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解霖目光四處搜尋時,朱瞻墉已悄然坐上馬車準備回宮。


    路上想起趙王之事,解縉阻諫太過惹陛下不喜,欲立誰為儲君是皇帝的權力,自古君臣奪權乃忌諱之事。


    朱瞻墉心裏一直牽掛著這件事。


    馬車行駛在坑坑窪窪的長安大街,他掏出那塊光潤玉石,此刻潤玉內響起陸的嗓音,傳言他到國都了。


    朱瞻墉正好奇自己可否去到陸的曆史,沒想到閉上眼睛卻體驗一場意外之旅,意識穿過諸如門般的光暈,再睜開眼睛是一個舊跡遍布的世界,不知怎麽形容這種狀態,沒有自己留下的任何痕跡,仿佛與時間同在。


    燕國雄偉的國都薊城,一輛馬車軲轆壓在碎裂的青石上,木頭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吱聲,陸撩開車簾,瞥見褐衣百姓行在街巷上。


    這座防備森嚴的國都旌旗蔽空,號角鼓鳴,今年遭遇了最嚴重的幹旱。


    百姓活不下去了,燕國準備發兵攻打趙國,他肩負著遊說奉陽君的使命,而滿朝公室和王畿以他的成敗為進攻的號令。


    眼見出使趙國的使節回來,薊城苦不堪言的百姓紛紛圍過來,迫切想知道霸道的趙國會放水嗎。


    馬車沒有停留。


    陸放下車簾,這件事還是由燕文侯宣布比較好。


    穿過繁華的街市,百姓不情願向兩旁讓開道路。


    心情沉重的燕文侯帶著客卿們,站在王宮門前遙見即將到來車隊,燕國和趙國勢同水火,但燕國弱小常受趙國牽製。


    派了許多使節也無法緩和兩國關係,若這次外交失敗,隻能出兵向趙國示威,但這對久旱缺糧的燕國乃最無奈之舉。


    一刻也無法按捺的燕文侯,跨著大步來到馬車前:“此行如何”


    蘇秦躬身行揖拜禮,仿佛隻不過做了件微不足道之事:“燕王讓臣出使趙國,是出於對臣的信任,而臣亦不辜負您的厚望,燕國與趙國的盟約已經達成了!”


    燕文侯這些天的寢食難安瞬間轉為哈哈大笑,燕國國力不如趙國,縱然能僥幸打贏,南麵還有虎視眈眈的齊國。


    沒想到,眼前這個食不果腹,投奔到自己門下的食客,竟有說服趙國的本事。


    “寡人真是沒有看錯你啊!”


    蘇秦受到這樣禮遇,並未表現得驕傲:“臣雖然促成燕國和趙國結盟,然燕國國力昌盛才是庇護百姓最牢靠的方法,出使之後,臣信中所提馬鞍,希望王上能放在心上。”


    那寶物能增強燕國國力,絕對不會有錯!


    麵對不菲的造價,燕文侯委婉勸道:“寡人沒聽墨家有此物,宋國國君成,延誤農時來建造娛樂用的高台,致使宋國國力衰退,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蘇秦決心很堅定,甚至與燕文侯對視,仿佛所說都是肺腑之言:


    “臣來投奔燕國,並不是因為燕國強大,相反,是因為燕國弱小需要臣這樣的人,如果燕文侯不願意采納臣之言,臣留在燕國也沒有用處了。”


    燕文侯並不相信馬鞍有此巨大的作用,在他的畢生認知中,戰車才是戰場的主宰,但是為了留下蘇秦,勉強回答:“寡人願意采納,請你留在燕國繼續輔佐寡人。”


    蘇秦知道朱瞻墉在看著他,抬頭看了眼燕國昏沉的天穹,笑起來。


    【蘇秦出使趙國任務完成,燕國國祚增加,你獲得國祚氣運點數200】


    【國祚氣運點,能加速屬性能力,能投影能力使用,能延長國祚氣運,1000氣運點數可轉化為一年國祚】


    應當是他贈陸馬鞍影響了燕國的曆史走向。


    朱瞻墉並沒有表現得意外,從陸出使來看,他能一定程度影響陸所在時代的事件,最終根據事情完成度,返還給他國祚氣運點。


    而國祚氣運點。


    能加速他使用的能力,諸如天工造物,或者延長國祚。


    朱瞻墉似乎明白蘇秦等人為何還活著的原因了,就是給他增加國祚氣運點的。


    最糟糕的結局,蘇秦死去連同在他身上提取的能力一同消失。


    時間似乎沒動,朱瞻墉能感受到長安大街特有的顛簸,按時辰馬車應當跑到午門了,真正確定還得問老朱。


    老朱嗓音從玉石傳來:“你剛闔眼,怎麽,有古怪之事”


