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需要簡單說明一下,造成十常侍之亂,絕對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夠做到的。


    這裏麵,所有的參與者,其實都有責任,不能簡單的把這口鍋甩給張讓他們這群內侍。


    首先說說何進,這個人有權勢,有野心,但卻沒有多少才能。


    袁紹建議何進召令天下太守帶兵進京,這麽簡單的權謀,何進都看不透。


    首先,袁紹誇大了張讓他們的實力,以至於讓何進覺得,自己不召集天下之兵進京,根本壓製不住張讓。


    但實際的情況呢雖然說皇宮內的禁軍,是在張讓他們的控製之下,但說實在的,他們也隻是代為節製。


    禁軍的控製權,一直都在皇帝手中。所以隻要何進能夠說服皇帝,讓他把禁軍的控製權,從張讓他們手中收回來,那麽張讓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洛陽城內的衙役。


    明明可以非常簡單就處理好的事,由於何進能力不足,再加上袁紹的慫恿,最後才導致最壞的結果。


    再說張讓等人,他們也有錯。且不說其他地方,他們想要跟何進爭權,就說何進孤身進宮。


    張讓他們明明是可以生擒何進,然後由此跟何進談判。


    到時候,何進,皇帝在手,無論張讓等人是想進一步控製朝堂,還是想要跟何進做交易,以何進的平安,換自己等人的平安,都是可以的。


    但是,張讓他們能力不足,又加上這些日子以來所承受的壓力,蒙蔽了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做了一個最壞的選擇。


    連問都不問一句,直接就把何進給宰了。


    再說曹操,雖然他看出了張讓等人的想法,但是曹操並沒有明說,隻是把張讓他們的想法,說的模棱兩可,讓何進錯誤的預估張讓他們的打算。


    讓何進覺得,雖然張讓他們有可能這麽做,但是幾率很低,何進想要賭一把,結果賭輸了自己的名,也賭輸了大漢的命。


    然後就是董卓。董卓在整個十常侍之亂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沒有董卓,那麽大漢的故事就會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時,董卓接到何進要自己領兵進京的之後,他就立馬點齊兵馬,朝著洛陽而去。


    董卓這麽積極,主要是有兩個方麵,第一,董卓當年對戰黃巾兵敗,是何進出麵保的他。


    所以何進對他有知遇之恩,何進現在需要他帶兵進京,他自然不會推辭。


    第二,董卓敏銳的感覺,自己此去洛陽,很有可能會得法巨大的好處。


    那個時候,董卓也沒有想到後麵的事情,會那麽刺激,他隻是覺得,自己去了洛陽,絕對會升官,能夠在世家麵前露臉。


    這裏說一下,董卓雖然手握重兵,但依舊沒被世家看在眼裏。


    那個時候,董卓連世家都算不上,他這一輩子,做夢都想成為世家。


    綜合這兩個方麵的原因,董卓就決定帶領西涼鐵騎,快速行軍,爭取早一點到洛陽,這樣的話,自己可以在新帝和世家麵前留下個好印象。


    當何進被張讓騙進皇宮,被張讓一刀給砍了的時候,董卓已經帶著精銳的西涼鐵騎逼近了洛陽四十裏的距離。


    當何進身死的消息傳開之後,董卓有一些猶豫,不知道自己這個時候,還要不要進京。


    要知道,自己此來,是為了給何進壯聲勢的,結果他還沒到,何進就死了。


    目前看上去,似乎是張讓他們占優勢。


    董卓不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與張讓他們為敵,能有多少勝算。他董卓,隻是想升官,成為世家,不想把自己的命也陪進去。


    所以,董卓猶豫了,這個時候,他站在了他的命運十字路口。


    向左,投靠張讓,以自己手中的數千精銳鐵騎,幫著張讓鎮壓世家即將到來的反撲。


    向右,繼續靠近世家,很世家一起賭一把。贏了,自己有可能會成為大漢的拯救者,輸了就會成為反賊。


    董卓很猶豫,不知道該怎麽選。


    直到第二天清晨,經過一夜深思的董卓才走了決定。他打算繼續執行之前投靠世家的決定。


    因為,他真的想要成為世家。


    於是,董卓手中的鐵騎,被撒了出去,隻要見到宦官,就地格殺!


    而他自己,則帶著少量親兵,繼續變洛陽而去,他想盡快穩住已經混亂不堪的洛陽。


    結果沒想到,半路就遇上劉辯這個新帝。


    欣喜的董卓,立馬拜見了新帝,但是新帝這個時候已經被之前的殺戮,給嚇破了膽。


    當劉辯看著軍容整潔的西涼精銳鐵騎,他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說。


    因為他感覺,西涼軍身上殺氣,絕對要比昨天他看到的那些士卒更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個時期的西涼軍,前後經曆了多次大戰,現在活下來的西涼軍,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精銳的一批人。


    身上的殺氣又豈是洛陽城內這群少爺兵能夠比較的


    一個隻是為了皇家的顏麵而存在,另外一個也是常年跟羌人,跟叛軍廝殺的精銳。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看到新帝劉辯唯唯諾諾,反而是陳留王劉協,回應自己的時候,非常有氣度,這讓董卓十分欣喜。


    在董卓看來,一個唯唯諾諾的皇帝,並不能執掌大漢,反而會讓大漢成為世家們的玩物。


    董卓這個時候,雖然想要成為世家,但是他也不希望讓大漢皇帝成為傀儡,他不希望,自己為之奮鬥過一生,為之流過血,拚過命的大漢,成為世家的玩物。


    再加上,李儒的慫恿,所以,董卓就起了改立新帝的想法。


    這個時候,董卓第二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跟著大漢其他世家的腳步,支持劉辯,然後亦步亦趨的成為大漢眾多世家當中的一個。


    要麽直接另立新帝,賭一把劉協比劉辯更合適做皇帝,賭一把大漢能夠在自己和劉協的帶領下,重新走上正道。


    並且,自己也可以借此成為大漢第一世家。


    麵對這樣的選擇,董卓自然而然的選擇了第二種,他雄心依舊,他想要賭一把!


    輸了身敗名裂,但是劉協還有機會,贏了自己賺的盆滿缽滿。


    於是,董卓下定決心,他想要為自己,為大漢,搏一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雞蛋加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雞蛋加辣椒並收藏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