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太後很不滿,對皇帝的有,對巧靈的也有。好端端的西陵攝政王為什麽看上了她巧靈若行為檢點,怎麽會被西陵攝政王寵幸
皇帝麵色訕訕,說不出什麽話。
紀太後強勢慣了,對兒子就像是對自己手中的小雞仔一樣,啥事都要管。以前延昌帝是暗自不滿的,這件事出在紀太後宮裏,也是在紀太後離宮後發生的,皇帝麵子掛不住,自是覺得低人一等。
紀德妃察言觀色,發覺母子二人氣氛尷尬,不禁出言回旋,“太後娘娘,陛下他日理萬機,凡事親力親為,對巧靈的事情,陛下鞭長莫及。況且,此乃後宮之事,按理來說那是皇後娘娘的職責,太後娘娘,您別氣陛下了。”
紀太後並不滿意先帝挑選的魯皇後為她的兒媳婦,魯皇後門第高,卻非她的娘家人,而且時至今日魯皇後未有一子,紀太後更不喜了。
——紀德妃才應該是皇帝的妻子,魯皇後白白占去位置,何其荒唐!
“皇後”紀太後眯了眯眼,“皇後在哪”
“母後,皇後在坤寧宮,召見大皇子敘敘舊。”
延昌帝心虛地擦了擦臉。
魯皇後與紀太後的婆媳矛盾他不是不知道,紀太後一看就是要找茬魯皇後,他好歹得維護一二。
“哼!”
紀太後不滿地再敲了敲龍頭拐杖,“皇帝,巧靈必須是西陵攝政王之妃,不能是侍妾。”
既然西陵大秦結盟,西陵送了珍寧郡主,那麽大秦禮尚往來,也該送個女子到西陵國內。
巧靈或許是這個比較合適的人選。
“攝政王東方玄奕已與朕說過了,對巧靈他會負責到底。巧靈是他的側妃。”
延昌帝明白,東方玄奕對巧靈隻是一時的激情衝動,並無太多的感情,不過,人都被碰了,東方玄奕還能抵賴嗎
因此,東方玄奕非常大方地賞了側妃之位等著巧靈。
紀太後蹬圓眼睛,“隻是側妃不行,必須是攝政王妃。”
東方玄奕立了好幾個女子當他的王妃,多一個巧靈也不多。
紀太後據理力爭,“皇兒,不看僧麵看佛麵,巧靈將來是我們大秦皇宮走出去的人,代表著你的顏麵,若她隻是被區區側妃之禮打發走,那大秦成了什麽”
可不是嗎那是東方玄奕起了色心,巧靈才被寵幸,並不是延昌帝故意設計的。
“這……”延昌帝為難了,“攝政王妃一般是西陵女子,巧靈隻是宮女……”
“宮女怎麽了”紀太後冷笑一聲,“哀家待她如親女,立即封她一個郡主,身份尊貴,到時候,西陵攝政王也不吃虧啊。”
郡主換郡主,也挺劃算。
紀德妃趕緊幫腔,“陛下,巧靈是姑祖母頗為倚重的宮人,草草了之,不但對太後不利,也有損皇家體麵。”
大秦的宮女被西陵攝政王隨意侵犯,卻得不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大秦子民會怎麽看待大秦皇室
“……”延昌帝深吸一口氣,“太後,德妃,朕會認真考慮的。”
這代表了皇帝鬆口了。
紀太後稍稍寬心,不過依舊嚴厲提醒,“皇帝啊,西陵攝政王與你平起平坐,你們誰也不比誰低賤。該據理力爭的,就不能低聲下氣。”
這一點,紀太後深有體會。你越客氣,人家越拿你當傻子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能一味強硬,也不可退讓太多。
