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雨一下就是七八日,而且晝夜不曾停歇,一城居民靠著家中存糧度日,家資豐潤的還好說,那些普通民戶卻是缺米少麵難以維持,隻好一日兩餐喝些寡粥清水果腹,好在不曾勞作,倒也堅持的住,唯獨城外耕種的田地被雨水浸泡,令他們擔憂不已。


    此刻見大先生驅散風雨,感恩戴德之後便取了農具,幾乎擁簇著出了城。街道上店鋪酒家也掛上招牌開門迎客,自天空下望,偌大一座城池像是睡熟了一夜的蟻群,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流動的黑點。


    大先生亦有些感歎。


    “我修士還能餐風飲露,這些普通人如何能挨?隻是今日我妄幹天時,也不知究竟是對是錯。”


    修士有修士的命數,凡人有凡人的命數,雖然所處的層麵不同,本質上卻還是一樣,都生長於這同一方天地,遵從的是同樣的天地法則,無非是能力不同,方向不同罷了。


    世人都說神仙好,一說修仙問道仗劍天地,一個個前簇後擁趨之若鶩,多少人蹉跎半生不得其法。然亦有許多天資聰穎根骨深厚之人,有修士愛其資質三番兩次提點開示,也堅決不受。


    所謂神仙也是凡人做,隻恨凡人誌不堅,可真碰到這種心誌堅定不願修道尋仙的凡人,修士們也隻能徒呼奈何了。魔道修士無所顧忌,那管他三七二十一隻管擄掠回去,調教個三兩日也就行了,那些秉持正道的修士卻做不出這等事來。


    修士也好凡人也罷,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難處,隻是有些人看的通透,有些人想不明白罷了。


    大先生正自思來想去,一道純白遁光自城中升起,眨眼到了跟前,顯出一個英俊的青年道人來,披一領月白道袍,頭上插著一支紅木發簪,恭敬的施禮對大先生道:“師尊,祖師著您過去。”


    大先生將漫空遊動的青光一收,隻是點了點頭,便自落入城中,白衣道人緊跟其後,師徒兩個也不說話。


    終是白衣道人忍不住,輕聲道:“師尊驅散風雨,救了一城百姓苦難,正是一場功德,祖師那邊……”


    大先生道:“以私欺公便是罪,哪裏來的功德?觀樓啊,我著你多誦經文便是要你明心見性、去偽存真。你若是連這一點也看不通透,這幾年的經文也就白讀了。”


    白衣道人觀樓沉默片刻,想要分辨幾句,終究還是把頭一低,道:“師尊教訓的是,弟子省得了。”


    “你當是教訓,那便是教訓罷。”


    大先生道:“我能傳你道法劍術,正心正念的規矩道理,是為師者的本分,劍術神通增強的是你的力量,卻改變不了你的內心。”


    “你若是放不下心中仇恨,這五轉的天劫怕也難渡。”


    觀樓咬著牙:“弟子……明白!”


    大先生歎了口氣不在說話,隻是加快了腳步順著街道前行,擁擠的路人似乎對他視而不見,便是從人群密集處穿過也絲毫不左右移動,行人卻詭異的和他保持著一兩指的距離。


    直到大先生離開視線,觀樓才收回拱著的手,用力拍了拍酸麻的感覺,無聲的笑了笑,伸指彈去額頭上一滴即將流入眼角的汗珠。


    “師尊,請原諒我。”


    大先生使了個神行法,乃是修行人常用縮地成寸的功夫,在陸地上行走便有咫尺三丈之遙,禦空飛行時更似虛空挪移一般,觀樓沒有大先生這般道行,自然追之不及。


    大先生以神行法趕路,雖然隻是悠閑的邁著步子,到隻用了片刻時間便從城門樓走到西北角的一處道觀門口。


    這處道觀占地麵積極小,像是個小小的祭起廟宇,通體透露著一股小裏小氣的意味。若是不仔細觀察,幾乎要當成一座土地或者城隍廟看待。


    整座道觀冷冷清清,一絲香火味也沒有,亦沒有信眾上香祈願,門口石階下還存著一灘積水,滿是新雨後的泥濘。棕色的原木門戶緊緊關閉,隻門頭上掛著一塊不大的牌匾,上書著“麻元宮”三個大字。


    大先生到了麻元宮門口,推門而入。


    從外麵看,麻元宮隻是一間不大的靜室,裏麵擺著香案紅燭,香爐貢品一應俱全,牆上掛著一副周天星圖,香煙嫋嫋繞梁盤柱,僅此而已。


    但是從大先生的視角看去,一腳踏進去仿佛置身虛空之中,無數燦白大星鋪滿目力所及之處,一條條五顏六色的光線突兀的出現,不規則的扭動著在大星之間飛竄,有的隻存在一霎時就消失,有的則保持著恒定的速度飛行。


    這片星域浩瀚無垠,按照一個特定的規律緩緩運動,仿佛在旋轉,又仿佛在不停的擴張,星與星之間的距離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逐漸拉大。


