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學院的這一次實戰訓練,取得了完滿的成功,一場巨大的危機,在部隊強大火力以及學院學生、老師們的奮戰下,輕鬆解決,可是給部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現在隻是開始,不過帶來的影響卻十分深遠。
與王超的草原學院大同小異,唐紫塵的峨眉學院和巴立明的長白學院的學生們,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隻不過大家受到的傷亡略有不同,重傷都有,輕傷一樣,也沒有陣亡,隻不過擔任相類似任務的部隊傷亡差別比較大,其中唐紫塵的峨眉學院因為川蜀地區氣候複雜,多有蟲蛇出沒,所以他們遇到的異獸群中夾雜著大量的毒蛇毒蟲,也導致了峨眉學院重傷的學生數量要比草原和長白兩座學院更多,同時也更麻煩。
至於林曉坐鎮的昆侖學院,與三大學院幾乎是同時出動的。由於昆侖學院此時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出自部隊,身上的裝備就要比三大學院更加精良,不僅人人裝備了大口徑步槍,而且還是人人負刀匣劍,甚至還同時肩抗長矛大刀這類長兵器,而精於射擊的狙擊手裝備的更不是常見的狙擊步槍,而是林曉設計打造的弩!
拜林曉這位陣法、符籙大師的坐鎮,三年來,林曉可是設計出了大量的適合在靈氣時代使用武器,這些武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武器上附有符文和陣法,能讓使用者把自己的氣血之力或者微薄的真氣以及未來修煉出來的法力,通過這些符文傳遞到武器上,使得武器更加的強大:鋒利的更鋒利,沉重的更沉重,屬於箭矢一類的飛行距離更遠、穿透力更強!
為了保證符文和陣法能夠傳承,林曉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編篡了兩部典籍,一部就是符籙,另一部就是陣法,除此之外,還拜托伽因著述了一部丹經,一部煉器初步,作為日後學院的教育傳承之用。
這四部典籍,記載的都是最基礎的內容,並不高深。可是在林曉看來,隻有這些最基礎的內容,才會在日後繁衍出最鼎盛的文明,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出現。
而這一次昆侖學院的實戰訓練並沒有部隊參與——因為這些學生本來就是從現役部隊中精選出來的好手,雖然是在昆侖學院進修,而昆侖學院也算是民辦學院,但是他們依舊保留著軍人的身份,所以也無需部隊裏的普通士兵參與了。
當然了,這也與林曉為他們選擇的實戰訓練對象有關,基本上都是屬於雪山高原所特有的異變野獸和飛禽。這些雪域高原特有的異變野獸和飛禽,比平原地區、第二階梯以下的山區的異變動植物,更加的凶猛,所產生的異能也更多、更強大,也就更適合這些學生們的實戰訓練——林曉和伽因自然也會出現在實戰訓練的區域,為這些莘莘學子保駕護航。這些可都是林曉和伽因的心血所在,自然不能讓他們輕易折損了。
因為他們都是未來與自然界異變的動植物大軍作戰的主力,不是林曉看不起很多出身民間的武術家,隻是一點,就知道很多時候民間武術家是不如這些部隊出身的煉氣士或者戰巫戰士的,那就是組織!
經過天朝部隊的摔打冶煉,這些部隊出身的學生天然的就會按照部隊的作戰模式組織同學作戰,有掩護,有突擊,有殿後,有狙擊,還有火力壓製,其清剿異變動植物的效率也遠超王超唐紫塵等三人率領的三大學院學生,這還是三人都有組織、訓練武裝力量的經驗——巴立明作為大動亂年代的頭領之一,最鼎盛的時期,手下也有數萬人之多呢。
這些學生一共出動了三百名,除了留在學院的留守學生六十人之外,昆侖學院這一次可以說是傾巢出動了,而他們的任務則是分成十人一組的作戰小組,分散清剿雪域高原的異變動植物,並且在作戰的同時,身上隻能攜帶少量的應急用的食物和飲水。同時,這一次的實戰訓練一共要進行一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所有的食物、飲水等補給品,都需要他們自己獲得,而不是從學院領取,或者向雪域高原的居民購買!
