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行之也道:“父皇,兒臣亦讚成宣平侯的做法。”
趙乾沉吟片刻,然後道:“好,那便依你們二人所說。”
他屈指敲了敲龍案,“朕再派五千將士,隨你們一同前往河東郡。”
“是!”
“你們打算何時出發?”
趙晉與趙行之對視一眼,兩人異口同聲道:
“明日一早。”
“明日一早。”
趙乾拍板答應了,“那便明日一早,對內朕會隱瞞下你們已經出發的消息。”
趙乾又仔細囑咐了幾句後,才將兩人放回去。
回到侯府,趙晉馬不停蹄地開始收拾東西和安排好侯府的事宜。
金全、武田等人被喚來時,趙晉正在書房內收拾東西。
武田撓了一下頭,“侯爺,你這是要出遠門?”
不怪武田這麽問,屬實是,如果不出遠門,趙晉沒有必要將書房收拾這麽徹底。
“嗯。”趙晉應了一聲,將最後的東西收拾放好後,抬頭望向站著的幾人。
“陛下讓我去調查河東郡災銀案件,明日一早出發。”
“啊?”金全愣了一下,嘀咕道:“侯爺你不是兵部的嗎?案件這種東西,不應當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怎麽每次都要你來處理。”
“刑部是三皇子的人,太子那邊肯定不會讓刑部動手的。”
“那,大理寺呢?”
壽全對宮中的這些黨派之爭不太了解,隻知道粗略。
“大理寺。”趙晉眉眼間帶著些嘲諷,“大理寺卿是個窩囊的,哪個都不敢得罪。”
“大理寺少卿能力倒是不錯,不過,是太子的人。”
趙晉回想起當初大理寺少卿看見他時,隱藏極好的敵意。
演技挺好,他當時差點沒有發現。
白五沉聲問道:“侯爺一人負責此事?”
“還有四皇子。”趙晉神情透出幾分尷尬,自從知曉自己當真是趙乾的兒子,而趙行之的母妃,是娘的替身後,他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麵對趙行之。
趙晉收回心神,正色道:“武田和池一跟我一同前去,侯府的事情,金全,你負責侯府內的事,白五,你負責侯府外的事。”
“本侯不在時,侯府關門謝客。”
趙晉擔心太子會趁此機會對侯府下手,尤其是侯府內還藏著一個秘密,寧夫人。
雖然他有理有據,且也是迫不得已,但卻也是犯了欺君之罪,倘若被太子一黨發現,難保他們不會以此做文章。
“如果遇到什麽事解決不了,可以去尋丞相。”
丞相屢次朝他釋放好意,顯然是有意拉攏他,而且丞相乃是趙乾的純臣,趙乾較為信賴他。
“好了,都下去吧。”囑咐完後,趙晉開始趕人,“武田和池一,你們二人也幹淨回去收拾東西。”
“還有,明日一早出發的消息,不能透露出去。”
“是。”
趙晉花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將所有東西收拾好。
因著明日一早就要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賑災一事尚且好說,追回災銀,恐怕沒有這麽好辦。
故而趙晉午膳和晚膳都是與寧歡和褚蔚清一同用膳。
翌日清早,卯時。
五千軍隊已經在汴州城門外集合,為首的是一名年輕的遊擊校尉。
趙晉隻帶了武田和池一兩人,從城內策馬而來。
“籲!”
他與那名年輕將領打了一個照麵。
“宣平侯。”
“陳校尉。”
兩人都在細細打量對方。
陳梟年紀輕輕,趙晉卻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戾氣,看起來整個人死氣沉沉的,臉緊緊繃著,沒有半點青年人的朝氣。
陳梟看見趙晉隻帶了兩個人,且身後竟然沒有馬車。
神情好了幾分,至少這位宣平侯,沒有帶一堆亂七八糟的侍從,也沒有矯情兮兮地拉著一輛馬車。
很快,趙行之也趕來了,同樣隻是帶了三個侍衛,騎馬前來。
最後,他們一行人,倒是沒有一個人坐馬車的。
“人齊了,那就走吧。”趙晉牽著韁繩,一夾馬肚,直接走在了最前麵。
現在城門剛開,沒有人出入城門。
待到再晚一點,有人出入城了,他們一行人太過顯眼,被人看見後,難免會有消息傳出去。
“駕!”
