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魔榜這三個字,確切的說是封魔榜本身,在修行道就是個絕對的禁忌。
浮屠有一句話流傳至今,叫做眾生需渡無量劫。而在道家的理論中,則認為生滅、修複是宇宙的萬物的基本規律。其運轉的規律,謂之道。
天地不仁也好,天心慈悲也罷,都是各生靈心態問題。可天之道,有一點是肯定的,對萬事萬物所有生靈,乃至神仙妖魔道,都是公平的。
故而太元道尊曾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闡述的就是這個永恒不變的道理。
基於天道至公這個道理,在天地中所有生靈都在進化,它們為生存而奮鬥,從而命運交織,形成各種因果。隨著生命繁衍生息,這種生存鬥爭也越來越激烈,矛盾在某個因素的誘導下爆發,謂之劫,劫有大有小。
最大莫過於無量量劫,它是支持宇宙運轉的因果崩潰所致,這個劫數,即是讓一切重歸混沌,無人可逆轉,次者則謂之量劫。無量量劫天地不存,整個大千世界也會歸於寂滅,隻有三元道尊釋迦二聖乃至遁破大千的仙真不受影響,凡十方世界之內一切眾生,都要隨著世界的崩塌而身死道消。
量劫的形成,其根本緣由還是來源於人禍。生命在繁衍,無論是道門浮屠也好、魔妖鬼道也罷,大家最終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爭奪資源,吸取宇宙能量,從而飛升天外,跳出五行,不受宇宙生滅的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若是大家都按盤皇開天之後所衍化的規則辦事,則能量基本平衡;若有勢力私自控製人道變化進行幹涉,通過特殊的手段催化不凡之人,這些人要成長,必定要吸收元氣能量。他們和凡人不一樣,凡人不過百年就死,死後又將一切還給自然,不會破壞平衡。而修士則不然,縱然不能長生不死,但動輒壽命上千歲,修成元神之後和這方世界同生共死,也算的上長生。其吸收能量越多,宇宙元氣能量便越來越不平衡,最終一步步走向量劫。
量劫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能量的不平衡,隻有吸收沒有釋放,也沒有源源不斷產生能量,這才會有量劫。唯有殺劫、轉生、天地能量才會重歸平衡。
宇宙生滅一次,即為無量量劫。修行道經曆四古紀元,經曆龍漢、開皇、延康和赤明四劫,合在一處也算不上一次無量量劫,因為它們遠遠沒有達到能夠滅世的程度。
封魔榜,就是天道應對的產物。
所謂封魔榜降世,換做修行人的說法就是,一千七百紅塵殺劫。
封魔榜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修士們通過殺戮,將更多的修士送上封魔榜,補足三千六百魔星之數,奪取這一線生機。
修行道隻出現過一次封魔榜降世,還是遠在太古諸仙時期,距今已有億萬年的歲月。現如今的修行道,年歲最長的修士也不過經曆過中古諸子末期,那個時候他們也還是毫不起眼的小修士,麵對璀璨如星的諸子先賢,便是雷震霄如今貴為上聖雷帝天尊,那時節也不過算個學徒。
誰都沒有見過封魔榜,也不知道這個代表了天道意誌的神器究竟什麽樣子,不過並不代表人們不畏懼,相反,他們把封魔榜降世稱呼為一千七百紅塵殺劫,甚至連封魔榜三字也不願提及。
沈彥秋在參天城和袁無極夜坐,袁無極為他講解關於修行道的基本知識,除了關乎開天辟地、四古紀元之輪轉,天河冥河關乎飛升關要的隱秘,亦曾同他草草的聊了聊一千七百紅塵殺劫,也就是封魔榜的事情。
不過畢竟袁無極的境界有限,年歲也不算長久,對封魔榜的認知也不過是從旁人口中得來,知之不詳。而且以是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對上雷震霄和牛太煌這等存在都敢挺直了腰板叫板,在提起封魔榜的時候仍舊有些含糊,不願多說。若不是沈彥秋聽不清一直追問,心頭多少還有些印象,此時三丈月說起封魔榜,他也根本不知道。
四人共乘遁光,甄恬兒便稍稍放緩了些速度,沈彥秋一邊回憶著袁無極同他說過的話,一邊說道:“我聽大哥說起過,有人稱如今的修行道為末法紀元,意思是修行道曆經四古紀元,逐漸衰敗,再也不能重現往日之輝煌,就連我輩修士也會隨著天地的壓製,從而境界一直跌落,隻怕再過上數萬年不到一元之數,就連元神境界都難以留存,最終法力盡失淪為凡俗。”
方天震歎道:“以前師尊跟我談論魔山的往事,我還想不明白,不過如今卻覺得袁大哥說的在理。想想自中古諸子紀元之後,整個修行道能夠飛升的前輩,竟然隻有玄天法祖和洞玄嗔祖師二位,還是借了封印三劫的大功德才得以飛升上界。”
“多少驚才絕豔的高手止步於八劫靈肉合一,畢生都不能進入九劫大乘,無奈之下隻得豁出性命追尋大河源流,尋找大乘仙路。這個末法紀元倒也不是無稽之談。”
甄恬兒道:“如今異象頻發,母河都有了幹枯收縮的跡象,我父和五位叔叔不知道深入母河探尋的多少次,仍舊是一無所獲,難道真的是殺劫降臨,封魔榜要出世不成?”
