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不急,根據劉興祚對赫圖阿拉城的推論,他認為不應該操之過急。
但是將軍不同意。
要求他盡快和赫圖阿拉城談好條件,所以陶傑隻能特事特辦,又來了赫圖阿拉城。
但是比起上回,他的態度更加強硬。
“將軍仁德,願意給赫圖阿拉城生路,隻要歸順金州,就可保留主力。
其餘部族,由金江鎮官員管理,如果答應,那麽金州將提供物資,接濟赫圖阿拉城的百姓。”
要麽接受他的要求,要麽他就離開,雙方之間,不再有餘地。
上一回是投降,此次是歸順。
意義不同。
豪格願意和陶傑繼續商談,關於其中的細節。
“為何就不能互不幹擾呢我可以發誓,永遠不會再侵擾遼東。”
聽到豪格的話,陶傑笑了。
“請問赫圖阿拉城,無法和大周商貿的情況下,如何養活二十萬人口或者寧願看著百姓們餓死嗎”
赫圖阿拉城去年支援了多爾袞不少的糧資,誰也沒有想到會遇到特大雪災。
壓垮了許多新搭建的屋棚,凍死了很多的牲畜。
好不容易熬了過去,結果又水災連連,不少的田畝被淹沒,無法獲得收獲。
鐵,鍋,鹽,布,茶,糧。
各類的物資,都需要和大周貿易獲取。
赫圖阿拉城一地,已經無力維係統治,已經有不少饑餓的人逃離了。
如果和金江鎮談判破裂,還需要整兵備戰,更是雪上加霜。
“平遼侯的博愛之名,人盡皆知,雖然以前和平遼侯交戰,但是我們敗的服氣,心裏沒有怨言。”
豪格成熟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虛榮的小將。
真的沒有怨言嗎。
陶傑不置可否,平靜的等著豪格的要求。
不少人支持歸降金江鎮,金江鎮沒有肆意屠戮蠻人,年餘的做派,被人們看在眼底。
也有人不願意歸降,擔憂被清算。
總體上。
願意歸降的人居多,總體的形勢,赫圖阿拉城也無力抗衡金江鎮。
“平遼和如何保障我們部族的安危”
豪格誠懇的問道。
見到豪格鬆口,陶傑認真回複。
“赫圖阿拉城保留兩黃旗旗口,其餘部族由金江鎮官員治理,施行興修水利,開墾田畝之策。
隻要遵守金江鎮的法律,那麽金江軍就不踏入赫圖阿拉城境內。
赫圖阿拉城,隻保留兩旗旗兵,不得私自擴軍,會有金江鎮的官員監督。
同時。
其餘部族的丁口,由金江鎮成立新合軍,向我們提供一萬人。”
赫圖阿拉城二十萬人口,婦孺孩童遠比青壯要多,兩黃旗的旗兵,隻剩下千餘人。
其餘的蠻丁,戰鬥力遠不如旗兵。
豪格盤算一番。
兩黃旗的旗口還剩三萬餘人,其中青壯不到一萬人,這個數量剛好能養活。
其餘的人口,由金江鎮接濟,但是隻派官員來治理,不會影響赫圖阿拉城的安危。
平遼侯可信嗎
以多年來平遼侯的威望和手段,不是出爾反爾之人,豪格認為是可信的。
最重要的是。
麵對大半年來的災情,赫圖阿拉城真的養不活二十萬人了。豪格無能為力的主要原因。
要麽餓死人,分崩離析,被金江鎮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要麽接受金江鎮的救濟,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一萬人太多了,我願意出五千人。”
豪格提出了他的要求。
蠻族的青壯本來就不多,除了自身的軍兵,還要派一萬人加入新合軍。