五千多人,紛紛揚鞭疾行,一路緊趕慢趕。
十多日後,一行人終於進入了河東郡的地界。
一路上,他們倒是沒有遇上盜匪,趙晉倒是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侯爺,本殿覺得,這災銀,或許會有官府中人所為。”
趙行之騎馬走在中間,趙晉在他的右側,而陳梟在他左側。
聽見趙行之提起災銀一事,陳梟也側耳聽著。
“如果沒有官府中人,盜匪哪裏能夠知曉災銀的押送路線。”
趙晉擰著眉頭,尋常盜匪,可不會這般凶狠。
“我們到府衙後,先不要聲張,讓他們以為我們隻認為災銀被劫一事是盜匪所為。”
說著,趙晉扭頭看向陳梟,“陳校尉,到時候麻煩你佯裝隻盯著盜匪,剿匪的時候,順帶看看有沒有那百萬兩白銀的下落。”
話雖如此,趙晉卻覺得,陳梟十有八九,是尋不到那批災銀的。
“宣平侯所言有理。”趙行之頷首道:“我們初來乍到,對河東郡沒有當地的府衙熟悉,行事有諸多不便。”
“如果對方刻意隱瞞,我們要發現端倪也不容易。”
“成。”陳梟對這個決定沒有什麽意見,言簡意賅地應下了。
他的職責,本來也隻是負責剿匪,這些彎彎繞繞的事情,不適合他,他也不想管。
“殿下,我們賑災時,可以好生試探一番這個郡守。”趙晉低聲道道。
趙行之目光微凝,“你懷疑是郡守?”
趙晉扯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冷笑,“能夠有膽子犯下此等事情的,職位定然不會低。”
“而且,我們趕了十多天的路,他們查探了十多天,卻沒有半點消息,隻能意味著,幕後之人在河東郡足以一手遮天。”
趙晉等人趕路時,河東郡不斷有急報送往汴州。
趙乾曾經允許他們查看河東郡的急報,而這些時日,他們看見的急報,無一不是災情越來越嚴重。
趙乾沉吟片刻,然後道:“好,那便依你們二人所說。”
他屈指敲了敲龍案,“朕再派五千將士,隨你們一同前往河東郡。”
“是!”
“你們打算何時出發?”
趙晉與趙行之對視一眼,兩人異口同聲道:
“明日一早。”
“明日一早。”
趙乾拍板答應了,“那便明日一早,對內朕會隱瞞下你們已經出發的消息。”
趙乾又仔細囑咐了幾句後,才將兩人放回去。
回到侯府,趙晉馬不停蹄地開始收拾東西和安排好侯府的事宜。
金全、武田等人被喚來時,趙晉正在書房內收拾東西。
武田撓了一下頭,“侯爺,你這是要出遠門?”
不怪武田這麽問,屬實是,如果不出遠門,趙晉沒有必要將書房收拾這麽徹底。
“嗯。”趙晉應了一聲,將最後的東西收拾放好後,抬頭望向站著的幾人。
“陛下讓我去調查河東郡災銀案件,明日一早出發。”
“啊?”金全愣了一下,嘀咕道:“侯爺你不是兵部的嗎?案件這種東西,不應當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怎麽每次都要你來處理。”
“刑部是三皇子的人,太子那邊肯定不會讓刑部動手的。”
“那,大理寺呢?”
壽全對宮中的這些黨派之爭不太了解,隻知道粗略。
“大理寺。”趙晉眉眼間帶著些嘲諷,“大理寺卿是個窩囊的,哪個都不敢得罪。”
“大理寺少卿能力倒是不錯,不過,是太子的人。”
趙晉回想起當初大理寺少卿看見他時,隱藏極好的敵意。
演技挺好,他當時差點沒有發現。
白五沉聲問道:“侯爺一人負責此事?”
