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涼秋,但中午的陽光還是相當的暖和。午飯過後,劉遠挑了一筐上好的黃泥,讓兄弟倆打打下手,在小院中神神秘秘的擺弄起來。
黑牛看了半天也沒弄明白,便問道:“大哥,你弄啥嘞?”
劉遠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冬天你冷不冷?”
“冷啊。”黑牛不明白為什麽說這個:“這跟你玩黃泥有什麽關係?”
此時閑在一邊的王翰開口了:“你不懂了吧,這玩意能取暖,你沒看見大哥弄了一會就滿頭大汗了嗎?”
劉遠聽了噗嗤一笑:“你懂的還挺多,別廢話,快來幫忙。”
三人合力把黃泥弄成了一個一尺多高的圓柱形,又在中間挖了三寸多寬的圓洞,又用幾條鐵片放在圓洞上,接著又用黃泥做了一個中空的底座,底座上開了一個小圓孔,又做了一個正好可以塞進圓孔的黃泥塞子之後,終於算是完工了。
劉遠看著眼前的作品拍了拍手,滿意的說道:“這就是前幾天跟你們說的取暖神器,煤爐!”
待得黃泥曬幹之後,在圓洞底部的鐵條上放入點燃的細柴,上麵放上蜂窩煤,引燃之後,煤爐上放了一個水壺,不一會便燒開了一壺水。
在幾個月以前剛開始製作蜂窩煤的時候,劉遠就想要製作煤爐,可是想到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怕是沒幾個人買他的煤爐,所以一直等到現在。
隨著季節的轉換,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等到深秋寒冬,大家都會需要這麽一個煤爐,不僅可以燒水做飯,還可以取暖,點燃的煤爐放在屋子裏,可以將室溫提高許多,隻要在加上一個密封的排煙管道,就不用擔心一氧化碳中毒,整個冬天都可以在暖和的室內度過。
對於沒有什麽取暖設施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寒冷的冬天是最難熬過去的,如今有了物美價廉的煤爐,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購買使用。等到煤爐賣出去了,蜂窩煤的銷量也會大幅上升。
實驗完這煤爐燒火的能力沒有問題後,劉遠趕在天黑之前,又把一根竹竿掏空,做了一個通風管道。把煤爐放到一間封閉的房間裏,煤爐上預先留下的地方裝上了竹竿管道,點燃煤爐,又在房間裏放了一隻活雞,關緊窗戶房門以後,便回家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劉遠打開了房門,發現那隻雞還在活蹦亂跳,這才放下心來。然後自己走進屋去,又吩咐黑牛和王翰二人,在門縫外往裏看,若是發展自己有任何狀況,立馬衝進來把自己抬到外麵空氣新鮮有風的地方,這才小心翼翼的關上房門,靜靜的坐在屋子裏。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屋裏幾乎聞不到煤煙味,而且也感覺不到任何的頭暈或者不舒服,劉遠從開始的緊張慢慢的平複下來。
就在劉遠無聊的將要睡著的時候,三人約定好的時間終於到了,劉遠大笑一聲衝出屋去,整整兩個時辰,沒有一點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狀,看來是成功了!
兄弟三人激動非常,又去準備黃泥,稍微改進了些製作工藝,再次開工製作煤爐。
黑牛家裏首先用起了煤爐,比起土灶來,這煤爐煙少不嗆人,而且可以一直點燃,不用每次都要生火,同時可以取暖,最重要的事,蜂窩煤用起來不要錢啊!
