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俊和絕大多數古族的認知中,東皇太一,一直都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
在擁有強大實力的同時,太一還擁有十分清晰的思維邏輯、堅強至極的意誌力、頗為強悍的行動力,以及無人能比的大局觀,是完美的君王模板。
所以,帝俊覺得自己的兄長,一定會認可他的思想,並且會立刻為此付諸行動。
然而出乎帝俊意料的是,在聽了他的想法之後,他的兄長太一非但沒有半點認可,反倒是勃然大怒。
太一的脾氣雖說不如帝俊那般溫和,但帝俊也鮮見太一如此動怒過,這還是頭一遭。
太一認為,眼下的形勢越是嚴峻,就越不能表露出半點退讓的苗頭。
否則的話,將會被洪荒聯軍當做是軟弱、怯戰的表現,會令對方的攻勢變得更加猛烈。
東皇太一堅持要將這場戰役繼續下去,哪怕血流成河、屍堆如山也在所不惜,直至洪荒聯軍全部被他消滅殆盡,亦或者是他和古族被趕盡殺絕,才能算是終止。
帝俊當然知道太一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理解自己兄長的想法。
可是他更加明白,自己的兄長已經被仇恨和榮耀,完全衝昏了頭腦,讓他那原本清晰的邏輯變得不再順暢,原本完美的大局觀開始逐漸扭曲。
帝俊能夠預想到,這場看似沒有休止的戰爭,即使當真有終止的那一天,也一定是以古族以及那些無辜種族的覆滅收場。
那是除了太一和燭陰以外,誰都不願意看見的煉獄。
一塊堅硬的石頭,一旦出現了第一道裂紋......也就意味著它距離完全崩壞瓦解的那一天不遠了。
自打帝俊和太一就此一事,出現意見不合以後,原本絕對一心的兄弟二人,漸漸生出了二心。
而古族也隨著這對雙生子的日漸離心,分裂成了兩大派係——以太一為首的、激進至極的主戰派,以及以帝俊為首的、穩健保守的主和派。
起初,以太一為首的主戰派,占據古族中的絕大多數成員,也擁有古族的絕大部分戰力,勢頭遠超以帝俊為首的主和派。
這是因為帝俊的實力,雖說隻是略微遜色於太一,可古族的興盛與輝煌,卻是在太一的帶領下取得的。
人們無條件地相信他們的君王——東皇太一,一定可以帶領古族走出困境、再續輝煌。
相較之下,向來不理政事、唯自己兄長之命是從的帝俊,無論是在古族中的威望還是影響力,顯然都不能與太一相比擬。
而以帝俊為首的主和派,也被絕大多數古族成員,包括那些搖擺不定、尚且沒有明確站隊的人在內,當做是軟弱的“叛國者”。
這讓帝俊以及主和派的其餘首領,一度處於極度穀底。
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增強。
古族與燭龍等洪荒聯軍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無法調和的地步。
傷亡在不斷增加,聯軍甚至已經攻入了古族的境內。
就連那條橫亙古族領域兩端、養育了無數古族成員的靈江,都被血水和屍骨染成了紅白交加的可怖顏色。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一次,他們那至高無上、英明神武的君主,似乎因為極度自滿,為了謀求更高的榮耀,做出了一個非常自私而又愚蠢的決定。
越來越多的古族成員,也逐漸開始明白,他們的首領所言,“為了古族的榮耀,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絕大多數古族成員並非是“我們”,而是“代價”。
他們並非是乘客,而是燃料。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洪荒聯軍,也與古族這些頓悟的人一樣,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
兩方的底層人民都開始明白,這場原本為了更好的生存而打響的戰爭,已經愈發地背離了他們發動、參與戰爭的初衷。