此次巧靈一事是西陵國有愧於大秦,說他們要對大秦交代。無論如何,是值當跟西陵攝政王討價還價的。
“無論能不能當攝政王妃,巧靈和親西陵,板上釘釘,該有的榮耀,朕會給的。”
延昌帝恢複了冷靜。
紀太後一貫如此,打人一棒子再給一顆糖吃,不過他是兒子,忤逆不孝不是他的風格。
“好,好,皇帝,哀家放心了,母後很欣慰。”
紀太後露出了笑容。天底下最會教兒子的就是她,她的兒子孝順服從,說聽她的就聽她的。
“臣妾恭迎陛下,恭迎太後。”
紀德妃欠了欠身,目送紀太後延昌帝母子一塊到太後寢宮康仁宮用餐。
紀太後心滿意足,由紀德妃攙扶著,與延昌帝有說有笑地進了寢殿,期間八皇子秦儲被延昌帝抱來一哄,隨口說了句,“我們的皇兒有皇儲之風。”
此話一出,旁邊的紀太後與紀德國對視了一眼。
延昌帝遲遲不立皇太子,原以為他是猶豫不決,想再觀察幾位皇子的資質,誰能想到,他是早有人選了。
“老八這孩子,英果類我。”
延昌帝眼裏的神采欣喜極了,不僅僅說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喜愛,同時也是一個帝王對未來繼承人的期許。
紀德妃出身夠好,是紀太後的侄孫女,與延昌帝天然有著一份血緣關係。魯皇後與玉賢妃江貴妃這些人再好,也親不過娘家人。這是其一。
而且,八皇子秦儲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比起大皇子秦榮的木訥、二皇子秦秉的油滑、三皇子秦襄的傲慢,倒是平和有度。
這個孩子有儲君資質,當時喜得貴子的他沒有多想,就給八皇子取名秦儲。
現在來看,未必是錯誤的。
紀德妃連忙做謙遜狀,“陛下言重了,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懂這麽多呢”
紀太後則是說:“皇帝,你有心是好事,不過好事多磨,哀家活到這把歲數,也沒幾年好活了,望皇帝一切慎重為之。”
“母後會長命百歲的。”
延昌帝下意識地回答。
紀太後失笑,“整天高呼千歲萬歲口號,那都是虛的,壽命自有天定,非人力可為。”
千歲萬歲的紀太後不想活那麽久,可她盼望著自己的娘家鼎盛榮華,在大秦世世代代繁衍生存。
延昌帝笑道:“沒想到母後想得那麽開。”
“淑珍跟了你這麽些年,當了四妃之一她很滿意,隻是哀家總覺得虧欠了她。”
紀太後長籲短歎。
“……”延昌帝無語,果不其然太後是有備而來。
紀德妃貴為四妃,本已尊貴非凡,位分上僅次於魯皇後與江貴妃玉賢妃。
再往上一步是淑妃,更高的延昌帝無能為力。江貴妃無過,魯皇後賢惠,玉賢妃溫柔,無論如何他不能對不起她們。
“母後,淑珍妹妹她慰朕躬心,朕素來當她為我的愛妾。隻不過,淑珍是德妃,位分上不能再往上了,除非她想當淑妃。”延昌帝好聲好氣地解釋道。
四妃之名已有定論,他不可隨意更改。
“皇帝,你剛剛還說要封老八當太子,那麽作為太子之母,你不多抬舉一下她,她如何被人看得起”
紀太後語氣有些火大。
她這輩子最關心的一是兒子,二是娘家。