這一天又到了錢大寶來收煤的日子,劉遠三人趕著驢車,拉著幾十個煤爐來到了碼頭,一番吹噓之後,不僅把煤爐的各種好處都說了一遍,更是把錢大寶說的心動,沒有任何猶豫,當下拍板把幾十個煤爐全部買走試銷。
做這種黃泥煤爐,除了人力之外幾乎沒有什麽成本,與蜂窩煤一樣,價格定的非常低廉,隻要二十文錢就能買到一個。
除此之外,凡是購買煤爐的,全部贈送五十塊蜂窩煤,這樣一來,不僅會讓自家生產的煤爐更有市場競爭力,還會使很多處於觀望的人們,也加入到購買煤爐的大軍中來。
這個價格也是劉遠考慮再三才確定下來的,首先價格便宜才能讓更多的平民百姓用的起,其次薄利才能多銷,最後,定價便宜也是防止因為利潤高而出現大批的仿製者進入市場競爭。
接下來的日子就忙活多了,因為錢大寶走後沒幾天,就托人帶來了消息,絕大多數試用煤爐的人家都說好用,相信等天氣越來越冷的時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家來購買煤爐。
深秋馬上就要到來,煤廠得趕在秋收之前大量備貨,免得影響蜂窩煤和煤爐的供應。在煤廠又招收了一批工人之後,劉遠便琢磨選出兩個人來進行內部管理。
劉遠雄心勃勃的想著,以後的生意會越做越大,隻靠自己幾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到時候肯定要招收一些管理人員。與其以後急需用人的時候趕鴨子上架,還不如現在就培養一下管理人才,順便在摸索一下各項人才培養的流程,免得以後擴大生產的時候,因為管理人才的製約而發展不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兄弟三人商議之後,便選出了李慎和趙紅良兩人,此二人工作勤快,為人誠實,平日裏各方麵表現都非常不錯。
李慎此人做事很是嚴謹,在蜂窩煤流水線上對自己的要求最是嚴格,而且善於帶動他人,所有產出的蜂窩煤,就屬他所在的那條流水線生產的最符合標準。
而趙紅良平時相對來說有點沉默寡言,不過此人喜歡鑽研,這半年來對蜂窩煤的生產流水線提出了不少的改進建議。
一番問詢之後,雙方都很是滿意,從此,李慎便成為蜂窩煤小組的組長,帶領一部分人手進行蜂窩煤的生產工作。而趙紅良則成為了煤爐組的組長,和劉遠學會了製作煤爐之後,帶領剩下的工人進行煤爐的生產工作。
秋意濃鬱,薄霧輕紗似的籠罩著大地,陣陣秋風吹落片片樹葉,落葉紛飛,隨風舞動,田野裏那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在秋風中如波浪般湧動,又是一年秋收時。
煤廠照例放了假,劉遠三人一大清早就趕著驢車,去往地瓜地裏準備收地瓜。
瓜藤都已泛黃,劉遠用鋤頭把瓜藤攏到一邊,再輕輕的鋤開泥土,黑牛和王翰則在後麵把地瓜扒出來,裝到麻袋裏麵放到驢車上。
臨近午時,三人也顧不得回家吃飯,黑牛娘放心不下,早早的就把飯菜送到了田地,三人胡吃海塞後又匆匆忙忙的開始幹活。
地瓜向來高產,不到一畝的地,三人足足挖了一整天,又把地裏翻了一遍,確定沒有漏網之瓜後,哼著小曲趕著驢車,滿載著近千斤的地瓜回了家去。
到家之後,黑牛王翰也顧不得洗手,火急火燎的拿著幾個地瓜放到煤爐上烤了起來。劉遠看著直咽口水的兄弟二人,笑著搖搖頭,拿出幾個飽滿的地瓜,洗淨之後切成快,讓黑牛娘放進鍋裏和大米湯一塊煮,做了一頓香噴噴的地瓜粥。
飽餐之後,劉遠招呼把所有剩下的地瓜全部入庫封存,正在摸著圓滾滾的肚皮的黑牛王翰不情不願的跟著幹起活來。
劉遠看著二人那幽怨的眼神,想笑又沒好意思笑出來:“你倆行了,今年少吃點,明年就能多種點,等到明年秋天收獲的時候,大哥保證讓你倆敞開了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黑牛和王翰心知此言在理,這一千斤地瓜吃一點少一點,全部留到明年栽種,到時候收獲幾萬斤,天天吃也吃不完。當下沒有多說話,把十大麻袋的地瓜全部扛進家裏的小庫房,又依依不舍的鎖上庫房門,這才各自回去睡了。
黑牛看了半天也沒弄明白,便問道:“大哥,你弄啥嘞?”