非但沒能讓他們更好地生存下去,反倒是讓生存之路變得越發艱難起來,就連苟延殘喘,似乎都已經演變為了一種奢望。
越來越多的超凡種族,開始脫離聯軍、退出戰爭,就連一些實力較為強悍的種族,也漸漸開始有了這個苗頭。
打贏了,燭龍、混沌、檮杌等最強的幾個種族,可以瓜分領土、資源,他們這些不上不下的種族,可沒資格分一杯羹。
說不定還會在燭龍等族的壓迫之下,過上更為慘烈的生活。
畢竟比起性格暴虐的燭龍、混沌、檮杌等族來,古族相對而言還要溫良許多,至少不會動輒發動戰爭、屠戮無辜平民。
打輸了的話,自然是不必多言,就連能否生存下去,顯然都是一個亟待商榷的難題。
而燭陰以及九龍子,還有其他聯軍首領,自然也意識到了他們聯軍的軍心,已經開始產生動搖,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說得好聽點,是為了穩定軍心,直白來講,則是為了讓那些炮灰種族,更好、更死心塌地地為自己賣命,燭陰和九龍子等聯軍首領,開始大肆屠戮那些退出洪荒聯軍的種族。
就連那些隻是略表退意,依舊處於觀望之中、尚且沒有真正付諸行動的種族,也沒能逃過燭陰和九龍子的屠刀。
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洪荒聯軍損失了不少戰鬥力,但是卻及時“穩”住了軍心,讓更多將要萌生退意的超凡種族,打消了脫離聯軍的念頭。
燭陰的高壓政策,還是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而另外一邊的東皇太一,顯然也與燭陰和洪荒聯軍一般,麵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太一雖然同樣激進極端,也不失殺伐果斷的決心,和雷霆萬鈞的狠厲手段。
隻不過,與燭陰和九龍子有所不同的是,太一麵對的是自己的同族,是那些曾經深愛著、仰望著、對他唯命是從、把他奉為至高神明的子民。
即使在太一的眼中,那些不斷倒向主和派的古族子民,和帝俊一樣短視、懦弱且愚昧。
可他依舊沒辦法向自己的子民......舉起屠刀。
在擁有強大實力的同時,太一還擁有十分清晰的思維邏輯、堅強至極的意誌力、頗為強悍的行動力,以及無人能比的大局觀,是完美的君王模板。
所以,帝俊覺得自己的兄長,一定會認可他的思想,並且會立刻為此付諸行動。
然而出乎帝俊意料的是,在聽了他的想法之後,他的兄長太一非但沒有半點認可,反倒是勃然大怒。
太一的脾氣雖說不如帝俊那般溫和,但帝俊也鮮見太一如此動怒過,這還是頭一遭。
太一認為,眼下的形勢越是嚴峻,就越不能表露出半點退讓的苗頭。
否則的話,將會被洪荒聯軍當做是軟弱、怯戰的表現,會令對方的攻勢變得更加猛烈。
東皇太一堅持要將這場戰役繼續下去,哪怕血流成河、屍堆如山也在所不惜,直至洪荒聯軍全部被他消滅殆盡,亦或者是他和古族被趕盡殺絕,才能算是終止。
帝俊當然知道太一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理解自己兄長的想法。
可是他更加明白,自己的兄長已經被仇恨和榮耀,完全衝昏了頭腦,讓他那原本清晰的邏輯變得不再順暢,原本完美的大局觀開始逐漸扭曲。
帝俊能夠預想到,這場看似沒有休止的戰爭,即使當真有終止的那一天,也一定是以古族以及那些無辜種族的覆滅收場。
那是除了太一和燭陰以外,誰都不願意看見的煉獄。
一塊堅硬的石頭,一旦出現了第一道裂紋......也就意味著它距離完全崩壞瓦解的那一天不遠了。
自打帝俊和太一就此一事,出現意見不合以後,原本絕對一心的兄弟二人,漸漸生出了二心。
而古族也隨著這對雙生子的日漸離心,分裂成了兩大派係——以太一為首的、激進至極的主戰派,以及以帝俊為首的、穩健保守的主和派。
起初,以太一為首的主戰派,占據古族中的絕大多數成員,也擁有古族的絕大部分戰力,勢頭遠超以帝俊為首的主和派。
這是因為帝俊的實力,雖說隻是略微遜色於太一,可古族的興盛與輝煌,卻是在太一的帶領下取得的。
人們無條件地相信他們的君王——東皇太一,一定可以帶領古族走出困境、再續輝煌。
