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案件,是2008年3月15號,”顧局緩緩地說道,“受害者名叫周鵬,原西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一位班主任,死因是……暴雨過後,道路濕滑,車輛失控,壓飛了一塊石頭,那塊石頭以極高的速度,在牆上反彈後,飛入駕駛室,劃破了周鵬的頸部大動脈,送醫途中,他就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
“道路濕滑,一定概率事件。車輛失控,小概率事件。壓飛石頭,小概率事件。剛好有牆,小概率事件。彈飛的石頭還能劃破駕駛員頸部大動脈,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事件,綜合來說,發生這樣的事情,可能性在——”潘磊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千萬之一。”
“不,三千萬分之一的概率。”大小姐補充道。
“你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這起命案是怎麽造成的。”顧局長道。
“如果這件事不是巧合,那一定是有人故意設計的,而且是高智商犯罪。可能是,車輛被人動了手腳,石頭被嚴格計算,放在了剛好的位置。但是,車輛怎麽剛好失控,又剛好壓飛那塊石頭,我就不知道了。”潘磊如實說道。
“不愧是刑偵專家,一下子就說出了案件的關鍵。但是,我們查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車是因為年久失修失控的。石頭是因為暴雨衝刷路麵,暴露出來後被撐著傘走路的同學不小心踢到了剛好的位置。當時我們隻能把這起案件定性為意外傷亡事件。”
“我知道答案。但是,等最後再說。”大小姐淡淡地說道。
顧局長看了一眼大小姐,沒有說話。
“然後呢?出現了第二起?”潘磊道。
“是的。第二件,發生在當年4月15日,死者是西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蔣閆。死因是,在江邊與妻子散步的時候,妻子被一隻蚊子持續叮咬。妻子拍死蚊子的時候,重心不穩,撞倒了蔣閆,蔣閆手腳抽筋,滾落江中,又被水草纏住。妻子不會遊泳,大聲呼叫,等人來的時候,蔣閆已經溺斃。同樣,是巧合死亡,我們沒有查出任何人為痕跡。”
“第三起,發生於5月15日,受害者是前兩起案件學校的校長。他的家中,煤氣管道故障泄漏,家中電路老化脫落,等他回家的時候,突然燃起大火,使他葬身火海。”
顧局長停頓的時候,潘磊趁機問道:“同樣的學校,每個月15日,從班主任到院長,再到校長,處處巧合……真是一網打盡,該有多大的仇啊。如果真的有凶手,那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政法大學的學生,而且是第一位死者班上的學生。”
“是的……凶手肯定是存在的,因為每個案件的共同點都太明顯了。我們自然去排查了,但是整所學校,沒有一個學生出入過案發現場。所以我們至今都無法斷定那個神秘的凶手,究竟是不是那個拿所學校的學生。”
“你們都猜對了,就是西開政法大學的學生。但是我不能直接告訴你們。”大小姐開口說道。
“為什麽?”顧局長好奇地問。
“因為我一旦說了,凶手就可能不是他了。不用管我,你們繼續。”大小姐又說道。
“三位死者是否有共同的仇家?或者利益糾葛的人?”潘磊問道。
“沒有,我們查到,他們之間唯一的關聯,就隻是同一所學校的教職工。私底下,也很少接觸。”
“第四位死者,也是這個學校的嗎?死亡日期,是不是6月15日?”潘磊又問道。
“死者並不是那所學校的,而是西開政法大學所在北區教育局前局長——趙雷。死亡時間的確是6月15日。他的死因,也很巧合,監控完整記錄了這次事件。當時趙雷正在視察一所新建的小學學校。有一位師傅正在高空木架上粉刷牆壁。事後調查,當時他喝了一點酒,又不斷來回晃動木板粉刷牆壁,導致他忘記固定的油漆桶移位,逐漸滑向邊緣。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油漆桶已經向下掉落。他趕緊伸手去接,不料重心不穩,向側邊跌落。他掙紮的時候,安全繩突然鬆了,讓他從高空跌落,恰好砸中了視察的趙雷身體。趙雷當場死亡,而油漆師傅隻是受了點輕傷……”
