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了第三日,方舒雅依舊不見張久壽的身影,錯過約定時間,屆時醉紅樓來尋人,方舒雅不想連累張久壽,偷偷收拾好行囊便回醉紅樓。
此番回去,定是跳入火坑,一想到半點朱唇萬人嚐,方舒雅便決心一死了之。
兩人偷偷跑出來,丫頭巧兒見方舒雅消極,道:“姐姐,你為什麽不等一會兒。”
方舒雅揉了揉巧兒額頭,道:“丫頭,張少爺年紀輕輕便是貢生,前途無量,姐姐隻是歌姬,承蒙他搭救,又怎麽敢繼續拖累張少爺!”
巧兒道:“姐姐當日設局,為何不想王守義王公子,王公子家境殷實,又是有名的纖纖公子,一定願意解救姐姐脫離苦海的!”
方舒雅道:“傻丫頭!有些事情不能單看表麵,王公子雖然仁義,姐姐不過是歌姬,王公子看上的無非是姐姐的身子,他要得到姐姐身子,又且會愛惜,又怎會真心待姐姐!”
巧兒不解道:“那姐姐又如何篤定張少爺會對姐姐好?”
方舒雅道:“你飛兒哥哥前些天餓了,在街上討食,有一個少爺給了他兩個肉包子,你飛兒哥哥那天去看放榜,才知道別人喚他張少爺。”
方舒雅心裏五味陳雜,道:“隻可惜姐姐沒能帶你脫離苦海,如果有來…”
醉紅樓已經近了,哪怕方舒雅蒙著麵,守門的小廝認出方舒雅,叫道:“容嬤嬤,咱們醉紅樓的花魁回來了!”
平時不少看不慣方舒雅的歌姬,她們運氣不好,不像方舒雅那般賣藝不賣身,都是歌姬,裝什麽高雅,出言嘲諷,道:
“呦,有的人以為跟了貢生,沒曾想最後丟了身子,沒去處了,還不是得回醉紅樓求生!”
醉紅樓的客人聽聞方舒雅回來,一時間熱鬧,聽聞方舒雅已破身,此番回來,又怎會跟以前一樣隻賣藝不賣身。
當即有人道:“嬤嬤,我出一百兩買方花魁一晚。”
醉紅樓的嬤嬤走下來,道:“我的姑奶奶,你怎麽回來了?”
另外一旁的一個歌姬,道:“嬤嬤,肯定是拿不出銀子唄!一萬兩,可不是小數目,那張貢生誇下海口,沒想到最後吹破了牛皮。”
方舒雅道:“任憑嬤嬤處置!”
醉紅樓一片笑聲,方舒雅聽得難受。
霎時,一男兒聲音,道:“你賣身契在我這裏,要處置你也輪不到別人!”
眾人抬頭,這才發現一個年紀輕輕的公子哥從上麵悠閑走了下來。
那人正是張久壽。
……
方舒雅眼角泛過淚花,張久壽矮方舒雅半個腦袋,在巧兒眼中,卻是無比高大。
那日周府。
張久壽道:“可不是我獅子大開口!我知道老夫人可能不信,說到底晚生乃一介布衣,哪怕是我,碰到這等虧本買賣也是萬萬不信的。
聽聞以前王家就曾拿詩羞辱周家無進士,王家一門三進士,姑且不說欺負人。老夫人大可拿著,晚生剛才所做之詩去和王家比較,爭個高低,以報當年一詩之仇,想必周府裏麵也有先生,老夫人不信,大可以叫人先品鑒一番!”
張久壽將詩詞遞給周小姐,當年王家的確因為生意上的事情寫詩羞辱過周家,周家那時候哪怕想反擊,也是有心無力,隻能幹瞪眼,受人欺負。
“靜怡,你去請老先生過來!”
很快,周家的老先生走了過來,周老夫人,道:“陳老先生,你看看這首詩寫的如何?”
陳老先生拿著詩詞,念叨:“春江……”
陳老先生越念越激動,最後雙手顫抖,一旁的大夫人道:“老先生,怎麽樣?”
陳老先生一時間拿不穩,周家小姐周靜怡接過,默默掃了一眼,瞬間就明白老先生為何顫抖。
大夫人以為陳老先生剛才沒有聽見,又喊了幾聲道:“陳老先生,你怎麽了?”
周靜怡喃喃自語,道:“阿娘,光是這首詩就價值萬兩!”
