麵,在秦朝舊都鹹陽城南邊,建立了一座新的都城,取長治久安之意,定名長安,建立雍國。
王鐔躺在床榻上回憶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的時候,不禁感歎道:“或許這些開過君主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亂世會持續近兩百年吧。”
王鐔在聽到張蒲誇讚新式繃帶好的時候,心裏想到:“嗬嗬,那當然了,作為這個時代人類唯一可以製造出來的抗生素,大蒜素當然算是靈丹妙藥了。”
安東軍在河南郡的戰況看起來並不順利,王鐔所在的部隊是雍國十六衛軍之一,以安東將軍韋仲輝為主將,偏將軍柳斌、裨將軍秦恪為副將,下轄前、後、左、右、中五個師,總計五萬餘人。安東將軍韋仲輝親領中師,以建威將軍李憲勇、監軍將軍孟文道為副將,從澠池出發,過函穀關,到達了洛陽西大門穀城。偏將軍柳斌則帶領左師和前師從宜陽出發,兵臨伊闕關。王鐔所在的右師和後師則在裨將軍秦恪的帶領下東出陸渾,攻打新成。
或許有人會疑惑作為主將的安東將軍韋仲輝為什麽隻領中師一師一萬餘人就敢出戰?對於雍國軍隊建製了解的人就會回答你:“這一萬人可是有著羽林軍實力的,比前、後、左、右四個師加一起戰鬥力還強。”
雍國的軍隊建製名稱上和形式上讓王鐔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在京兆尹都城長安,駐紮著兩支軍隊,首先是保衛都城的虎賁軍。虎賁軍的建製同其他軍隊並不相同,五萬多人分為五個師,但是這五個師同其他軍隊就不同了,而是有番號的:
第一師是鐵鷹師,下轄鐵鷹銳士一萬人,全部是人馬著甲的重騎兵,裝備長槊長刀短弓盾牌,戰鬥力最強;
第二師是鐵鳶師,是一支裝備弓箭的輕騎兵師,這支弓騎兵很能打,曾經將以弓馬著稱的北狄國狼騎擊潰;
第三師鐵鷂師,是一支弩騎兵部隊,可以說是一支騎馬步兵,他們的主要戰鬥方式就是馬上射出一波弩箭之後就遠離敵人列陣,然後以弩箭打擊敵人;
第四師是鐵雕師,這是一支以錘斧盾牌為主要武器的重騎兵部隊,馬上可衝鋒,馬下可列陣;
第五師是鐵鷲師,以長刀長槍長矛長鈹盾牌為主,是一支能夠為王衝鋒陷陣的騎馬步兵。
講解到這裏,各位讀者老爺們就應該明白了,這支虎賁軍就是雍國的野戰部隊,不過這支部隊有一個任務在先,那就是保衛都城。每個師輪番宿衛都城,具體的安排在雍國都是絕密,連各師主將都不知道。
沒有宿衛任務的師則會在灞上大營駐訓,如果有征戰,雍王會以其中一師為中師,配備上京兆尹郡兵組成一支軍隊去參戰。
虎賁軍的兵員有三種:
第一種是虎賁軍子弟,這些子弟父輩皆為虎賁,他們也以進入虎賁軍為榮;
第二種是全國的良家子,這些人的家裏都是從事正當職業,不在七科謫內或著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家境很好,擁有一定資產,能夠有時間有錢財有能力訓練子弟;
第三種則是從全國各支軍隊中揀選勇士,包括羽林軍也在揀選之列裏。
通常百姓們都會稱呼這支虎賁軍為南軍,而相對應的就是駐紮在長安西北麵不遠處鹹陽城內的北軍:羽林軍。
鹹陽城作為秦朝故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在渭水兩岸都有分城,北岸為北城,南岸為南城,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是羽林軍軍屬,此外還有一些商人、百工之人。羽林軍駐紮在北城,百姓則居住在一水之隔的南城。
羽林軍下轄五個師,沒有虎賁軍那樣的番號,也沒有十六衛軍那般簡單的劃分為前後左右中,而是以數字命名,從第一師到第五師,每個師的兵種配置都一樣,下轄兩個旅,各五千人。
在旅下麵設置五個團,一支騎兵團、一支步兵團、一支弓兵團、一支弩兵團和一支輜重團。
騎兵團分為輕重兩個營,輕騎兵裝備短弓長刀兼為斥候,重騎兵裝備長矛,身披重甲,是衝鋒陷陣的主力;
步兵團則是以長短兵器外加盾牌裝備的;弓兵團以步弓長箭為主,身背盾牌,腰懸環首長刀;
弩兵團同弓兵團類似,不過他們是以臂張弩、腰張弩和蹶張弩為主武器,在遠程攻擊距離上比弓兵團要遠的多;
