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袁熙也會行賄
三國:我的夫人是甄宓 作者:墨香閣大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聽他的,這家夥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二公子這是要清洗大家!”
張南尖叫著蠱惑大家,但大家聽到軍營已經被韓珩控製,再也不敢反抗。
作為幽州別駕,韓珩是袁紹親自任命的,主將不在,士卒們當然會聽他的,就是有曲侯等中下層軍官在也不起作用。
再說此時的張南、焦觸並未說過背叛袁家,將士們哪有別的心思,很快兩將被魏延拿下押了過來。
袁熙看著他兩恐懼的目光,淡淡開口道:“你兩放心,如何處置你兩,我會送你們去鄴城,交給我三弟處理,其他人回軍營,準備抽調兵馬去青州,你兩就不用去了。”
說著看向牙將們道:“一萬五士卒還是分為兩營,兩營主將從你們當中挑選,以這次挑選士卒為準,誰配合的好誰當主將。”
登時牙將們激動起來,誰還管張南、焦觸呀,沒見二公子都沒殺他們嗎,可見自己這些人是被他二人蠱惑的。
半個月後,張南、焦觸被押到鄴城,袁熙果然信守諾言沒殺他們,這讓原本留下的下級軍官們鬆了口氣。
至於將領們,全部被打包後,領著挑選出來的士卒南下,往青州而去。
袁熙並沒有挑選老弱病殘給袁譚,而是挑選出二十五歲以下的士卒留下,給袁譚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卒。
這個老可不是年紀大的不能動,也不是袁熙老好心,願意把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兵送人。
而是為了給自己拖延時間,加上老兵多是痞氣難改,不如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管製。
袁熙現在訓練士兵用的是後世的訓練方法,除了軍陣沒變外,所有的基礎訓練他都改了一遍。
那些站軍姿、踢正步、疊被子、打掃衛生,要是老兵多了,肯定要花費更多時間用於調理。
袁尚看著被押送來的張南、焦觸,讀完袁熙的信後,扔給審配、逢紀看、
淡淡的說了句“二哥就會小題大做,張南、焦觸都是老人,何必弄的這麽僵呢。”
審配二人頓時秒懂,袁尚這是不打算處置這兩人了,互看一眼後,都對對方微微搖頭。
建安八年五月,魏延領著五千兵馬到達無極,甄家大宅很快傳出消息,說袁熙的部將魏延威逼甄堯要糧草。
當天整個無極縣都轟動了,百姓們紛紛大罵袁熙不地道,滿臉苦澀的甄堯,出現在人們眼中,開始忙著變賣家產。
等到消息傳到鄴城,袁尚錯愕的連呼不可思議,審配眼中露出一絲厲芒,正要上前說話,卻見逢紀先行了一步。
“主公理會這事幹嘛,甄家跟二公子,那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眼下最要緊的是曹操正在攻打劉表,咱們應該給他搗點亂啊,不能讓他那麽舒服。”
審配皺眉,不解的望向逢紀,自己這老夥計一直不是最反對抄曹操後路的嗎,今天這是怎麽回事。
幾個月前曹操攻打鄴城未果,轉而南下進攻荊州,其實在建安七年冬,曹操就開始攻打劉表。
隻是第一戰就在博望坡損兵折將,演義裏說博望坡一把火是諸葛亮的計謀,其實錯的離譜。
諸葛亮到建安十二年才被劉備請出山,這一戰純粹是劉備自己打的,至於徐庶是去見過劉備,但他真正跟隨劉備,是在劉備駐守樊城時。
此時的劉備還在新野,徐庶在襄陽附近學習,不可能跑那麽遠去當謀士,而樊城就在襄陽附近,這才是他後來當劉備軍師的時間點。
建安八年,曹操進攻鄴城回去後繼續進攻劉表,但時打時停的,在劉表沒死之前,荊州並不好打。
