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的動作很快,回去便差人分成幾波出去打探,當日下午就往老太太處遞了消息,說安陽伯府從前並沒有大辦過賞梅宴的先例,也沒打聽到哪家小姐有近日要去安陽伯府作客的消息。老太太將趙沅鈺和趙沅琪叫到宜安院,又仔仔細細地問了一遍二人是否同安陽伯的小姐相識,也得到兩人的一致否認。
老太太轉了轉手上的佛珠道:“這件事我總覺得不簡單,非親非故的,咱們家剛回京就指明了請你們倆上門,隻怕這裏頭還有些別的故事,如今你們爹正在候缺,咱們還是穩妥些為好,別貿貿然的過去了,再惹出些什麽事來。我便替你們回了帖子,說你們入京後受了涼,送份禮過去便罷了。鈺兒過幾日去誠毅伯府的時候也打聽打聽,這裏頭到底是怎麽回事。”出了門,趙沅琪便同趙沅鈺說道:“本來還以為能出去玩一回,但聽祖母這麽一說,倒像一場鴻門宴了,真想不明白,咱們家在京城裏不聲不響的,有什麽值得人家伯府算計的。”趙沅鈺雖然心中有數,卻依舊裝作一頭霧水得樣子,笑了笑道:“不妨事的,若這裏頭真是有些什麽事,那咱們拒了一次,他們自然會來請第二次,早晚咱們會知道。”
趙沅琪此時蹲在地上掬起一捧雪來,仰頭衝趙沅鈺說道:“自六歲離了京城,這些年幾乎忘了雪是什麽樣子,我記得咱們家後院也有幾顆紅梅,既不能出門,咱們找薛先生一起在後院子的亭子裏撫琴烹茶,姐姐可有興致?”趙沅琪難得主動找趙沅鈺一同玩耍,想來是回程中在船艙裏憋壞了,趙沅鈺自然不會拂了她的興致,便也點了點頭。
這場雪下的十分厚重,為了二人的興致,下人們前後收拾張羅,總算在小亭子裏升起了炭火,又放好了琴桌和茶桌。薛先生特意帶了幾個竹筒,對二人道:“我小的時候家裏的姐姐妹妹們也喜歡聚在一起烹茶,我們在南邊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場雪,都是收了夏日裏的雨水,平常攢著也舍不得喝,如今到了京城,竟讓我遇到了這麽場大雪,這雪水收集起來藏個幾年,定能烹出好茶來。”趙沅琪十分喜歡烹茶,聞言又向薛先生討教起烹茶的技藝來。
趙沅鈺坐在亭中,一邊調著琴,一邊看兩人去采集雪水。回到亭中,趙沅琪又向薛先生道:“受先生這麽久的教導,還沒能好好地做出一整套,今日便給先生沏一壺茶,還請先生品評。”
薛氏年紀並不算大,同二人也算亦師亦友,看著兩人坐定,便含笑道:“今日鈺兒撫琴,琪兒烹茶,能在雪中看兩個美人演藝,真是雅事一樁。”
趙沅鈺習琴已久,早不是初練時那種生澀的感覺,信手撥弦,緩緩彈奏了一曲梅花三弄。熏香自香爐中緩緩升起,暗香浮動,琴曲配合這雪景,倒映襯出了奇妙的意境。趙沅琪不知不覺意境放下了手中的茶具,聚精會神的聽了起來。
一曲終了,四周寂然無聲,良久,亭外竟想起了一陣掌聲,三人嚇了一跳,卻是趙銘城不知何時站在了亭外。趙銘城朗聲道:“鈺兒這首梅花三弄,竟彈出了大師的味道,我聽過的琴,多是技藝有餘,意境不足,鈺兒竟能彈出梅花的錚錚傲骨,又能彈出迎春重生的喜悅,實在難得,薛先生教的好哇。”薛先生連忙向趙銘城行禮道:“老爺謬讚了,妾身也不過是稍加引導,實在是大小姐的天賦好,對琴的領悟總能比閨閣中人多出幾分意境,這種天賦實在是百人中難尋其一的。”趙銘城背著手道:“以前我總覺得你的性子像你娘,又幾分倔性,可現在看來你倒又些像我。你娘剛懷你的時候,外頭下了場雪,她非要來這亭子裏烤肉吃,我倒想在亭中撫琴,她便與我爭執起來。”趙沅鈺這些年很少聽到關於她親娘的隻言片語,不想趙銘城此時提起,她便凝神細聽,誰知趙銘城卻似想起了什麽,自顧自地搖了搖頭,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
此時趙沅琪小爐子上的雪水已經滾開,她見亭中陷入一片寂靜,便擺開杯子,撒嬌地向趙銘城道:“爹爹隻誇姐姐,也來誇誇我。薛先生教我烹茶教了許久,今日我要謝師呢,正好爹爹也一同品一品,我的手藝可能出師了?”
