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在隕落之前,也曾經如同太一一樣,大大重創了洪荒聯軍,並且成功擊殺了聯軍中的數位強悍首領,以及無數精銳軍隊。
可惜的是,沒了首領領導,沒了主心骨的人族,就像是一盤散沙,怎麽也聚不起來。
人族的凝聚力大大下降,戰鬥力自然也不複之前那般強悍。
洪荒聯軍雖說同樣損失慘重,但好在聯軍中的首領足夠多,部族數量也遠非人族一族所能比擬。
所以,在人族失去帝俊領導、節節敗退之際,洪荒聯軍瞅準時機,準備一鼓作氣,將人族趕盡殺絕,把他們生活的領地,全部納為己用。
在數千年前,“諸神黃昏”打響之前,人族現如今生活的領域,可是洪荒大陸上最不起眼的那一部分。
這片土地的麵積足夠大,別說容納人族一族了,哪怕再多容納上數十個族群,也不成任何問題,不會出現擁擠的現象。
可雖說如此,這片土地的靈氣濃鬱程度,還有各方各麵的標準,在“諸神黃昏”結束之前,還是洪荒大陸上最次的那一批,所以沒有任何一族能夠看得上這片“不毛之地”。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諸神黃昏”之後,整個洪荒大陸都受到了重創。
人族現如今生存的這片土地,這片之前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卻是已經能夠算得上是整個洪荒大陸上,靈氣的綜合指標排在最前列的那一批次。
更別提經過這三千多年來的休養生息,人族在帝俊的帶領下,一直在細心嗬護、照料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再加上東皇鍾的界域之力,不僅對其他種族有境界壓製力,更是能夠不停地滋養、溫潤它所籠罩的人族領地。
所以,人族現如今生活的這片領域,有關靈氣的各方麵指標,比起之前來不降反增。
這在整個洪荒大陸的整體靈氣綜合標準,都呈現出斷崖式下降的大環境下,無疑是極為可貴的。
再者,人族的領域幅員遼闊,容納下半百支超凡種族,絕對不成問題。
此消彼長之下,如此鮮美誘人的一塊肥肉,會被洪荒聯軍盯上,哪怕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必須要對人族趕盡殺絕、搶占他們的土地,倒也不難理解其用意。
至於滅絕人族之後,該如何分配領地與資源......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得等到戰後再談了。
總之,這支被生存欲衝昏了頭腦的洪荒聯軍,絕大多數已經紅了眼,隻有極少數保持清醒,對滅絕人族持觀望態度。
在人族的生死存亡之秋,帝俊剩下的子嗣中,有三名最為優異的子女。
他們在人族這一精神支柱逝去後,毅然決然地扛起大梁,將人族從生死邊緣拯救了回來。
這三名子女比起太一和帝俊這對雙生子來,雖說遠遠不及,但是三人的實力綜合在一起,還是勉強能夠與帝俊持平,至多隻是弱上一線。
在這三人的領導下,人族再度凝聚成一股頗為強大的力量,雖說沒能像之前一樣,將洪荒聯軍盡數擊潰。
但也在經過一場兩敗俱傷的廝殺之後,讓洪荒聯軍意識到,即使太一和帝俊已經雙雙不在,但人族依舊不是任他們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在此之後,這三名人族的新首領,與洪荒聯軍進行了協商,在讓出部分土地給那些聯軍首領後,也得以換來了和平。
在後人看來,這很有可能是一樁恥辱,但於當時的人族狀況而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讓出部分土地之後,雖然隻能換來較為短暫的和平,但也不至於讓人族徹底亡族滅種,至少得以借著這一段時間,重整旗鼓、休養生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而帝俊的這三名優秀子女,也在擊退洪荒聯軍之後,成立了新的部族,他們三人也給各自自立了名號,分別為:天皇夏禹、地皇周芷,以及人皇秦封,號為三皇。
