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天空俯瞰,遼東的土地上,到處都在湧動。
史鼐勝在一個穩字。
賈敬意氣風發之時,曾點評諸人,關於史鼐,則說此人沒有急才,卻具有守城之姿。
來遼東後,史鼐沒有發動過對蠻族的一次的進攻,而是竭盡全力的在各地加派士兵,修整城池。
一年下來,遼東耗費物資千萬。
史鼐的策略其實並沒有錯,錯在朝廷拖不起。
陝西流民遍起,官員彈劾遼東。
江南稅賦日重,官員彈劾遼東。
南方民亂,朝廷無力支援,官員彈劾遼東。
有人在朝廷上說,史鼐實則是畏戰,懼蠻。
史鼐內心清楚,這是各地官員完不成考較,開始推卸責任,加上對勳貴出任遼東經略的不滿,發起了反擊。
還有更深一層。
太上皇沒有表態,這就更加讓人猜疑了。
史鼐早就知道,弟弟的主意不妥。
太上皇當朝幾十年,滿朝都是他提拔的官員,隻說內閣的閣老,哪一個不是太上皇當年欽點的新科進士。
朝廷六部,尚書,侍郎皆是如此。
這是天賦皇恩啊!
文人們當以死相報的君臣之約。
就連那揚州林如海,不也是太上皇欽點的進士嗎,就說賈政,不也是太上皇的恩恤嗎。
偏那賈政雖是勳貴之家,卻向來以文人自居,才能沒有學到幾分,脾性倒是學了個十足。
太上皇哪怕一言不發,從朝堂到地方,一樣無數之人為他搖旗呐喊,這不是皇上拉攏點人就能扭轉人心的。
皇上這些年急躁起來,史鼐猜測皇上其實怕了。
太上皇年齡越大,做事越來沒有章法。
像那多年前的那件事,誰也沒想到當時病重的太上皇,會做出這麽荒謬的決定,不用近支的成年親王,反而挑了一名宗室的幼童。
誰曉得太上皇會不會再有廢立之舉
放下心裏的雜念。
史鼐想到既然自己已經來了,對於自己的職責,史鼐對外界的雜音充耳不聞。
有條不紊從全國各地征集兵馬,在遼西委任將領,增賦轉餉,谘文朝鮮。
前番薩爾滸之戰,朝鮮派出的大軍竟然不戰而降,成為了蠻族的助力。
史鼐派人去寬慰朝鮮國主,同時要求再次出兵,騷擾蠻族後方鎮江堡。
派了幾名生員,不知道還趕不趕的急。
同時在遼西頒布軍紀,提高賞格,如此這般下來,遼西才有了些許元氣。
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北鎮。
李達祖到底扛不扛得住蠻族的攻勢呢。
該做的自己都做了,希望李達祖能聽人勸,切勿不要出城浪戰,而是老老實實守城。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北鎮是節度使負責,史鼐也無法直接指使。
如果遼左還在,他倒是可以越過北鎮。
“反周複明。”
老奴笑著對眾人說道。
蠻族征集奴隸在沉陽修好了宮殿,已經遷都至此,殿內眾人恍忽。
李永芳很快醒悟過來,大喜稱讚。
覆育列國繼承火明英明汗,腦後的小辮垂在前胸,撫摸著大腿上一處隱隱作痛的舊傷,一邊笑道。
“我們原來就是大明的官,周朝天子原來也是大明的官,不思忠誠,狼子野心,實乃逆賊,人人皆可討之。
這番我大軍行動,一擊必中,全奪遼西,再給我幾年時間,我就出關掃平餘孽,以光複大明,恢複禮法。”
