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審配
三國:我的夫人是甄宓 作者:墨香閣大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甄氏的才能,作為兄長的甄堯如何不清楚,三歲就被人稱奇,即使父親早逝,也是從小飽讀詩書。
而且甄氏的見識,娘家人一向佩服,當年還是甄儼當家時,甄家見世道亂了,趕緊收藏珠寶金銀,可才十來歲的甄氏,就力勸哥哥購置糧草,幫助鄉親解困,甄家因此得到鄉人的稱頌,在亂世中也沒被亂民衝擊。
當機立斷的甄堯,帶著袁熙去後宅拜見母親,陳說此重要之事。
不料張氏一聽他開口,當即就說道:“此事五兒說過了,娘正尋思著,如何不驚動地方遷往幽州去。”
甄堯一聽鬆了口氣,最怕自己母親執拗,眷戀鄉土不願離去,如今最難辦的事解決了,剩下的就好辦多了。
甄堯於是笑道:“母親和大妹妹先跟五妹一起走,家中孩兒再慢慢轉移財貨,再過幾個月,咱們一家北上看望妹妹說的過去。”
甄家五女中,大女兒甄薑是寡婦,被接回娘家居住,安排母女兩先走,是甄堯耍了一個小心眼。
這次投資,甄家是全力以赴了,自然需要回報,親戚是一回事,家族振興是更重要的事。
原本袁熙隻有一妻一妾,吳氏體弱,甄家不在意,可現在甄堯看到花木蘭那神仙顏值,暗中要為自己妹妹固寵了。
送甄薑先去幽州,未嚐沒有再嫁一女的謀算,即便妹妹是正妻,姐姐當侍妾也不是不可以的。
再說甄薑是寡婦,再嫁人總沒有黃花閨女那樣便利,小門小戶的正妻會有,但像袁家這樣的高門大戶很難。
張氏不知自己兒子心中的小九九,但這先走一步的建議是不錯的,省的到時候忙亂。
再說老封君去女兒家小住天經地義,帶上其他的女眷也是正常,老太太出行,晚輩不得隨身侍候呀。
當晚大擺筵席,甄家招待女婿,徐庶借機建議道:“叔高(甄堯字,作者起的)先不急著準備兵甲糧草,等我們回到幽州,再派文長領兵前來催討,到那時叔高可以借口湊錢變賣家業,不至於引起外人矚目。”
甄堯聞言連連稱善,他正頭疼如何解釋轉移財產呢,徐庶這計謀讓他有了說辭。
魏延一聽,皺眉道:“領兵到幽州,主公可想好如何跟袁三公子解釋”
袁熙嗬嗬笑道:“有了舅兄支持,咱們之前的謀劃可以改一改了,回去後馬上分兵權,熙決定了,挑出一萬五士卒,其餘的由張南、焦觸領著去青州,算是我幫助兄長壯大,抵禦曹操北上。”
“這……”
魏延遲疑一下道:“一萬五士卒,末將沒那經驗呀,誤了主公大事末將百死難辭其咎啊!”
袁熙白眼過去道:“想什麽呢,給你五千帶著,剩下一萬我親自領兵,有元直他們在後麵,咱兩隻要埋頭練好兵就是。”
原本袁熙是不打算自己領兵的,可變化太快,隻能先這樣,隻有自己的身份,才能鎮得住那些驕兵悍將。
幽州的軍隊都是好兵,袁紹這點是很清醒的,幽州太亂,沒有強兵無法鎮得住,加上公孫瓚在那經營多年,更需要強兵鎮壓。
曆史上要不是張南、焦觸一戰未打就投降,曹操沒那麽容易拿下幽州。
大漢十三州,最強的騎兵有三處,一個涼州,一個並州,另一個正是幽州。
都是從小跟遊牧民族戰鬥的,這種地方出來的人,鮮有不會騎馬的,加上雜居,許多人本來就是漢胡雜交的血脈。
你看劉備起兵時才多少人,可就那些人,他就敢衝擊黃巾軍大陣,正是因為那些士族都是幽州招募的。
袁熙一行在甄家呆了三天,第四天就帶著甄家老小上路了,甄儼的幾個兒子,包括甄堯的妻子,全都跟著北上。
街坊鄰居好奇,得到的消息是甄氏要被扶正為正妻,甄家老太太這是為女兒撐腰去的。
消息傳到鄴城,袁尚一點不意外,自己那二嫂美若天仙,當正妻是遲早的事,這事倒是給了審配一個借口。
得到消息後,審配當即就找上袁尚,建議他也應該讓夫人北上一次,不能被娘家人出了風頭。