大夫人不信,道:“什麽詩價值萬兩,靜怡你可不要亂說話。”
一旁的陳老先生,一臉震撼道:“誠如小姐所言,這首詩乃無價之寶,一定會流芳百世,不知道是何人所為?”
周老夫人揮手,道:“老先生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待陳老先生離開,周老夫人對著周氏道:“三娘,去賬房領一萬兩銀子給這位公子,周家輸的心服口服!”
那三娘原本還想說些什麽,看見老夫人堅定的神情,想到老夫人一向果斷,決定的事情很少改變心意,也唯有退下。
張久壽道:“老夫人萬福金康!這算盤的用法,我已經寫在紙上!”
很快周夫人拿來一萬兩銀票,張久壽接過,也不停留,轉身就離開。
待張久壽離開,周夫人道:“阿娘,這就讓他走了?”
周老夫人道:“三娘,你呀!咱們就算不給他一萬兩銀子,你覺得他就不會去找孔家,不會去找王家嗎?”
周夫人道:“隻是阿娘,一萬兩買這個木板,會不會太不值得了?”
周老夫人問一旁的靜怡,道:“靜怡,你覺得呢?”
周靜怡想了想,道:“老奶奶,阿娘,我倒覺得劃算!誠如陳老先生所言,光是那人那首詩就已經無價!”
周夫人道:“世上真有這等妖孽不成?還比王守義更加厲害幾分!”
“這是兩個月前阿修羅聖僧托人交給老朽的,你等且看看。”
周老夫人,默默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紙條,紙條已經皺巴巴,上麵竟然赫然寫著幾個字:有子拜訪,務必幫之,他日周家有難,唯此子可救!
落筆之人正是阿修羅!
周靜怡捂著嘴,難以置信,道:“未卜先知,老奶奶…這怎麽可能。”
周老夫人將紙條重新放進袖子裏麵,道:“你們不信那人,可也得信智深方丈!當年他騎著青牛路過周家,便道周家必有大劫,囑托老太爺在宗廟前麵多放水桶,三老太爺不信,最後老鼠打翻燭台,差一點就燒了宗廟…”
周靜怡道:“難怪當年三老太爺鬱鬱而終,沒想到還有這層故事。”
周靜怡腦袋裏滿是剛才那青年人離開的背影,她手裏拿著那首青年人作的詩,久久不語。
此番回去,定是跳入火坑,一想到半點朱唇萬人嚐,方舒雅便決心一死了之。
兩人偷偷跑出來,丫頭巧兒見方舒雅消極,道:“姐姐,你為什麽不等一會兒。”
方舒雅揉了揉巧兒額頭,道:“丫頭,張少爺年紀輕輕便是貢生,前途無量,姐姐隻是歌姬,承蒙他搭救,又怎麽敢繼續拖累張少爺!”
巧兒道:“姐姐當日設局,為何不想王守義王公子,王公子家境殷實,又是有名的纖纖公子,一定願意解救姐姐脫離苦海的!”
方舒雅道:“傻丫頭!有些事情不能單看表麵,王公子雖然仁義,姐姐不過是歌姬,王公子看上的無非是姐姐的身子,他要得到姐姐身子,又且會愛惜,又怎會真心待姐姐!”
巧兒不解道:“那姐姐又如何篤定張少爺會對姐姐好?”
方舒雅道:“你飛兒哥哥前些天餓了,在街上討食,有一個少爺給了他兩個肉包子,你飛兒哥哥那天去看放榜,才知道別人喚他張少爺。”
方舒雅心裏五味陳雜,道:“隻可惜姐姐沒能帶你脫離苦海,如果有來…”
醉紅樓已經近了,哪怕方舒雅蒙著麵,守門的小廝認出方舒雅,叫道:“容嬤嬤,咱們醉紅樓的花魁回來了!”
平時不少看不慣方舒雅的歌姬,她們運氣不好,不像方舒雅那般賣藝不賣身,都是歌姬,裝什麽高雅,出言嘲諷,道:
“呦,有的人以為跟了貢生,沒曾想最後丟了身子,沒去處了,還不是得回醉紅樓求生!”
醉紅樓的客人聽聞方舒雅回來,一時間熱鬧,聽聞方舒雅已破身,此番回來,又怎會跟以前一樣隻賣藝不賣身。
當即有人道:“嬤嬤,我出一百兩買方花魁一晚。”
醉紅樓的嬤嬤走下來,道:“我的姑奶奶,你怎麽回來了?”