蠻人且不論,殿裏的漢臣漢將,皆士氣如虹。
老奴說自己要光複大明,內心的確是這麽想的。
他的祖先是猛哥帖木兒。
於前明到南京赴朝,由明成祖朱棣任命為建州衛指揮使,賜印信,鈒花金帶,賜其妻襆卓、衣服、金銀、綺帛。
曾隨著永樂皇帝親征漠北,深受信任。
十年裏三次赴北京朝貢,被加封為都督僉事。後來猛哥帖木兒被人襲殺,長子亦亡,次子董山逃過一劫。
董山就是老奴的五世祖。
後來靠著大明的幫助,董山重新恢複了實力。
在老奴看來,前明對自家實乃有再造之恩,加上如今的形勢,正好以光複大明的口號,籠絡人心。
也免得漢奸之論,讓自家漢臣漢將內心憂慮,算是去了他們的心結。
至於遼西。
老奴並沒有放在眼裏。
雖然已是大汗,但是仍身穿袍褂,袖口前長後短,俗稱馬蹄袖,身束腰帶,足登靰鞡,一副標準蠻人的穿戴。
在大殿門上,同樣掛著弓箭懸於門上,象征著家裏的孩子們,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射手。
老奴從小就是這麽長大的。
蠻族男女都善騎射,小兒就以榆柳為弓,稍為長大,就騎馬彎弓,馳射山林,部族裏女子也一樣如此。
和蒙古的遊牧為生不同,蠻族遊獵為生,騎射實乃看家本領,不嫻熟則不能養家。
在孩時,他就和眾同伴們入林海,挖人參,采鬆子,摘榛子、拾蘑孤、揀木耳,趕撫順馬市貿易,用賺來的錢維持,補貼家用。
一步步走到今天,滅掉不服,收納各部,統一蠻族,驅逐蒙古,消滅大周,建立蠻國。
大大小小參加的戰爭不計其數,無往不利。
如此人物。
在薩爾滸之前,才萬餘兵馬,都不懼大周十幾萬精兵,如今麾下甲士十萬,遼西也才新募十餘萬新兵,如何能被他放在眼裏
“彼知天意佑我,又聞吾國愛養人民,爾等故相繼來歸耳,如今我意已決,拿下遼西,爾等不分內外,皆要上下一心。”
眾人遵旨。
老奴在殿內,抬起頭,視線落在了遼西。
老奴族弟鐸弼、貝和齊及額駙沙津和蘇巴海等統兵留守沉陽,自己親率諸貝勒大臣,帶領蠻族八旗,蒙古旗,漢兵向北鎮出發。
經鞍山,牛莊,二十日渡遼河,隻逼西平堡。
聞得軍情。
遼東節度使李達祖,急命一萬人守鎮武,兩萬人守閭陽,分南北兩路與北鎮互為犄角。
增派三千人守西平堡,又在鎮寧駐兵。
他自帶重兵駐北鎮,企圖以四堡屏障北鎮,沿河阻擊蠻族大軍的進犯。
老奴帥旗在西平堡,對岸堡中人人警惕萬分。
在河岸巡視了一番,竟然一時尋不到戰機,遂笑道,“對方的守將不是無能之輩。”
堡壘中人人親見老奴巡河,立刻把軍情傳遞後方。
一連平靜了三日,老奴日日巡河,始終不攻。
正當守將納悶之時,大部蠻兵突然從堡後方殺來,原來蠻族主力竟然從繞道下遊,趁著周兵大意渡河而擊。
老奴哈哈大笑,親率餘部渡河。
全軍把西平堡圍的水泄不通,而堡裏隻有不到五千人。
老奴不攻,而是致書城內,告訴守將。
“我這番來實為光複前明,剿服周室叛逆,我大軍十萬,你才一個區區遊擊,能夠戰勝我嗎
我在河對岸見你布置嚴密,如果我強攻肯定損失慘重,可見你是個人才,我很憐惜你的性命。
如果你不服,我也隨你,用弓失刀槍來論英雄成敗,我到底不是嚇唬你,區區一個西平堡,比薩爾滸能如何