袁尚有些遲疑,可人家說的有道理,原本的甄氏是側室,自己可以不用正眼瞧人家,可現在是名正言順的二嫂了,不能失禮。
親家太太都能北上為二哥鎮宅,自己的母親沒道理不去呀,再說自己跟二哥關係不錯,不像大哥那樣爭奪權力。
這事就這樣定下,審配鬆了口氣,他也為如何履行諾言頭疼,這回這好機會被他抓住了。
可回到家中後,審配驚呼一聲不好,馬上站起來就要出門,正好侄子審榮來找他。
“叔父急匆匆要去哪,不是剛回來嗎”
“為叔去找主公,有何事快說。”
審榮詫異問道:“叔父剛從主公那回來,又去,發生了什麽大事了”
審配有兩個兒子,但都在官渡之戰被曹軍俘虜,如今隻剩下這侄子最親了。
雖然著急,可還是耐住性子回答說:“二公子要扶正甄氏,無極甄家必將全力支持他,為叔擔心幽州日後勢大難製。”
審榮暗自冷笑,他不耐袁家兄弟相爭已久,聽到這話遂勸道:“叔父多慮了,二公子一向不爭,再說如今咱們應該盯的是大公子,再扯出二公子,人心更會喪失,何必呢。”
“可二公子……唉!”
審配原想說袁熙威脅自己的事,可再一想也對。
作為青州刺史,袁譚手下本來應該配置五萬兵馬的,愣是被袁尚克扣的隻有兩萬人。
曹操退兵後,袁譚請求袁尚配齊青州士卒,可袁尚就是不給,由此袁譚已經在準備攻打冀州了。
在這節骨眼上,自己再說袁熙危險,又沒有任何證據,隻是猜測,不說袁尚會不會相信,其他人也不信呀。
別看袁熙這次大出風頭,可他以前太沒存在感了,對父母孝順,對兄長恭敬,對弟弟友愛,名聲是很好的。
“算了,隻能希望二公子不要行差踏錯了。”
而且甄氏的見識,娘家人一向佩服,當年還是甄儼當家時,甄家見世道亂了,趕緊收藏珠寶金銀,可才十來歲的甄氏,就力勸哥哥購置糧草,幫助鄉親解困,甄家因此得到鄉人的稱頌,在亂世中也沒被亂民衝擊。
當機立斷的甄堯,帶著袁熙去後宅拜見母親,陳說此重要之事。
不料張氏一聽他開口,當即就說道:“此事五兒說過了,娘正尋思著,如何不驚動地方遷往幽州去。”
甄堯一聽鬆了口氣,最怕自己母親執拗,眷戀鄉土不願離去,如今最難辦的事解決了,剩下的就好辦多了。
甄堯於是笑道:“母親和大妹妹先跟五妹一起走,家中孩兒再慢慢轉移財貨,再過幾個月,咱們一家北上看望妹妹說的過去。”
甄家五女中,大女兒甄薑是寡婦,被接回娘家居住,安排母女兩先走,是甄堯耍了一個小心眼。
這次投資,甄家是全力以赴了,自然需要回報,親戚是一回事,家族振興是更重要的事。
原本袁熙隻有一妻一妾,吳氏體弱,甄家不在意,可現在甄堯看到花木蘭那神仙顏值,暗中要為自己妹妹固寵了。
送甄薑先去幽州,未嚐沒有再嫁一女的謀算,即便妹妹是正妻,姐姐當侍妾也不是不可以的。
再說甄薑是寡婦,再嫁人總沒有黃花閨女那樣便利,小門小戶的正妻會有,但像袁家這樣的高門大戶很難。
張氏不知自己兒子心中的小九九,但這先走一步的建議是不錯的,省的到時候忙亂。
再說老封君去女兒家小住天經地義,帶上其他的女眷也是正常,老太太出行,晚輩不得隨身侍候呀。
當晚大擺筵席,甄家招待女婿,徐庶借機建議道:“叔高(甄堯字,作者起的)先不急著準備兵甲糧草,等我們回到幽州,再派文長領兵前來催討,到那時叔高可以借口湊錢變賣家業,不至於引起外人矚目。”
甄堯聞言連連稱善,他正頭疼如何解釋轉移財產呢,徐庶這計謀讓他有了說辭。
魏延一聽,皺眉道:“領兵到幽州,主公可想好如何跟袁三公子解釋”
袁熙嗬嗬笑道:“有了舅兄支持,咱們之前的謀劃可以改一改了,回去後馬上分兵權,熙決定了,挑出一萬五士卒,其餘的由張南、焦觸領著去青州,算是我幫助兄長壯大,抵禦曹操北上。”
“這……”
魏延遲疑一下道:“一萬五士卒,末將沒那經驗呀,誤了主公大事末將百死難辭其咎啊!”
