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克斯先生,這是分配給您的,最近幾天郵寄過來的論文稿件!”工作人員說完,就將一大堆厚厚的稿件放到了這位編輯的桌麵上。
估摸一下,最少也有20多篇論文。
“我知道了!”漢克斯對於這樣的論文數量已經習慣了,其實這還算少的,在最巔峰的時候,他一個人就要負責50多篇論文的審核。
而這還隻是他一個人的工作,在整個編輯部裏麵負責稿件初審的編輯足足有12個,每人50天加在一起就是600篇,而這些論文一般會三天收集一次,換句話說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裏麵,《先進材料》雜誌社會收到超過6000篇不同的論文。
而作為國際最頂級的材料期刊,除非專門發表一份專刊,否則《先進材料》一個月隻會刊載20-30篇左右的論文,這相當於200篇論文裏麵隻有一篇才能夠入選刊發。
當然了,這是作為國際最頂尖的材料學術期刊才有的待遇。
所以眼下這20多篇論文,已經算是非常輕鬆的工作了。
但這些工作量也絕對不能夠小覷,因為這是20篇非常專業的學術論文,裏麵有大量複雜的實驗記錄和理論解釋等等,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如果想要完整的看完一篇這樣的論文,並且理解裏麵的內容,那沒有個兩三天的時間是不可能吃透的。
好在作為初審編輯的漢克斯,不需要完全理解這些論文,他要做的隻是將這些論文裏麵非常荒謬的給剔除掉,再讓剩下的進入二審階段。
一般來說,初審階段就能夠剔除超過80%的論文投稿了,而其中有60%以上都是看一眼就能夠直接丟到一邊去的。
比如什麽永動機的論文,什麽水變油的論文之類的,反正看一眼就知道不可能的,完全是臆想的玩意,隻看一個名字,就可以直接剔除掉。
剩下的,再看看他基本的論證過程,還有論文的格式是否符合專業的格式等等,凡是有大量不規範的地方的論文,就可以全部剔除掉。
這兩步就可以直接剔除超過90%的投稿了。
剩下的10%,就需要漢克斯通讀一遍,看看裏麵的論證邏輯是否正常,各種實驗數據是否詳細,實驗能否知支持結果等等,這些基本的東西,全部確定之後,就可以進入二審階段了。
這是基本的程序,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看論文作者的名字,要是這個名字非常響亮的話,哪怕論文的標題太誇張,漢克斯也要仔仔細細的閱讀一遍,畢竟以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既然敢發這樣的文章,說不定就真的打破了整個化學和物理行業的常識,成為相對論一般偉大的存在。
雖然這樣的論文太少,一百年可能也就遇到一兩篇而已。
漢克斯今天的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總共24篇論文,前麵的23篇都是隻看一眼就直接打回去的玩意。
“看來這幾天可以輕鬆的度過了!”漢克斯剛剛這麽想著,然後就拿起了最後一篇論文,標題叫做《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
“有點意思哦!”這個在旁人看來絕對是莫名其妙的論文標題,倒是讓漢克斯看了進去。
對於漢克斯這樣的學術期刊編輯來說,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這樣的標題是非常樸實無華的,根本看不出任何重大發現的樣子。
但這樣的樸實無華的論文標題,反而表示裏麵的內容會非常的紮實和嚴謹,有極大的概率能夠通過初選,所以漢克斯就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是一篇簡單的論述特殊狀態下的電場效應的論文,文章論述了論文的作者通過剝離石墨,形成極薄的原子性薄膜,然後有全新的電場效應效果的文章。
和這一篇文章的標題一樣,整個文章非常的樸實無華,文章的格式也非常嚴謹,除了不斷用膠帶來獲得更薄的石墨這一點看上去有些搞笑之外,整個實驗過程也是非常詳細的,沒有任何問題可言。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合格的論文。
“論文還行,就是投錯了地方!”漢克斯搖搖頭,本來準備將這篇論文也給踢出出去,但是想了想,似乎今天24篇論文全都剔除掉有些不妥,於是又撿了回來,放進了二審的論文之中。
漢克斯又看了一眼作者的名字,叫做:yapeng·jia,國籍是華夏人。
是的沒錯,這篇論文就是我們賈老板發表的關於石墨烯的論文了。
有人可能會奇怪,既然是石墨烯的論文,那為什麽不直接寫上石墨烯的名字,叫什麽《一種新型材料:石墨烯的性質研究》之類的,而是叫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
首先,這個標題其實就是曆史上第1篇有關石墨烯的論文標題的原名。
稍微動腦子想一想就知道,石墨烯剛剛被發現的時候,鐵定沒有石墨烯這個名字的,他最多被命名為某種碳的同素異形體而已,隻有學術界廣泛接受了這個新材料之後,才會給他取一個新的名字,否則隻會按照學術命名的規則來進行複雜的學術性命名而已。
事實上,第1篇有關石墨烯的論文都不是用來研究石墨烯這種物質的,而隻是借用石墨烯的極薄材料,來研究電場效應罷了。
當然了,賈老板也可以直接發表一篇將石墨烯的特殊材料性質研究的非常透徹,足足有幾十萬字的大型論文出來,但那樣的話,豈不是直接將老底給透了,讓全世界在瞬間都把目光集中在石墨烯上了?
