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遠開始繞著亭子奔跑,先慢後快,整整跑了一百多圈才勉強收住體內澎湃的靈力,汗流浹背。
果然啊,肉身也得鍛煉,不然容器太小,靈力壓根就沒法裝。
等到林小遠感覺差不多能夠適應自身滿溢的靈力之後,他又一次回到洞穴中修行,接下來他要將自身滿溢的天衍靈力化為己用,增強修為。
林小遠在之前半個月也曾煉化過幾枚普品靈種,使用傳承第的化靈術效果不佳,轉化率在兩成左右。
他也是在那時認清自己天資不高的,於是果斷改修千青引。
《千青》分三類:千青術、千青盾、千青引。
千青術就是將自身靈力附著在自身、植物或者兵器上,增加傷害,也可以治療一些皮肉傷。
千青盾則用靈力駕馭植物構建一個盾牌,可以抵禦攻擊,抵消部分傷害。
千青引為控製,控製植物生長與走位,控製靈種靈力溢散方向,最重要的化。將天衍靈力化為己用,從而讓鑄道靈種和自身修為增長。
林掌櫃所賜的功法為珍品,靈力轉化率比化靈術多上一些。
半個時辰後,滿溢的靈力僅剩三成。
這些靈力在眉心與身體各處來回流轉,正是林小遠當前所能催動使用的。
出門在外,保命要緊。
林小遠首先修煉千青盾,通過千青引將體內靈力倒出,並按照特定方法將盾牌具現化。
“噗呲——”
手上那一巴掌大的盾牌瞬間消散,林小遠被撞得差點坐在地上。
林小遠呀咬牙,仔細理解功法中的具體含義,多次嚐試後,終於具現出一塊巴掌大的盾牌,此時他體內靈力已經耗去了一大半。
之後,林小遠就把失去了靈氣的荷花熬成了茶水,又上山摘了些野果,找了處山洞準備過夜。
第二天,他本來想把那隻綠色蜻蜓收做靈寵,但還沒等他展開行動,那個綠蜻蜓就沒了蹤影,就連那個通體白光的花骨朵也不知去向。
可惜了。
林小遠收起思緒,開始打量起眼前的藕塘。
這處藕塘不大,也就兩畝多點,林小遠昨天光是在水麵上就摘九個靈種,估計水底下還有不少。
林小遠激蕩體內靈力,運轉千青引,殘荷退避,藕花四散。
凡林小遠經行處,隻有清水,一路暢通。
“哈哈,還真有!”
林小遠一樂,可剛長嘴就被嗆著了。他快速幾個蹬腿浮出水麵,大口換氣,又一次潛了下去。
千青起引,眸綻青光,水中視物。
離他不遠處,有一個閃著金光臉盆大小的珍珠蚌,斜後方還有一顆散發淡綠光環的鵝卵石。
隻是水底下的淤泥難以清理,現在林小遠的實力不夠,隻能留待將來了。
吃力地將臉盆大小的珍珠蚌抱到岸上,林小遠笑得都合不攏嘴。至於那塊鵝卵石,早就在他兜裏了。
林小遠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用引靈術感知身上的珍珠蚌和鵝卵石,腦海中又劃過兩道慧光。
珍品靈種,金光珠。
珍珠蚌為了消化吞了大量碎石,經過數年的磨礪,唯一的碎石變成珍珠。珍珠又得天衍靈氣洗練,吸收蚌體生命精華進化成金光珠。
珍品靈種,青翡石。
石孕翡翠,因吸收到部分天衍靈氣,化作青翡石。
這次林小遠不敢大意,待明白這兩個靈種都是珍品之後,就打消了繼續煉化的念頭。
他明白,如果這次吸收其中任何一個,自己絕對會爆體而亡。
他將臉盆大的珍珠蚌摔開,取出金光珠,把它跟青翡石放在一個袋子裏,並用千青盾把這個布袋包得嚴嚴實實,又找了一個地方埋了起來。
之後,他又一次下潛。
在那兩三畝大的藕池淤泥內,他逮住了三條金色龍須魚、兩條金黃帶著一道血色紋路的黃鱔,還有一隻全身墨黑花紋的黑魚。
全是普品,林小遠在山洞裏弄了個池子圈養,繼續開始修行。
這座山不大,倒也方便林小遠尋找。
除了最開始找到的金光珠和青翡石,林小遠還在亭子頂上找到一顆珍品聚光珠。
林小遠前後找到七枚樹蛋仔。他發現在這裏不論什麽品種的樹木,結出的樹蛋仔都是普品,連介紹都一樣。
普品靈種,樹精果。
樹木沾染天衍靈力,精華匯聚,生長所得之物。
時間一晃,就是一個半個月。
林小遠再沒有見到那隻綠蜻蜓。
到底是邁入修行的靈神,換做以往,林小遠早就追上一大兜蝴蝶了。
前一個月,林小遠身體素質提升飛快,之前采摘的普品風荷、樹蛋仔和水中靈神盡數煉化。
後半個月林小遠將三枚珍品靈種煉化。
到最後,棲身在眉心深處的內景返照之地的鑄道靈種激蕩出溫和靈力,從骨骼匯入筋脈,流入每一寸血肉中去。
每當林小遠想動用靈力時,心念一動,霎時運轉,暴露的青筋底下還有著血色光澤。
林小遠知道,他在修行路上又邁進了一小步。
於是,他試著將靈力流遍全身,想要找尋曾經沒入血液的那枚能開啟夢端的鑰匙。
但這一次依舊無果。
何為衝虛呢?
