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馬老板請周老板出來喝茶。
這次就不聊開會的事了。
昨晚已經定下來了。
邀請老外的時候最好還是盡量克製,隻把優步的創始人邀請過來就行了。優步作為國際性的網約車巨頭,在國內也開展了業務,也參與到了打車大戰裏。
不過,論起燒錢的本事和決心,這種外國公司跟本土公司競爭起來,就差那麽點意思了。
這一屆的互聯網大會,是個盛會。
國內有頭有臉的互聯網企業家都到場了,甚至很多非互聯網行業的大佬也都來了,比如海爾的張總、吉利的李總,也都在積極的跟進互聯網,帶領公司向互聯網轉型。
後來就越來越不行了。
除了老張這樣喜歡湊熱鬧的,一般有頭有臉的就都不去了,甚至淪落為了要請網紅來發言。來參與的老外,也從一些真正的行業大佬,變成了濫竽充數的黑人兄弟。
周不器對這類的事情不看好。
「微商的事情,怎麽樣了?」
馬老板表麵上說是不關心,實際上比誰都關心。過去這麽多年的電商行業裏,微商可以說是最讓他擔心的一款產品了。
周不器道:「已經開會傳達了。」
馬老板試探著問:「真放棄了?」
周不器好笑道:「你不就這個意思嘛,就這麽點小事,來來回回的說了四百八十遍。」
「主要是怕你不了解,走錯了路。」馬老板搖搖頭,一臉的鄭重其事,「我可是都聽說了,微商裏可不僅是假冒偽劣,關鍵是隱藏了很多大騙子,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周不器很平淡的說:「沒什麽可擔心的,一棍子都打死。以後誰也不能在朋友圈發布微商的廣告。」
馬老板就很高興,笑著說:「所以說啊,想做出來偉大的企業,還真是缺不了偉大的格局。」
周不器沒好氣的說:「你高興的太早了!有些事情,就算我不做,也一定會有人來做!」
「有些事情,你能做,別人可做不了。」
馬老板對此一點都不擔心,他忌憚的不是微商,而是周不器手底下的微商。
周不器擺了擺手,說道:「算了不說這個,我跟你請教一件事,兩萬人大關,你是怎麽過的?」
「啊?」
馬老板微微一怔。
周不器道:「阿裏的員工總數,早就超過2萬人了吧?」
員工越多,管理起來就越複雜。
這可不是線性倍增,而是指數級增加。對大公司來說,2萬人員工就是一道坎,幾乎所有的公司在達到這道門檻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管理上的危機。
就比如百度,為了突破2萬人的瓶頸,開始號召起了狼性精神;又比如華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奮鬥精神,搞了一個七千人辭職、然後重新競聘上崗的活動。
阿裏旗下有幾千人的銷售團隊和客服團隊,早在四五年前,員工總數就超過兩萬人了。
馬老板點了點頭,「嗯,這還真是個麻煩事。」
周不器道:「你都怎麽做的?」
馬老板也沒什麽含糊的,指了指自己,「從我做起。」
「你?」
「公司出了問題,第一個拿出來開刀的,肯定得是權力最大的那個。權力越大,承擔的責任就得越大。我都辭職了,你知不道?」
「這就行了?」
周不器知道他早就辭掉了阿裏ceo的位置,讓給了年輕人。
馬老板道:「最主要的其實還是要在公司內部醞釀出一種危機感的氣氛出來,不能讓大家產生
安逸的穩定的心態。我把十八羅漢都解聘了,然後重新競聘上崗的。」
「這有啥用,***。」
周不器不認可這一套。
解聘之後,真的有幾個人丟掉了工作,這的確很有威懾力,能夠產生一種危機感。解聘之後,又全部的招回來了,又讓他們都當回了合夥人,這就是走個過場。
馬老板接著說:「一些關鍵崗位和高管的解雇或者退休,要高調點,要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刀的鋒利。還有就是基層崗位要全麵的轉向外包,產生出一種更大的崗位不確定性。」
周不器失笑道:「就是恐懼效應唄!」
「也可以這麽說。」馬老板就有些奇怪的看向他,「紫微星的員工總數,還沒到2萬人?」
「快了,過幾個月估計就到了。」
周不器現在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內部管理困境,不過得未雨綢繆。他采取的計劃是分片治理,一部分是劃歸到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來管理,一部分是劃分到人力子公司去管理。
馬老板驚訝的說:「紫微星怎麽人這麽少?」
其他的bat三大競爭對手,早在好幾年前,員工總數就超過2萬人了。
紫微星是業務最大的,市值最高的。
人數反而是最少的?