看似很嚴格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天地異變之前特種兵都會進行的訓練內容的一部分,隻不過這裏是雪域高原,才顯得更加艱難,也更加嚴苛。
這是林曉的決定,就連此時擔任了教官或者教授職務的很多隸屬於各大武學聖地出身的高手,都為之咋舌。不過,在林曉看來,這並不嚴苛,因為在三年的教學生涯裏,林曉可是沒少將伽因著述的《丹經》中關於各種靈藥的內容教授給這些學生,同時雪域高原在天地異變之前,可就產出大量的藥材,藏醫和藏藥可是名傳天下的。
要是學生們連雪域高原的靈藥都認不得,那幹脆還是退學算了,省得浪費學院的資源。學生們一開始也是有些不理解,不過其中畢竟還有腦袋靈光的,很快就猜出了林曉的想法,也悄悄地告訴了與自己交好的同學,這樣一來,各個小組中的領頭人物無形中就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一隻有紀律,有組織,裝備精良,武藝高強的學生小組,實戰訓練的時候,那種效率,簡直超過了三大學院學生們的數倍,就連現在部隊裏的精銳特種兵也是無法比擬,即使是雪域高原,由於修煉了國術的進階功法和練氣之法,這三百名學生顯現出來的戰鬥力,就算是麵對如今有了抱丹實力的異獸,也可以輕鬆麵對,何況這些學生三年來經過嚴格的修煉訓導之後,一個個也有了抱丹的實力呢。
雪域高原不愧是得天獨厚,最接近高天之上的靈氣層的所在,也和蜀山世界的雪域高原有相似之處,就是這裏隻要出現異獸,實力最差的也有化勁高手的實力——這還是屬於群居的食草動物,而那些食肉的野獸,隨便一個都相當於抱丹的實力。以林曉所見,假以時日,尤其是到了第二次天地變異之後,要說最先出現相當於散仙的真正的金丹級別的異獸的地方,雪域高原絕對是首選之一,而另一個首選之地,則是汪洋大海,再次緊隨其後的,應當就是南美洲和非洲。
當然了,這是指的龍蛇世界發生天地異變之前的地理位置,並不包括那些因為壓製地球靈氣的眾多洞天世界或者靈境密地。就以林曉破開的亞馬遜秘境洞天來說,位於山下叢林裏的那些恐龍,其中就有近乎地仙元嬰境界的凶獸。至於為什麽一時半會兒沒有擴散到整個南美洲,還是因為這些恐龍當年是生活在靈氣濃度很高的洞天世界,接觸到了外界之後,在很長時間裏,並不適應地球上靈氣匱乏的環境。
一旦第二次、第三次天地異變發生,地球整體的靈氣濃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這些恐龍又適應了新的環境,那麽倒黴的就是南美眾多國家了。
有了“第一次生存之戰”的戰鬥結果,導致全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林曉當年的預言,而天朝顯然是做的最好的一個,借此機會,林曉提出的戰場功勳的設立和執行手段,也是第一次收到了軍委和中央的重視,在經過眾多筆杆子的優化之後,正式出台。
說實在的,天朝五千年的曆史文明傳承實在是太厲害了,林曉不過提出了一個建議,設定了幾個要求,就有人將當年秦國的耕戰之策翻了出來,在那個基礎上,結合現在的條件,進行了修改,然後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國家法度。
其實秦朝的耕戰製度十分簡單,那就是以軍功論英雄,說成敗,隻要一戰之後,任何一個戰士有斬首之功,就會按照規定授以爵位,軍功越高,爵位越高,所享受的待遇越好,特權越大。不過,這種製度到了一定程度,就考教的不再是血勇之力,而是領軍作戰的戰果了。
秦始皇帝混一宇內,靠的就是這種耕戰之策的實行,而偌大秦帝國的崩潰,也是因為這種政策——混一宇內之後,秦始皇突然發現數十萬秦軍如果按照耕戰之策賞賜的話,那麽將全國所有的土地都赦封出去都不夠!
於是始皇帝食言了,於是始皇帝一去,偌大帝國再無可用之兵,迫使章邯武裝了營造阿房宮和始皇帝陵的罪囚為兵,這些化囚為兵的部隊隻能打順風仗,遇到了不講理的楚霸王之後,一潰千裏,偌大帝國隨之崩潰。
繼之以秦帝國領土的大漢帝國,實行的則是在秦帝國耕戰之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軍功爵製度,以良家子為兵,稱雄於東方,開絲綢之路於西域,萬邦來朝。可是處於類似的問題,關中同樣無封可封,加之以古代運輸手段落後,造成國內生產凋敝,最後這種製度也隨之崩潰。不過大漢帝國同樣曆經了一次動亂之後,在第二次大規模動亂之後崩潰了。
曆史上第三次使用類似政策的則是隋唐兩代帝國。兩代帝國都是以府兵建立了強大的軍隊,橫掃草原、西域,但是最後同樣是因為土地兼並的原因,導致府兵製度崩潰,最後國家滅亡。
所以說,無論是耕戰之策、軍功爵製度還是府兵製度,都會打造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同樣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土地問題。可是如今的天朝,在研究林曉的建議時,就主動回避了土地的問題,代之以各種資源,鼓勵戰士們奮勇向前,同時也有了上升通道,也獲得了社會認同和尊重,可以預見的這種新的軍功爵製度,啊,是功勳體係的建立,近乎完美。
頂點
與王超的草原學院大同小異,唐紫塵的峨眉學院和巴立明的長白學院的學生們,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隻不過大家受到的傷亡略有不同,重傷都有,輕傷一樣,也沒有陣亡,隻不過擔任相類似任務的部隊傷亡差別比較大,其中唐紫塵的峨眉學院因為川蜀地區氣候複雜,多有蟲蛇出沒,所以他們遇到的異獸群中夾雜著大量的毒蛇毒蟲,也導致了峨眉學院重傷的學生數量要比草原和長白兩座學院更多,同時也更麻煩。
至於林曉坐鎮的昆侖學院,與三大學院幾乎是同時出動的。由於昆侖學院此時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出自部隊,身上的裝備就要比三大學院更加精良,不僅人人裝備了大口徑步槍,而且還是人人負刀匣劍,甚至還同時肩抗長矛大刀這類長兵器,而精於射擊的狙擊手裝備的更不是常見的狙擊步槍,而是林曉設計打造的弩!