歸根又是何種境界?
那一處名為緩衝區的河灘還有惡魚來襲嗎?
有沒有人再次誤入那一片山海世界?
如果真有,他是坐視惡魚屠殺,還是守護新人?
可如果守護,那他今後又該如何掌握那一片能在進入其他世界冒險之前進行休整的緩衝安全地帶?
林小遠陷入了兩難。
他肯定不會主動去屠殺。
但如果是別的生靈主動要殺他呢?
林小遠沒再思考,血是熱的,他不能死。
所以,到時候,還是優先考慮自己吧。
林小遠站在亭子上,看著遠處藕塘中的藕花們在風中輕搖,天邊的雲彩更是轉瞬清澈,萬裏無雲。
該離開了。
千青盾化成鋒利刀刃,刷刷刷就在亭台上空白處刻下三個大字,筆勢險峻勁挺,古意似與舊亭同。
林小遠搖了搖手,轉身繼續向東走去。
希望這亭子能熬多熬一些歲月,多看幾番風景。
十年後,可能還會有人來到此地入水摘蓮。
抬望眼,見有亭立於半山。
名曰風荷舉。
果然啊,肉身也得鍛煉,不然容器太小,靈力壓根就沒法裝。
等到林小遠感覺差不多能夠適應自身滿溢的靈力之後,他又一次回到洞穴中修行,接下來他要將自身滿溢的天衍靈力化為己用,增強修為。
林小遠在之前半個月也曾煉化過幾枚普品靈種,使用傳承第的化靈術效果不佳,轉化率在兩成左右。
他也是在那時認清自己天資不高的,於是果斷改修千青引。
《千青》分三類:千青術、千青盾、千青引。
千青術就是將自身靈力附著在自身、植物或者兵器上,增加傷害,也可以治療一些皮肉傷。
千青盾則用靈力駕馭植物構建一個盾牌,可以抵禦攻擊,抵消部分傷害。
千青引為控製,控製植物生長與走位,控製靈種靈力溢散方向,最重要的化。將天衍靈力化為己用,從而讓鑄道靈種和自身修為增長。
林掌櫃所賜的功法為珍品,靈力轉化率比化靈術多上一些。
半個時辰後,滿溢的靈力僅剩三成。
這些靈力在眉心與身體各處來回流轉,正是林小遠當前所能催動使用的。
出門在外,保命要緊。
林小遠首先修煉千青盾,通過千青引將體內靈力倒出,並按照特定方法將盾牌具現化。
“噗呲——”
手上那一巴掌大的盾牌瞬間消散,林小遠被撞得差點坐在地上。
林小遠呀咬牙,仔細理解功法中的具體含義,多次嚐試後,終於具現出一塊巴掌大的盾牌,此時他體內靈力已經耗去了一大半。
之後,林小遠就把失去了靈氣的荷花熬成了茶水,又上山摘了些野果,找了處山洞準備過夜。
第二天,他本來想把那隻綠色蜻蜓收做靈寵,但還沒等他展開行動,那個綠蜻蜓就沒了蹤影,就連那個通體白光的花骨朵也不知去向。
可惜了。
林小遠收起思緒,開始打量起眼前的藕塘。
這處藕塘不大,也就兩畝多點,林小遠昨天光是在水麵上就摘九個靈種,估計水底下還有不少。
林小遠激蕩體內靈力,運轉千青引,殘荷退避,藕花四散。
凡林小遠經行處,隻有清水,一路暢通。
“哈哈,還真有!”