劉遠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冬天你冷不冷?”
“冷啊。”黑牛不明白為什麽說這個:“這跟你玩黃泥有什麽關係?”
此時閑在一邊的王翰開口了:“你不懂了吧,這玩意能取暖,你沒看見大哥弄了一會就滿頭大汗了嗎?”
劉遠聽了噗嗤一笑:“你懂的還挺多,別廢話,快來幫忙。”
三人合力把黃泥弄成了一個一尺多高的圓柱形,又在中間挖了三寸多寬的圓洞,又用幾條鐵片放在圓洞上,接著又用黃泥做了一個中空的底座,底座上開了一個小圓孔,又做了一個正好可以塞進圓孔的黃泥塞子之後,終於算是完工了。
劉遠看著眼前的作品拍了拍手,滿意的說道:“這就是前幾天跟你們說的取暖神器,煤爐!”
待得黃泥曬幹之後,在圓洞底部的鐵條上放入點燃的細柴,上麵放上蜂窩煤,引燃之後,煤爐上放了一個水壺,不一會便燒開了一壺水。
在幾個月以前剛開始製作蜂窩煤的時候,劉遠就想要製作煤爐,可是想到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怕是沒幾個人買他的煤爐,所以一直等到現在。
隨著季節的轉換,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等到深秋寒冬,大家都會需要這麽一個煤爐,不僅可以燒水做飯,還可以取暖,點燃的煤爐放在屋子裏,可以將室溫提高許多,隻要在加上一個密封的排煙管道,就不用擔心一氧化碳中毒,整個冬天都可以在暖和的室內度過。
對於沒有什麽取暖設施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寒冷的冬天是最難熬過去的,如今有了物美價廉的煤爐,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購買使用。等到煤爐賣出去了,蜂窩煤的銷量也會大幅上升。
實驗完這煤爐燒火的能力沒有問題後,劉遠趕在天黑之前,又把一根竹竿掏空,做了一個通風管道。把煤爐放到一間封閉的房間裏,煤爐上預先留下的地方裝上了竹竿管道,點燃煤爐,又在房間裏放了一隻活雞,關緊窗戶房門以後,便回家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劉遠打開了房門,發現那隻雞還在活蹦亂跳,這才放下心來。然後自己走進屋去,又吩咐黑牛和王翰二人,在門縫外往裏看,若是發展自己有任何狀況,立馬衝進來把自己抬到外麵空氣新鮮有風的地方,這才小心翼翼的關上房門,靜靜的坐在屋子裏。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屋裏幾乎聞不到煤煙味,而且也感覺不到任何的頭暈或者不舒服,劉遠從開始的緊張慢慢的平複下來。
就在劉遠無聊的將要睡著的時候,三人約定好的時間終於到了,劉遠大笑一聲衝出屋去,整整兩個時辰,沒有一點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狀,看來是成功了!
兄弟三人激動非常,又去準備黃泥,稍微改進了些製作工藝,再次開工製作煤爐。
黑牛家裏首先用起了煤爐,比起土灶來,這煤爐煙少不嗆人,而且可以一直點燃,不用每次都要生火,同時可以取暖,最重要的事,蜂窩煤用起來不要錢啊!