袁熙白眼過去道:“想什麽呢,給你五千帶著,剩下一萬我親自領兵,有元直他們在後麵,咱兩隻要埋頭練好兵就是。”
原本袁熙是不打算自己領兵的,可變化太快,隻能先這樣,隻有自己的身份,才能鎮得住那些驕兵悍將。
幽州的軍隊都是好兵,袁紹這點是很清醒的,幽州太亂,沒有強兵無法鎮得住,加上公孫瓚在那經營多年,更需要強兵鎮壓。
曆史上要不是張南、焦觸一戰未打就投降,曹操沒那麽容易拿下幽州。
大漢十三州,最強的騎兵有三處,一個涼州,一個並州,另一個正是幽州。
都是從小跟遊牧民族戰鬥的,這種地方出來的人,鮮有不會騎馬的,加上雜居,許多人本來就是漢胡雜交的血脈。
你看劉備起兵時才多少人,可就那些人,他就敢衝擊黃巾軍大陣,正是因為那些士族都是幽州招募的。
袁熙一行在甄家呆了三天,第四天就帶著甄家老小上路了,甄儼的幾個兒子,包括甄堯的妻子,全都跟著北上。
街坊鄰居好奇,得到的消息是甄氏要被扶正為正妻,甄家老太太這是為女兒撐腰去的。
消息傳到鄴城,袁尚一點不意外,自己那二嫂美若天仙,當正妻是遲早的事,這事倒是給了審配一個借口。
得到消息後,審配當即就找上袁尚,建議他也應該讓夫人北上一次,不能被娘家人出了風頭。
袁尚有些遲疑,可人家說的有道理,原本的甄氏是側室,自己可以不用正眼瞧人家,可現在是名正言順的二嫂了,不能失禮。
親家太太都能北上為二哥鎮宅,自己的母親沒道理不去呀,再說自己跟二哥關係不錯,不像大哥那樣爭奪權力。
這事就這樣定下,審配鬆了口氣,他也為如何履行諾言頭疼,這回這好機會被他抓住了。
可回到家中後,審配驚呼一聲不好,馬上站起來就要出門,正好侄子審榮來找他。
“叔父急匆匆要去哪,不是剛回來嗎”
“為叔去找主公,有何事快說。”
審榮詫異問道:“叔父剛從主公那回來,又去,發生了什麽大事了”
審配有兩個兒子,但都在官渡之戰被曹軍俘虜,如今隻剩下這侄子最親了。
雖然著急,可還是耐住性子回答說:“二公子要扶正甄氏,無極甄家必將全力支持他,為叔擔心幽州日後勢大難製。”
審榮暗自冷笑,他不耐袁家兄弟相爭已久,聽到這話遂勸道:“叔父多慮了,二公子一向不爭,再說如今咱們應該盯的是大公子,再扯出二公子,人心更會喪失,何必呢。”
“可二公子……唉!”
審配原想說袁熙威脅自己的事,可再一想也對。
作為青州刺史,袁譚手下本來應該配置五萬兵馬的,愣是被袁尚克扣的隻有兩萬人。
曹操退兵後,袁譚請求袁尚配齊青州士卒,可袁尚就是不給,由此袁譚已經在準備攻打冀州了。
在這節骨眼上,自己再說袁熙危險,又沒有任何證據,隻是猜測,不說袁尚會不會相信,其他人也不信呀。
別看袁熙這次大出風頭,可他以前太沒存在感了,對父母孝順,對兄長恭敬,對弟弟友愛,名聲是很好的。
“算了,隻能希望二公子不要行差踏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