“第五位,也是北區的一位前領導,名叫高深,是北區前人大代表。死於7月15日,死亡過程比較簡單,當時他正在調停當地兩個小區的矛盾。起因是兩個小區中間,2007年的時候新建的公園廣場歸屬問題。這個廣場本來是兩個小區共同使用的,但是卻長期被一個小區霸占。另一個小區早就看不順眼了,於是經常去惹麻煩,小矛盾頻發。最後,雙方約著在08年7月15日的時候,由他們選舉出來的高深代表進行調停。但是調停過程中,霸占廣場的小區代表出言不遜,另一個小區的代表看不過去,回罵了幾句。然後,罵著罵著,就升級成了武鬥。打鬥過程中,弱勢的另一個小區的人,突然拿起了桌麵上的水果刀,衝到對麵胡亂捅了幾刀,其中有一刀,剛好筆直地刺中了從中勸架的高深心髒……”
“第六位死者,死於8月15日,是北區公安分局局長董浩。當時因為命案頻發,警力匱乏,身居二線的他,也隻能重上戰場。死亡前,他正在開車追捕一名逃犯。逃犯隻有一人,手裏還有自製手槍。在快被追上的時候,他胡亂朝後方開了兩槍。從彈道分析與痕跡分析上來看,逃犯第一槍擊中了董浩車輛的前輪胎,導致他的車輛失控,又導致他迎麵撞向了本來偏離方向的子彈……”
說了長長的話,顧局長拿起水杯,喝了幾口茶。
“這三起案件,同樣都是15日,同樣也是巧合,死亡的人也都是北區領導……這之間到底有什麽關聯呢?他們是不是都有貪汙腐敗的問題?”潘磊試探地問道。
顧局長卻搖了搖頭。
“這件事情如果被披露出去,一定會引起政界動蕩!”潘磊沉聲說道。
“很不幸!的確被某個記者登報泄露了。那段時間真是噩夢啊!社會輿論的譴責,大大小小領導不斷施加的壓力。很多同誌,一次次通宵熬夜,疲於調查,卻一無所措,然後一個個累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還有三位同誌,因為長期疲勞駕駛,出了車禍……因公殉職……更要命的是,模仿案件不斷出現,犯罪團夥也紛紛冒頭,讓本來就匱乏的警力資源,更加雪上加霜。我們申請了支援,附近省份的公安幹警們,無怨無悔地加入了搜查、調查、打擊犯罪團夥行動中。我們甚至把大四的警官學院的優秀學生,都拉了出來去做排查工作……但是也讓更多民警們,犧牲在了前線……現在想想,那真是本市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光啊。”顧局長說完的時候,眼眶不禁通紅。
“道路濕滑,一定概率事件。車輛失控,小概率事件。壓飛石頭,小概率事件。剛好有牆,小概率事件。彈飛的石頭還能劃破駕駛員頸部大動脈,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事件,綜合來說,發生這樣的事情,可能性在——”潘磊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千萬之一。”
“不,三千萬分之一的概率。”大小姐補充道。
“你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這起命案是怎麽造成的。”顧局長道。
“如果這件事不是巧合,那一定是有人故意設計的,而且是高智商犯罪。可能是,車輛被人動了手腳,石頭被嚴格計算,放在了剛好的位置。但是,車輛怎麽剛好失控,又剛好壓飛那塊石頭,我就不知道了。”潘磊如實說道。
“不愧是刑偵專家,一下子就說出了案件的關鍵。但是,我們查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車是因為年久失修失控的。石頭是因為暴雨衝刷路麵,暴露出來後被撐著傘走路的同學不小心踢到了剛好的位置。當時我們隻能把這起案件定性為意外傷亡事件。”
“我知道答案。但是,等最後再說。”大小姐淡淡地說道。
顧局長看了一眼大小姐,沒有說話。
“然後呢?出現了第二起?”潘磊道。
“是的。第二件,發生在當年4月15日,死者是西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蔣閆。死因是,在江邊與妻子散步的時候,妻子被一隻蚊子持續叮咬。妻子拍死蚊子的時候,重心不穩,撞倒了蔣閆,蔣閆手腳抽筋,滾落江中,又被水草纏住。妻子不會遊泳,大聲呼叫,等人來的時候,蔣閆已經溺斃。同樣,是巧合死亡,我們沒有查出任何人為痕跡。”