這一天又到了錢大寶來收煤的日子,劉遠三人趕著驢車,拉著幾十個煤爐來到了碼頭,一番吹噓之後,不僅把煤爐的各種好處都說了一遍,更是把錢大寶說的心動,沒有任何猶豫,當下拍板把幾十個煤爐全部買走試銷。
做這種黃泥煤爐,除了人力之外幾乎沒有什麽成本,與蜂窩煤一樣,價格定的非常低廉,隻要二十文錢就能買到一個。
除此之外,凡是購買煤爐的,全部贈送五十塊蜂窩煤,這樣一來,不僅會讓自家生產的煤爐更有市場競爭力,還會使很多處於觀望的人們,也加入到購買煤爐的大軍中來。
這個價格也是劉遠考慮再三才確定下來的,首先價格便宜才能讓更多的平民百姓用的起,其次薄利才能多銷,最後,定價便宜也是防止因為利潤高而出現大批的仿製者進入市場競爭。
接下來的日子就忙活多了,因為錢大寶走後沒幾天,就托人帶來了消息,絕大多數試用煤爐的人家都說好用,相信等天氣越來越冷的時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家來購買煤爐。
深秋馬上就要到來,煤廠得趕在秋收之前大量備貨,免得影響蜂窩煤和煤爐的供應。在煤廠又招收了一批工人之後,劉遠便琢磨選出兩個人來進行內部管理。
劉遠雄心勃勃的想著,以後的生意會越做越大,隻靠自己幾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到時候肯定要招收一些管理人員。與其以後急需用人的時候趕鴨子上架,還不如現在就培養一下管理人才,順便在摸索一下各項人才培養的流程,免得以後擴大生產的時候,因為管理人才的製約而發展不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兄弟三人商議之後,便選出了李慎和趙紅良兩人,此二人工作勤快,為人誠實,平日裏各方麵表現都非常不錯。
李慎此人做事很是嚴謹,在蜂窩煤流水線上對自己的要求最是嚴格,而且善於帶動他人,所有產出的蜂窩煤,就屬他所在的那條流水線生產的最符合標準。
而趙紅良平時相對來說有點沉默寡言,不過此人喜歡鑽研,這半年來對蜂窩煤的生產流水線提出了不少的改進建議。
一番問詢之後,雙方都很是滿意,從此,李慎便成為蜂窩煤小組的組長,帶領一部分人手進行蜂窩煤的生產工作。而趙紅良則成為了煤爐組的組長,和劉遠學會了製作煤爐之後,帶領剩下的工人進行煤爐的生產工作。
秋意濃鬱,薄霧輕紗似的籠罩著大地,陣陣秋風吹落片片樹葉,落葉紛飛,隨風舞動,田野裏那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在秋風中如波浪般湧動,又是一年秋收時。
煤廠照例放了假,劉遠三人一大清早就趕著驢車,去往地瓜地裏準備收地瓜。
瓜藤都已泛黃,劉遠用鋤頭把瓜藤攏到一邊,再輕輕的鋤開泥土,黑牛和王翰則在後麵把地瓜扒出來,裝到麻袋裏麵放到驢車上。
臨近午時,三人也顧不得回家吃飯,黑牛娘放心不下,早早的就把飯菜送到了田地,三人胡吃海塞後又匆匆忙忙的開始幹活。
地瓜向來高產,不到一畝的地,三人足足挖了一整天,又把地裏翻了一遍,確定沒有漏網之瓜後,哼著小曲趕著驢車,滿載著近千斤的地瓜回了家去。
到家之後,黑牛王翰也顧不得洗手,火急火燎的拿著幾個地瓜放到煤爐上烤了起來。劉遠看著直咽口水的兄弟二人,笑著搖搖頭,拿出幾個飽滿的地瓜,洗淨之後切成快,讓黑牛娘放進鍋裏和大米湯一塊煮,做了一頓香噴噴的地瓜粥。
飽餐之後,劉遠招呼把所有剩下的地瓜全部入庫封存,正在摸著圓滾滾的肚皮的黑牛王翰不情不願的跟著幹起活來。
劉遠看著二人那幽怨的眼神,想笑又沒好意思笑出來:“你倆行了,今年少吃點,明年就能多種點,等到明年秋天收獲的時候,大哥保證讓你倆敞開了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黑牛和王翰心知此言在理,這一千斤地瓜吃一點少一點,全部留到明年栽種,到時候收獲幾萬斤,天天吃也吃不完。當下沒有多說話,把十大麻袋的地瓜全部扛進家裏的小庫房,又依依不舍的鎖上庫房門,這才各自回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