拜林曉這位陣法、符籙大師的坐鎮,三年來,林曉可是設計出了大量的適合在靈氣時代使用武器,這些武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武器上附有符文和陣法,能讓使用者把自己的氣血之力或者微薄的真氣以及未來修煉出來的法力,通過這些符文傳遞到武器上,使得武器更加的強大:鋒利的更鋒利,沉重的更沉重,屬於箭矢一類的飛行距離更遠、穿透力更強!
為了保證符文和陣法能夠傳承,林曉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編篡了兩部典籍,一部就是符籙,另一部就是陣法,除此之外,還拜托伽因著述了一部丹經,一部煉器初步,作為日後學院的教育傳承之用。
這四部典籍,記載的都是最基礎的內容,並不高深。可是在林曉看來,隻有這些最基礎的內容,才會在日後繁衍出最鼎盛的文明,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出現。
而這一次昆侖學院的實戰訓練並沒有部隊參與——因為這些學生本來就是從現役部隊中精選出來的好手,雖然是在昆侖學院進修,而昆侖學院也算是民辦學院,但是他們依舊保留著軍人的身份,所以也無需部隊裏的普通士兵參與了。
當然了,這也與林曉為他們選擇的實戰訓練對象有關,基本上都是屬於雪山高原所特有的異變野獸和飛禽。這些雪域高原特有的異變野獸和飛禽,比平原地區、第二階梯以下的山區的異變動植物,更加的凶猛,所產生的異能也更多、更強大,也就更適合這些學生們的實戰訓練——林曉和伽因自然也會出現在實戰訓練的區域,為這些莘莘學子保駕護航。這些可都是林曉和伽因的心血所在,自然不能讓他們輕易折損了。
因為他們都是未來與自然界異變的動植物大軍作戰的主力,不是林曉看不起很多出身民間的武術家,隻是一點,就知道很多時候民間武術家是不如這些部隊出身的煉氣士或者戰巫戰士的,那就是組織!
經過天朝部隊的摔打冶煉,這些部隊出身的學生天然的就會按照部隊的作戰模式組織同學作戰,有掩護,有突擊,有殿後,有狙擊,還有火力壓製,其清剿異變動植物的效率也遠超王超唐紫塵等三人率領的三大學院學生,這還是三人都有組織、訓練武裝力量的經驗——巴立明作為大動亂年代的頭領之一,最鼎盛的時期,手下也有數萬人之多呢。
這些學生一共出動了三百名,除了留在學院的留守學生六十人之外,昆侖學院這一次可以說是傾巢出動了,而他們的任務則是分成十人一組的作戰小組,分散清剿雪域高原的異變動植物,並且在作戰的同時,身上隻能攜帶少量的應急用的食物和飲水。同時,這一次的實戰訓練一共要進行一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所有的食物、飲水等補給品,都需要他們自己獲得,而不是從學院領取,或者向雪域高原的居民購買!