相當於每戶都要出一丁,負擔太重,降到一半,改為二十戶出一丁,豪格認為可以接受。
陶傑搖了搖頭。
“九千。”
“六千。”
“八千。”
“七千。”
“七千五。”
“七千。”
各自退讓後,豪格咬死了七千之數,差別看上去不大,但是青壯是家裏的頂梁柱。
一千人就是一千戶受到影響,三千人就是三千戶,影響到數萬人。
雙方同意了七千的數字。
“請豪格首領跟我去金州。”
雙方敲定了諸多的事情,陶傑提出了請求,豪格自立稱汗,但是金江鎮是不認的。
豪格擔憂的看向陶傑,良久,他點了點頭。
他不怕金江鎮騙他,騙了他,赫圖阿拉城會有新的大汗,同時會徹底和金州決裂。
但是他畏懼性命。
隻是,他要擔負起責任,所以隨陶傑去了金州,見平遼侯,歸順金州。
在赫圖阿拉城無數人的複雜心理中,一行人踏上了歸順之路。
經由鴉鶻關入長城,一路過葦子堡,鬆樹口,清河堡,本溪城,遼陽,鞍山,海州,營口,蓋州,複州,新金,最後抵達金州。
沿路。
人口已經超過五百萬的金江鎮,各地百姓們,在州府縣治理下欣欣向上。
外部大敵皆服,內部政治清平。
遼東同樣遭受了雪災和水災,但是在官府大型水利,開墾良田,推廣玉米,種植大豆,蜀黍,小麥,部分地區引入水稻。
根據地情,合理種植,精耕細作。
沒有外敵入侵,沒有貪官汙吏,沒有太監破家,沒有將頭索糜,齊心發展內政。
從前明收複遼東以來,數百年的歲月中。。
是遼東第一次迎來了和平。
從罪民流放之地,全境麵對外地入侵,施行衛所製軍屯,重心以軍事為主的,嚴苛的大環境。
數百年來,第一次有了寬鬆的環境,讓人們安心的種地,不在擔憂何時就會被入侵。
豪格一路所見,見到了從來未見過的景象。
民心所向。
五百萬人人心向官府的遼東,是何等的龐然大物,誰能抗拒它呢。
豪格和蠻族的官員將領們,心悅誠服的拜見了金州的將軍。
第一位外族的總兵。
誕生了。
從此。
金州從五位總兵,變為了六名。
馮勝之親自帶領官員入赫圖阿拉城,開始清點人口,運送物資,救濟災民。
同時。
青壯蠻丁開始一隊隊入鎮江,加入新成立的新合軍。
蠻丁入營的事情很急。
因為除了將軍,所有人都沒有料到。
不但朝鮮國主沒有料到,金江鎮同樣沒有料到。
李適叛亂的速度會如此之快,超乎所有人的預料,各地連抵抗都沒有。
相當於看到了李適的軍隊,就直接投降,更可能的是,李適的大軍還未到,就提前派人歸順了。
為了不影響金江鎮的戰略計劃,對於赫圖阿拉城的諸事,整個金江鎮一路特事特辦。
葛世峰帶領一百人坐船由漢江抵達漢城。
他奉命保護長公子。
根據最新情報。
叛軍攻破黃州,隨後的鳳山、瑞興、平山皆降,朝鮮官兵在成江隔江抗守。
大半個黃海道,落入了叛軍的手中,如果成江防守失敗,下一處就是臨津江。
臨津江身後就是漢江,漢江身後就是漢城。
整個地區除了幾條江河有險可持,其餘地方望馬平川,以叛軍的勢頭,隻怕入無人之地。
“哈哈哈。”
成江的守軍,見到叛軍渡河,連抵抗都沒有,就一觸即潰,讓叛軍輕易的渡江成功。
李守白大笑。
身旁的李栴,也忍不住的興奮。
他的父親起兵,至少一半的原因,就是為了兒子李栴,因為李栴沒有得到該有的官身。
李適冒了巨大的風險,參與金瑬李貴他們組織的叛亂,逼前任朝鮮國主李琿退位,立下了大功。
為了什麽
為了道義嗎當然是為了自家的權勢,但是他被金瑬李貴他們打壓了。
