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鵬走在返回書院的路上,此時,月光高照,燈火通明。


    過完年,回到蘇州,還書時,老先生相告,想收他為徒,傳授其醫術與畫工。


    這先生終生未娶,亦無過繼子女,雖有親戚,怎奈並無合適人選。


    雖說他過得逍遙自在,卻恐百年之後,自己的丹青與醫術失傳。


    幾次交往,老先生觀文鵬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萌生收徒之念,欲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他在得到先生允諾,可以隨時借閱他的藏書後,才答應拜師。


    老先生想想,當初自家學醫的情形,不禁笑他有眼不識金鑲玉,眼中隻有黃粱書。


    文鵬也不在乎,每次下完學堂,即刻趕往先生家中。


    天絲莊被劫掠一事,縈繞心頭數月,文鵬擔心惹出事端,被人識出,故而改道回學堂。


    如此,書院前街的煙花之地,成了必經之路。


    這裏是姑蘇城有名的天香樓,上至達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常出沒於此,魚龍混雜。


    尤其是夜晚時分,紅燈高懸,熱鬧異常,通宵達旦。歡聲笑語,靡靡之音,不絕於耳。


    經此路,常令他麵騷耳紅,尷尬不已。


    大門外,時常站著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香豔嫵媚的女子拉客。


    起初,大家還相安無事。


    後來她們閑暇之時,不知哪位女子起了頭,尋他開心。


    見他已是半個大人,一個個拉拉扯扯,摟摟抱抱。有的女子將他拉到懷中,有的對他動手動腳,還有的言語挑逗,在他耳邊低語:小哥哥,姐姐帶你去溫柔鄉,可好?


    文鵬知她們在戲耍於他,嚇得每次路過時,極力躲避。


    他越是躲藏,反而越讓她們覺得有趣,有些膽大的女子,甚至當街攔截他。


    多虧牆角的乞丐,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的幫忙,才令他化解尷尬。


    那乞丐胡子拉碴,蓬頭垢麵,衣衫襤褸,身上還散發著臭味。


    他常躺在天香樓門前,掌櫃嫌他礙眼,轟趕幾次無果後,也不再為難,隻是讓他蹲在天香樓側樓牆角,另給些賞錢。


    這乞丐何時來此,無人知曉,更無人關心。不比其他,他既不沿街乞討,也不裝殘扮可憐。躺在街邊沉默不語,瘋瘋癲癲。路人打賞的錢,也被他拿去打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隻有見到天香樓的花魁——湘兒出入時,才會瘋狂追逐,嚇得湘兒絕少出門。


    他見女子追趕文鵬,起身走去,伸開雙手,要去尋那女子,反倒令那些妖嬈的女子,花容失色,連忙躲開。


    後來,他從先生家回來,會帶些剩下的饅頭,或者幹淨的飯食,給乞丐吃。偶爾也會在他碗裏留下幾文錢。


    姑娘們再鬧,文鵬索性坐在乞丐身邊不走。


    直到後來,湘兒姑娘,將那些女子臭罵了一頓,才有些好轉。


    姑娘道:一個個小浪蹄子,沒羞沒臊的,人家還是孩子。若是把他帶壞了,不覺有愧嗎?


    今日他又帶了一些糕點,放在乞丐碗裏。誰知乞丐並未去拿,而是不停地喝酒,這似乎是他除了睡覺外,唯一的嗜好。


    文鵬正要離去,乞丐道:“小兄弟,坐下來,陪我聊聊。”


    一旁擺攤的小販們,不禁好奇,這乞丐竟能開口說話,大夥兒還以為他是啞巴。


    文鵬瞧下天色,坐在他一旁。


    乞丐低聲道:“在下身無長物,已是廢人一個。流落街頭,原想一死了之。卻在這花柳之巷,見到形似我亡妻的女子,已死之心,死而複生。苟活於世,隻想在人群中,再多看她一眼。厚顏肯求公子,了卻夙願,在下死而無悔。公子心性淳厚,不知可否幫在下這個忙?大恩大德,沒齒難忘。隻遠遠看上一眼,足矣!”


    “難道就是這裏的花魁,湘兒姑娘?”


    “正是她。”


    文鵬不覺有些為難,想見她,談何容易。


    那乞丐也知強人所難,不再說話,隻顧喝酒。


    文鵬見他眼神中的一絲生機,又陷入死寂。


    這乞丐言辭懇切,亦是癡情之人,他有些於心不忍,想想道:“明日黃昏之時,還是這裏,大叔在樓下,遠觀便是。”