紀德妃是她想方設法送入宮的,延昌帝喜愛她封她為妃,那隻是一步,她要下一任皇帝也是紀家的血脈,這樣做才能保證紀家富貴。
“德妃是四妃,怎會被輕侮”
延昌帝麵無表情,“朕心意已決,母後不必再說了。朕有事,先走一步。”
“這……”
紀太後眼睜睜地看著延昌帝一言不發地離去,全然沒有了方才其樂融融的局麵。
紀德妃見狀,唯有寬慰,“姑祖母,您太焦急了。隻要陛下在一日,就缺不了淑珍的那一份。”
“淑珍,你不懂,哀家這把老骨頭沒有好幾天過了,與其磨磨蹭蹭下去,不如豁出去,用這把老骨頭賭一個紀家的前程。”
紀太後肅然道。
紀家青黃不接,內裏空虛,這些年的風光全靠著紀太後撐起,沒有了紀太後,不過一末流貴族。
紀德妃也是在這種情況才被宣召入宮,陪侍君王側。若有選擇,她完全可以做當家主母。
紀德妃又說,“太後娘娘,您是紀家的頂梁柱,千萬不能倒下。”
秦儲太小了,紀太後一旦撒手人寰,前朝還有誰支持秦儲
幾位成年皇子野心勃勃,紀德妃這麽多年塑造自己淡然於世的形象,不就是想麻痹江貴妃嗎
江貴妃跋扈惡毒,手段又多,要被她察覺到她們母子的野心,第二天太陽她們是再也見不到的。
紀太後拍了拍她的手,“淑珍,哀家還能撐個幾年,想辦法給紀家娶個公主回來,最好是最得寵的幾位公主之一,再然後給老八尋找一位適齡的家世好的皇子妃,母儀天下的皇後,不可大意。”
紀太後鋪路鋪得很廣,尚主迎娶皇子妃,兩步棋都下。
紀德妃皺了皺眉,“適齡公主裏有好幾個是有親兄弟的,這恐怕不妥。”
“有哀家在,挑選一個清清白白又得寵的公主,不在話下。”
紀太後胸有成竹。
皇宮內人各有心思,宮外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袁令超正打算出門找清歡時,沒想到跟珍寧郡主撞見了。
珍寧郡主微笑道:“袁大小姐可是出門遊玩的”
“我是看個書畫。”袁令超不卑不亢地答話。
珍寧郡主是葉泉的未婚妻,也是東方玄奕的外甥女,這舅甥二人也是夠奇怪的。
在京城這些日子也不見他們一塊出行,純粹出入宮廷宴會就有。
“原來,袁小姐是愛文之人。”
皇帝麵色訕訕,說不出什麽話。
紀太後強勢慣了,對兒子就像是對自己手中的小雞仔一樣,啥事都要管。以前延昌帝是暗自不滿的,這件事出在紀太後宮裏,也是在紀太後離宮後發生的,皇帝麵子掛不住,自是覺得低人一等。
紀德妃察言觀色,發覺母子二人氣氛尷尬,不禁出言回旋,“太後娘娘,陛下他日理萬機,凡事親力親為,對巧靈的事情,陛下鞭長莫及。況且,此乃後宮之事,按理來說那是皇後娘娘的職責,太後娘娘,您別氣陛下了。”
紀太後並不滿意先帝挑選的魯皇後為她的兒媳婦,魯皇後門第高,卻非她的娘家人,而且時至今日魯皇後未有一子,紀太後更不喜了。
——紀德妃才應該是皇帝的妻子,魯皇後白白占去位置,何其荒唐!
“皇後”紀太後眯了眯眼,“皇後在哪”
“母後,皇後在坤寧宮,召見大皇子敘敘舊。”
延昌帝心虛地擦了擦臉。
魯皇後與紀太後的婆媳矛盾他不是不知道,紀太後一看就是要找茬魯皇後,他好歹得維護一二。
“哼!”
