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複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係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曹丕聰穎的天資和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曆《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騎馬,曹丕八歲時學會。曹丕十歲開始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曆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建安九年(204年),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納袁熙之妻甄氏。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帶著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墳墓。事畢,曹丕等乘馬遊觀,經過東園,循著渦河,穿過高林,駐馬書鞭,寫下《臨渦賦》。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丕帶著其子曹叡和東鄉公主,隨曹操東征孫權。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環夫人所生的曹衝。曹衝字倉舒,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他不僅聰慧過人,並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為此,他深得曹操的寵愛。可惜天不福曹氏,這樣一個寧馨兒卻在十三歲時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然而,多才多藝的曹丕之後又出了一個曹植,其風流文采竟然更勝乃兄,深受曹操寵愛。於是就發生了丕、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1]。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擁植派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等,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擁植派中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占優勢,“幾為太子者數矣”。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為曹操所不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密謀攻打鄴城,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曹丕率眾平定,誅殺魏諷。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丞相位,稱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麵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動和誌滿意得。麵對從乃父手中接管下來的國家,深感完成乃父複興國力和實現統一之遺誌,將是他人生今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曹丕從東漢末年,綱紀紊亂的曆史中吸取教訓,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他深知隻有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利寶座的重要性。他一開始就從內部權利製衡中著手,迅速做出反應。他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重新分配在權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額,同時打擊排除異己勢力。二月,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五月,冊封投降的山賊鄭甘、王照為列侯,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七月,孫權遣使奉獻,同月,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裏應外合,收複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甲午,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乙卯,漢獻帝禪讓,曹丕三次上書辭讓。辛未,曹丕登受禪台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奉漢獻帝為山陽公。
曹丕對外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誌向。他積極折衝疆場,曾兩次興師伐吳。黃初二年(221年),吳國孫權攻擊劉備,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遂收荊襄之地。孫權害怕劉備報複首尾難顧,假意與魏曹丕修好“孫權遣使者奉章,並遣於禁等還。”曹丕遣“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孫權假意稱臣。劉備憤孫權之襲關羽,率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劉備盛怒不許。是年,攻破吳軍巫口和姊歸兩處。
黃初三年(221年)正月,孫權給曹丕上書言說出兵迎敵,曹丕作《報吳王孫權書》鼓勵其殺敵。二月,鄯善、龜茲、於闐王各遣使奉獻。是後西域複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曹叡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11人皆為王。四月,封曹植為鄄城王。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當初曹丕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裏,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兵法,哪有連營七百裏抵抗敵人的!‘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這是用兵的忌諱,孫權打敗劉備的上書快到了。”過了七天,孫權擊破劉備的文書送到。八月,蜀大將黃權率眾降。九月庚子,立郭女王為皇後。隨後孫權因解除了蜀國的威脅,孫權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拖延再三,魏吳兩國的聯合也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同年十月,“孫權複叛。複郭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曹丕十分惱怒,又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張郃、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命鎮西將軍曹真率諸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封賞等,平定河西。過了十天,破胡告檄傳到洛陽,曹丕非常高興,大笑說:“我在帷幕之內運籌帷幄,諸將在萬裏之外奮勇作戰,其相應若合符節。前後戰克獲虜,沒有如此之多的。“
黃初四年(223年),曹仁、曹彰、賈詡先後去世。黃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學,製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黃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從許昌到沛郡詢問民間疾苦,救濟貧困者。同年,並州刺史梁習大破鮮卑軻比能。
十月,曹丕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裏。當年大寒,水道結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期間,經過雍丘,到曹植處所,與曹植見麵,增其戶五百。十二月,曹丕一行從譙經過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已故的漢朝太尉橋玄。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6月28日)曹丕病重,詔令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讓後宮淑媛、昭儀已下的都各自歸其家。五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複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係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曹丕聰穎的天資和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曆《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騎馬,曹丕八歲時學會。曹丕十歲開始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曆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建安九年(204年),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納袁熙之妻甄氏。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帶著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墳墓。事畢,曹丕等乘馬遊觀,經過東園,循著渦河,穿過高林,駐馬書鞭,寫下《臨渦賦》。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丕帶著其子曹叡和東鄉公主,隨曹操東征孫權。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環夫人所生的曹衝。曹衝字倉舒,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他不僅聰慧過人,並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為此,他深得曹操的寵愛。可惜天不福曹氏,這樣一個寧馨兒卻在十三歲時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然而,多才多藝的曹丕之後又出了一個曹植,其風流文采竟然更勝乃兄,深受曹操寵愛。於是就發生了丕、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1]。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擁植派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等,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擁植派中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占優勢,“幾為太子者數矣”。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為曹操所不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密謀攻打鄴城,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曹丕率眾平定,誅殺魏諷。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丞相位,稱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麵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動和誌滿意得。麵對從乃父手中接管下來的國家,深感完成乃父複興國力和實現統一之遺誌,將是他人生今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曹丕從東漢末年,綱紀紊亂的曆史中吸取教訓,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他深知隻有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利寶座的重要性。他一開始就從內部權利製衡中著手,迅速做出反應。他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重新分配在權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額,同時打擊排除異己勢力。二月,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五月,冊封投降的山賊鄭甘、王照為列侯,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七月,孫權遣使奉獻,同月,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裏應外合,收複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甲午,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乙卯,漢獻帝禪讓,曹丕三次上書辭讓。辛未,曹丕登受禪台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奉漢獻帝為山陽公。
曹丕對外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誌向。他積極折衝疆場,曾兩次興師伐吳。黃初二年(221年),吳國孫權攻擊劉備,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遂收荊襄之地。孫權害怕劉備報複首尾難顧,假意與魏曹丕修好“孫權遣使者奉章,並遣於禁等還。”曹丕遣“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孫權假意稱臣。劉備憤孫權之襲關羽,率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劉備盛怒不許。是年,攻破吳軍巫口和姊歸兩處。
黃初三年(221年)正月,孫權給曹丕上書言說出兵迎敵,曹丕作《報吳王孫權書》鼓勵其殺敵。二月,鄯善、龜茲、於闐王各遣使奉獻。是後西域複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曹叡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11人皆為王。四月,封曹植為鄄城王。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當初曹丕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裏,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兵法,哪有連營七百裏抵抗敵人的!‘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這是用兵的忌諱,孫權打敗劉備的上書快到了。”過了七天,孫權擊破劉備的文書送到。八月,蜀大將黃權率眾降。九月庚子,立郭女王為皇後。隨後孫權因解除了蜀國的威脅,孫權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拖延再三,魏吳兩國的聯合也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同年十月,“孫權複叛。複郭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曹丕十分惱怒,又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張郃、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命鎮西將軍曹真率諸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封賞等,平定河西。過了十天,破胡告檄傳到洛陽,曹丕非常高興,大笑說:“我在帷幕之內運籌帷幄,諸將在萬裏之外奮勇作戰,其相應若合符節。前後戰克獲虜,沒有如此之多的。“
黃初四年(223年),曹仁、曹彰、賈詡先後去世。黃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學,製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黃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從許昌到沛郡詢問民間疾苦,救濟貧困者。同年,並州刺史梁習大破鮮卑軻比能。
十月,曹丕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裏。當年大寒,水道結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期間,經過雍丘,到曹植處所,與曹植見麵,增其戶五百。十二月,曹丕一行從譙經過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已故的漢朝太尉橋玄。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6月28日)曹丕病重,詔令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讓後宮淑媛、昭儀已下的都各自歸其家。五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