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匈奴與大漢的糾纏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已經不知道是今夜第幾次震驚了。
原本他們以為你隻是薛痞子親兵的人,突然告訴他們,他是匈奴右賢王。
這說出去,隻要是個人都不會信啊!
要知道,進攻雁門關的人當中,就有匈奴人,而且還是匈奴王帶隊。
結果,剛把那些匈奴人擊敗,你這邊就冒出來個匈奴人的三號人物。
這多少讓張燕他們有一些尷尬啊。
幸好去俾看到眾人的表情,作為人精的他,立馬猜到了想要他們的想法。
“諸位大人,本王早就與匈奴王呼廚泉劃清了界限。”
“呼廚泉自不量力,妄想勾結步度根進攻大漢,本王絕不與他二人同流合汙!”
“今日本王在此向諸位大人保證,此番北伐,我匈奴右賢王部,必當身先士卒!”去俾說的非常的康慨激昂,一臉正氣。
就彷佛他與步度根,呼廚泉之間有什麽深仇大恨一般。
薛痞子見眾人的表情還是有一些不自然,他這個時候才開口說道:“諸位大人,去俾的事,天子已經知曉。”
“並且天子已經把去俾的右賢王部,全部內遷到了雍州。用以充實雍州人口。”薛痞子說道。
張燕等人聽到薛痞子這麽說,這才恍然大悟。
他們聽到張燕的話,也才算是明白,天子的用意,和薛痞子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其實關於匈奴內遷這件事,早在光武帝時期,就被人提及。
隻不過那個時候,情況有一些特殊。
一開始匈奴請求內附,還是在西漢時期。那個時候,匈奴先是被武帝暴揍。
匈奴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表示臣服,隨後又經曆宣帝,元帝,成帝的打壓,導致匈奴一蹶不振。
正所謂,窮則變,長期受到大漢打壓的匈奴人,就想到了變通。既然打不過大漢,那不如就走。
去到一個大漢夠不著的地方,休養生息。
可其中一部分人覺得,與其遠走他鄉,不如就地投降。過上順民的生活,徹底內附大漢。
兩方人馬,誰都說說服不了誰,於是匈奴人就徹底分裂成了兩個部落。
北匈奴遠走中亞地區,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而南匈奴則開始給大漢上書,要求入長安朝拜大漢天子。這就相當於匈奴人把大漢皇帝當成自己的君主。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南匈奴投了,不想打了。
於是乎,匈奴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求個之路。
建平四年,也就是哀帝的時候,南匈奴派人入長安求和,表示臣服,結果哀帝不允。
理由是現在大漢窮了,你要覲見,我沒禮物回賜給你,所以還是不要覲見了。咱們還是保持老樣子吧。
什麽叫老樣子就是每年大漢還一隊漢軍,進去草原,對匈奴人進行拜訪。
還是那種不帶禮物的拜訪。
已經被大漢給揍怕了的匈奴人連連表示,自己覲見大漢天子,不是為了禮物。
哀帝又回複,那可不行,大漢乃是天朝上國,屬臣覲見,必須得給點東西,否則於理不合。
所以,大漢的意思就是讓匈奴人多撐幾年,等大漢湊夠了回禮,你們再來覲見。
後來由於王莽篡漢,中原大亂,就沒空搭理匈奴人。而匈奴呢,也趁機恢複了一點實力。
覺得大漢現在沒了,他又覺得自己行了。也就不再提覲見的事了。
等到光武帝中興大漢,一看自己北麵的老冤家,又開始跳了。
對於光武帝這種位麵之子的存在,怎麽可能會允許自己北麵有匈奴這樣一個鄰居
隻不過那個時候,大漢內部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光武帝想要北伐匈奴,也有一些心有力而力不足。
等到光武帝重新站起來之後,跟匈奴人小打了幾場,匈奴人就明白,大爺始終是你大爺。
雖然大漢這個時候還沒有恢複到鼎盛時期,但是錘一個小小的南匈奴,就跟打弟弟一樣的輕鬆。
於是匈奴人再一次把覲見大漢天子的事情,提上了議程。
而這個時候的光武帝也覺得匈奴人,又窮又惡,打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又恰好這個時候匈奴人請求覲見內附,光武帝也就順其自然了。
可這個時候,距離匈奴人第一次來大漢請求內附,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了。
這匈奴人求和之路,不可謂不長。
隨後,光武帝與大臣們商議,如何安頓這些匈奴人。