紀太後不滿地再敲了敲龍頭拐杖,“皇帝,巧靈必須是西陵攝政王之妃,不能是侍妾。”
既然西陵大秦結盟,西陵送了珍寧郡主,那麽大秦禮尚往來,也該送個女子到西陵國內。
巧靈或許是這個比較合適的人選。
“攝政王東方玄奕已與朕說過了,對巧靈他會負責到底。巧靈是他的側妃。”
延昌帝明白,東方玄奕對巧靈隻是一時的激情衝動,並無太多的感情,不過,人都被碰了,東方玄奕還能抵賴嗎
因此,東方玄奕非常大方地賞了側妃之位等著巧靈。
紀太後蹬圓眼睛,“隻是側妃不行,必須是攝政王妃。”
東方玄奕立了好幾個女子當他的王妃,多一個巧靈也不多。
紀太後據理力爭,“皇兒,不看僧麵看佛麵,巧靈將來是我們大秦皇宮走出去的人,代表著你的顏麵,若她隻是被區區側妃之禮打發走,那大秦成了什麽”
可不是嗎那是東方玄奕起了色心,巧靈才被寵幸,並不是延昌帝故意設計的。
“這……”延昌帝為難了,“攝政王妃一般是西陵女子,巧靈隻是宮女……”
“宮女怎麽了”紀太後冷笑一聲,“哀家待她如親女,立即封她一個郡主,身份尊貴,到時候,西陵攝政王也不吃虧啊。”
郡主換郡主,也挺劃算。
紀德妃趕緊幫腔,“陛下,巧靈是姑祖母頗為倚重的宮人,草草了之,不但對太後不利,也有損皇家體麵。”
大秦的宮女被西陵攝政王隨意侵犯,卻得不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大秦子民會怎麽看待大秦皇室
“……”延昌帝深吸一口氣,“太後,德妃,朕會認真考慮的。”
這代表了皇帝鬆口了。
紀太後稍稍寬心,不過依舊嚴厲提醒,“皇帝啊,西陵攝政王與你平起平坐,你們誰也不比誰低賤。該據理力爭的,就不能低聲下氣。”
這一點,紀太後深有體會。你越客氣,人家越拿你當傻子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能一味強硬,也不可退讓太多。
此次巧靈一事是西陵國有愧於大秦,說他們要對大秦交代。無論如何,是值當跟西陵攝政王討價還價的。
“無論能不能當攝政王妃,巧靈和親西陵,板上釘釘,該有的榮耀,朕會給的。”
延昌帝恢複了冷靜。
紀太後一貫如此,打人一棒子再給一顆糖吃,不過他是兒子,忤逆不孝不是他的風格。
“好,好,皇帝,哀家放心了,母後很欣慰。”
紀太後露出了笑容。天底下最會教兒子的就是她,她的兒子孝順服從,說聽她的就聽她的。
“臣妾恭迎陛下,恭迎太後。”
紀德妃欠了欠身,目送紀太後延昌帝母子一塊到太後寢宮康仁宮用餐。
紀太後心滿意足,由紀德妃攙扶著,與延昌帝有說有笑地進了寢殿,期間八皇子秦儲被延昌帝抱來一哄,隨口說了句,“我們的皇兒有皇儲之風。”
此話一出,旁邊的紀太後與紀德國對視了一眼。
延昌帝遲遲不立皇太子,原以為他是猶豫不決,想再觀察幾位皇子的資質,誰能想到,他是早有人選了。
“老八這孩子,英果類我。”
延昌帝眼裏的神采欣喜極了,不僅僅說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喜愛,同時也是一個帝王對未來繼承人的期許。
紀德妃出身夠好,是紀太後的侄孫女,與延昌帝天然有著一份血緣關係。魯皇後與玉賢妃江貴妃這些人再好,也親不過娘家人。這是其一。
而且,八皇子秦儲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比起大皇子秦榮的木訥、二皇子秦秉的油滑、三皇子秦襄的傲慢,倒是平和有度。
這個孩子有儲君資質,當時喜得貴子的他沒有多想,就給八皇子取名秦儲。
現在來看,未必是錯誤的。