隻是曹操的主力大軍,的確陳兵於荊州邊界,袁尚大營不是沒人勸說他襲擾曹操後路,可逢紀一直反對。
這次這麽主動說起這事,要從前幾天說起。
袁尚答應了審配送母親去幽州後,一直沒有成行,徐庶於是建議袁熙,送珍寶給逢紀。
趁機提出魏延去無極向甄家討糧,並派人來鄴城接劉氏夫人。
逢紀貪婪,不像審配剛直,收了好東西自然就要辦事,這不是屬下送的,袁熙怎麽說都是袁紹的兒子,他也不敢光吃不幹活。
可如何說服袁尚不理會幽州軍隊進入冀州呢,最好的理由就是冀州要打仗,抄曹操後路這主意,就這樣進入逢紀眼中。
不得不說,袁熙看似透明人,但這身份的確很好用,幽州這幾天也熱鬧的很,徐庶決定認主後,馬上就寫信給自己好友。
這幾個月過去了,幽州來了四個重量級的人物,其中兩個是徐庶招攬來的,當然也有袁熙身份的緣故。
世人或許看不上失敗者袁紹,但袁家的四世三公,還是天然的磁石,隻要確定袁家子弟不是昏庸之人,還是有人願意輔佐的。
崔鈞崔州平、孟建孟公威,這兩位都是徐庶和諸葛亮的密友,其中崔州平曾跟過袁紹,那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時期。
其父崔烈死於董卓之手,因而崔州平恨透了董卓,跟隨袁紹起兵討董,隻是不被袁紹重用,後來離開河北去了荊州。
孟公威則是袁熙半個老鄉,他是汝南人,袁家就是汝南世家,隻是兩人不在一個縣罷了。
接到好友來信後,兩人有些不可思議,但並未懷疑徐庶的操守,問計諸葛亮後,孔明勸他們北上看看。
如果袁熙真如徐庶所說,那還是可以輔佐的,畢竟袁家底蘊太厚了,別看袁熙名聲不顯,名士或許看不上他。
但底層百姓相信袁家,袁家隻要擺出招兵的旗幟,就會有大批的百姓願意去依附,這也是曹操為何不敢留袁譚、袁尚性命的原因。
同樣四世三公的楊家,在這方麵遠遠不如袁家,這跟以前袁家子弟都曾在郡縣任職有關。
講白了就是楊家是清流出身,袁家是惠及天下人百姓幹起的,因而百姓心慕袁家的多。
“今日幽州大喜,四位賢才降臨幽州,熙無以為謝,謹以薄酒一樽敬四位!”
張南尖叫著蠱惑大家,但大家聽到軍營已經被韓珩控製,再也不敢反抗。
作為幽州別駕,韓珩是袁紹親自任命的,主將不在,士卒們當然會聽他的,就是有曲侯等中下層軍官在也不起作用。
再說此時的張南、焦觸並未說過背叛袁家,將士們哪有別的心思,很快兩將被魏延拿下押了過來。
袁熙看著他兩恐懼的目光,淡淡開口道:“你兩放心,如何處置你兩,我會送你們去鄴城,交給我三弟處理,其他人回軍營,準備抽調兵馬去青州,你兩就不用去了。”
說著看向牙將們道:“一萬五士卒還是分為兩營,兩營主將從你們當中挑選,以這次挑選士卒為準,誰配合的好誰當主將。”
登時牙將們激動起來,誰還管張南、焦觸呀,沒見二公子都沒殺他們嗎,可見自己這些人是被他二人蠱惑的。
半個月後,張南、焦觸被押到鄴城,袁熙果然信守諾言沒殺他們,這讓原本留下的下級軍官們鬆了口氣。
至於將領們,全部被打包後,領著挑選出來的士卒南下,往青州而去。
袁熙並沒有挑選老弱病殘給袁譚,而是挑選出二十五歲以下的士卒留下,給袁譚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卒。
這個老可不是年紀大的不能動,也不是袁熙老好心,願意把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兵送人。
而是為了給自己拖延時間,加上老兵多是痞氣難改,不如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管製。
袁熙現在訓練士兵用的是後世的訓練方法,除了軍陣沒變外,所有的基礎訓練他都改了一遍。
那些站軍姿、踢正步、疊被子、打掃衛生,要是老兵多了,肯定要花費更多時間用於調理。