怎麽做到的?
周不器笑道:「提高業務效率,減少試錯成本。」
「怎麽減少?」
馬老板對此就很不理解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尤其對大公司來說,很多正確的決策,都是在無數的試錯中總結出來的。而試錯,就要有成本,就會麵臨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大公司裏人數那麽多,其實真正能夠在業務裏起到實際作用的也就幾千人,大部分都是在做試錯的事情,都是在做一些高層下達的錯誤指令。
國內的公司,薪資開銷比例其實都非常低。
沒有一家公司是因為被員工的薪資拖累而垮掉的,而是因為決策失誤導致試錯成本太高而破產的。
周不器道:「果斷啊!就像微商似的,紫微星內部也有很多支持的意見,認為應該走一步看一步,應該把時間跨度拉長。這是常規邏輯吧?可這要是聽他們的了,這試錯成本就一下增加上去了。為了做微商的項目,可能又要為此新招上千人,到最後來隻能是一地雞毛,把這些人全部裁掉。」
「這樣啊……」
馬老板笑嗬嗬。
不過,他說的另一句話是對的,就是一家公司如果出現了經營、管理上的困境,第一個要改變的就是更換ceo。
周不器已經都安排好了。
明年夏天,他會同時辭去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兩家公司的ceo職務,讓給張一明和庫裏安。
馬老板道:「巨大的試錯成本開銷,其實是國內互聯網產業的最大競爭力。跟矽穀巨頭相比,國內的科技公司薪資開銷的比例很低,試錯成本的比例很高。試錯啊……其實就像做實驗,隻有反複的做實驗,反複的論證,才能打磨出最受市場認可的產品。」
「是啊。」
周不器點了點頭。
對此就很認同了。
此前,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其實都是在走捷徑,是靠著周大老板直接給出結果,不需要龐大的試錯成本投入,可以直接拿到最好的實驗結果。這自然就可以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人,做成最大的事。
以後可就不行了,先知先覺的作用在越來越小,兩家公司都需要逐漸的走向常規的運營路線中去。
周不器也很有自知之明。
捷徑已經快走完了。
紅利期快過了。
也就隻剩下一個短視頻的業務還有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接下來,就隻能是調整ceo的崗位,靠著他們去一邊實驗一邊摸索著前進了。
免費閱讀.
這次就不聊開會的事了。
昨晚已經定下來了。
邀請老外的時候最好還是盡量克製,隻把優步的創始人邀請過來就行了。優步作為國際性的網約車巨頭,在國內也開展了業務,也參與到了打車大戰裏。
不過,論起燒錢的本事和決心,這種外國公司跟本土公司競爭起來,就差那麽點意思了。
這一屆的互聯網大會,是個盛會。
國內有頭有臉的互聯網企業家都到場了,甚至很多非互聯網行業的大佬也都來了,比如海爾的張總、吉利的李總,也都在積極的跟進互聯網,帶領公司向互聯網轉型。
後來就越來越不行了。
除了老張這樣喜歡湊熱鬧的,一般有頭有臉的就都不去了,甚至淪落為了要請網紅來發言。來參與的老外,也從一些真正的行業大佬,變成了濫竽充數的黑人兄弟。
周不器對這類的事情不看好。
「微商的事情,怎麽樣了?」
馬老板表麵上說是不關心,實際上比誰都關心。過去這麽多年的電商行業裏,微商可以說是最讓他擔心的一款產品了。
周不器道:「已經開會傳達了。」
馬老板試探著問:「真放棄了?」
周不器好笑道:「你不就這個意思嘛,就這麽點小事,來來回回的說了四百八十遍。」
「主要是怕你不了解,走錯了路。」馬老板搖搖頭,一臉的鄭重其事,「我可是都聽說了,微商裏可不僅是假冒偽劣,關鍵是隱藏了很多大騙子,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周不器很平淡的說:「沒什麽可擔心的,一棍子都打死。以後誰也不能在朋友圈發布微商的廣告。」
馬老板就很高興,笑著說:「所以說啊,想做出來偉大的企業,還真是缺不了偉大的格局。」
周不器沒好氣的說:「你高興的太早了!有些事情,就算我不做,也一定會有人來做!」
「有些事情,你能做,別人可做不了。」
馬老板對此一點都不擔心,他忌憚的不是微商,而是周不器手底下的微商。
周不器擺了擺手,說道:「算了不說這個,我跟你請教一件事,兩萬人大關,你是怎麽過的?」
「啊?」
馬老板微微一怔。
周不器道:「阿裏的員工總數,早就超過2萬人了吧?」
員工越多,管理起來就越複雜。
這可不是線性倍增,而是指數級增加。對大公司來說,2萬人員工就是一道坎,幾乎所有的公司在達到這道門檻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管理上的危機。