趙銘城一邊看著趙沅琪烹茶,一邊同薛氏道:“你剛入府時總是藏拙,不言不語的,沒想到竟是個難得的才女。”薛氏低頭道:“老爺真是高看妾身了,妾身也不過是個罪臣之後,托了老爺的庇佑才能有現在的日子,我也隻能將這點微末技藝傾囊相授,以報府中大恩。”
此時趙沅琪已經濾掉第一壺茶水,趙沅鈺冷不防扭頭一看,隻覺得趙銘城看向薛氏的眼神又有些火熱,她撇了撇嘴,心中暗歎,士大夫的紅顏知己,真是不嫌多啊。
幾人嚐過趙沅琪的茶後,又對趙沅琪稱讚了一番,此時亭中爐火漸息,冷氣漸漸侵了進來,趙銘城搓了搓手道:“天冷,在外頭玩過一會便回去吧,著了涼反倒不好。”他回頭又同薛氏說道:“琪兒的烹茶手藝不錯,想必你手藝會更好,改日我帶了好茶,去你那裏討杯茶吃。”
趙銘城聽了趙沅鈺的琴,十分欣慰,回到書房後,想到女兒從繈褓已經長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不由感慨萬千,齊氏已逝去十年有餘,正應了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於是冥思苦想半夜之後,做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悼妻賦。趙銘城作為探花郎,文筆之流暢自不用說,這首賦幾乎是幾日內便在京城的文人中傳遍,得到了仕子們的交口稱讚。趙銘城並沒有想到,自己偶有所感而做出的一副作品,竟給自己的人生之路帶來了巨大的轉折。
老太太轉了轉手上的佛珠道:“這件事我總覺得不簡單,非親非故的,咱們家剛回京就指明了請你們倆上門,隻怕這裏頭還有些別的故事,如今你們爹正在候缺,咱們還是穩妥些為好,別貿貿然的過去了,再惹出些什麽事來。我便替你們回了帖子,說你們入京後受了涼,送份禮過去便罷了。鈺兒過幾日去誠毅伯府的時候也打聽打聽,這裏頭到底是怎麽回事。”出了門,趙沅琪便同趙沅鈺說道:“本來還以為能出去玩一回,但聽祖母這麽一說,倒像一場鴻門宴了,真想不明白,咱們家在京城裏不聲不響的,有什麽值得人家伯府算計的。”趙沅鈺雖然心中有數,卻依舊裝作一頭霧水得樣子,笑了笑道:“不妨事的,若這裏頭真是有些什麽事,那咱們拒了一次,他們自然會來請第二次,早晚咱們會知道。”
趙沅琪此時蹲在地上掬起一捧雪來,仰頭衝趙沅鈺說道:“自六歲離了京城,這些年幾乎忘了雪是什麽樣子,我記得咱們家後院也有幾顆紅梅,既不能出門,咱們找薛先生一起在後院子的亭子裏撫琴烹茶,姐姐可有興致?”趙沅琪難得主動找趙沅鈺一同玩耍,想來是回程中在船艙裏憋壞了,趙沅鈺自然不會拂了她的興致,便也點了點頭。
這場雪下的十分厚重,為了二人的興致,下人們前後收拾張羅,總算在小亭子裏升起了炭火,又放好了琴桌和茶桌。薛先生特意帶了幾個竹筒,對二人道:“我小的時候家裏的姐姐妹妹們也喜歡聚在一起烹茶,我們在南邊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場雪,都是收了夏日裏的雨水,平常攢著也舍不得喝,如今到了京城,竟讓我遇到了這麽場大雪,這雪水收集起來藏個幾年,定能烹出好茶來。”趙沅琪十分喜歡烹茶,聞言又向薛先生討教起烹茶的技藝來。
趙沅鈺坐在亭中,一邊調著琴,一邊看兩人去采集雪水。回到亭中,趙沅琪又向薛先生道:“受先生這麽久的教導,還沒能好好地做出一整套,今日便給先生沏一壺茶,還請先生品評。”