林小遠一樂,可剛長嘴就被嗆著了。他快速幾個蹬腿浮出水麵,大口換氣,又一次潛了下去。
千青起引,眸綻青光,水中視物。
離他不遠處,有一個閃著金光臉盆大小的珍珠蚌,斜後方還有一顆散發淡綠光環的鵝卵石。
隻是水底下的淤泥難以清理,現在林小遠的實力不夠,隻能留待將來了。
吃力地將臉盆大小的珍珠蚌抱到岸上,林小遠笑得都合不攏嘴。至於那塊鵝卵石,早就在他兜裏了。
林小遠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用引靈術感知身上的珍珠蚌和鵝卵石,腦海中又劃過兩道慧光。
珍品靈種,金光珠。
珍珠蚌為了消化吞了大量碎石,經過數年的磨礪,唯一的碎石變成珍珠。珍珠又得天衍靈氣洗練,吸收蚌體生命精華進化成金光珠。
珍品靈種,青翡石。
石孕翡翠,因吸收到部分天衍靈氣,化作青翡石。
這次林小遠不敢大意,待明白這兩個靈種都是珍品之後,就打消了繼續煉化的念頭。
他明白,如果這次吸收其中任何一個,自己絕對會爆體而亡。
他將臉盆大的珍珠蚌摔開,取出金光珠,把它跟青翡石放在一個袋子裏,並用千青盾把這個布袋包得嚴嚴實實,又找了一個地方埋了起來。
之後,他又一次下潛。
在那兩三畝大的藕池淤泥內,他逮住了三條金色龍須魚、兩條金黃帶著一道血色紋路的黃鱔,還有一隻全身墨黑花紋的黑魚。
全是普品,林小遠在山洞裏弄了個池子圈養,繼續開始修行。
這座山不大,倒也方便林小遠尋找。
除了最開始找到的金光珠和青翡石,林小遠還在亭子頂上找到一顆珍品聚光珠。
林小遠前後找到七枚樹蛋仔。他發現在這裏不論什麽品種的樹木,結出的樹蛋仔都是普品,連介紹都一樣。
普品靈種,樹精果。
樹木沾染天衍靈力,精華匯聚,生長所得之物。
時間一晃,就是一個半個月。
林小遠再沒有見到那隻綠蜻蜓。
到底是邁入修行的靈神,換做以往,林小遠早就追上一大兜蝴蝶了。
前一個月,林小遠身體素質提升飛快,之前采摘的普品風荷、樹蛋仔和水中靈神盡數煉化。
後半個月林小遠將三枚珍品靈種煉化。
到最後,棲身在眉心深處的內景返照之地的鑄道靈種激蕩出溫和靈力,從骨骼匯入筋脈,流入每一寸血肉中去。
每當林小遠想動用靈力時,心念一動,霎時運轉,暴露的青筋底下還有著血色光澤。
林小遠知道,他在修行路上又邁進了一小步。
於是,他試著將靈力流遍全身,想要找尋曾經沒入血液的那枚能開啟夢端的鑰匙。
但這一次依舊無果。
何為衝虛呢?
歸根又是何種境界?
那一處名為緩衝區的河灘還有惡魚來襲嗎?
有沒有人再次誤入那一片山海世界?
如果真有,他是坐視惡魚屠殺,還是守護新人?
可如果守護,那他今後又該如何掌握那一片能在進入其他世界冒險之前進行休整的緩衝安全地帶?
林小遠陷入了兩難。
他肯定不會主動去屠殺。
但如果是別的生靈主動要殺他呢?
林小遠沒再思考,血是熱的,他不能死。
所以,到時候,還是優先考慮自己吧。
林小遠站在亭子上,看著遠處藕塘中的藕花們在風中輕搖,天邊的雲彩更是轉瞬清澈,萬裏無雲。
該離開了。
千青盾化成鋒利刀刃,刷刷刷就在亭台上空白處刻下三個大字,筆勢險峻勁挺,古意似與舊亭同。
林小遠搖了搖手,轉身繼續向東走去。
希望這亭子能熬多熬一些歲月,多看幾番風景。
十年後,可能還會有人來到此地入水摘蓮。
抬望眼,見有亭立於半山。
名曰風荷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