輜重團就比較雜了,他們不光是全軍的移動糧倉和移動廚房,還兼有工兵的作用,各類攻城武器都是他們在戰場上製作組裝的。
羽林軍出征都是整支軍隊一起出動,在羽林軍出動期間,鹹陽城內駐紮的就是羽林軍的預備兵:後備羽林師。
這支軍隊是羽林軍的後備力量,人數在一萬人左右,兵源是從戰死的羽林軍士卒家中揀選子弟。
除了這兩支雍國最強戰力外,在雍國北方的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駐紮著征北將軍蒙安率領的征北軍;在上郡,鎮北將軍王士暉率軍駐紮,與西河郡的冀國大將軍李沐白隔河水相對;而平北將軍秦樞作為雍王的弟弟,帶領平北軍駐紮在了北地郡;安北將軍白溯則被雍王安排在安定郡駐紮,這樣整個京畿北部就被四支軍隊保護上了。
雍國的西麵各郡,從西北麵的的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到西麵的金城郡、隴西郡和天水郡,分別駐紮著征西、鎮西、平西和安西四支軍隊,雍王在西麵的部署並沒有多麽強力,都是以中年將領為主將,以朝中老將兼任征西、鎮西、安西、平西四將軍。
而在南方的益州,最南端的永昌郡駐紮著最強大的征南軍,征南將軍李嵩是秦朝蜀郡郡守李冰後人,不光軍事才能出眾,工匠技能也強,在永昌郡這麽多年,架橋修路、開挖水渠的事情沒少做,並以軍威威壓永昌郡內各部族,向南討伐撣族和孟族各部落。
在巴郡和牂牁郡,鎮南將軍西乞勝雄率軍駐紮,同荊國的軍隊隔著江水對峙,時不時的就派兵越過江水,進入荊國的南郡和武陵郡溜達一圈。
安南將軍秦楓帶兵駐紮在蜀郡、廣漢郡和武都郡,這裏是益州巴蜀之地的繁華所在。平南將軍薛霆帶領平南軍駐紮在益州郡、犍為郡、越巂郡,這裏滇族眾多,有些部落時不時就來一次叛亂。
漢中郡的地理位置特殊,這裏是由關中進入巴蜀的門戶,以往一直都是劃歸益州管轄,後來就被劃為雍州管轄,這裏駐紮著的是平東將軍景曜帶領的平東軍。安東軍常年駐紮在弘農郡,是為京兆尹東南屏障。征東軍則駐紮在河東郡,與北麵的冀國並州軍對峙於汾水、王屋山一線,征東將軍裴思武駐紮在安邑,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將河東郡的地盤擴大到呂梁山和王屋山,而不是窩在汾水和河水之間的這一塊彈丸之地。鎮東將軍秦鍛駐軍在馮翊郡和扶風郡,作為雍王最小的叔叔,將他安排在這裏也是有著一絲深意的。
關於雍國軍隊的這些信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根本打探不到的。至於王鐔為什麽知道呢,因為王鐔出身良家子啊,還是將門世家,這些事情都在頻陽東鄉王氏的書樓中有記載。父親王谿唯一找族長王士規提的要求就是能讓他去書樓裏找書借閱,這點要求對於族長來說真的是小事情。王士規不僅同意了父親的要求,還特意給了一塊牌子,允許父親以後自由出入書樓。在他看來,一個廢人即使將書樓裏的書都讀完,也沒什麽用,沒什麽好擔心的。
王谿出入書樓,找的最多的就是史書、地理書和功法書,雖然書籍帶不出書樓,但是他能背,背完了就回到家謄寫下來,然後給王鐔看。王鐔對於功法看的很少,對於史書和地理書興趣卻極大。
在記憶中,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都沒有什麽問題,問題出在了秦朝。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五十歲駕崩於沙丘,秦二世胡亥繼位,對自己的眾多兄弟大開殺戒,這都沒變。
變的是秦始皇並不是所有子女都被秦二世胡亥殺掉了,在眾多公子中,有一位名叫嬴武的人,在當時是跟著南征秦軍向南進攻百越的,在屠睢陣亡之後,被任囂和趙佗奉為主帥。
在平定百越,統領嶺南三郡後,強勢壓服了趙佗,重用任囂以及呂嘉,在秦末亂世中,西討巴蜀荊楚,在劉邦入關中前,一舉奪下關中,然後重溫秦始皇一統六國故事,平滅了重新立國的關東六國,斬劉邦、張良,重兵圍殺項羽,強力滅掉了秦末十八路諸侯,重新一統天下。
曆史就在這裏走上了岔路,拐了一個大彎。秦三世嬴武一統天下後,北逐匈奴,南滅夜郎、滇國,西開西域,使西域三十六國臣服,將秦朝的版圖擴大了一倍還多。後來秦朝繼續經曆了二十一世皇帝,存在了四百多年,終於到了國祚盡頭。
