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張春華的分析,楊鬆心裏並不是沒有“漢中”這筆“買賣”,但合作目標隻會選擇輔漢勢力,尤其是對雍侯……
蜀侯劉璋和天師府的仇怨太深,如果蜀侯入漢中,估計天師府的人都要倒黴,楊鬆心裏也突突。
楊鬆出身的楊氏,世代在漢中,他也沒有來楚國發展的意思……
人貴自知,楊鬆知道自己這兩下子,在楚國根本什麽都不是,之所以楚王看重自己,那是看重他在天師府的身份!
如果投雍侯、投漢室朝廷的話,那就是不同的情況。
到時雍侯入了漢中,他的地位反而能夠水漲船高,畢竟漢中的情況也很複雜,對百姓的凝聚力很高,所以任用舊天師府官員,將對漢中的情況還是有很大幫助。
隻要不是那個沒腦子、還容易上頭的劉璋,楊鬆不擔心自己的“利用價值”。
至於其他天師府的同僚……
按照楊鬆的理解,自己非但不用擔心報複,反而他們到時會抱緊自己的大腿,他完全能夠左右逢源。
這也的確是合理猜測……
真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張魯的親信,其他人不會記恨楊鬆——最好的例子就是黃承彥,誰都知道是他策反了蔡夫人、策劃了獻州,但現在哪怕是南郡士族,不也照樣和黃承彥親近抱團?
不為了其他,因為黃承彥是荊州、更確切的說是南郡、以及小半個南陽的士族,在楚國朝廷中的代表,其他南郡士族就必然與其和好並抱團。
為了往日的仇怨,而放棄爭取未來的利益,可不是士族會做的事情。
當然,楊鬆雖然有士族的意識,但是……本身的貪欲卻也十分膨脹,這令他會受到直接利益的影響。
演義中楊鬆也是過於貪婪,而令曹操不喜,拿下漢中後,對所有人都是安撫,唯獨斬了楊鬆示眾。
因為有楊鬆直接透底,楚國與漢中迅速在“踩到張魯小心肝”的邊緣,達成了協議。
漢中不僅將對漢水堰出一部分的人力、物力,並且還將高價收購了五百副板甲。
所幸漢中要運貨物到荊州,還是比較容易的,雖說漢水有些水段走不了大船,但至少是順江而下,等到季節合適、水流不枯不急的時候,小船慢慢運總能運過來。
至於五百副板甲……
會有漢中的商隊自行運輸,不必楚國操心——這也是天師道的優勢之一。
因為缺乏直接商路,甚至間接商路都很受限,漢中的確是最不容易被楚國“割”到的地區。
對魏國、幽州,白圖還可能走海上航道交易,不僅是官方交易,楚國的港口也歡迎商船,隻要有路,低成本、高質量的鹽、糖,就可以源源不斷的令兩地的資源,從民間流向楚國!
而中原更不用說,宛城、壽春都是大型半開放進出口大城。
至於西北等地……畢竟他們都是輔漢勢力,內部商品流通很容易,而對於楚國來說,隻是讓中原的世家豪右做做中間商,就相當於間接薅了益州之外整個輔漢勢力的羊毛。
益州因為劉璋的禁令,將交易成本放大了許多,尤其是貨物運抵益州也變得困難,但隻要不是馬匹這種“大件兒”,多少還是有些交易額的。
唯有漢中,楚國現在是真的夠不到……
些許民間交易,大多也是漢中商人順江來到楚國,接著出貨、購入後,再繞路中原回去——敢走這條路,肯定是在關中、關西都有打點好的關係!
天師道無法埋下太高端的內奸,不過在民間卻很容易埋下探子,有他們配合,天師道的商隊在民間行動很方便,尤其是在楚國和益州之外,那些混亂之地。
算起來這還是楚國第一次大薅到漢中……
當然,白圖其實誌不在此,隻是送到眼前,那就順手一薅。
白圖更在意的是,漢水堰工程可以順利進行。
因為漢中要出“人”出物,所以白圖也特地叫來李嚴,向他強調要注意漢中來的役工的領隊,並且給禮部下條子,要增加漢水堰工程時的禮部投入和楚學教育。
原本因為大量勞工集聚,就需要戲曲等娛樂跟進,同時禮部也會安排人員進行教導、疏導,現在漢中有人要來,自然更要著重注意後者!