你應知我的名聲,對投靠我的人才素來大方,不像逆周苛刻爾等武夫,來投我才可舒展你的才能,不負你的誌向,整個中原任爾等驅馳。”
隨後,西平堡守將出城投降。
老奴兵不血刃,除掉了西平堡,還多了五千降兵可使用。
看起來很兒戲。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奴戎馬一生,無一敗仗的赫赫威名,整個遼東,誰不知老奴惡名。
就說那守將,從兒時就聽著老奴的惡名長大,如今堡壘被圍困,情知援軍無力支援,加上貪生怕死。
而且蠻族對抵抗的城堡向來屠城示眾,主動投降的則會厚待,這些年下來,周兵抵抗之心不強。
西平拿下,全軍至鎮武堡。
鎮武堡堅壁固守,老奴讓人射箭入城投書,久沒有音訊。
雖然沒有回複,讓人不知對方是糾結還是如何,而老奴打了一輩子仗,敏銳的察覺了對方的心思。
既然對方的布置有如此姿態,又如何會輕降,必定是拖延時間了。
號令之下,幾部開始攻城。
城牆四方血肉橫飛,有一處插上的旗幟,上寫李字,那將領頗為勇猛,率領軍士打退了數次蠻族的進攻。
“這姓李的將領,倒是有幾分狠勁。”
雖然連日來傷亡慘重,老奴仍然一臉的風輕雲澹,指著城牆上那周將笑道。
本來眾將士連日來攻城不利,心情頗為煩悶,見大汗反而誇讚敵人,心裏皆不服,紛紛下了狠勁,督促各部不顧傷亡猛攻。
鎮武堡的傷亡也慘重起來,且久盼不到援軍,派了眾多騎士突圍求援。
李達祖收到求援信,都是自家的愛將。
“史鼐畢竟是外人,他不心疼我的兒郎們,我卻無法視若無睹,命令閭陽總兵兩萬人,鎮寧將軍一萬五千人,中安堡將軍一萬人支援鎮武堡。”
看著傳令兵離去的背影,李達祖內心揪起。
史鼐到底不知兵,隻曉得嚴守,但是老奴集中兵力攻打一城,他如何敢不救。
就像那西平堡,沒有援軍就投降了。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凡夫俗子。
在攻城的同時,蠻族騎兵把各處源源不斷的消息送到老奴出,得知三路援兵後,老奴的臉上露出笑容。
金州旅順。
幾萬軍士正源源不斷的登船,整個碼頭幾百艘軍船,分成了數片,布滿了海麵。
唐清安回頭相望。
老奴,我來了。
史鼐勝在一個穩字。
賈敬意氣風發之時,曾點評諸人,關於史鼐,則說此人沒有急才,卻具有守城之姿。
來遼東後,史鼐沒有發動過對蠻族的一次的進攻,而是竭盡全力的在各地加派士兵,修整城池。
一年下來,遼東耗費物資千萬。
史鼐的策略其實並沒有錯,錯在朝廷拖不起。
陝西流民遍起,官員彈劾遼東。
江南稅賦日重,官員彈劾遼東。
南方民亂,朝廷無力支援,官員彈劾遼東。
有人在朝廷上說,史鼐實則是畏戰,懼蠻。
史鼐內心清楚,這是各地官員完不成考較,開始推卸責任,加上對勳貴出任遼東經略的不滿,發起了反擊。
還有更深一層。
太上皇沒有表態,這就更加讓人猜疑了。
史鼐早就知道,弟弟的主意不妥。
太上皇當朝幾十年,滿朝都是他提拔的官員,隻說內閣的閣老,哪一個不是太上皇當年欽點的新科進士。
朝廷六部,尚書,侍郎皆是如此。
這是天賦皇恩啊!