“還有四皇子。”趙晉神情透出幾分尷尬,自從知曉自己當真是趙乾的兒子,而趙行之的母妃,是娘的替身後,他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麵對趙行之。
趙晉收回心神,正色道:“武田和池一跟我一同前去,侯府的事情,金全,你負責侯府內的事,白五,你負責侯府外的事。”
“本侯不在時,侯府關門謝客。”
趙晉擔心太子會趁此機會對侯府下手,尤其是侯府內還藏著一個秘密,寧夫人。
雖然他有理有據,且也是迫不得已,但卻也是犯了欺君之罪,倘若被太子一黨發現,難保他們不會以此做文章。
“如果遇到什麽事解決不了,可以去尋丞相。”
丞相屢次朝他釋放好意,顯然是有意拉攏他,而且丞相乃是趙乾的純臣,趙乾較為信賴他。
“好了,都下去吧。”囑咐完後,趙晉開始趕人,“武田和池一,你們二人也幹淨回去收拾東西。”
“還有,明日一早出發的消息,不能透露出去。”
“是。”
趙晉花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將所有東西收拾好。
因著明日一早就要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賑災一事尚且好說,追回災銀,恐怕沒有這麽好辦。
故而趙晉午膳和晚膳都是與寧歡和褚蔚清一同用膳。
翌日清早,卯時。
五千軍隊已經在汴州城門外集合,為首的是一名年輕的遊擊校尉。
趙晉隻帶了武田和池一兩人,從城內策馬而來。
“籲!”
他與那名年輕將領打了一個照麵。
“宣平侯。”
“陳校尉。”
兩人都在細細打量對方。
陳梟年紀輕輕,趙晉卻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戾氣,看起來整個人死氣沉沉的,臉緊緊繃著,沒有半點青年人的朝氣。
陳梟看見趙晉隻帶了兩個人,且身後竟然沒有馬車。
神情好了幾分,至少這位宣平侯,沒有帶一堆亂七八糟的侍從,也沒有矯情兮兮地拉著一輛馬車。
很快,趙行之也趕來了,同樣隻是帶了三個侍衛,騎馬前來。
最後,他們一行人,倒是沒有一個人坐馬車的。
“人齊了,那就走吧。”趙晉牽著韁繩,一夾馬肚,直接走在了最前麵。
現在城門剛開,沒有人出入城門。
待到再晚一點,有人出入城了,他們一行人太過顯眼,被人看見後,難免會有消息傳出去。
“駕!”
五千多人,紛紛揚鞭疾行,一路緊趕慢趕。
十多日後,一行人終於進入了河東郡的地界。
一路上,他們倒是沒有遇上盜匪,趙晉倒是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侯爺,本殿覺得,這災銀,或許會有官府中人所為。”
趙行之騎馬走在中間,趙晉在他的右側,而陳梟在他左側。
聽見趙行之提起災銀一事,陳梟也側耳聽著。
“如果沒有官府中人,盜匪哪裏能夠知曉災銀的押送路線。”
趙晉擰著眉頭,尋常盜匪,可不會這般凶狠。
“我們到府衙後,先不要聲張,讓他們以為我們隻認為災銀被劫一事是盜匪所為。”
說著,趙晉扭頭看向陳梟,“陳校尉,到時候麻煩你佯裝隻盯著盜匪,剿匪的時候,順帶看看有沒有那百萬兩白銀的下落。”
話雖如此,趙晉卻覺得,陳梟十有八九,是尋不到那批災銀的。
“宣平侯所言有理。”趙行之頷首道:“我們初來乍到,對河東郡沒有當地的府衙熟悉,行事有諸多不便。”
“如果對方刻意隱瞞,我們要發現端倪也不容易。”
“成。”陳梟對這個決定沒有什麽意見,言簡意賅地應下了。
他的職責,本來也隻是負責剿匪,這些彎彎繞繞的事情,不適合他,他也不想管。
“殿下,我們賑災時,可以好生試探一番這個郡守。”趙晉低聲道道。
趙行之目光微凝,“你懷疑是郡守?”
趙晉扯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冷笑,“能夠有膽子犯下此等事情的,職位定然不會低。”
“而且,我們趕了十多天的路,他們查探了十多天,卻沒有半點消息,隻能意味著,幕後之人在河東郡足以一手遮天。”
趙晉等人趕路時,河東郡不斷有急報送往汴州。
趙乾曾經允許他們查看河東郡的急報,而這些時日,他們看見的急報,無一不是災情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