    看來老朱也不知情。


    馬車回到皇宮,方才踏入西直門,朱瞻墉就聽趙王隨同陛下去文淵閣巡視,而後開始責怪太子。


    “趙王想從文獻大成入手,不想讓太子立功”


    朱瞻墉覺得趙王腦子還是機靈的,永樂為後世所稱頌幾件事,其中之一便是永樂大典。


    此乃朱棣心之所向,重視等同於鄭和下西洋。


    來到文淵閣。


    趙王朱高燧站在文華殿中央,俯瞰著周圍官員,凝重目光最後落在朱瞻墉身上:


    “瞻墉啊,你與皇叔乃血脈相同的朱室子孫,皇叔不應指責你的過失,可此事動用人力之繁浩,若是做不好,朝廷所支月米和俸祿,與支空響何異。


    “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


    朱瞻墉來得晚:“敢問趙王,瞻墉寫了什麽”


    還未待朱棣回應,朱高燧有些幸災樂禍,原封不動念道:“殿宇十九,鑄造一根長二十丈鐵柱,立於皇城西北,可避天火,雖然不是危及的事,窺一葉而知全豹,若俱都如此疏忽,恐怕大典還要再修第四次呀。”


    永樂年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發大火,上百萬兩白銀在火光中消失。


    朱瞻墉覺得大典既然包羅萬象,應當將躲避天火之法記載於其中,隻不過避雷針對於趙王等人誠然是天方夜譚。


    朱瞻墉想了想:“此書浩繁,有疏忽再所難免……”


    覺得抓住朱瞻墉把柄,趙王笑了:“瞻墉說的對,可你當初主動應承陛下,現在又說在所難免,若臣與漢王立下軍令,卻又打了敗仗,當如何呢”


    朱瞻墉說不出話來。


    是這道理。


    趙王如此說應當是想代替太子,總修文獻大成,如此既能統治九塞軍隊,又能延長留在京城。


    奪嫡之爭向來如此,沒甚麽好說的。


    隻不過朱瞻墉不想把這份功勞讓人,抬起頭反問:“三皇叔通曉工藝”


    “不通。”


    “那怎敢斷言瞻墉所言虛實”


    見趙王愣住了,朱瞻墉道:“祖父皇帝陛下就不問我,為何要寫進大典中”


    朱棣也覺得孫兒非莽撞之人,正欲聽他接下來解釋。


    “朝廷嚴令宮外屋舍,不許高於宮闈,紫禁城成了京城最高的殿宇,奉天殿高十三丈,高處不勝雷,所以屢遭天雷,天雷劈到樹上尚且起火。”


    “更遑論奉天殿穹頂俱都是風幹之木,宮裏雖遍布水缸,可十丈之高的殿宇,誰能將水澆上大殿金頂區區幾十萬兩白銀,燒了無事,倘若皇爺爺在殿中閱奏,孫臣不敢想象。”


    朱瞻墉句句肺腑之言,令朱棣心裏隱隱擔憂。


    一座皇宮動輒幾十萬兩白銀,區區幾十萬兩白銀,朱棣說不出這樣的話來,若皇宮真因高聳而招致雷火,此事需慎重看待。


    “可真若胡謅,朕可要懲治你。”


    為堵住悠悠眾口,朱瞻墉已然決定讓他們親眼所見:“祖父皇帝陛下不信,是因典籍上沒有記載的緣故,不如令人試試,雷鳴電閃時,命人高舉避雷針,站在紫禁城的宮牆上。”


    趙王將信將疑,反正沒有損失,欣然道:“父皇不如聽瞻墉的!”


    朱棣目光微閃,曆來天雷降下皆不知何故,隻當是為君者昏聵受上天責罰,若此事為真尚可值得一試。


    他側過身遣人去司天監,問何時有雷雨,得到快則三日滿則五日的答複。


    朱棣下定決心,麵向文淵閣官員煌煌下令:“三日後,午門廣庭,朕要瞧瞧鐵針可避天火,至於所需器具,由工部準備吧。”


    朱瞻墉道:“不必,此物孫臣準備就好。”


    回到自己所住偏殿。


    準備好製作避雷針的鐵錐,提取肆的【天工造物】,消耗國祚氣運點6,眼前手臂粗的鐵錐迅速蛻皮。


    【普通避雷針,使用後可方圓十裏屋舍,可以躲避天雷】


    朱瞻墉感到震驚。


    難怪不加點數時,感覺天工造物能手搓原子彈,原來加了國祚氣運點後能由材料自動生成,隻不過還是需要材料。


    原本隻一臂長鐵針,被極高超焊接技術無縫銜接,接口處絲毫無縫隙,看起來似乎本身便如此。


    而消耗的國祚氣運點數也不高。


    才六點,應當是避雷針製作簡單之緣故,朱瞻墉心想應當不是所有造物都六點。


    還附帶使用範圍說明。


    手搓應當沒有如此廣的範圍,畢竟一般避雷針隻庇護一座屋舍,並且他還需搓兩日,才能將這根無縫鐵針做出來。


    朱瞻墉當即決定,以後【天工造物】用國祚氣運點。


    ………


    從皇宮回來。


    趙王朱高燧來到漢王府,箭步如飛踏進前廳,呷一口茶慢悠悠道:


    “父皇下旨了,三天之後午門廣庭,考校文獻大成虛實!”