看似很嚴格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天地異變之前特種兵都會進行的訓練內容的一部分,隻不過這裏是雪域高原,才顯得更加艱難,也更加嚴苛。
這是林曉的決定,就連此時擔任了教官或者教授職務的很多隸屬於各大武學聖地出身的高手,都為之咋舌。不過,在林曉看來,這並不嚴苛,因為在三年的教學生涯裏,林曉可是沒少將伽因著述的《丹經》中關於各種靈藥的內容教授給這些學生,同時雪域高原在天地異變之前,可就產出大量的藥材,藏醫和藏藥可是名傳天下的。
要是學生們連雪域高原的靈藥都認不得,那幹脆還是退學算了,省得浪費學院的資源。學生們一開始也是有些不理解,不過其中畢竟還有腦袋靈光的,很快就猜出了林曉的想法,也悄悄地告訴了與自己交好的同學,這樣一來,各個小組中的領頭人物無形中就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一隻有紀律,有組織,裝備精良,武藝高強的學生小組,實戰訓練的時候,那種效率,簡直超過了三大學院學生們的數倍,就連現在部隊裏的精銳特種兵也是無法比擬,即使是雪域高原,由於修煉了國術的進階功法和練氣之法,這三百名學生顯現出來的戰鬥力,就算是麵對如今有了抱丹實力的異獸,也可以輕鬆麵對,何況這些學生三年來經過嚴格的修煉訓導之後,一個個也有了抱丹的實力呢。
雪域高原不愧是得天獨厚,最接近高天之上的靈氣層的所在,也和蜀山世界的雪域高原有相似之處,就是這裏隻要出現異獸,實力最差的也有化勁高手的實力——這還是屬於群居的食草動物,而那些食肉的野獸,隨便一個都相當於抱丹的實力。以林曉所見,假以時日,尤其是到了第二次天地變異之後,要說最先出現相當於散仙的真正的金丹級別的異獸的地方,雪域高原絕對是首選之一,而另一個首選之地,則是汪洋大海,再次緊隨其後的,應當就是南美洲和非洲。
當然了,這是指的龍蛇世界發生天地異變之前的地理位置,並不包括那些因為壓製地球靈氣的眾多洞天世界或者靈境密地。就以林曉破開的亞馬遜秘境洞天來說,位於山下叢林裏的那些恐龍,其中就有近乎地仙元嬰境界的凶獸。至於為什麽一時半會兒沒有擴散到整個南美洲,還是因為這些恐龍當年是生活在靈氣濃度很高的洞天世界,接觸到了外界之後,在很長時間裏,並不適應地球上靈氣匱乏的環境。
一旦第二次、第三次天地異變發生,地球整體的靈氣濃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這些恐龍又適應了新的環境,那麽倒黴的就是南美眾多國家了。
有了“第一次生存之戰”的戰鬥結果,導致全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林曉當年的預言,而天朝顯然是做的最好的一個,借此機會,林曉提出的戰場功勳的設立和執行手段,也是第一次收到了軍委和中央的重視,在經過眾多筆杆子的優化之後,正式出台。
說實在的,天朝五千年的曆史文明傳承實在是太厲害了,林曉不過提出了一個建議,設定了幾個要求,就有人將當年秦國的耕戰之策翻了出來,在那個基礎上,結合現在的條件,進行了修改,然後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國家法度。
其實秦朝的耕戰製度十分簡單,那就是以軍功論英雄,說成敗,隻要一戰之後,任何一個戰士有斬首之功,就會按照規定授以爵位,軍功越高,爵位越高,所享受的待遇越好,特權越大。不過,這種製度到了一定程度,就考教的不再是血勇之力,而是領軍作戰的戰果了。
秦始皇帝混一宇內,靠的就是這種耕戰之策的實行,而偌大秦帝國的崩潰,也是因為這種政策——混一宇內之後,秦始皇突然發現數十萬秦軍如果按照耕戰之策賞賜的話,那麽將全國所有的土地都赦封出去都不夠!
於是始皇帝食言了,於是始皇帝一去,偌大帝國再無可用之兵,迫使章邯武裝了營造阿房宮和始皇帝陵的罪囚為兵,這些化囚為兵的部隊隻能打順風仗,遇到了不講理的楚霸王之後,一潰千裏,偌大帝國隨之崩潰。
繼之以秦帝國領土的大漢帝國,實行的則是在秦帝國耕戰之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軍功爵製度,以良家子為兵,稱雄於東方,開絲綢之路於西域,萬邦來朝。可是處於類似的問題,關中同樣無封可封,加之以古代運輸手段落後,造成國內生產凋敝,最後這種製度也隨之崩潰。不過大漢帝國同樣曆經了一次動亂之後,在第二次大規模動亂之後崩潰了。
曆史上第三次使用類似政策的則是隋唐兩代帝國。兩代帝國都是以府兵建立了強大的軍隊,橫掃草原、西域,但是最後同樣是因為土地兼並的原因,導致府兵製度崩潰,最後國家滅亡。
所以說,無論是耕戰之策、軍功爵製度還是府兵製度,都會打造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同樣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土地問題。可是如今的天朝,在研究林曉的建議時,就主動回避了土地的問題,代之以各種資源,鼓勵戰士們奮勇向前,同時也有了上升通道,也獲得了社會認同和尊重,可以預見的這種新的軍功爵製度,啊,是功勳體係的建立,近乎完美。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