    這些燦爛的星辰大多都散發著柔和的白光,卻又比月光明亮千百倍,隻是因為相隔的距離太過遙遠,最終隻能化作一顆光點懸在虛空中,緩緩自旋。


    其間又有小半的星辰散發著各種各樣的光彩,有些還襯著一圈層次分明、既薄且寬極為絢麗的光圈,和大星做著相反的旋轉,不停的將周圍竄動的光線吸引,捕捉到光圈之中。


    大先生足踏虛空,朝著極遙遠的一顆明黃色的大星飛去,饒是他以元神道行催動遁法,也足足飛行了半個時辰,這才到達大星之上。


    按落遁光,這顆明黃色的大星突然變了模樣,極既然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從一顆燦爛星辰化作一間古樸的道觀,坐落在一座懸浮空中的大山之上。


    徐沐白自山腳順著石階邁步上去,兩側的樹林花草風馳電掣一般後退,隻用了幾個呼吸的功夫就趕到半山腰,瞧見正門大開著,似乎有人在他之前已經到來。


    一個七八歲的小道童倚門假寐,白嫩嫩胖乎乎的,像是一件精美的瓷器反射著凝玉一般的光澤,鼻翼一張一合,呼吸聲清晰可辨。


    大先生正了正衣衫輕咳一聲,小道童猛然驚醒,長長的睫毛一陣閃動,臉上帶著懼怕的表情,小聲的施禮道:“老爺,您來啦!”


    “我把你送到祖師這裏來,是叫你時時聽從祖師教誨,好生修持大道以褪去獸胎,你怎地如此憊懶?”


    小道童抿著嘴低聲道:“老爺恕罪,我再也不敢了。”


    大先生見他修為進境也算不慢,知道他修行確實用心,必然吃過不少苦頭,便把責備的話一收,道:“有人來拜會祖師?”


    小道童忙道:“方才有幾個人來拜會祖師爺爺,說是什麽魔山派的,共有兩男一女,我也不曾見過,就在老爺前頭一盞茶的功夫!”


    大先生心道:魔山的人怎麽會來拜會師尊?難不成是因為邱青水之死,魔山出了什麽問題?


    這段時間以來,魔山天刀門主邱青水身死道消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一尊六劫大宗師突然無緣無故的死去,而且連一絲神念都沒留下,轉世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麽消失於天地之間,實在讓人費解。


    就是達到金丹七轉之後,除非壽元耗盡,或者元神修士出手擊殺,否則他們幾乎沒有殞身喪命的可能。邱青水身為天刀門主,魔山的左令刀尊,又是達到六劫出竅的高手,就算對上七劫神化修士,縱然不敵也盡能支撐一二,哪怕肉身神嬰都被毀壞,憑著出竅的境界也能將神念脫離出來,保留一個轉世脫胎的機會。


    結果他非但身死,就連神念都沒留下一絲,這其間的緣由便耐人尋味了。


    大先生不敢在門口耽擱,嗬斥道:“守門牧道也是修行,正是要磨煉你那跳脫的性子!卻不可再懈怠!”


    “老爺放心,我再也不敢了!”


    小道童挺直了身子,趕緊把掉在地上的拂塵摟在懷裏,一張臉漲的通紅信誓旦旦的叫道。


    大先生不答話,徑直走了進去。


    進了庭院,見正堂屋門大敞,隱約可見幾個人正分座喝茶,隻是沒聽到聊天的聲音。


    大先生邁步進了正堂,外麵還是木質的道觀廟宇,裏麵卻是石質的山洞,從高高的穹頂上射下一束白光,照亮了方圓三丈左右的空間,白光中心懸浮一座乳白色雲床,上麵盤膝坐著一個青年道人,背後浮著一張橢圓形的星盤,不住有微弱的亮光閃動。


    道人抱著一柄翠綠如意,四把形貌奇特的長劍在星盤中沉浮不定,緩緩遊動。


    雲床兩側的石墩子上,坐著兩男一女三人飲茶,見大先生進來忙起身相迎,大先生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呼,徑直走到雲床前。


    大先生躬身施禮,也不起身,隻是低著頭道:“師尊,弟子前來領罪。”


    青年道人也不睜眼,道:“何罪之有。”


    大先生道:“弟子,妄幹天時。”


    青年道人道:“既然有罪,便去後堂靜坐誦經,莫要讓客人笑話,說我徐無城沒有規矩,不成章法。”


    大先生恭聲領命,跪下磕了個頭,神態自若的向後堂走去。


    左首的客人喊了聲祖師,伸手抓住大先生的袖子,朝著青年道人笑道:“徐前輩行的是功德,祖師隻該獎賞,怎麽卻處罰起來?弟子頭一次見您老人家,卻不想徐無城的規矩竟然如此嚴苛!”


    大先生驅散風雨之事,他們雖然身處麻元宮中,也盡都知曉。便是換成自己所為,縱然不以為榮,也不會誠惶誠恐的當成罪過來待。此刻見大先生和青年道人三言兩語,簡簡單單的就定罪認罰,這客人便忍不住出聲詢問起來。


    青年道人不語,大先生忙道:“道友會錯意了,此事確實是貧道有錯在先,祖師隻是讓我靜坐誦經,已是恩賜!”


    那客人隻有二十出頭的年紀,看上去還有些稚嫩,更顯得朝氣蓬勃,又加麵目英俊,白齒紅唇劍眉斜飛,仿佛出鞘的利劍一般英氣逼人。


    他朝青年道人拱了拱手,笑道:“弟子鬥膽問問祖師,徐前輩所為,難道還不算功德一件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方凡道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天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天初並收藏十方凡道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