天河和冥河是天地開辟時自然孕育的河流,而血河也是天地間的汙穢匯聚之後孕育的河流,雖然時間稍微晚了些,但是有碧落黃泉襯托,從根源上來說並不亞於天河和冥河。
血河孕育了阿修羅族,阿修羅的根基就是血河,這也是他們稱呼血河為母河的原因。血河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隻是一條河流,同時還代表著天地規則在幽冥界的體現。如果血河開始枯萎,那就說明這方天地就像是垂垂老矣的老人,生機流逝且不可再生。
這種情況下,“身體”上出現一些狀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無論是地龍翻身、海眼震動還是血河枯萎,都能歸類到正常現象去。介時滅世大劫降臨,天地重歸混沌,等待下一次在茫茫宇宙虛空中孕育新的“盤皇”,重新開天辟地。
當然,這隻是他們依據現有認知做出的猜測,或許真相並不是這樣,但這是現在他們唯一能猜想到的原因。
倘若真是滅世大劫,地水火風齊齊湧動,封魔榜降臨與否都沒有任何意義。倘若不是滅世大劫,那麽封魔榜降臨就相當於,給這個虛弱的世界排查一次身體,將被掠奪的生機歸還,重新煥發生機。
三丈月見沈彥秋神態有些凝重,連忙安慰道:“榕哥哥,你也不要太過擔心。無論是滅世大劫還是封魔榜降世,都不是你我這樣低階修士能夠左右,甚至有資格談論的事情。而且這也僅僅是我們無聊的猜測,不能因此當成真的來看待。”
“反正這次回去你要去徐無城,幹脆請麻元祖師卜一卦,到時候一切不就都水落石出了嗎?”
沈彥秋刮了刮她的鼻子,笑道:“你以為我是誰,能請的動趙前輩?血河溝通碧落黃泉,連接著冥河的分支,就連血河祖師卜問血河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你以為趙前輩就一定能卜算的到嗎?”
三丈月捂著鼻子,笑眯眯的道:“我怎麽知道?都說麻元祖師真陽子的天機數術無人能及,《皇極經世》是當世一等一的數術絕學,如果他都卜算不出來,還有誰能卜算出來?反正你問問他也就一句話的事兒,就算他不告訴你也不吃虧!”
沈彥秋笑道:“好好,就依你便是。我且厚著臉皮問一問,說不定趙前輩心情好就告訴我了也說不準!”
幾人說話的功夫,甄恬兒的遁光就到了丘流國的上空,她嘴上說不必稟告那個悲王奪舍的國主,可王後卻是個毫無修為的普通人,這一世的生身之母,要說一點牽掛都沒有也不現實。
不自覺的降低了些速度,朝金碧輝煌的王城望去。
無論是靖海軍還是王庭供奉,乃至十二道城門的守衛修士,都識得她的先天五遁光芒,起初還有十數道法力和神念掃來掃去,一察覺是她駕遁光在上空,頓時都收了回去,不曾上來打擾。
沈彥秋見甄恬兒目露思念之色,便小聲說道:“便是回去也不急於一時,我們就再次等候,你下去看看吧。”
甄恬兒搖頭道:“不了。母後不知道我們姐妹的真實身份,那尊悲王也巴不得我們三個都不要再回來,下不下去對我來說沒什麽意義,反而徒增煩惱。”
她平靜的看了一眼皇城,仿佛目光能夠穿透重重陣法和屋頂,落在王後的寢宮上方,隨即立刻收回目光,展顏一笑:“好了,我們走吧!”
“二妹不辭而別,這是要到哪裏去?”