秦二十四世皇帝嬴閭在位時,先是冀州出現民變,繼而引動了整個秦朝的農民大起義,在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中,秦朝分崩離析,通往西域的道路斷絕,盤踞在幽州的東胡人燕樸丸自稱是戰國時燕國王室後裔,舉兵攻占幽州,以遼東郡襄平縣為都城,東據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和臨屯郡,西占遼西郡、右北平郡、漁陽郡、上穀郡和涿郡,最後建立了幽國。
冀州巨鹿郡臨平人趙方喆自稱是戰國時趙國宗室後裔,加入農民起義軍之後迅速成為一方首領,在他百折不撓,失敗了再來的意誌下,他的軍隊不斷壯大變強,屢次擊敗秦朝的平叛大軍,全占冀州,然後向西攻取了並州,並且在涿郡和渤海郡擊退了幽國的入侵,以冀州、並州兩州之地建立了冀國,以原中山國的國都靈壽為都城。
而在洛陽發生的事情就更加有威脅了,自周朝開始洛陽就以副都的身份存在,秦朝時,以鹹陽為西都,洛陽為東都。秦朝末年大起義時,在雍州弘農郡、荊州南陽郡和豫州汝南郡到處流竄的赤眉軍和綠林軍聯合在了一起,在公推的首領魏仁忠的指揮下,分別從東、南、西三麵向洛陽進擊,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整個河南郡,接著向東全取豫州和大半個兗州,魏仁忠覺得自己名字不夠霸氣,就自己改名字叫魏平方,寓意為平定四方,他建都於開封縣,改稱汴梁,建立了豫國。天籟小說網
在魏平方建立豫國的同時,占據青州、兗州泰山郡、徐州琅琊郡的齊太公後裔呂平康在臨淄率先稱帝建國,定都臨淄,以沂山氣勢雄偉,沂水滋養眾生,遂定國號為沂國。
遠在東南徐州、揚州的私鹽販子韓臨山聚眾殺官,在丹陽郡發動了起義,瞬間向南向北占據了揚州和徐州,以會稽郡吳縣為都城,建立了徐國,並且出海占據了同冶縣隔海相望的東番島。
在南陽郡盤踞的赤眉軍離開之後,這裏的百姓相繼推舉了數位首領,但是最終還是被秦軍擊敗了。然後在荊州南部長沙郡下轄的酃縣,一名傻大黑粗的鐵匠帶著自己的徒子徒孫們加入了起義軍,用他們的雙手建造出了堅固非常的鎧甲,鋒利無比的武器,還有五花八門的重型器械,然後秦軍就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失敗,二十萬平叛大軍被五萬起義軍全殲於臨湘城。然後繼續向北攻下了整個荊州,在打退了秦軍和徐國的幾番進攻之後,騰出手來向南拿下了交州。那個傻大黑粗的鐵匠自稱楚熊,以臨湘為國都,建立了荊國。
關東的起義如火如荼,關中自然也不可能幸免,顯示因為戰爭的原因,關中糧價高漲,史書中隻記錄了“人相食”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關中的農民起義並沒有成氣候,反而是從西麵來的西羌人和北麵來的北狄人給秦朝造成了致命一擊。西羌人從高原上出了下來,直接出現在了富庶的巴蜀平原,秦軍被西羌人打的節節敗退,整個巴蜀都陷入了混亂和分裂,各個小諸侯直接開啟了戰國模式,沒有一天不打仗的。而北狄人更是凶狠,從朔方、五原越過長城,長驅直入攻進了鹹陽,將秦二十四世皇帝嬴閭砍死在了皇帝寶座上,並且大肆屠戮秦朝宗室子弟,掠奪秦朝宗室女和皇後妃嬪以及宮女。
幸存的秦朝宗室隱姓埋名逃回了發源地天水郡,後來又逃到了西北三郡,在酒泉郡紮下了根。五十餘年後,酒泉秦氏重新出了一位文比秦惠文王,武堪秦武王的人物,他就是雍國開國皇帝秦興霸,以西北三郡為基礎,建立一支涼州鐵騎,向北驅逐了盤踞於北邊數郡的北狄人,向南將巴蜀各割據小國一一平滅,向東將豫國和荊國伸入關中、巴蜀的爪子給斬斷了。繼而一掃關中、巴蜀五十餘年的混亂局麵,在秦朝舊都鹹陽城南邊,建立了一座新的都城,取長治久安之意,定名長安,建立雍國。
王鐔躺在床榻上回憶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的時候,不禁感歎道:“或許這些開過君主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亂世會持續近兩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