    乞丐放下手中的酒葫蘆,眼神一閃,猶如枯木逢春,生出些許期盼。


    翌日,上完先生的功課,他早早地出門,來到天香樓下。


    那些女子見他背著小箱子,竟主動找上門來,頗為意外。


    文鵬上前施禮,姑娘們竟一反常態,連連後退,拿著宮扇輕笑,竊竊私語。


    文鵬紅著臉,懇請姐姐們幫忙,說他想見湘兒姐姐一麵。聽聞此言,那些女子們更是樂開了花,就要趕他走。


    前些日,當街攔他的妖嬈女子走出來,笑問他見湘兒有何事,文鵬回道,想給她畫幅畫像。


    姑娘們這次並未戲耍於他,隻是笑他不學好,讓他趕快回書院去,等長齊全了再來。


    文鵬不懂其意,滿臉通紅,恨不得鑽入地縫中。


    那女子見他並非戲言,止住了笑容,又拒了他平日積攢的些許碎銀,反複問他用意。


    文鵬低聲道,是受那乞丐所托,想讓湘兒,在樓上露上一麵。


    那女子笑道,帶他進去也無妨,隻有個條件,要吃上一口方可。


    文鵬不明,正要尋問,卻見那女子擦掉朱紅的胭脂,一把將他拉到跟前,在他俊秀的臉蛋上,嘬上一口,而後輕笑不止,撇開起哄的女子,拉著他就往裏走。


    文鵬麵色通紅,低著頭,跟隨那女子入得樓內。


    此時,客人不是很多,一些女子陪著客人在樓下吃酒,一些女子相互嬉鬧,以消磨時光。見那女子帶一年紀不大的俏書童進樓,就要圍來,起哄耍鬧。


    卻被那女子打開,口中嚷道:“去,去,都閃開,這小哥哥是本姑娘的。本姑娘今日要吃嫩草,誰也不能搶。”


    那女子帶著文鵬上得二樓,找到一僻靜的房間,輕聲敲門。


    片刻後,房門打開,走出一貌美如仙,冷若冰霜的女子。


    此女正是湘兒,她見文鵬兩人來她房間,麵色一沉,矯怒道:“琴兒,你個小蹄子,嫌我罵你不夠嗎?不帶人學好,小心折壽,帶來找我作甚?”


    “姐姐別生氣啊,這書生說是有要事尋你,我才敢帶來。”說完,喚作琴兒的女子,用玉肘碰碰文鵬。


    文鵬抬起頭,回道:“是的,不管姐姐事,是我央求她的。想給姐姐你畫幅畫像,學生分文不收。”


    湘兒拒之,文鵬有些不死心,接著道:他是王老先生的學徒,才學畫不久,見姐姐傾城傾國,想多畫些畫作,當作練手,希望她能成全。


    湘兒有些猶豫,琴兒在她耳邊,小聲嘀咕幾句。


    湘兒這才答應下來,就讓他進得房間,文鵬道,須是臨街的房間才好,光線也好。


    湘兒也不明說,算是答應,選了一間臨街的閣樓,兩人入得房內。


    琴兒低聲對他說,畫好了,言語一聲,她在門外守著,讓他盡快畫完。


    還未過多久,天香樓的老鴇慌張趕來,被湘兒阻了。


    湘兒回道,是她請來的書生,給她作畫。若是不信,看著也無妨。


    那老媽媽見他伏在桌前,揮毫潑墨,一筆一畫,細心勾勒,也不再阻止。總覺不放心,就打開房門,搬來椅子,坐在門口守著。


    文鵬已畫完,卻說道,墨汁沾染了畫卷,懇請重畫一張。


    湘兒輕笑,也不多言,令他再作一幅便是。她離開凳子,脫下鞋子,轉而側著身子,臥在榻上,讓他畫來。


    九霄雲天之上,一絕世女子,托腮側臥雲霄,似出水芙蓉,又如仙子下凡,身姿曼妙,冰清玉潔,柔情似水。雲山霧海,天上宮闕,瑤池仙境,盡收眼底。


    再配上大詩人李白的詩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台月下逢。


    待墨幹後,又開始著色。湘兒起身,見到畫作,不禁掩齒而笑,一顰一笑間,竟如此勾魂奪魄。


    湘兒道:“這是要羞煞奴家啊!這首《清平調》,是詩仙隻為帝君寵妃而作,小女子何德何能,敢配如此佳句。”


    湘兒雖如是說,心中卻是感慨良多,末了,竟是一聲輕歎。


    文鵬又提,要畫一張扶窗側影畫,那湘兒竟也允了。畫完後,又配上大唐才女——薛濤的《春望詞》: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雖筆鋒稍顯稚嫩,這意境卻令湘兒頗為滿意,就欲打賞,文鵬連忙拒絕,隻道:“多謝姐姐成全。”躬身施禮後,向房外走去。


    房外圍了一些女子,待他走出房門,就欲拉扯,要他也來畫上幾筆,卻被琴兒支開,拉著文鵬向樓下走去。


    出得天香樓,文鵬連連道謝,誰知琴兒道,改日給她也畫上一幅。


    文鵬應允離開,卻見那乞丐站在街道上,正凝望著那將合上的窗子,無聲地哭泣著,淚水順著臉頰,嘩嘩直流。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文鵬走到跟前,那乞丐急忙擦拭眼淚。


    他從袖中拿出一幅畫,交於乞丐,卻是最初的那幅畫像。


    乞丐細細打量,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又生怕弄髒,揣入懷中。


    文鵬就欲離去,卻被他叫住。


    乞丐道謝後,在他耳邊低語片刻,而後從懷中拿出一塊綢布。打開後,裏麵竟是一本詩詞集。原來這乞丐,也曾是位落魄書生,文鵬如此想到。


    文鵬翻看,裏麵收錄的,竟是前朝大詞人幼安先生的詩詞,頭篇便是那首有名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


    他急著趕往老先生家,未多加留意,放入懷中。


    乞丐讓他妥為保管,若是不得意之時,不妨拿來翻閱,而後轉身離去,消失在擁擠的人群中。


    自此後,這乞丐如同人間蒸發一般,再未有人見過他的蹤影。這是後話,不再多提。


    文鵬在去先生家的路上,一直琢磨著乞丐交代的幾句話。


    不覺間,已到墨軒庵門前,卻聽得店中有些嘈雜之聲傳來,夥計正要合上門板。


    見他遲來,東張西望著,讓他趕快進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代天驕之問鼎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楚雲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楚雲天並收藏絕代天驕之問鼎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