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沒有任何修飾的實拍場景,更能給人代入感,觸及人的靈魂。
二十分鍾的道別儀式匆匆結束,五百名月球工程師戴上頭盔按照指令排成幾個隊伍。
空天母艦開始緩慢下降高度,不一會突破雲層的束縛,出現在航天發射中心的上空。
各國使團成員抬頭仰望著緩降中的空天母艦,表情都格外凝重,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多少艘這樣的空中航母在地球。
這艘航母側麵所刻寫的數字4,代表著它並非原本被各國監視而突然消失的3號空天母艦。
那艘空天母艦已經被鄧肯弄去殺手世界了,自然不會再出現在這裏,到目前為止,空天母艦還是擁有一定作用的。
作為威懾武器十分好用,反重力引擎用使用的清潔能源也不需要擔心空氣汙染,排放比飛機小得多。
等哪天把真正的星際戰艦弄出來,這些空天母艦還能賣給在其它世界繼續使用,想要淘汰,應該要等保護傘公司下星艦像下餃子一樣才行。
這需要多久?
也許隻需要二三十年,因為製造星艦的大部分技術,都能在已知的三個世界裏湊出來。
不過能製造的,隻是那種五六百米的小型星艦,而且是沒有空間躍遷技術的普通航空器,去五光年外的地方都要持續加速航行幾年的落後飛船。
在現代人眼中堪稱科幻的空天母艦緩緩進入靠近登月飛船的進艙口,甲板與進艙口之間10厘米的距離把控相當到位,鏡頭還給了宇航員邁入艙門時越過縫隙的特寫。
將空天母艦的航行狀態與能力展示得清清楚楚,誤差一厘米不到,精密的操控代表著高精度,高精度代表強大的技術。
宇航員們進入飛船,揮手與鏡頭道別。
離開地球,進入一望無垠的深空,到達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的月球是非常考驗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件事。
大家可以去翻看阿波羅宇航員登月時的實拍錄像,在黑暗中看著地球逐漸遠去的孤寂與驚悚感就算是隔著屏幕站在地球上麵看都能感受得一清二楚,更不論親自去感受一番。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當人類走出這個搖籃,去進入未知的星空時,所有人都將會為宇宙的浩瀚而震撼,同時將感受到未知所帶來的恐懼。
五百名宇航員成功進入月球,飛船進入密封狀態,在抵達深空環境後,飛船會加壓,以保證航天員在月球得以生存。
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並沒有太多冗長的解說,原本是有的,但都被鄧肯給刪掉了。
這時候,航天發射中心角落的一處地麵突然從兩邊打開,由液壓推送裝置將藏在地下機庫裏的複刻版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緩緩升起。
80.3米寬,101.73米長,8米高的龐大飛行器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正在平地的使團人員也在眺望,但他們突然就被要求坐上小車,前往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上一觀。
幾輛地勤小車載著各國使團,以及有幸參與到拍攝的新聞電視台記者前往了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內部。
進入航天飛機前,鄧肯拿出手機查看托尼抵達沒有,但看到的卻是一段表示無法參與的信息,他隻能搖搖頭,走進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中,繼續升空儀式。
航天飛機內部的空間很大,在阿凡達世界裏,這架飛機是用作外軌道航行與大氣內部運載,但在這裏,它暫時沒有貨運的需求。
月球基地建立起來之前,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都隻能作為太空觀光機使用,所以機艙內部多出了一些顯得沒那麽實用的橫排座椅,能讓人從駕駛室的玻璃看到飛機之外的畫麵。
兩名飛行員在對飛機進行最後的檢查工作,使團與記者們被安排到座位上,並係好了安全帶。
登月飛船倒計時開始,在全世界人期盼的倒數聲中,代表發射的按鈕被按下,登月飛船底部的引擎噴射出藍色的等離子體,在反重力引擎的發力下,龐大的飛船逐漸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開始升空,並且速度超乎預料地快。
抵達五百米的高空後,登月飛船底部的四個大功率推進器開始發力,讓飛船在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動下朝著宇宙飛行。
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也在這時候啟動,四個噴氣式推動力讓龐大的航天飛機原地升空,在飛機尾部的雙聚變發動機的推動下,航天飛機朝著飛向天空的登月飛船直追而去。
直播的拍攝畫麵也從地麵鏡頭,變為了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內部鏡頭。
無數人都懵逼地看著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拍攝畫麵直追登月飛船,最後與登月飛船齊平,抵達最後的大氣。
普通的火箭需要繞地球飛行一段時間才能突破引力的束縛,但登月飛船和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動力極大,隻要推力足夠,就算是一棟方方正正的房子都能上天。
飛船與飛機並駕齊驅,脫離地心引力,離開外軌道,進入了深空飛行模式,一同朝著月球飛去。23sk.