就比如百度,為了突破2萬人的瓶頸,開始號召起了狼性精神;又比如華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奮鬥精神,搞了一個七千人辭職、然後重新競聘上崗的活動。
阿裏旗下有幾千人的銷售團隊和客服團隊,早在四五年前,員工總數就超過兩萬人了。
馬老板點了點頭,「嗯,這還真是個麻煩事。」
周不器道:「你都怎麽做的?」
馬老板也沒什麽含糊的,指了指自己,「從我做起。」
「你?」
「公司出了問題,第一個拿出來開刀的,肯定得是權力最大的那個。權力越大,承擔的責任就得越大。我都辭職了,你知不道?」
「這就行了?」
周不器知道他早就辭掉了阿裏ceo的位置,讓給了年輕人。
馬老板道:「最主要的其實還是要在公司內部醞釀出一種危機感的氣氛出來,不能讓大家產生
安逸的穩定的心態。我把十八羅漢都解聘了,然後重新競聘上崗的。」
「這有啥用,***。」
周不器不認可這一套。
解聘之後,真的有幾個人丟掉了工作,這的確很有威懾力,能夠產生一種危機感。解聘之後,又全部的招回來了,又讓他們都當回了合夥人,這就是走個過場。
馬老板接著說:「一些關鍵崗位和高管的解雇或者退休,要高調點,要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刀的鋒利。還有就是基層崗位要全麵的轉向外包,產生出一種更大的崗位不確定性。」
周不器失笑道:「就是恐懼效應唄!」
「也可以這麽說。」馬老板就有些奇怪的看向他,「紫微星的員工總數,還沒到2萬人?」
「快了,過幾個月估計就到了。」
周不器現在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內部管理困境,不過得未雨綢繆。他采取的計劃是分片治理,一部分是劃歸到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來管理,一部分是劃分到人力子公司去管理。
馬老板驚訝的說:「紫微星怎麽人這麽少?」
其他的bat三大競爭對手,早在好幾年前,員工總數就超過2萬人了。
紫微星是業務最大的,市值最高的。
人數反而是最少的?
怎麽做到的?
周不器笑道:「提高業務效率,減少試錯成本。」
「怎麽減少?」
馬老板對此就很不理解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尤其對大公司來說,很多正確的決策,都是在無數的試錯中總結出來的。而試錯,就要有成本,就會麵臨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大公司裏人數那麽多,其實真正能夠在業務裏起到實際作用的也就幾千人,大部分都是在做試錯的事情,都是在做一些高層下達的錯誤指令。
國內的公司,薪資開銷比例其實都非常低。
沒有一家公司是因為被員工的薪資拖累而垮掉的,而是因為決策失誤導致試錯成本太高而破產的。
周不器道:「果斷啊!就像微商似的,紫微星內部也有很多支持的意見,認為應該走一步看一步,應該把時間跨度拉長。這是常規邏輯吧?可這要是聽他們的了,這試錯成本就一下增加上去了。為了做微商的項目,可能又要為此新招上千人,到最後來隻能是一地雞毛,把這些人全部裁掉。」
「這樣啊……」
馬老板笑嗬嗬。
不過,他說的另一句話是對的,就是一家公司如果出現了經營、管理上的困境,第一個要改變的就是更換ceo。
周不器已經都安排好了。
明年夏天,他會同時辭去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兩家公司的ceo職務,讓給張一明和庫裏安。
馬老板道:「巨大的試錯成本開銷,其實是國內互聯網產業的最大競爭力。跟矽穀巨頭相比,國內的科技公司薪資開銷的比例很低,試錯成本的比例很高。試錯啊……其實就像做實驗,隻有反複的做實驗,反複的論證,才能打磨出最受市場認可的產品。」
「是啊。」
周不器點了點頭。
對此就很認同了。
此前,紫微星和紫微星國際其實都是在走捷徑,是靠著周大老板直接給出結果,不需要龐大的試錯成本投入,可以直接拿到最好的實驗結果。這自然就可以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人,做成最大的事。
以後可就不行了,先知先覺的作用在越來越小,兩家公司都需要逐漸的走向常規的運營路線中去。
周不器也很有自知之明。
捷徑已經快走完了。
紅利期快過了。
也就隻剩下一個短視頻的業務還有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接下來,就隻能是調整ceo的崗位,靠著他們去一邊實驗一邊摸索著前進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