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是中國曆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而且其特點相當明顯,即宦官在皇帝與外戚鬥爭的夾縫中逐步增強自身的勢力進而把持朝政。
那麽宦官又是何時出現的那?不急,本章主要講述宦官。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那麽漢和帝又是誰那?
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皇後竇氏將劉肇養為繼子。
公元88年,年僅31歲的漢章帝劉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劉肇這時隻有10歲。
生母為梁貴人。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麵有千乘王劉伉(kàng)、平春王劉全、清河王劉慶三個哥哥,下麵有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城陽王劉淑、廣宗王劉萬歲四個弟弟。
由於竇皇後從中作祟,漢章帝廢掉太子劉慶,逼死劉慶生母宋貴人,改立劉肇為太子。當時,劉慶5歲,劉肇才4歲。變故與危難可以讓人迅速成熟,劉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變化所具有的意義,懂得要扶危濟困,於是對劉慶格外親近和愛護,入則同室,出則同車。這也許是出自劉肇善良的天性。但作為皇帝,年僅10歲的劉肇顯然無法懂得管理國家事務,於是政權隻好交由養他成人、最為親近的太後來掌管。
東漢從和帝起,每個皇帝都是兒時即位。在幼兒皇帝當朝的時期,外戚與宦官的專權、鬥爭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紛爭和社會的動【和諧】亂將隨時發生,東漢政權也就進入了永無寧日的曆史階段。
好了,介紹完小肇我們就講講宦官吧。
自小肇之後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每當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無知,國政往往操之於母後之手,而母後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麵。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東漢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漢桓帝消滅外戚梁冀集團之後。由此而直至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那麽有宦官就有外戚,我們在說說外戚。
梁冀是東漢後期著名的外戚。他的兩個妹妹都曾先後被立為皇後,衝帝、質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氣焰無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無權的傀儡。漢桓帝即位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極力想擺脫其尷尬的境地,並與唐衡、單超、徐璜等五個宦官歃血為盟,決心除掉梁冀。唐衡、單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經過周密策劃,調動羽林軍千餘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梁冀與其妻畏罪自殺,其家族成員及黨羽賓客大多被殺。單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誅殺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內同被封侯,食邑自二萬戶到一萬三千戶不等,時人並稱“五侯“,朝政也隨之為其壟斷。
是不是想問五候是誰,當然不是諸葛亮。
在以後的幾年中,“五侯“任人唯親,其親屬族人不僅多數升官,而且依仗其權勢,排斥異己,為所欲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後竟然率官吏闖入李家,搶走此女戲射殺之。東海相黃浮依法處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責。“五侯“權勢日大,驕橫日甚,進而對皇權構成威脅。漢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機,痛加裁抑,下詔貶具瑗為都鄉侯,單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牽連,紛紛遭貶,五侯專權告一段落。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這五個也不長久,這不新的宦官又來了。
“五侯“失勢後,侯覽、蘇康、管霸等又成為新的一輪炙手可熱的宦官。他們與五侯一樣把持朝政、盤剝百姓、任人唯親。宦官們的親屬及其黨羽占據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而大多數太學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進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趨黑暗,時人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和諧】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導致朝廷無中興之才。
漢桓帝死後,竇太後及其父竇武迎立漢靈帝即位。當時靈帝年僅13歲,竇太後臨朝稱製,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扶持左右。竇武與陳蕃都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因而密謀鏟除宦官。在竇太後的支持下,他們殺死了在朝中專權宦官管霸、蘇康二人。竇武還曾計劃除掉大宦官曹節等人,但因事機不密被宦官們知悉。曹節等人見勢不妙,急忙率人入宮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後,並假傳聖旨,派兵捉拿竇武。竇武慌忙避入軍營。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糾集千餘兵馬圍攻竇武,最終斬殺竇武及其宗親、賓客,竇太後隨之被囚禁。陳蕃得知曹節等宦官矯詔捕殺竇武的消息後,不顧年老體弱,召集屬吏和學生八十餘人持刀衝入承明門,正被捕殺竇武回宮的宦官王甫遇到。陳蕃因寡不敵眾而遭殺害。
竇武、陳蕃被害後,宦官自行封賞、加官晉爵,完全控製了東漢的朝政。靈帝即位之初年少無知,重任宦官。成人後又耽於享樂與斂財,宦官們投其所好,朝政之混亂與腐敗可以想見。宦官侯覽的母親及其家人在其家鄉sd無惡不作,sd名士張儉上書彈劾。氣急敗壞的侯覽指使無賴朱並誣告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結黨,圖謀造反。不明所以的靈帝下詔追捕張儉等人。張儉逃亡途中受到了多人的收留然後成功出塞。宦官們借此大肆捉拿張儉黨人,凡是幫助張儉逃跑的人都被列入黨人的行列,受牽連者甚眾。
其後,宦官把持下的東漢統治更加黑暗。朝臣上書指責宦官圖謀不軌,昏庸的漢靈帝竟不知何為“不軌“。在靈帝身邊隨時侍從左右的中常侍有張讓、趙忠等十二人,舉其大數稱“十常侍“。他們參預覽閱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靈帝卻心甘情願地受製於宦官,公然覥顏稱:“張常侍(張讓)乃我公,趙常侍(趙忠)乃我母。“皇帝與宦官一道盤剝百姓、賣官鬻爵,朝政日益腐敗,最終釀成了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
黃巾起義當真是碌碌無為嗎?下章我們講黃巾起義。
那麽宦官又是何時出現的那?不急,本章主要講述宦官。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那麽漢和帝又是誰那?