袁尚看著被押送來的張南、焦觸,讀完袁熙的信後,扔給審配、逢紀看、
淡淡的說了句“二哥就會小題大做,張南、焦觸都是老人,何必弄的這麽僵呢。”
審配二人頓時秒懂,袁尚這是不打算處置這兩人了,互看一眼後,都對對方微微搖頭。
建安八年五月,魏延領著五千兵馬到達無極,甄家大宅很快傳出消息,說袁熙的部將魏延威逼甄堯要糧草。
當天整個無極縣都轟動了,百姓們紛紛大罵袁熙不地道,滿臉苦澀的甄堯,出現在人們眼中,開始忙著變賣家產。
等到消息傳到鄴城,袁尚錯愕的連呼不可思議,審配眼中露出一絲厲芒,正要上前說話,卻見逢紀先行了一步。
“主公理會這事幹嘛,甄家跟二公子,那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眼下最要緊的是曹操正在攻打劉表,咱們應該給他搗點亂啊,不能讓他那麽舒服。”
審配皺眉,不解的望向逢紀,自己這老夥計一直不是最反對抄曹操後路的嗎,今天這是怎麽回事。
幾個月前曹操攻打鄴城未果,轉而南下進攻荊州,其實在建安七年冬,曹操就開始攻打劉表。
隻是第一戰就在博望坡損兵折將,演義裏說博望坡一把火是諸葛亮的計謀,其實錯的離譜。
諸葛亮到建安十二年才被劉備請出山,這一戰純粹是劉備自己打的,至於徐庶是去見過劉備,但他真正跟隨劉備,是在劉備駐守樊城時。
此時的劉備還在新野,徐庶在襄陽附近學習,不可能跑那麽遠去當謀士,而樊城就在襄陽附近,這才是他後來當劉備軍師的時間點。
建安八年,曹操進攻鄴城回去後繼續進攻劉表,但時打時停的,在劉表沒死之前,荊州並不好打。
隻是曹操的主力大軍,的確陳兵於荊州邊界,袁尚大營不是沒人勸說他襲擾曹操後路,可逢紀一直反對。
這次這麽主動說起這事,要從前幾天說起。
袁尚答應了審配送母親去幽州後,一直沒有成行,徐庶於是建議袁熙,送珍寶給逢紀。
趁機提出魏延去無極向甄家討糧,並派人來鄴城接劉氏夫人。
逢紀貪婪,不像審配剛直,收了好東西自然就要辦事,這不是屬下送的,袁熙怎麽說都是袁紹的兒子,他也不敢光吃不幹活。
可如何說服袁尚不理會幽州軍隊進入冀州呢,最好的理由就是冀州要打仗,抄曹操後路這主意,就這樣進入逢紀眼中。
不得不說,袁熙看似透明人,但這身份的確很好用,幽州這幾天也熱鬧的很,徐庶決定認主後,馬上就寫信給自己好友。
這幾個月過去了,幽州來了四個重量級的人物,其中兩個是徐庶招攬來的,當然也有袁熙身份的緣故。
世人或許看不上失敗者袁紹,但袁家的四世三公,還是天然的磁石,隻要確定袁家子弟不是昏庸之人,還是有人願意輔佐的。
崔鈞崔州平、孟建孟公威,這兩位都是徐庶和諸葛亮的密友,其中崔州平曾跟過袁紹,那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時期。
其父崔烈死於董卓之手,因而崔州平恨透了董卓,跟隨袁紹起兵討董,隻是不被袁紹重用,後來離開河北去了荊州。
孟公威則是袁熙半個老鄉,他是汝南人,袁家就是汝南世家,隻是兩人不在一個縣罷了。
接到好友來信後,兩人有些不可思議,但並未懷疑徐庶的操守,問計諸葛亮後,孔明勸他們北上看看。
如果袁熙真如徐庶所說,那還是可以輔佐的,畢竟袁家底蘊太厚了,別看袁熙名聲不顯,名士或許看不上他。
但底層百姓相信袁家,袁家隻要擺出招兵的旗幟,就會有大批的百姓願意去依附,這也是曹操為何不敢留袁譚、袁尚性命的原因。
同樣四世三公的楊家,在這方麵遠遠不如袁家,這跟以前袁家子弟都曾在郡縣任職有關。
講白了就是楊家是清流出身,袁家是惠及天下人百姓幹起的,因而百姓心慕袁家的多。
“今日幽州大喜,四位賢才降臨幽州,熙無以為謝,謹以薄酒一樽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