薛氏年紀並不算大,同二人也算亦師亦友,看著兩人坐定,便含笑道:“今日鈺兒撫琴,琪兒烹茶,能在雪中看兩個美人演藝,真是雅事一樁。”
趙沅鈺習琴已久,早不是初練時那種生澀的感覺,信手撥弦,緩緩彈奏了一曲梅花三弄。熏香自香爐中緩緩升起,暗香浮動,琴曲配合這雪景,倒映襯出了奇妙的意境。趙沅琪不知不覺意境放下了手中的茶具,聚精會神的聽了起來。
一曲終了,四周寂然無聲,良久,亭外竟想起了一陣掌聲,三人嚇了一跳,卻是趙銘城不知何時站在了亭外。趙銘城朗聲道:“鈺兒這首梅花三弄,竟彈出了大師的味道,我聽過的琴,多是技藝有餘,意境不足,鈺兒竟能彈出梅花的錚錚傲骨,又能彈出迎春重生的喜悅,實在難得,薛先生教的好哇。”薛先生連忙向趙銘城行禮道:“老爺謬讚了,妾身也不過是稍加引導,實在是大小姐的天賦好,對琴的領悟總能比閨閣中人多出幾分意境,這種天賦實在是百人中難尋其一的。”趙銘城背著手道:“以前我總覺得你的性子像你娘,又幾分倔性,可現在看來你倒又些像我。你娘剛懷你的時候,外頭下了場雪,她非要來這亭子裏烤肉吃,我倒想在亭中撫琴,她便與我爭執起來。”趙沅鈺這些年很少聽到關於她親娘的隻言片語,不想趙銘城此時提起,她便凝神細聽,誰知趙銘城卻似想起了什麽,自顧自地搖了搖頭,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
此時趙沅琪小爐子上的雪水已經滾開,她見亭中陷入一片寂靜,便擺開杯子,撒嬌地向趙銘城道:“爹爹隻誇姐姐,也來誇誇我。薛先生教我烹茶教了許久,今日我要謝師呢,正好爹爹也一同品一品,我的手藝可能出師了?”
趙銘城一邊看著趙沅琪烹茶,一邊同薛氏道:“你剛入府時總是藏拙,不言不語的,沒想到竟是個難得的才女。”薛氏低頭道:“老爺真是高看妾身了,妾身也不過是個罪臣之後,托了老爺的庇佑才能有現在的日子,我也隻能將這點微末技藝傾囊相授,以報府中大恩。”
此時趙沅琪已經濾掉第一壺茶水,趙沅鈺冷不防扭頭一看,隻覺得趙銘城看向薛氏的眼神又有些火熱,她撇了撇嘴,心中暗歎,士大夫的紅顏知己,真是不嫌多啊。
幾人嚐過趙沅琪的茶後,又對趙沅琪稱讚了一番,此時亭中爐火漸息,冷氣漸漸侵了進來,趙銘城搓了搓手道:“天冷,在外頭玩過一會便回去吧,著了涼反倒不好。”他回頭又同薛氏說道:“琪兒的烹茶手藝不錯,想必你手藝會更好,改日我帶了好茶,去你那裏討杯茶吃。”
趙銘城聽了趙沅鈺的琴,十分欣慰,回到書房後,想到女兒從繈褓已經長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不由感慨萬千,齊氏已逝去十年有餘,正應了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於是冥思苦想半夜之後,做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悼妻賦。趙銘城作為探花郎,文筆之流暢自不用說,這首賦幾乎是幾日內便在京城的文人中傳遍,得到了仕子們的交口稱讚。趙銘城並沒有想到,自己偶有所感而做出的一副作品,竟給自己的人生之路帶來了巨大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