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皇後竇氏將劉肇養為繼子。
公元88年,年僅31歲的漢章帝劉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劉肇這時隻有10歲。
生母為梁貴人。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麵有千乘王劉伉(kàng)、平春王劉全、清河王劉慶三個哥哥,下麵有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城陽王劉淑、廣宗王劉萬歲四個弟弟。
由於竇皇後從中作祟,漢章帝廢掉太子劉慶,逼死劉慶生母宋貴人,改立劉肇為太子。當時,劉慶5歲,劉肇才4歲。變故與危難可以讓人迅速成熟,劉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變化所具有的意義,懂得要扶危濟困,於是對劉慶格外親近和愛護,入則同室,出則同車。這也許是出自劉肇善良的天性。但作為皇帝,年僅10歲的劉肇顯然無法懂得管理國家事務,於是政權隻好交由養他成人、最為親近的太後來掌管。
東漢從和帝起,每個皇帝都是兒時即位。在幼兒皇帝當朝的時期,外戚與宦官的專權、鬥爭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紛爭和社會的動【和諧】亂將隨時發生,東漢政權也就進入了永無寧日的曆史階段。
好了,介紹完小肇我們就講講宦官吧。
自小肇之後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每當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無知,國政往往操之於母後之手,而母後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麵。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東漢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漢桓帝消滅外戚梁冀集團之後。由此而直至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那麽有宦官就有外戚,我們在說說外戚。
梁冀是東漢後期著名的外戚。他的兩個妹妹都曾先後被立為皇後,衝帝、質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氣焰無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無權的傀儡。漢桓帝即位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極力想擺脫其尷尬的境地,並與唐衡、單超、徐璜等五個宦官歃血為盟,決心除掉梁冀。唐衡、單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經過周密策劃,調動羽林軍千餘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梁冀與其妻畏罪自殺,其家族成員及黨羽賓客大多被殺。單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誅殺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內同被封侯,食邑自二萬戶到一萬三千戶不等,時人並稱“五侯“,朝政也隨之為其壟斷。
是不是想問五候是誰,當然不是諸葛亮。
在以後的幾年中,“五侯“任人唯親,其親屬族人不僅多數升官,而且依仗其權勢,排斥異己,為所欲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後竟然率官吏闖入李家,搶走此女戲射殺之。東海相黃浮依法處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責。“五侯“權勢日大,驕橫日甚,進而對皇權構成威脅。漢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機,痛加裁抑,下詔貶具瑗為都鄉侯,單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牽連,紛紛遭貶,五侯專權告一段落。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這五個也不長久,這不新的宦官又來了。
“五侯“失勢後,侯覽、蘇康、管霸等又成為新的一輪炙手可熱的宦官。他們與五侯一樣把持朝政、盤剝百姓、任人唯親。宦官們的親屬及其黨羽占據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而大多數太學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進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趨黑暗,時人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和諧】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導致朝廷無中興之才。
漢桓帝死後,竇太後及其父竇武迎立漢靈帝即位。當時靈帝年僅13歲,竇太後臨朝稱製,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扶持左右。竇武與陳蕃都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因而密謀鏟除宦官。在竇太後的支持下,他們殺死了在朝中專權宦官管霸、蘇康二人。竇武還曾計劃除掉大宦官曹節等人,但因事機不密被宦官們知悉。曹節等人見勢不妙,急忙率人入宮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後,並假傳聖旨,派兵捉拿竇武。竇武慌忙避入軍營。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糾集千餘兵馬圍攻竇武,最終斬殺竇武及其宗親、賓客,竇太後隨之被囚禁。陳蕃得知曹節等宦官矯詔捕殺竇武的消息後,不顧年老體弱,召集屬吏和學生八十餘人持刀衝入承明門,正被捕殺竇武回宮的宦官王甫遇到。陳蕃因寡不敵眾而遭殺害。
竇武、陳蕃被害後,宦官自行封賞、加官晉爵,完全控製了東漢的朝政。靈帝即位之初年少無知,重任宦官。成人後又耽於享樂與斂財,宦官們投其所好,朝政之混亂與腐敗可以想見。宦官侯覽的母親及其家人在其家鄉sd無惡不作,sd名士張儉上書彈劾。氣急敗壞的侯覽指使無賴朱並誣告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結黨,圖謀造反。不明所以的靈帝下詔追捕張儉等人。張儉逃亡途中受到了多人的收留然後成功出塞。宦官們借此大肆捉拿張儉黨人,凡是幫助張儉逃跑的人都被列入黨人的行列,受牽連者甚眾。
其後,宦官把持下的東漢統治更加黑暗。朝臣上書指責宦官圖謀不軌,昏庸的漢靈帝竟不知何為“不軌“。在靈帝身邊隨時侍從左右的中常侍有張讓、趙忠等十二人,舉其大數稱“十常侍“。他們參預覽閱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靈帝卻心甘情願地受製於宦官,公然覥顏稱:“張常侍(張讓)乃我公,趙常侍(趙忠)乃我母。“皇帝與宦官一道盤剝百姓、賣官鬻爵,朝政日益腐敗,最終釀成了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
黃巾起義當真是碌碌無為嗎?下章我們講黃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