當時的意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把匈奴人的王帳遷移到河套地區,因為這裏距離大漢非常近。
如果匈奴人,有一天不聽話,大漢可以直接出兵揍匈奴,而不用跟之前一樣,還要深入草原。
另外一種,就比較絕了,那就是要求匈奴人集體內附,跟大漢百姓一樣,設立郡縣,派人教導,直接同化。
這個建議就比較狠了,相當於直接把匈奴,這世界之林當中抹去,以後匈奴這個詞,就隻會存在於史書當中。
所以,這條建議,就遭到了那些儒生們的集體反對。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這些儒生。
人家正主匈奴人都讚同的事,他們卻替匈奴人著急,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奉誰為主。
可是自大漢廢除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生們的影響力,就非常的巨大。
以至於,強硬的光武帝到最後,也隻能妥協,聽從儒生的建議,將匈奴人安放到河套地區。
隨後匈奴人由於有了大漢的庇護,開始慢慢恢複了實力,也有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時期的匈奴人。
而現在,公孫瓚等人突然聽到,天子劉協卻直接讓右賢王去俾帶著右賢王部去雍州。
要知道,雍州刺激位置特殊,畢竟長安就在雍州的京兆,所以在雍州不可能給匈奴人劃塊地,讓他們自己發展。
匈奴人進入到雍州之後,絕對是會被大漢打散拆分,然後設立郡縣,直接歸屬到大漢朝廷的直接領導之下。
這樣一來,隻要過個百八十年,匈奴這個詞就真的會變成一個名詞。
所以,公孫瓚這樣的武將聽到劉協打算這麽安排以後,紛紛舉手表示讚同。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當年提出將匈奴內遷,設立郡縣的人,也主要都是武將。
而文官,也就是儒生勢力,則是建議大漢,讓匈奴人內遷河套。
現在劉協下令匈奴內遷雍州,則代表著這場曆經幾百年的匈奴內遷事件,最後以他們這群武將的勝利而截止。
為您提供大神雞蛋加辣椒的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二百一十七章匈奴與大漢的糾纏免費閱讀.
原本他們以為你隻是薛痞子親兵的人,突然告訴他們,他是匈奴右賢王。
這說出去,隻要是個人都不會信啊!
要知道,進攻雁門關的人當中,就有匈奴人,而且還是匈奴王帶隊。
結果,剛把那些匈奴人擊敗,你這邊就冒出來個匈奴人的三號人物。
這多少讓張燕他們有一些尷尬啊。
幸好去俾看到眾人的表情,作為人精的他,立馬猜到了想要他們的想法。
“諸位大人,本王早就與匈奴王呼廚泉劃清了界限。”
“呼廚泉自不量力,妄想勾結步度根進攻大漢,本王絕不與他二人同流合汙!”
“今日本王在此向諸位大人保證,此番北伐,我匈奴右賢王部,必當身先士卒!”去俾說的非常的康慨激昂,一臉正氣。
就彷佛他與步度根,呼廚泉之間有什麽深仇大恨一般。
薛痞子見眾人的表情還是有一些不自然,他這個時候才開口說道:“諸位大人,去俾的事,天子已經知曉。”
“並且天子已經把去俾的右賢王部,全部內遷到了雍州。用以充實雍州人口。”薛痞子說道。
張燕等人聽到薛痞子這麽說,這才恍然大悟。
他們聽到張燕的話,也才算是明白,天子的用意,和薛痞子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其實關於匈奴內遷這件事,早在光武帝時期,就被人提及。
隻不過那個時候,情況有一些特殊。
一開始匈奴請求內附,還是在西漢時期。那個時候,匈奴先是被武帝暴揍。
匈奴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表示臣服,隨後又經曆宣帝,元帝,成帝的打壓,導致匈奴一蹶不振。
正所謂,窮則變,長期受到大漢打壓的匈奴人,就想到了變通。既然打不過大漢,那不如就走。
去到一個大漢夠不著的地方,休養生息。
可其中一部分人覺得,與其遠走他鄉,不如就地投降。過上順民的生活,徹底內附大漢。
兩方人馬,誰都說說服不了誰,於是匈奴人就徹底分裂成了兩個部落。
北匈奴遠走中亞地區,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而南匈奴則開始給大漢上書,要求入長安朝拜大漢天子。這就相當於匈奴人把大漢皇帝當成自己的君主。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南匈奴投了,不想打了。