“李帥早就應該拔亂反正了,浪費了太久的時間。”
李守白惋惜的說道。
李栴假惺惺的勸了起來。
“誰也不知道形勢會如何,父親也是保守起見,終歸,形勢一片大好。”
形勢的確一片大好。
誰也沒有想到,會這麽輕易的拿下平安道和黃海道。連李栴至今都不敢信。
才半個月的功夫,就能達到如此地步。
各地的城池都是拱手相送。
“等我們拿下前方的臨津江,漢城就沒有意外了。”
不等後方的回複。
李守白催促前軍直接開動,想要順勢拿下臨津江,直逼漢城。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臨津江。
朝下國主讓各地的援兵,堅守臨津江,同時催促後方的援兵,趕緊支援漢城。
隻要臨津江堅守半個月,李倧就有信心守住漢城。
因為長公子在他身邊。
說明了金江鎮支持他。
他焦急的詢問葛世峰,問道:“請問金江軍何日抵達漢城”
“外將出發前,沈陽那邊的七千軍,已經在行軍的路上,應該抵達了鎮江。
另外還有赫圖阿拉城,也在組織軍隊,聽說會有七千人,加上鎮江的萬餘軍。
合計兩萬四千軍,隻要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南下打擊叛軍。”
“但是叛軍一路勢如破竹,鎮江那邊,就不能先派一支軍隊,渡海直接抵達漢城嗎”
葛世峰搖了搖頭。
“國內南方不穩,為了維護商道,金江軍的水師,大部分都派了出去,來不及調回。”
李倧皺起了眉頭。
太巧了。
很多事情都太巧了。
但正是因為太巧,李倧無法相信,這是人能預先謀劃的,超出了人的能力範圍。
除非有人能看透未來。
壓下了對平遼侯的疑心,李倧隻能密切的關注臨津江,希望那裏能守住。
但是將軍不同意。
要求他盡快和赫圖阿拉城談好條件,所以陶傑隻能特事特辦,又來了赫圖阿拉城。
但是比起上回,他的態度更加強硬。
“將軍仁德,願意給赫圖阿拉城生路,隻要歸順金州,就可保留主力。
其餘部族,由金江鎮官員管理,如果答應,那麽金州將提供物資,接濟赫圖阿拉城的百姓。”
要麽接受他的要求,要麽他就離開,雙方之間,不再有餘地。
上一回是投降,此次是歸順。
意義不同。
豪格願意和陶傑繼續商談,關於其中的細節。
“為何就不能互不幹擾呢我可以發誓,永遠不會再侵擾遼東。”
聽到豪格的話,陶傑笑了。
“請問赫圖阿拉城,無法和大周商貿的情況下,如何養活二十萬人口或者寧願看著百姓們餓死嗎”
赫圖阿拉城去年支援了多爾袞不少的糧資,誰也沒有想到會遇到特大雪災。
壓垮了許多新搭建的屋棚,凍死了很多的牲畜。
好不容易熬了過去,結果又水災連連,不少的田畝被淹沒,無法獲得收獲。
鐵,鍋,鹽,布,茶,糧。
各類的物資,都需要和大周貿易獲取。
赫圖阿拉城一地,已經無力維係統治,已經有不少饑餓的人逃離了。
如果和金江鎮談判破裂,還需要整兵備戰,更是雪上加霜。
“平遼侯的博愛之名,人盡皆知,雖然以前和平遼侯交戰,但是我們敗的服氣,心裏沒有怨言。”
豪格成熟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虛榮的小將。
真的沒有怨言嗎。
陶傑不置可否,平靜的等著豪格的要求。
不少人支持歸降金江鎮,金江鎮沒有肆意屠戮蠻人,年餘的做派,被人們看在眼底。
也有人不願意歸降,擔憂被清算。
總體上。