收拾好心情,甄恬兒將遁光一催便自升上高空,借助雲霧遮掩遁光,剛剛離開丘流國的範圍,就見厚重的層雲疾速變換形態,一張乳白色的巨大王座托在雲層上方,正擋在遁光前麵。
浮屠有一句話流傳至今,叫做眾生需渡無量劫。而在道家的理論中,則認為生滅、修複是宇宙的萬物的基本規律。其運轉的規律,謂之道。
天地不仁也好,天心慈悲也罷,都是各生靈心態問題。可天之道,有一點是肯定的,對萬事萬物所有生靈,乃至神仙妖魔道,都是公平的。
故而太元道尊曾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闡述的就是這個永恒不變的道理。
基於天道至公這個道理,在天地中所有生靈都在進化,它們為生存而奮鬥,從而命運交織,形成各種因果。隨著生命繁衍生息,這種生存鬥爭也越來越激烈,矛盾在某個因素的誘導下爆發,謂之劫,劫有大有小。
最大莫過於無量量劫,它是支持宇宙運轉的因果崩潰所致,這個劫數,即是讓一切重歸混沌,無人可逆轉,次者則謂之量劫。無量量劫天地不存,整個大千世界也會歸於寂滅,隻有三元道尊釋迦二聖乃至遁破大千的仙真不受影響,凡十方世界之內一切眾生,都要隨著世界的崩塌而身死道消。
量劫的形成,其根本緣由還是來源於人禍。生命在繁衍,無論是道門浮屠也好、魔妖鬼道也罷,大家最終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爭奪資源,吸取宇宙能量,從而飛升天外,跳出五行,不受宇宙生滅的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若是大家都按盤皇開天之後所衍化的規則辦事,則能量基本平衡;若有勢力私自控製人道變化進行幹涉,通過特殊的手段催化不凡之人,這些人要成長,必定要吸收元氣能量。他們和凡人不一樣,凡人不過百年就死,死後又將一切還給自然,不會破壞平衡。而修士則不然,縱然不能長生不死,但動輒壽命上千歲,修成元神之後和這方世界同生共死,也算的上長生。其吸收能量越多,宇宙元氣能量便越來越不平衡,最終一步步走向量劫。
量劫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能量的不平衡,隻有吸收沒有釋放,也沒有源源不斷產生能量,這才會有量劫。唯有殺劫、轉生、天地能量才會重歸平衡。
宇宙生滅一次,即為無量量劫。修行道經曆四古紀元,經曆龍漢、開皇、延康和赤明四劫,合在一處也算不上一次無量量劫,因為它們遠遠沒有達到能夠滅世的程度。
封魔榜,就是天道應對的產物。
所謂封魔榜降世,換做修行人的說法就是,一千七百紅塵殺劫。
封魔榜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修士們通過殺戮,將更多的修士送上封魔榜,補足三千六百魔星之數,奪取這一線生機。
修行道隻出現過一次封魔榜降世,還是遠在太古諸仙時期,距今已有億萬年的歲月。現如今的修行道,年歲最長的修士也不過經曆過中古諸子末期,那個時候他們也還是毫不起眼的小修士,麵對璀璨如星的諸子先賢,便是雷震霄如今貴為上聖雷帝天尊,那時節也不過算個學徒。
誰都沒有見過封魔榜,也不知道這個代表了天道意誌的神器究竟什麽樣子,不過並不代表人們不畏懼,相反,他們把封魔榜降世稱呼為一千七百紅塵殺劫,甚至連封魔榜三字也不願提及。
沈彥秋在參天城和袁無極夜坐,袁無極為他講解關於修行道的基本知識,除了關乎開天辟地、四古紀元之輪轉,天河冥河關乎飛升關要的隱秘,亦曾同他草草的聊了聊一千七百紅塵殺劫,也就是封魔榜的事情。
不過畢竟袁無極的境界有限,年歲也不算長久,對封魔榜的認知也不過是從旁人口中得來,知之不詳。而且以是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對上雷震霄和牛太煌這等存在都敢挺直了腰板叫板,在提起封魔榜的時候仍舊有些含糊,不願多說。若不是沈彥秋聽不清一直追問,心頭多少還有些印象,此時三丈月說起封魔榜,他也根本不知道。
四人共乘遁光,甄恬兒便稍稍放緩了些速度,沈彥秋一邊回憶著袁無極同他說過的話,一邊說道:“我聽大哥說起過,有人稱如今的修行道為末法紀元,意思是修行道曆經四古紀元,逐漸衰敗,再也不能重現往日之輝煌,就連我輩修士也會隨著天地的壓製,從而境界一直跌落,隻怕再過上數萬年不到一元之數,就連元神境界都難以留存,最終法力盡失淪為凡俗。”
方天震歎道:“以前師尊跟我談論魔山的往事,我還想不明白,不過如今卻覺得袁大哥說的在理。想想自中古諸子紀元之後,整個修行道能夠飛升的前輩,竟然隻有玄天法祖和洞玄嗔祖師二位,還是借了封印三劫的大功德才得以飛升上界。”
“多少驚才絕豔的高手止步於八劫靈肉合一,畢生都不能進入九劫大乘,無奈之下隻得豁出性命追尋大河源流,尋找大乘仙路。這個末法紀元倒也不是無稽之談。”
甄恬兒道:“如今異象頻發,母河都有了幹枯收縮的跡象,我父和五位叔叔不知道深入母河探尋的多少次,仍舊是一無所獲,難道真的是殺劫降臨,封魔榜要出世不成?”