以“三皇”自立名號,無疑有僭越東皇太一之嫌。
畢竟太一與帝俊是兄弟,無論是地位實力,還是輩分皆在三人之上。
而古族又是頗為重視長幼有序、尊卑禮節的一族,哪怕已經脫變為新古族——人族,這一傳統的影響力也沒有消散。
所以,為了能夠在確保自己地位的同時,又不至於被人詬病不尊重祖上,三皇將“皇帝”二字,以及其代表的尊崇順序,互相顛倒了一下位置。
原本是“皇”在前,“帝”在後,改為了“帝”在前,“皇”在後。
而“皇帝”一詞,也翻轉為了“帝皇”一詞。
如此一來,三皇能夠排在天帝帝俊之後,與東皇太一齊平,便算是完美解決了問題。
雖然這麽做,無疑會在有意無意間,拉低東皇太一的檔次,但是這對三皇,以及新古族——人族而言,卻算不得是什麽問題。
古族肯定要感謝東皇太一,沒有東皇的話,古族不會有輝煌的曆史,八成也不會在激烈的洪荒鬥爭中,僥幸存活下來,得以延續至今。
可是這並不代表,新古族也會和古族一樣。
人族並不感謝太一。
從本質上講,自從帝俊帶領主和派的古族子民,遷徙至新的領地之後,他們便和太一已經不再是同一派係。
準確地說,在帝俊隕落、三皇成立新的部族之後,他們和古族已經不再是同一種族。
於人族而言,東皇太一和其所代表的舊古族,即使不是敵人,也絕對不是同類,而是異類。
而在打壓、抹黑異類的有關方麵,人類極其擅長......而且從不心慈手軟。
當然,這是真相,而非是“曆史”。
在人族現有的曆史中,關於這種種一切的具體真相,早就已經被抹去了十之八九,隻留下了部分較為曖昧、分不清真假的所謂“史實”。
現如今的人類,八成也就隻知道他們的祖先天帝帝俊,和東皇太一曾經產生過分歧。
而他們的血脈,也與那些依舊留存於世、隻不過十分稀少的東皇血脈,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沒了首領領導,沒了主心骨的人族,就像是一盤散沙,怎麽也聚不起來。
人族的凝聚力大大下降,戰鬥力自然也不複之前那般強悍。
洪荒聯軍雖說同樣損失慘重,但好在聯軍中的首領足夠多,部族數量也遠非人族一族所能比擬。
所以,在人族失去帝俊領導、節節敗退之際,洪荒聯軍瞅準時機,準備一鼓作氣,將人族趕盡殺絕,把他們生活的領地,全部納為己用。
在數千年前,“諸神黃昏”打響之前,人族現如今生活的領域,可是洪荒大陸上最不起眼的那一部分。
這片土地的麵積足夠大,別說容納人族一族了,哪怕再多容納上數十個族群,也不成任何問題,不會出現擁擠的現象。
可雖說如此,這片土地的靈氣濃鬱程度,還有各方各麵的標準,在“諸神黃昏”結束之前,還是洪荒大陸上最次的那一批,所以沒有任何一族能夠看得上這片“不毛之地”。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諸神黃昏”之後,整個洪荒大陸都受到了重創。
人族現如今生存的這片土地,這片之前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卻是已經能夠算得上是整個洪荒大陸上,靈氣的綜合指標排在最前列的那一批次。
更別提經過這三千多年來的休養生息,人族在帝俊的帶領下,一直在細心嗬護、照料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再加上東皇鍾的界域之力,不僅對其他種族有境界壓製力,更是能夠不停地滋養、溫潤它所籠罩的人族領地。
所以,人族現如今生活的這片領域,有關靈氣的各方麵指標,比起之前來不降反增。
這在整個洪荒大陸的整體靈氣綜合標準,都呈現出斷崖式下降的大環境下,無疑是極為可貴的。
再者,人族的領域幅員遼闊,容納下半百支超凡種族,絕對不成問題。