文人們當以死相報的君臣之約。
就連那揚州林如海,不也是太上皇欽點的進士嗎,就說賈政,不也是太上皇的恩恤嗎。
偏那賈政雖是勳貴之家,卻向來以文人自居,才能沒有學到幾分,脾性倒是學了個十足。
太上皇哪怕一言不發,從朝堂到地方,一樣無數之人為他搖旗呐喊,這不是皇上拉攏點人就能扭轉人心的。
皇上這些年急躁起來,史鼐猜測皇上其實怕了。
太上皇年齡越大,做事越來沒有章法。
像那多年前的那件事,誰也沒想到當時病重的太上皇,會做出這麽荒謬的決定,不用近支的成年親王,反而挑了一名宗室的幼童。
誰曉得太上皇會不會再有廢立之舉
放下心裏的雜念。
史鼐想到既然自己已經來了,對於自己的職責,史鼐對外界的雜音充耳不聞。
有條不紊從全國各地征集兵馬,在遼西委任將領,增賦轉餉,谘文朝鮮。
前番薩爾滸之戰,朝鮮派出的大軍竟然不戰而降,成為了蠻族的助力。
史鼐派人去寬慰朝鮮國主,同時要求再次出兵,騷擾蠻族後方鎮江堡。
派了幾名生員,不知道還趕不趕的急。
同時在遼西頒布軍紀,提高賞格,如此這般下來,遼西才有了些許元氣。
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北鎮。
李達祖到底扛不扛得住蠻族的攻勢呢。
該做的自己都做了,希望李達祖能聽人勸,切勿不要出城浪戰,而是老老實實守城。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北鎮是節度使負責,史鼐也無法直接指使。
如果遼左還在,他倒是可以越過北鎮。
“反周複明。”
老奴笑著對眾人說道。
蠻族征集奴隸在沉陽修好了宮殿,已經遷都至此,殿內眾人恍忽。
李永芳很快醒悟過來,大喜稱讚。
覆育列國繼承火明英明汗,腦後的小辮垂在前胸,撫摸著大腿上一處隱隱作痛的舊傷,一邊笑道。
“我們原來就是大明的官,周朝天子原來也是大明的官,不思忠誠,狼子野心,實乃逆賊,人人皆可討之。
這番我大軍行動,一擊必中,全奪遼西,再給我幾年時間,我就出關掃平餘孽,以光複大明,恢複禮法。”
蠻人且不論,殿裏的漢臣漢將,皆士氣如虹。
老奴說自己要光複大明,內心的確是這麽想的。
他的祖先是猛哥帖木兒。
於前明到南京赴朝,由明成祖朱棣任命為建州衛指揮使,賜印信,鈒花金帶,賜其妻襆卓、衣服、金銀、綺帛。
曾隨著永樂皇帝親征漠北,深受信任。
十年裏三次赴北京朝貢,被加封為都督僉事。後來猛哥帖木兒被人襲殺,長子亦亡,次子董山逃過一劫。
董山就是老奴的五世祖。
後來靠著大明的幫助,董山重新恢複了實力。
在老奴看來,前明對自家實乃有再造之恩,加上如今的形勢,正好以光複大明的口號,籠絡人心。
也免得漢奸之論,讓自家漢臣漢將內心憂慮,算是去了他們的心結。
至於遼西。
老奴並沒有放在眼裏。
雖然已是大汗,但是仍身穿袍褂,袖口前長後短,俗稱馬蹄袖,身束腰帶,足登靰鞡,一副標準蠻人的穿戴。
在大殿門上,同樣掛著弓箭懸於門上,象征著家裏的孩子們,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射手。
老奴從小就是這麽長大的。
蠻族男女都善騎射,小兒就以榆柳為弓,稍為長大,就騎馬彎弓,馳射山林,部族裏女子也一樣如此。
和蒙古的遊牧為生不同,蠻族遊獵為生,騎射實乃看家本領,不嫻熟則不能養家。
在孩時,他就和眾同伴們入林海,挖人參,采鬆子,摘榛子、拾蘑孤、揀木耳,趕撫順馬市貿易,用賺來的錢維持,補貼家用。
一步步走到今天,滅掉不服,收納各部,統一蠻族,驅逐蒙古,消滅大周,建立蠻國。
大大小小參加的戰爭不計其數,無往不利。
如此人物。
在薩爾滸之前,才萬餘兵馬,都不懼大周十幾萬精兵,如今麾下甲士十萬,遼西也才新募十餘萬新兵,如何能被他放在眼裏