紀德妃連忙做謙遜狀,“陛下言重了,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懂這麽多呢”
紀太後則是說:“皇帝,你有心是好事,不過好事多磨,哀家活到這把歲數,也沒幾年好活了,望皇帝一切慎重為之。”
“母後會長命百歲的。”
延昌帝下意識地回答。
紀太後失笑,“整天高呼千歲萬歲口號,那都是虛的,壽命自有天定,非人力可為。”
千歲萬歲的紀太後不想活那麽久,可她盼望著自己的娘家鼎盛榮華,在大秦世世代代繁衍生存。
延昌帝笑道:“沒想到母後想得那麽開。”
“淑珍跟了你這麽些年,當了四妃之一她很滿意,隻是哀家總覺得虧欠了她。”
紀太後長籲短歎。
“……”延昌帝無語,果不其然太後是有備而來。
紀德妃貴為四妃,本已尊貴非凡,位分上僅次於魯皇後與江貴妃玉賢妃。
再往上一步是淑妃,更高的延昌帝無能為力。江貴妃無過,魯皇後賢惠,玉賢妃溫柔,無論如何他不能對不起她們。
“母後,淑珍妹妹她慰朕躬心,朕素來當她為我的愛妾。隻不過,淑珍是德妃,位分上不能再往上了,除非她想當淑妃。”延昌帝好聲好氣地解釋道。
四妃之名已有定論,他不可隨意更改。
“皇帝,你剛剛還說要封老八當太子,那麽作為太子之母,你不多抬舉一下她,她如何被人看得起”
紀太後語氣有些火大。
她這輩子最關心的一是兒子,二是娘家。
紀德妃是她想方設法送入宮的,延昌帝喜愛她封她為妃,那隻是一步,她要下一任皇帝也是紀家的血脈,這樣做才能保證紀家富貴。
“德妃是四妃,怎會被輕侮”
延昌帝麵無表情,“朕心意已決,母後不必再說了。朕有事,先走一步。”
“這……”
紀太後眼睜睜地看著延昌帝一言不發地離去,全然沒有了方才其樂融融的局麵。
紀德妃見狀,唯有寬慰,“姑祖母,您太焦急了。隻要陛下在一日,就缺不了淑珍的那一份。”
“淑珍,你不懂,哀家這把老骨頭沒有好幾天過了,與其磨磨蹭蹭下去,不如豁出去,用這把老骨頭賭一個紀家的前程。”
紀太後肅然道。
紀家青黃不接,內裏空虛,這些年的風光全靠著紀太後撐起,沒有了紀太後,不過一末流貴族。
紀德妃也是在這種情況才被宣召入宮,陪侍君王側。若有選擇,她完全可以做當家主母。
紀德妃又說,“太後娘娘,您是紀家的頂梁柱,千萬不能倒下。”
秦儲太小了,紀太後一旦撒手人寰,前朝還有誰支持秦儲
幾位成年皇子野心勃勃,紀德妃這麽多年塑造自己淡然於世的形象,不就是想麻痹江貴妃嗎
江貴妃跋扈惡毒,手段又多,要被她察覺到她們母子的野心,第二天太陽她們是再也見不到的。
紀太後拍了拍她的手,“淑珍,哀家還能撐個幾年,想辦法給紀家娶個公主回來,最好是最得寵的幾位公主之一,再然後給老八尋找一位適齡的家世好的皇子妃,母儀天下的皇後,不可大意。”
紀太後鋪路鋪得很廣,尚主迎娶皇子妃,兩步棋都下。
紀德妃皺了皺眉,“適齡公主裏有好幾個是有親兄弟的,這恐怕不妥。”
“有哀家在,挑選一個清清白白又得寵的公主,不在話下。”
紀太後胸有成竹。
皇宮內人各有心思,宮外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袁令超正打算出門找清歡時,沒想到跟珍寧郡主撞見了。
珍寧郡主微笑道:“袁大小姐可是出門遊玩的”
“我是看個書畫。”袁令超不卑不亢地答話。
珍寧郡主是葉泉的未婚妻,也是東方玄奕的外甥女,這舅甥二人也是夠奇怪的。
在京城這些日子也不見他們一塊出行,純粹出入宮廷宴會就有。
“原來,袁小姐是愛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