於是乎,匈奴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求個之路。
建平四年,也就是哀帝的時候,南匈奴派人入長安求和,表示臣服,結果哀帝不允。
理由是現在大漢窮了,你要覲見,我沒禮物回賜給你,所以還是不要覲見了。咱們還是保持老樣子吧。
什麽叫老樣子就是每年大漢還一隊漢軍,進去草原,對匈奴人進行拜訪。
還是那種不帶禮物的拜訪。
已經被大漢給揍怕了的匈奴人連連表示,自己覲見大漢天子,不是為了禮物。
哀帝又回複,那可不行,大漢乃是天朝上國,屬臣覲見,必須得給點東西,否則於理不合。
所以,大漢的意思就是讓匈奴人多撐幾年,等大漢湊夠了回禮,你們再來覲見。
後來由於王莽篡漢,中原大亂,就沒空搭理匈奴人。而匈奴呢,也趁機恢複了一點實力。
覺得大漢現在沒了,他又覺得自己行了。也就不再提覲見的事了。
等到光武帝中興大漢,一看自己北麵的老冤家,又開始跳了。
對於光武帝這種位麵之子的存在,怎麽可能會允許自己北麵有匈奴這樣一個鄰居
隻不過那個時候,大漢內部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光武帝想要北伐匈奴,也有一些心有力而力不足。
等到光武帝重新站起來之後,跟匈奴人小打了幾場,匈奴人就明白,大爺始終是你大爺。
雖然大漢這個時候還沒有恢複到鼎盛時期,但是錘一個小小的南匈奴,就跟打弟弟一樣的輕鬆。
於是匈奴人再一次把覲見大漢天子的事情,提上了議程。
而這個時候的光武帝也覺得匈奴人,又窮又惡,打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又恰好這個時候匈奴人請求覲見內附,光武帝也就順其自然了。
可這個時候,距離匈奴人第一次來大漢請求內附,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了。
這匈奴人求和之路,不可謂不長。
隨後,光武帝與大臣們商議,如何安頓這些匈奴人。
當時的意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把匈奴人的王帳遷移到河套地區,因為這裏距離大漢非常近。
如果匈奴人,有一天不聽話,大漢可以直接出兵揍匈奴,而不用跟之前一樣,還要深入草原。
另外一種,就比較絕了,那就是要求匈奴人集體內附,跟大漢百姓一樣,設立郡縣,派人教導,直接同化。
這個建議就比較狠了,相當於直接把匈奴,這世界之林當中抹去,以後匈奴這個詞,就隻會存在於史書當中。
所以,這條建議,就遭到了那些儒生們的集體反對。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這些儒生。
人家正主匈奴人都讚同的事,他們卻替匈奴人著急,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奉誰為主。
可是自大漢廢除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生們的影響力,就非常的巨大。
以至於,強硬的光武帝到最後,也隻能妥協,聽從儒生的建議,將匈奴人安放到河套地區。
隨後匈奴人由於有了大漢的庇護,開始慢慢恢複了實力,也有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時期的匈奴人。
而現在,公孫瓚等人突然聽到,天子劉協卻直接讓右賢王去俾帶著右賢王部去雍州。
要知道,雍州刺激位置特殊,畢竟長安就在雍州的京兆,所以在雍州不可能給匈奴人劃塊地,讓他們自己發展。
匈奴人進入到雍州之後,絕對是會被大漢打散拆分,然後設立郡縣,直接歸屬到大漢朝廷的直接領導之下。
這樣一來,隻要過個百八十年,匈奴這個詞就真的會變成一個名詞。
所以,公孫瓚這樣的武將聽到劉協打算這麽安排以後,紛紛舉手表示讚同。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當年提出將匈奴內遷,設立郡縣的人,也主要都是武將。
而文官,也就是儒生勢力,則是建議大漢,讓匈奴人內遷河套。
現在劉協下令匈奴內遷雍州,則代表著這場曆經幾百年的匈奴內遷事件,最後以他們這群武將的勝利而截止。
為您提供大神雞蛋加辣椒的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二百一十七章匈奴與大漢的糾纏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