“彼知天意佑我,又聞吾國愛養人民,爾等故相繼來歸耳,如今我意已決,拿下遼西,爾等不分內外,皆要上下一心。”
眾人遵旨。
老奴在殿內,抬起頭,視線落在了遼西。
老奴族弟鐸弼、貝和齊及額駙沙津和蘇巴海等統兵留守沉陽,自己親率諸貝勒大臣,帶領蠻族八旗,蒙古旗,漢兵向北鎮出發。
經鞍山,牛莊,二十日渡遼河,隻逼西平堡。
聞得軍情。
遼東節度使李達祖,急命一萬人守鎮武,兩萬人守閭陽,分南北兩路與北鎮互為犄角。
增派三千人守西平堡,又在鎮寧駐兵。
他自帶重兵駐北鎮,企圖以四堡屏障北鎮,沿河阻擊蠻族大軍的進犯。
老奴帥旗在西平堡,對岸堡中人人警惕萬分。
在河岸巡視了一番,竟然一時尋不到戰機,遂笑道,“對方的守將不是無能之輩。”
堡壘中人人親見老奴巡河,立刻把軍情傳遞後方。
一連平靜了三日,老奴日日巡河,始終不攻。
正當守將納悶之時,大部蠻兵突然從堡後方殺來,原來蠻族主力竟然從繞道下遊,趁著周兵大意渡河而擊。
老奴哈哈大笑,親率餘部渡河。
全軍把西平堡圍的水泄不通,而堡裏隻有不到五千人。
老奴不攻,而是致書城內,告訴守將。
“我這番來實為光複前明,剿服周室叛逆,我大軍十萬,你才一個區區遊擊,能夠戰勝我嗎
我在河對岸見你布置嚴密,如果我強攻肯定損失慘重,可見你是個人才,我很憐惜你的性命。
如果你不服,我也隨你,用弓失刀槍來論英雄成敗,我到底不是嚇唬你,區區一個西平堡,比薩爾滸能如何
你應知我的名聲,對投靠我的人才素來大方,不像逆周苛刻爾等武夫,來投我才可舒展你的才能,不負你的誌向,整個中原任爾等驅馳。”
隨後,西平堡守將出城投降。
老奴兵不血刃,除掉了西平堡,還多了五千降兵可使用。
看起來很兒戲。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奴戎馬一生,無一敗仗的赫赫威名,整個遼東,誰不知老奴惡名。
就說那守將,從兒時就聽著老奴的惡名長大,如今堡壘被圍困,情知援軍無力支援,加上貪生怕死。
而且蠻族對抵抗的城堡向來屠城示眾,主動投降的則會厚待,這些年下來,周兵抵抗之心不強。
西平拿下,全軍至鎮武堡。
鎮武堡堅壁固守,老奴讓人射箭入城投書,久沒有音訊。
雖然沒有回複,讓人不知對方是糾結還是如何,而老奴打了一輩子仗,敏銳的察覺了對方的心思。
既然對方的布置有如此姿態,又如何會輕降,必定是拖延時間了。
號令之下,幾部開始攻城。
城牆四方血肉橫飛,有一處插上的旗幟,上寫李字,那將領頗為勇猛,率領軍士打退了數次蠻族的進攻。
“這姓李的將領,倒是有幾分狠勁。”
雖然連日來傷亡慘重,老奴仍然一臉的風輕雲澹,指著城牆上那周將笑道。
本來眾將士連日來攻城不利,心情頗為煩悶,見大汗反而誇讚敵人,心裏皆不服,紛紛下了狠勁,督促各部不顧傷亡猛攻。
鎮武堡的傷亡也慘重起來,且久盼不到援軍,派了眾多騎士突圍求援。
李達祖收到求援信,都是自家的愛將。
“史鼐畢竟是外人,他不心疼我的兒郎們,我卻無法視若無睹,命令閭陽總兵兩萬人,鎮寧將軍一萬五千人,中安堡將軍一萬人支援鎮武堡。”
看著傳令兵離去的背影,李達祖內心揪起。
史鼐到底不知兵,隻曉得嚴守,但是老奴集中兵力攻打一城,他如何敢不救。
就像那西平堡,沒有援軍就投降了。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凡夫俗子。
在攻城的同時,蠻族騎兵把各處源源不斷的消息送到老奴出,得知三路援兵後,老奴的臉上露出笑容。
金州旅順。
幾萬軍士正源源不斷的登船,整個碼頭幾百艘軍船,分成了數片,布滿了海麵。
唐清安回頭相望。
老奴,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