此消彼長之下,如此鮮美誘人的一塊肥肉,會被洪荒聯軍盯上,哪怕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必須要對人族趕盡殺絕、搶占他們的土地,倒也不難理解其用意。
至於滅絕人族之後,該如何分配領地與資源......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得等到戰後再談了。
總之,這支被生存欲衝昏了頭腦的洪荒聯軍,絕大多數已經紅了眼,隻有極少數保持清醒,對滅絕人族持觀望態度。
在人族的生死存亡之秋,帝俊剩下的子嗣中,有三名最為優異的子女。
他們在人族這一精神支柱逝去後,毅然決然地扛起大梁,將人族從生死邊緣拯救了回來。
這三名子女比起太一和帝俊這對雙生子來,雖說遠遠不及,但是三人的實力綜合在一起,還是勉強能夠與帝俊持平,至多隻是弱上一線。
在這三人的領導下,人族再度凝聚成一股頗為強大的力量,雖說沒能像之前一樣,將洪荒聯軍盡數擊潰。
但也在經過一場兩敗俱傷的廝殺之後,讓洪荒聯軍意識到,即使太一和帝俊已經雙雙不在,但人族依舊不是任他們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在此之後,這三名人族的新首領,與洪荒聯軍進行了協商,在讓出部分土地給那些聯軍首領後,也得以換來了和平。
在後人看來,這很有可能是一樁恥辱,但於當時的人族狀況而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讓出部分土地之後,雖然隻能換來較為短暫的和平,但也不至於讓人族徹底亡族滅種,至少得以借著這一段時間,重整旗鼓、休養生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而帝俊的這三名優秀子女,也在擊退洪荒聯軍之後,成立了新的部族,他們三人也給各自自立了名號,分別為:天皇夏禹、地皇周芷,以及人皇秦封,號為三皇。
以“三皇”自立名號,無疑有僭越東皇太一之嫌。
畢竟太一與帝俊是兄弟,無論是地位實力,還是輩分皆在三人之上。
而古族又是頗為重視長幼有序、尊卑禮節的一族,哪怕已經脫變為新古族——人族,這一傳統的影響力也沒有消散。
所以,為了能夠在確保自己地位的同時,又不至於被人詬病不尊重祖上,三皇將“皇帝”二字,以及其代表的尊崇順序,互相顛倒了一下位置。
原本是“皇”在前,“帝”在後,改為了“帝”在前,“皇”在後。
而“皇帝”一詞,也翻轉為了“帝皇”一詞。
如此一來,三皇能夠排在天帝帝俊之後,與東皇太一齊平,便算是完美解決了問題。
雖然這麽做,無疑會在有意無意間,拉低東皇太一的檔次,但是這對三皇,以及新古族——人族而言,卻算不得是什麽問題。
古族肯定要感謝東皇太一,沒有東皇的話,古族不會有輝煌的曆史,八成也不會在激烈的洪荒鬥爭中,僥幸存活下來,得以延續至今。
可是這並不代表,新古族也會和古族一樣。
人族並不感謝太一。
從本質上講,自從帝俊帶領主和派的古族子民,遷徙至新的領地之後,他們便和太一已經不再是同一派係。
準確地說,在帝俊隕落、三皇成立新的部族之後,他們和古族已經不再是同一種族。
於人族而言,東皇太一和其所代表的舊古族,即使不是敵人,也絕對不是同類,而是異類。
而在打壓、抹黑異類的有關方麵,人類極其擅長......而且從不心慈手軟。
當然,這是真相,而非是“曆史”。
在人族現有的曆史中,關於這種種一切的具體真相,早就已經被抹去了十之八九,隻留下了部分較為曖昧、分不清真假的所謂“史實”。
現如今的人類,八成也就隻知道他們的祖先天帝帝俊,和東皇太一曾經產生過分歧。
而他們的血脈,也與那些依舊留存於世、隻不過十分稀少的東皇血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