相較之下,向來不理政事、唯自己兄長之命是從的帝俊,無論是在古族中的威望還是影響力,顯然都不能與太一相比擬。
而以帝俊為首的主和派,也被絕大多數古族成員,包括那些搖擺不定、尚且沒有明確站隊的人在內,當做是軟弱的“叛國者”。
這讓帝俊以及主和派的其餘首領,一度處於極度穀底。
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增強。
古族與燭龍等洪荒聯軍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無法調和的地步。
傷亡在不斷增加,聯軍甚至已經攻入了古族的境內。
就連那條橫亙古族領域兩端、養育了無數古族成員的靈江,都被血水和屍骨染成了紅白交加的可怖顏色。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一次,他們那至高無上、英明神武的君主,似乎因為極度自滿,為了謀求更高的榮耀,做出了一個非常自私而又愚蠢的決定。
越來越多的古族成員,也逐漸開始明白,他們的首領所言,“為了古族的榮耀,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絕大多數古族成員並非是“我們”,而是“代價”。
他們並非是乘客,而是燃料。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洪荒聯軍,也與古族這些頓悟的人一樣,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
兩方的底層人民都開始明白,這場原本為了更好的生存而打響的戰爭,已經愈發地背離了他們發動、參與戰爭的初衷。
非但沒能讓他們更好地生存下去,反倒是讓生存之路變得越發艱難起來,就連苟延殘喘,似乎都已經演變為了一種奢望。
越來越多的超凡種族,開始脫離聯軍、退出戰爭,就連一些實力較為強悍的種族,也漸漸開始有了這個苗頭。
打贏了,燭龍、混沌、檮杌等最強的幾個種族,可以瓜分領土、資源,他們這些不上不下的種族,可沒資格分一杯羹。
說不定還會在燭龍等族的壓迫之下,過上更為慘烈的生活。
畢竟比起性格暴虐的燭龍、混沌、檮杌等族來,古族相對而言還要溫良許多,至少不會動輒發動戰爭、屠戮無辜平民。
打輸了的話,自然是不必多言,就連能否生存下去,顯然都是一個亟待商榷的難題。
而燭陰以及九龍子,還有其他聯軍首領,自然也意識到了他們聯軍的軍心,已經開始產生動搖,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說得好聽點,是為了穩定軍心,直白來講,則是為了讓那些炮灰種族,更好、更死心塌地地為自己賣命,燭陰和九龍子等聯軍首領,開始大肆屠戮那些退出洪荒聯軍的種族。
就連那些隻是略表退意,依舊處於觀望之中、尚且沒有真正付諸行動的種族,也沒能逃過燭陰和九龍子的屠刀。
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洪荒聯軍損失了不少戰鬥力,但是卻及時“穩”住了軍心,讓更多將要萌生退意的超凡種族,打消了脫離聯軍的念頭。
燭陰的高壓政策,還是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而另外一邊的東皇太一,顯然也與燭陰和洪荒聯軍一般,麵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太一雖然同樣激進極端,也不失殺伐果斷的決心,和雷霆萬鈞的狠厲手段。
隻不過,與燭陰和九龍子有所不同的是,太一麵對的是自己的同族,是那些曾經深愛著、仰望著、對他唯命是從、把他奉為至高神明的子民。
即使在太一的眼中,那些不斷倒向主和派的古族子民,和帝俊一樣短視、懦弱且愚昧。
可他依舊沒辦法向自己的子民......舉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