在地球看向月球,就好像一個小點,真正的月球不是灰白色的,更不會散發金光,它看起來是棕色的,比許多人想象中的更荒涼。
太陽也不是橙紅色的,而是白色的,亮得耀眼。
太空沒有閃爍的星光,有的隻是死一般的寂靜,唯有移動的飛船,與飛船身後的地球,有著生命的律動。
鄧肯坐在航天飛機裏,感受著輕飄飄的身體,也稍微有些恍惚。
進入太空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嗎……
和他的心情比起來,使團的成員和幸運地被邀請到太空錄製內容的新聞工作者們可算是震驚到無法用言語表達這樣的事情。
他們以為到這架飛機上是為了近距離拍攝登月飛船的最後畫麵,沒想到是直接追著登月飛船去月球逛一圈!
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和登月飛船的能源十分充足,不到3小時,他們就已經抵達了月球,直線飛行,加速推進,抵達月球後可以直接用推進器反推減緩速度,完全不需要減速和繞月飛行。
最終登月飛船與無數地球人的眼睛抵達月球,在選定的地方降落,20分鍾後,登月飛船的底部艙門打開,一輛接著一輛的工程車從機械滑動裝置中落到月球上,向著四麵八方探索。
十五輛工程車,六架鑽地機與六十台特製的工程機器人就是飛船上的全部。
穿著宇航服的工程師們一個接著一個,通過滑梯抵達月球,他們在太空服外,穿戴上了更精密的金屬太空衣,比起笨重的太空服要輕便了許多。
二十分鍾的道別儀式匆匆結束,五百名月球工程師戴上頭盔按照指令排成幾個隊伍。
空天母艦開始緩慢下降高度,不一會突破雲層的束縛,出現在航天發射中心的上空。
各國使團成員抬頭仰望著緩降中的空天母艦,表情都格外凝重,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多少艘這樣的空中航母在地球。
這艘航母側麵所刻寫的數字4,代表著它並非原本被各國監視而突然消失的3號空天母艦。
那艘空天母艦已經被鄧肯弄去殺手世界了,自然不會再出現在這裏,到目前為止,空天母艦還是擁有一定作用的。
作為威懾武器十分好用,反重力引擎用使用的清潔能源也不需要擔心空氣汙染,排放比飛機小得多。
等哪天把真正的星際戰艦弄出來,這些空天母艦還能賣給在其它世界繼續使用,想要淘汰,應該要等保護傘公司下星艦像下餃子一樣才行。
這需要多久?