“第三起,發生於5月15日,受害者是前兩起案件學校的校長。他的家中,煤氣管道故障泄漏,家中電路老化脫落,等他回家的時候,突然燃起大火,使他葬身火海。”
顧局長停頓的時候,潘磊趁機問道:“同樣的學校,每個月15日,從班主任到院長,再到校長,處處巧合……真是一網打盡,該有多大的仇啊。如果真的有凶手,那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政法大學的學生,而且是第一位死者班上的學生。”
“是的……凶手肯定是存在的,因為每個案件的共同點都太明顯了。我們自然去排查了,但是整所學校,沒有一個學生出入過案發現場。所以我們至今都無法斷定那個神秘的凶手,究竟是不是那個拿所學校的學生。”
“你們都猜對了,就是西開政法大學的學生。但是我不能直接告訴你們。”大小姐開口說道。
“為什麽?”顧局長好奇地問。
“因為我一旦說了,凶手就可能不是他了。不用管我,你們繼續。”大小姐又說道。
“三位死者是否有共同的仇家?或者利益糾葛的人?”潘磊問道。
“沒有,我們查到,他們之間唯一的關聯,就隻是同一所學校的教職工。私底下,也很少接觸。”
“第四位死者,也是這個學校的嗎?死亡日期,是不是6月15日?”潘磊又問道。
“死者並不是那所學校的,而是西開政法大學所在北區教育局前局長——趙雷。死亡時間的確是6月15日。他的死因,也很巧合,監控完整記錄了這次事件。當時趙雷正在視察一所新建的小學學校。有一位師傅正在高空木架上粉刷牆壁。事後調查,當時他喝了一點酒,又不斷來回晃動木板粉刷牆壁,導致他忘記固定的油漆桶移位,逐漸滑向邊緣。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油漆桶已經向下掉落。他趕緊伸手去接,不料重心不穩,向側邊跌落。他掙紮的時候,安全繩突然鬆了,讓他從高空跌落,恰好砸中了視察的趙雷身體。趙雷當場死亡,而油漆師傅隻是受了點輕傷……”
“第五位,也是北區的一位前領導,名叫高深,是北區前人大代表。死於7月15日,死亡過程比較簡單,當時他正在調停當地兩個小區的矛盾。起因是兩個小區中間,2007年的時候新建的公園廣場歸屬問題。這個廣場本來是兩個小區共同使用的,但是卻長期被一個小區霸占。另一個小區早就看不順眼了,於是經常去惹麻煩,小矛盾頻發。最後,雙方約著在08年7月15日的時候,由他們選舉出來的高深代表進行調停。但是調停過程中,霸占廣場的小區代表出言不遜,另一個小區的代表看不過去,回罵了幾句。然後,罵著罵著,就升級成了武鬥。打鬥過程中,弱勢的另一個小區的人,突然拿起了桌麵上的水果刀,衝到對麵胡亂捅了幾刀,其中有一刀,剛好筆直地刺中了從中勸架的高深心髒……”
“第六位死者,死於8月15日,是北區公安分局局長董浩。當時因為命案頻發,警力匱乏,身居二線的他,也隻能重上戰場。死亡前,他正在開車追捕一名逃犯。逃犯隻有一人,手裏還有自製手槍。在快被追上的時候,他胡亂朝後方開了兩槍。從彈道分析與痕跡分析上來看,逃犯第一槍擊中了董浩車輛的前輪胎,導致他的車輛失控,又導致他迎麵撞向了本來偏離方向的子彈……”
說了長長的話,顧局長拿起水杯,喝了幾口茶。
“這三起案件,同樣都是15日,同樣也是巧合,死亡的人也都是北區領導……這之間到底有什麽關聯呢?他們是不是都有貪汙腐敗的問題?”潘磊試探地問道。
顧局長卻搖了搖頭。
“這件事情如果被披露出去,一定會引起政界動蕩!”潘磊沉聲說道。
“很不幸!的確被某個記者登報泄露了。那段時間真是噩夢啊!社會輿論的譴責,大大小小領導不斷施加的壓力。很多同誌,一次次通宵熬夜,疲於調查,卻一無所措,然後一個個累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還有三位同誌,因為長期疲勞駕駛,出了車禍……因公殉職……更要命的是,模仿案件不斷出現,犯罪團夥也紛紛冒頭,讓本來就匱乏的警力資源,更加雪上加霜。我們申請了支援,附近省份的公安幹警們,無怨無悔地加入了搜查、調查、打擊犯罪團夥行動中。我們甚至把大四的警官學院的優秀學生,都拉了出來去做排查工作……但是也讓更多民警們,犧牲在了前線……現在想想,那真是本市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光啊。”顧局長說完的時候,眼眶不禁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