漢中到時會來的是五千姬造役工,以及五百名領隊——也就是有些指揮能力的匠人或者單純的力工。
畢竟姬造役工也無法全自動……
而且按照漢中的說法,這五百人會帶著近親家眷一同入楚,在工程之後是留在楚國、還是回漢中,由他們自己決定就可以。
這可是需要數年,甚至在張魯看來,可能需要十數年的大工程。
同樣那五千姬造役工,也需要楚國自己每年“續費”人力,反正都是一錘子買賣!
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這五百人裏,會不會有人抱著傳播天師道的目的?
白圖和魯肅等人也商量過此時,結論是可能性不大,卻又不得不防。
按說以此時的社會條件,不具備“信仰勝利”的條件。
“天師道”來傳的再凶猛又有什麽用?
在楚國和漢中天師府缺乏緊密聯係的情況下,傳播的再廣,白圖也可以直接封個“楚天師”接收,楚國的教派隻會倒向楚國朝廷……
儒家在楚國都快要姓楚,積極融入楚學才有出路,何況是天師道?
並且說到底天師道也並不是傾向於傳教、擴張的教派,尤其是張魯修正後的天師道,隻是方便地方管理而已。
不過考慮到這些人既然願意拖家帶口的背井離鄉,說不定真是天師道的忠實信徒,那還是要防備一二。
一來是為了避免大肆傳播對楚學造成衝擊,二來……更擔心的是,有人趁此機會,暗中發展民間探子。
至於偷學技術倒是在其次,想把偷學的結果帶走,那也是幾年後的事情。
白圖對技術保密雖然在意,但從來沒有顧忌到不敢使用的程度,尤其是民用技術,更在意的是進步,而不是封鎖。
這將是對禮部、對楚學的一次“考驗”,不過畢竟是楚國的主場,白圖還是很有信心的。
同時也是了解天師道,以及培養日後入漢中後、反向影響天師道的種子的好機會,所以白圖並沒有拒絕這批人力支援。
蜀侯劉璋和天師府的仇怨太深,如果蜀侯入漢中,估計天師府的人都要倒黴,楊鬆心裏也突突。
楊鬆出身的楊氏,世代在漢中,他也沒有來楚國發展的意思……
人貴自知,楊鬆知道自己這兩下子,在楚國根本什麽都不是,之所以楚王看重自己,那是看重他在天師府的身份!
如果投雍侯、投漢室朝廷的話,那就是不同的情況。
到時雍侯入了漢中,他的地位反而能夠水漲船高,畢竟漢中的情況也很複雜,對百姓的凝聚力很高,所以任用舊天師府官員,將對漢中的情況還是有很大幫助。
隻要不是那個沒腦子、還容易上頭的劉璋,楊鬆不擔心自己的“利用價值”。
至於其他天師府的同僚……
按照楊鬆的理解,自己非但不用擔心報複,反而他們到時會抱緊自己的大腿,他完全能夠左右逢源。
這也的確是合理猜測……
真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張魯的親信,其他人不會記恨楊鬆——最好的例子就是黃承彥,誰都知道是他策反了蔡夫人、策劃了獻州,但現在哪怕是南郡士族,不也照樣和黃承彥親近抱團?
不為了其他,因為黃承彥是荊州、更確切的說是南郡、以及小半個南陽的士族,在楚國朝廷中的代表,其他南郡士族就必然與其和好並抱團。
為了往日的仇怨,而放棄爭取未來的利益,可不是士族會做的事情。
當然,楊鬆雖然有士族的意識,但是……本身的貪欲卻也十分膨脹,這令他會受到直接利益的影響。
演義中楊鬆也是過於貪婪,而令曹操不喜,拿下漢中後,對所有人都是安撫,唯獨斬了楊鬆示眾。
因為有楊鬆直接透底,楚國與漢中迅速在“踩到張魯小心肝”的邊緣,達成了協議。
漢中不僅將對漢水堰出一部分的人力、物力,並且還將高價收購了五百副板甲。
所幸漢中要運貨物到荊州,還是比較容易的,雖說漢水有些水段走不了大船,但至少是順江而下,等到季節合適、水流不枯不急的時候,小船慢慢運總能運過來。
至於五百副板甲……
會有漢中的商隊自行運輸,不必楚國操心——這也是天師道的優勢之一。
因為缺乏直接商路,甚至間接商路都很受限,漢中的確是最不容易被楚國“割”到的地區。
對魏國、幽州,白圖還可能走海上航道交易,不僅是官方交易,楚國的港口也歡迎商船,隻要有路,低成本、高質量的鹽、糖,就可以源源不斷的令兩地的資源,從民間流向楚國!