也許隻需要二三十年,因為製造星艦的大部分技術,都能在已知的三個世界裏湊出來。
不過能製造的,隻是那種五六百米的小型星艦,而且是沒有空間躍遷技術的普通航空器,去五光年外的地方都要持續加速航行幾年的落後飛船。
在現代人眼中堪稱科幻的空天母艦緩緩進入靠近登月飛船的進艙口,甲板與進艙口之間10厘米的距離把控相當到位,鏡頭還給了宇航員邁入艙門時越過縫隙的特寫。
將空天母艦的航行狀態與能力展示得清清楚楚,誤差一厘米不到,精密的操控代表著高精度,高精度代表強大的技術。
宇航員們進入飛船,揮手與鏡頭道別。
離開地球,進入一望無垠的深空,到達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的月球是非常考驗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件事。
大家可以去翻看阿波羅宇航員登月時的實拍錄像,在黑暗中看著地球逐漸遠去的孤寂與驚悚感就算是隔著屏幕站在地球上麵看都能感受得一清二楚,更不論親自去感受一番。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當人類走出這個搖籃,去進入未知的星空時,所有人都將會為宇宙的浩瀚而震撼,同時將感受到未知所帶來的恐懼。
五百名宇航員成功進入月球,飛船進入密封狀態,在抵達深空環境後,飛船會加壓,以保證航天員在月球得以生存。
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並沒有太多冗長的解說,原本是有的,但都被鄧肯給刪掉了。
這時候,航天發射中心角落的一處地麵突然從兩邊打開,由液壓推送裝置將藏在地下機庫裏的複刻版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緩緩升起。
80.3米寬,101.73米長,8米高的龐大飛行器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正在平地的使團人員也在眺望,但他們突然就被要求坐上小車,前往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上一觀。
幾輛地勤小車載著各國使團,以及有幸參與到拍攝的新聞電視台記者前往了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內部。
進入航天飛機前,鄧肯拿出手機查看托尼抵達沒有,但看到的卻是一段表示無法參與的信息,他隻能搖搖頭,走進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中,繼續升空儀式。
航天飛機內部的空間很大,在阿凡達世界裏,這架飛機是用作外軌道航行與大氣內部運載,但在這裏,它暫時沒有貨運的需求。
月球基地建立起來之前,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都隻能作為太空觀光機使用,所以機艙內部多出了一些顯得沒那麽實用的橫排座椅,能讓人從駕駛室的玻璃看到飛機之外的畫麵。
兩名飛行員在對飛機進行最後的檢查工作,使團與記者們被安排到座位上,並係好了安全帶。
登月飛船倒計時開始,在全世界人期盼的倒數聲中,代表發射的按鈕被按下,登月飛船底部的引擎噴射出藍色的等離子體,在反重力引擎的發力下,龐大的飛船逐漸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開始升空,並且速度超乎預料地快。
抵達五百米的高空後,登月飛船底部的四個大功率推進器開始發力,讓飛船在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動下朝著宇宙飛行。
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也在這時候啟動,四個噴氣式推動力讓龐大的航天飛機原地升空,在飛機尾部的雙聚變發動機的推動下,航天飛機朝著飛向天空的登月飛船直追而去。
直播的拍攝畫麵也從地麵鏡頭,變為了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內部鏡頭。
無數人都懵逼地看著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拍攝畫麵直追登月飛船,最後與登月飛船齊平,抵達最後的大氣。
普通的火箭需要繞地球飛行一段時間才能突破引力的束縛,但登月飛船和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的動力極大,隻要推力足夠,就算是一棟方方正正的房子都能上天。
飛船與飛機並駕齊驅,脫離地心引力,離開外軌道,進入了深空飛行模式,一同朝著月球飛去。23sk.
在地球看向月球,就好像一個小點,真正的月球不是灰白色的,更不會散發金光,它看起來是棕色的,比許多人想象中的更荒涼。
太陽也不是橙紅色的,而是白色的,亮得耀眼。
太空沒有閃爍的星光,有的隻是死一般的寂靜,唯有移動的飛船,與飛船身後的地球,有著生命的律動。
鄧肯坐在航天飛機裏,感受著輕飄飄的身體,也稍微有些恍惚。
進入太空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嗎……
和他的心情比起來,使團的成員和幸運地被邀請到太空錄製內容的新聞工作者們可算是震驚到無法用言語表達這樣的事情。
他們以為到這架飛機上是為了近距離拍攝登月飛船的最後畫麵,沒想到是直接追著登月飛船去月球逛一圈!
瓦爾基裏號航天飛機和登月飛船的能源十分充足,不到3小時,他們就已經抵達了月球,直線飛行,加速推進,抵達月球後可以直接用推進器反推減緩速度,完全不需要減速和繞月飛行。
最終登月飛船與無數地球人的眼睛抵達月球,在選定的地方降落,20分鍾後,登月飛船的底部艙門打開,一輛接著一輛的工程車從機械滑動裝置中落到月球上,向著四麵八方探索。
十五輛工程車,六架鑽地機與六十台特製的工程機器人就是飛船上的全部。
穿著宇航服的工程師們一個接著一個,通過滑梯抵達月球,他們在太空服外,穿戴上了更精密的金屬太空衣,比起笨重的太空服要輕便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