天河和冥河是天地開辟時自然孕育的河流,而血河也是天地間的汙穢匯聚之後孕育的河流,雖然時間稍微晚了些,但是有碧落黃泉襯托,從根源上來說並不亞於天河和冥河。
血河孕育了阿修羅族,阿修羅的根基就是血河,這也是他們稱呼血河為母河的原因。血河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隻是一條河流,同時還代表著天地規則在幽冥界的體現。如果血河開始枯萎,那就說明這方天地就像是垂垂老矣的老人,生機流逝且不可再生。
這種情況下,“身體”上出現一些狀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無論是地龍翻身、海眼震動還是血河枯萎,都能歸類到正常現象去。介時滅世大劫降臨,天地重歸混沌,等待下一次在茫茫宇宙虛空中孕育新的“盤皇”,重新開天辟地。
當然,這隻是他們依據現有認知做出的猜測,或許真相並不是這樣,但這是現在他們唯一能猜想到的原因。
倘若真是滅世大劫,地水火風齊齊湧動,封魔榜降臨與否都沒有任何意義。倘若不是滅世大劫,那麽封魔榜降臨就相當於,給這個虛弱的世界排查一次身體,將被掠奪的生機歸還,重新煥發生機。
三丈月見沈彥秋神態有些凝重,連忙安慰道:“榕哥哥,你也不要太過擔心。無論是滅世大劫還是封魔榜降世,都不是你我這樣低階修士能夠左右,甚至有資格談論的事情。而且這也僅僅是我們無聊的猜測,不能因此當成真的來看待。”
“反正這次回去你要去徐無城,幹脆請麻元祖師卜一卦,到時候一切不就都水落石出了嗎?”
沈彥秋刮了刮她的鼻子,笑道:“你以為我是誰,能請的動趙前輩?血河溝通碧落黃泉,連接著冥河的分支,就連血河祖師卜問血河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你以為趙前輩就一定能卜算的到嗎?”
三丈月捂著鼻子,笑眯眯的道:“我怎麽知道?都說麻元祖師真陽子的天機數術無人能及,《皇極經世》是當世一等一的數術絕學,如果他都卜算不出來,還有誰能卜算出來?反正你問問他也就一句話的事兒,就算他不告訴你也不吃虧!”
沈彥秋笑道:“好好,就依你便是。我且厚著臉皮問一問,說不定趙前輩心情好就告訴我了也說不準!”
幾人說話的功夫,甄恬兒的遁光就到了丘流國的上空,她嘴上說不必稟告那個悲王奪舍的國主,可王後卻是個毫無修為的普通人,這一世的生身之母,要說一點牽掛都沒有也不現實。
不自覺的降低了些速度,朝金碧輝煌的王城望去。
無論是靖海軍還是王庭供奉,乃至十二道城門的守衛修士,都識得她的先天五遁光芒,起初還有十數道法力和神念掃來掃去,一察覺是她駕遁光在上空,頓時都收了回去,不曾上來打擾。
沈彥秋見甄恬兒目露思念之色,便小聲說道:“便是回去也不急於一時,我們就再次等候,你下去看看吧。”
甄恬兒搖頭道:“不了。母後不知道我們姐妹的真實身份,那尊悲王也巴不得我們三個都不要再回來,下不下去對我來說沒什麽意義,反而徒增煩惱。”
她平靜的看了一眼皇城,仿佛目光能夠穿透重重陣法和屋頂,落在王後的寢宮上方,隨即立刻收回目光,展顏一笑:“好了,我們走吧!”
“二妹不辭而別,這是要到哪裏去?”
收拾好心情,甄恬兒將遁光一催便自升上高空,借助雲霧遮掩遁光,剛剛離開丘流國的範圍,就見厚重的層雲疾速變換形態,一張乳白色的巨大王座托在雲層上方,正擋在遁光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