而中原更不用說,宛城、壽春都是大型半開放進出口大城。
至於西北等地……畢竟他們都是輔漢勢力,內部商品流通很容易,而對於楚國來說,隻是讓中原的世家豪右做做中間商,就相當於間接薅了益州之外整個輔漢勢力的羊毛。
益州因為劉璋的禁令,將交易成本放大了許多,尤其是貨物運抵益州也變得困難,但隻要不是馬匹這種“大件兒”,多少還是有些交易額的。
唯有漢中,楚國現在是真的夠不到……
些許民間交易,大多也是漢中商人順江來到楚國,接著出貨、購入後,再繞路中原回去——敢走這條路,肯定是在關中、關西都有打點好的關係!
天師道無法埋下太高端的內奸,不過在民間卻很容易埋下探子,有他們配合,天師道的商隊在民間行動很方便,尤其是在楚國和益州之外,那些混亂之地。
算起來這還是楚國第一次大薅到漢中……
當然,白圖其實誌不在此,隻是送到眼前,那就順手一薅。
白圖更在意的是,漢水堰工程可以順利進行。
因為漢中要出“人”出物,所以白圖也特地叫來李嚴,向他強調要注意漢中來的役工的領隊,並且給禮部下條子,要增加漢水堰工程時的禮部投入和楚學教育。
原本因為大量勞工集聚,就需要戲曲等娛樂跟進,同時禮部也會安排人員進行教導、疏導,現在漢中有人要來,自然更要著重注意後者!
漢中到時會來的是五千姬造役工,以及五百名領隊——也就是有些指揮能力的匠人或者單純的力工。
畢竟姬造役工也無法全自動……
而且按照漢中的說法,這五百人會帶著近親家眷一同入楚,在工程之後是留在楚國、還是回漢中,由他們自己決定就可以。
這可是需要數年,甚至在張魯看來,可能需要十數年的大工程。
同樣那五千姬造役工,也需要楚國自己每年“續費”人力,反正都是一錘子買賣!
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這五百人裏,會不會有人抱著傳播天師道的目的?
白圖和魯肅等人也商量過此時,結論是可能性不大,卻又不得不防。
按說以此時的社會條件,不具備“信仰勝利”的條件。
“天師道”來傳的再凶猛又有什麽用?
在楚國和漢中天師府缺乏緊密聯係的情況下,傳播的再廣,白圖也可以直接封個“楚天師”接收,楚國的教派隻會倒向楚國朝廷……
儒家在楚國都快要姓楚,積極融入楚學才有出路,何況是天師道?
並且說到底天師道也並不是傾向於傳教、擴張的教派,尤其是張魯修正後的天師道,隻是方便地方管理而已。
不過考慮到這些人既然願意拖家帶口的背井離鄉,說不定真是天師道的忠實信徒,那還是要防備一二。
一來是為了避免大肆傳播對楚學造成衝擊,二來……更擔心的是,有人趁此機會,暗中發展民間探子。
至於偷學技術倒是在其次,想把偷學的結果帶走,那也是幾年後的事情。
白圖對技術保密雖然在意,但從來沒有顧忌到不敢使用的程度,尤其是民用技術,更在意的是進步,而不是封鎖。
這將是對禮部、對楚學的一次“考驗”,不過畢竟是楚國的主場,白圖還是很有信心的。
同時也是了解天師道,以及培養日後入漢中後、反向影響天師道的種子的好機會,所以白圖並沒有拒絕這批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