    “有何高興”漢王朱高煦不在意吹著茶。


    若說漢王愚鈍,可他用兵時又運籌帷幄,不失為軍中良將,可有些事卻想不清楚。


    趙王認真看著他雙眸:“父皇本就不喜歡太子,若此事不成,今後難對太子委以重任!彼時,我可接替太子編修大典,留在京城。”


    漢王心中仍有疑慮:“若是真的呢”


    “我問過工部營繕清吏司,未聽過有這樣的法子,這些都是瞻墉想出來的,他怕本王不敢試,自古天雷乃上天降下的懲罰,如何能被區區一根鐵針束縛”


    趙王輕輕吹一口茶,杯中倒影裏的眸子,滿是洞察一切的目光。


    晃眼時間過去三日。


    今日乃約定之時。


    朱瞻墉命小太監將普通避雷針,裝到午門旁邊的雁翅樓上,另一端直通地麵。


    抬頭看向紫禁城上空,鉛色的烏雲不斷堆砌,伴隨著著大風和滾滾戰鼓聲,仿佛被布蒙上的蒼穹仿佛破了洞,不斷透出白光。


    朱棣在宦官們撐著的華蓋大傘下,提著燈籠,來到奉天門的拱門洞裏。


    命朱瞻墉站在旁邊。


    官員們恭恭敬敬地站在後方,趙王和漢王神色自若,張輗則興奮地站在英國公張輔身後,隻有太子朱高熾滿麵凝重,誠然他也不信。


    對於聞所未聞之事,朱棣亦有些好奇:“如何開始”


    朱瞻墉主動上來說道:“祖父陛下爺爺,命人在雁翅樓上高舉鐵針便可以開始,不過,孫臣若派人去三叔難免又說我做了手腳,所以,不如讓三皇叔的屬官去吧。”


    趙王屬官一聽臉色蒼白。


    可是……


    朱棣不說話便是表示默認了。


    那屬官隻得硬著頭皮,往午門的雁翅樓跑去,然而朱瞻墉早已收到消息。


    【普通避雷針開啟,趨避方圓十裏雷電】


    午門上太監都不耐煩了。


    隻見,雨水簌簌從城門流下,一片大雨中,宦官們扶住梯子,趙王扛著鐵針顫巍巍爬上雁翅樓屋簷,舉起避雷針,風雨交加,雷閃照亮天地能看顧晟的身影。


    轟!


    一聲令人心悸的雷聲。


    咆哮,憤怒的黑雲,宛若就要壓垮紫禁城,雷鳴電閃,卻還未有一道雷電落下。


    朱高燧聲音被大風吹散,斷斷續續:“嗬,父皇,您看到了吧,這是第五聲雷了……兒臣說什麽來著。”


    望山跑死馬,朱瞻墉估摸剛才那幾下太遠了,超出十裏庇護範圍。


    轟隆!


    紫禁城亮如白晝,一閃而沒。


    緊接著,天上的雷仿佛全被吸引過來般,閃電一道接著一道。


    官員們瞪大眼睛,隻看見一道道銀色雷光照亮午門城牆,而站在雁翅樓上的黑影,已經消失了。


    朱棣怔怔望著這一幕。


    曆來天雷為何喜落皇宮,心中疑惑仿佛冰雪消融,正是因為殿宇高聳的緣故,曆朝皇帝竟還為此下罪己詔。


    果然和說明一樣,將十裏天雷都吸引過來了,朱瞻墉覺得還是安在金川門好:


    “孫臣所言如何”


    ——————


    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後曰祖母皇後殿下,若天子之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明太祖實錄》


    ………………


    ps:皇孫正式稱呼皇帝應該為祖父皇帝陛下,不過稱呼太長了,然而主角一天天長大,總喊皇爺爺感覺沒長大,反正肯定要改口的,大家覺得直接陛下好,還是祖父皇帝陛下好另外,可能是背景鋪墊設定等等展開太慢,數據比同期一般,所以為求追讀這章又二合一了,求追讀推薦票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後,我被朱元璋穿越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眨眼的星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眨眼的星芒並收藏穿越大明後,我被朱元璋穿越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