願意歸降的人居多,總體的形勢,赫圖阿拉城也無力抗衡金江鎮。
“平遼和如何保障我們部族的安危”
豪格誠懇的問道。
見到豪格鬆口,陶傑認真回複。
“赫圖阿拉城保留兩黃旗旗口,其餘部族由金江鎮官員治理,施行興修水利,開墾田畝之策。
隻要遵守金江鎮的法律,那麽金江軍就不踏入赫圖阿拉城境內。
赫圖阿拉城,隻保留兩旗旗兵,不得私自擴軍,會有金江鎮的官員監督。
同時。
其餘部族的丁口,由金江鎮成立新合軍,向我們提供一萬人。”
赫圖阿拉城二十萬人口,婦孺孩童遠比青壯要多,兩黃旗的旗兵,隻剩下千餘人。
其餘的蠻丁,戰鬥力遠不如旗兵。
豪格盤算一番。
兩黃旗的旗口還剩三萬餘人,其中青壯不到一萬人,這個數量剛好能養活。
其餘的人口,由金江鎮接濟,但是隻派官員來治理,不會影響赫圖阿拉城的安危。
平遼侯可信嗎
以多年來平遼侯的威望和手段,不是出爾反爾之人,豪格認為是可信的。
最重要的是。
麵對大半年來的災情,赫圖阿拉城真的養不活二十萬人了。豪格無能為力的主要原因。
要麽餓死人,分崩離析,被金江鎮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要麽接受金江鎮的救濟,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一萬人太多了,我願意出五千人。”
豪格提出了他的要求。
蠻族的青壯本來就不多,除了自身的軍兵,還要派一萬人加入新合軍。
相當於每戶都要出一丁,負擔太重,降到一半,改為二十戶出一丁,豪格認為可以接受。
陶傑搖了搖頭。
“九千。”
“六千。”
“八千。”
“七千。”
“七千五。”
“七千。”
各自退讓後,豪格咬死了七千之數,差別看上去不大,但是青壯是家裏的頂梁柱。
一千人就是一千戶受到影響,三千人就是三千戶,影響到數萬人。
雙方同意了七千的數字。
“請豪格首領跟我去金州。”
雙方敲定了諸多的事情,陶傑提出了請求,豪格自立稱汗,但是金江鎮是不認的。
豪格擔憂的看向陶傑,良久,他點了點頭。
他不怕金江鎮騙他,騙了他,赫圖阿拉城會有新的大汗,同時會徹底和金州決裂。
但是他畏懼性命。
隻是,他要擔負起責任,所以隨陶傑去了金州,見平遼侯,歸順金州。
在赫圖阿拉城無數人的複雜心理中,一行人踏上了歸順之路。
經由鴉鶻關入長城,一路過葦子堡,鬆樹口,清河堡,本溪城,遼陽,鞍山,海州,營口,蓋州,複州,新金,最後抵達金州。
沿路。
人口已經超過五百萬的金江鎮,各地百姓們,在州府縣治理下欣欣向上。
外部大敵皆服,內部政治清平。
遼東同樣遭受了雪災和水災,但是在官府大型水利,開墾良田,推廣玉米,種植大豆,蜀黍,小麥,部分地區引入水稻。
根據地情,合理種植,精耕細作。
沒有外敵入侵,沒有貪官汙吏,沒有太監破家,沒有將頭索糜,齊心發展內政。
從前明收複遼東以來,數百年的歲月中。。
是遼東第一次迎來了和平。
從罪民流放之地,全境麵對外地入侵,施行衛所製軍屯,重心以軍事為主的,嚴苛的大環境。
數百年來,第一次有了寬鬆的環境,讓人們安心的種地,不在擔憂何時就會被入侵。
豪格一路所見,見到了從來未見過的景象。
民心所向。
五百萬人人心向官府的遼東,是何等的龐然大物,誰能抗拒它呢。
豪格和蠻族的官員將領們,心悅誠服的拜見了金州的將軍。