這不是賈老板想要看到的局麵。
如果可以的話,賈老板恨不得100年都沒有人發現石墨烯這種材料,讓大千吃獨食。
但正是因為源源不斷的有人發現了石墨烯,所以賈老板才決定率先奪取這種材料的發現權,同時看看能不能夠借此打斷命運之手,免得命運也不斷的借助其他人來發現石墨烯,搞得賈老板和倪光南都神神道道的。
估摸一下,最少也有20多篇論文。
“我知道了!”漢克斯對於這樣的論文數量已經習慣了,其實這還算少的,在最巔峰的時候,他一個人就要負責50多篇論文的審核。
而這還隻是他一個人的工作,在整個編輯部裏麵負責稿件初審的編輯足足有12個,每人50天加在一起就是600篇,而這些論文一般會三天收集一次,換句話說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裏麵,《先進材料》雜誌社會收到超過6000篇不同的論文。
而作為國際最頂級的材料期刊,除非專門發表一份專刊,否則《先進材料》一個月隻會刊載20-30篇左右的論文,這相當於200篇論文裏麵隻有一篇才能夠入選刊發。
當然了,這是作為國際最頂尖的材料學術期刊才有的待遇。
所以眼下這20多篇論文,已經算是非常輕鬆的工作了。
但這些工作量也絕對不能夠小覷,因為這是20篇非常專業的學術論文,裏麵有大量複雜的實驗記錄和理論解釋等等,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如果想要完整的看完一篇這樣的論文,並且理解裏麵的內容,那沒有個兩三天的時間是不可能吃透的。
好在作為初審編輯的漢克斯,不需要完全理解這些論文,他要做的隻是將這些論文裏麵非常荒謬的給剔除掉,再讓剩下的進入二審階段。
一般來說,初審階段就能夠剔除超過80%的論文投稿了,而其中有60%以上都是看一眼就能夠直接丟到一邊去的。
比如什麽永動機的論文,什麽水變油的論文之類的,反正看一眼就知道不可能的,完全是臆想的玩意,隻看一個名字,就可以直接剔除掉。
剩下的,再看看他基本的論證過程,還有論文的格式是否符合專業的格式等等,凡是有大量不規範的地方的論文,就可以全部剔除掉。
這兩步就可以直接剔除超過90%的投稿了。
剩下的10%,就需要漢克斯通讀一遍,看看裏麵的論證邏輯是否正常,各種實驗數據是否詳細,實驗能否知支持結果等等,這些基本的東西,全部確定之後,就可以進入二審階段了。
這是基本的程序,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看論文作者的名字,要是這個名字非常響亮的話,哪怕論文的標題太誇張,漢克斯也要仔仔細細的閱讀一遍,畢竟以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既然敢發這樣的文章,說不定就真的打破了整個化學和物理行業的常識,成為相對論一般偉大的存在。
雖然這樣的論文太少,一百年可能也就遇到一兩篇而已。
漢克斯今天的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總共24篇論文,前麵的23篇都是隻看一眼就直接打回去的玩意。
“看來這幾天可以輕鬆的度過了!”漢克斯剛剛這麽想著,然後就拿起了最後一篇論文,標題叫做《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
“有點意思哦!”這個在旁人看來絕對是莫名其妙的論文標題,倒是讓漢克斯看了進去。
對於漢克斯這樣的學術期刊編輯來說,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這樣的標題是非常樸實無華的,根本看不出任何重大發現的樣子。
但這樣的樸實無華的論文標題,反而表示裏麵的內容會非常的紮實和嚴謹,有極大的概率能夠通過初選,所以漢克斯就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是一篇簡單的論述特殊狀態下的電場效應的論文,文章論述了論文的作者通過剝離石墨,形成極薄的原子性薄膜,然後有全新的電場效應效果的文章。
和這一篇文章的標題一樣,整個文章非常的樸實無華,文章的格式也非常嚴謹,除了不斷用膠帶來獲得更薄的石墨這一點看上去有些搞笑之外,整個實驗過程也是非常詳細的,沒有任何問題可言。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合格的論文。
“論文還行,就是投錯了地方!”漢克斯搖搖頭,本來準備將這篇論文也給踢出出去,但是想了想,似乎今天24篇論文全都剔除掉有些不妥,於是又撿了回來,放進了二審的論文之中。
漢克斯又看了一眼作者的名字,叫做:yapeng·jia,國籍是華夏人。
是的沒錯,這篇論文就是我們賈老板發表的關於石墨烯的論文了。
有人可能會奇怪,既然是石墨烯的論文,那為什麽不直接寫上石墨烯的名字,叫什麽《一種新型材料:石墨烯的性質研究》之類的,而是叫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子性薄膜中的電場效應》。
首先,這個標題其實就是曆史上第1篇有關石墨烯的論文標題的原名。
稍微動腦子想一想就知道,石墨烯剛剛被發現的時候,鐵定沒有石墨烯這個名字的,他最多被命名為某種碳的同素異形體而已,隻有學術界廣泛接受了這個新材料之後,才會給他取一個新的名字,否則隻會按照學術命名的規則來進行複雜的學術性命名而已。
事實上,第1篇有關石墨烯的論文都不是用來研究石墨烯這種物質的,而隻是借用石墨烯的極薄材料,來研究電場效應罷了。
當然了,賈老板也可以直接發表一篇將石墨烯的特殊材料性質研究的非常透徹,足足有幾十萬字的大型論文出來,但那樣的話,豈不是直接將老底給透了,讓全世界在瞬間都把目光集中在石墨烯上了?
這不是賈老板想要看到的局麵。
如果可以的話,賈老板恨不得100年都沒有人發現石墨烯這種材料,讓大千吃獨食。
但正是因為源源不斷的有人發現了石墨烯,所以賈老板才決定率先奪取這種材料的發現權,同時看看能不能夠借此打斷命運之手,免得命運也不斷的借助其他人來發現石墨烯,搞得賈老板和倪光南都神神道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