另外一旁的一個歌姬,道:“嬤嬤,肯定是拿不出銀子唄!一萬兩,可不是小數目,那張貢生誇下海口,沒想到最後吹破了牛皮。”
方舒雅道:“任憑嬤嬤處置!”
醉紅樓一片笑聲,方舒雅聽得難受。
霎時,一男兒聲音,道:“你賣身契在我這裏,要處置你也輪不到別人!”
眾人抬頭,這才發現一個年紀輕輕的公子哥從上麵悠閑走了下來。
那人正是張久壽。
……
方舒雅眼角泛過淚花,張久壽矮方舒雅半個腦袋,在巧兒眼中,卻是無比高大。
那日周府。
張久壽道:“可不是我獅子大開口!我知道老夫人可能不信,說到底晚生乃一介布衣,哪怕是我,碰到這等虧本買賣也是萬萬不信的。
聽聞以前王家就曾拿詩羞辱周家無進士,王家一門三進士,姑且不說欺負人。老夫人大可拿著,晚生剛才所做之詩去和王家比較,爭個高低,以報當年一詩之仇,想必周府裏麵也有先生,老夫人不信,大可以叫人先品鑒一番!”
張久壽將詩詞遞給周小姐,當年王家的確因為生意上的事情寫詩羞辱過周家,周家那時候哪怕想反擊,也是有心無力,隻能幹瞪眼,受人欺負。
“靜怡,你去請老先生過來!”
很快,周家的老先生走了過來,周老夫人,道:“陳老先生,你看看這首詩寫的如何?”
陳老先生拿著詩詞,念叨:“春江……”
陳老先生越念越激動,最後雙手顫抖,一旁的大夫人道:“老先生,怎麽樣?”
陳老先生一時間拿不穩,周家小姐周靜怡接過,默默掃了一眼,瞬間就明白老先生為何顫抖。
大夫人以為陳老先生剛才沒有聽見,又喊了幾聲道:“陳老先生,你怎麽了?”
周靜怡喃喃自語,道:“阿娘,光是這首詩就價值萬兩!”
大夫人不信,道:“什麽詩價值萬兩,靜怡你可不要亂說話。”
一旁的陳老先生,一臉震撼道:“誠如小姐所言,這首詩乃無價之寶,一定會流芳百世,不知道是何人所為?”
周老夫人揮手,道:“老先生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待陳老先生離開,周老夫人對著周氏道:“三娘,去賬房領一萬兩銀子給這位公子,周家輸的心服口服!”
那三娘原本還想說些什麽,看見老夫人堅定的神情,想到老夫人一向果斷,決定的事情很少改變心意,也唯有退下。
張久壽道:“老夫人萬福金康!這算盤的用法,我已經寫在紙上!”
很快周夫人拿來一萬兩銀票,張久壽接過,也不停留,轉身就離開。
待張久壽離開,周夫人道:“阿娘,這就讓他走了?”
周老夫人道:“三娘,你呀!咱們就算不給他一萬兩銀子,你覺得他就不會去找孔家,不會去找王家嗎?”
周夫人道:“隻是阿娘,一萬兩買這個木板,會不會太不值得了?”
周老夫人問一旁的靜怡,道:“靜怡,你覺得呢?”
周靜怡想了想,道:“老奶奶,阿娘,我倒覺得劃算!誠如陳老先生所言,光是那人那首詩就已經無價!”
周夫人道:“世上真有這等妖孽不成?還比王守義更加厲害幾分!”
“這是兩個月前阿修羅聖僧托人交給老朽的,你等且看看。”
周老夫人,默默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紙條,紙條已經皺巴巴,上麵竟然赫然寫著幾個字:有子拜訪,務必幫之,他日周家有難,唯此子可救!
落筆之人正是阿修羅!
周靜怡捂著嘴,難以置信,道:“未卜先知,老奶奶…這怎麽可能。”
周老夫人將紙條重新放進袖子裏麵,道:“你們不信那人,可也得信智深方丈!當年他騎著青牛路過周家,便道周家必有大劫,囑托老太爺在宗廟前麵多放水桶,三老太爺不信,最後老鼠打翻燭台,差一點就燒了宗廟…”
周靜怡道:“難怪當年三老太爺鬱鬱而終,沒想到還有這層故事。”
周靜怡腦袋裏滿是剛才那青年人離開的背影,她手裏拿著那首青年人作的詩,久久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