第一位外族的總兵。
誕生了。
從此。
金州從五位總兵,變為了六名。
馮勝之親自帶領官員入赫圖阿拉城,開始清點人口,運送物資,救濟災民。
同時。
青壯蠻丁開始一隊隊入鎮江,加入新成立的新合軍。
蠻丁入營的事情很急。
因為除了將軍,所有人都沒有料到。
不但朝鮮國主沒有料到,金江鎮同樣沒有料到。
李適叛亂的速度會如此之快,超乎所有人的預料,各地連抵抗都沒有。
相當於看到了李適的軍隊,就直接投降,更可能的是,李適的大軍還未到,就提前派人歸順了。
為了不影響金江鎮的戰略計劃,對於赫圖阿拉城的諸事,整個金江鎮一路特事特辦。
葛世峰帶領一百人坐船由漢江抵達漢城。
他奉命保護長公子。
根據最新情報。
叛軍攻破黃州,隨後的鳳山、瑞興、平山皆降,朝鮮官兵在成江隔江抗守。
大半個黃海道,落入了叛軍的手中,如果成江防守失敗,下一處就是臨津江。
臨津江身後就是漢江,漢江身後就是漢城。
整個地區除了幾條江河有險可持,其餘地方望馬平川,以叛軍的勢頭,隻怕入無人之地。
“哈哈哈。”
成江的守軍,見到叛軍渡河,連抵抗都沒有,就一觸即潰,讓叛軍輕易的渡江成功。
李守白大笑。
身旁的李栴,也忍不住的興奮。
他的父親起兵,至少一半的原因,就是為了兒子李栴,因為李栴沒有得到該有的官身。
李適冒了巨大的風險,參與金瑬李貴他們組織的叛亂,逼前任朝鮮國主李琿退位,立下了大功。
為了什麽
為了道義嗎當然是為了自家的權勢,但是他被金瑬李貴他們打壓了。
“李帥早就應該拔亂反正了,浪費了太久的時間。”
李守白惋惜的說道。
李栴假惺惺的勸了起來。
“誰也不知道形勢會如何,父親也是保守起見,終歸,形勢一片大好。”
形勢的確一片大好。
誰也沒有想到,會這麽輕易的拿下平安道和黃海道。連李栴至今都不敢信。
才半個月的功夫,就能達到如此地步。
各地的城池都是拱手相送。
“等我們拿下前方的臨津江,漢城就沒有意外了。”
不等後方的回複。
李守白催促前軍直接開動,想要順勢拿下臨津江,直逼漢城。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臨津江。
朝下國主讓各地的援兵,堅守臨津江,同時催促後方的援兵,趕緊支援漢城。
隻要臨津江堅守半個月,李倧就有信心守住漢城。
因為長公子在他身邊。
說明了金江鎮支持他。
他焦急的詢問葛世峰,問道:“請問金江軍何日抵達漢城”
“外將出發前,沈陽那邊的七千軍,已經在行軍的路上,應該抵達了鎮江。
另外還有赫圖阿拉城,也在組織軍隊,聽說會有七千人,加上鎮江的萬餘軍。
合計兩萬四千軍,隻要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南下打擊叛軍。”
“但是叛軍一路勢如破竹,鎮江那邊,就不能先派一支軍隊,渡海直接抵達漢城嗎”
葛世峰搖了搖頭。
“國內南方不穩,為了維護商道,金江軍的水師,大部分都派了出去,來不及調回。”
李倧皺起了眉頭。
太巧了。
很多事情都太巧了。
但正是因為太巧,李倧無法相信,這是人能預先謀劃的,超出了人的能力範圍。
除非有人能看透未來。
壓下了對平遼侯的疑心,李倧隻能密切的關注臨津江,希望那裏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