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鬆土播種的時間估計要比往年開始得更晚,這期間當然也沒有閑著,而是在家認為做事,至於做的,就是自行車。
島上的道路已經修建得差不多,尤其是最麻煩的環島一周道路也基本完工,自行車也是時候做出來了!
陸陸續續花費三四個月才把道路建好,要是一直想著的自行車遲遲不能投入使用,總有些辜負這幾個月辛苦的感覺。
其實很早就可以製作出來,隻是去年一直都在忙碌著,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隻能把一些重要性稍低的事情往後拖延。
雖然直到現在才開始建造,但也不算太晚,尤其材料的準備工作陸續在進行,製作前的準備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能做出來。
因為不僅木材都是現成的,連木板都有將近十塊,簡單修改後就能變成自行車的零件。
自行車看著複雜,尤其是現代的很多自行車精致無比,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跟獨輪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最原始的自行車結構並不難。
車輪可以直接套用獨輪車的辦法,隻是尺寸會有較大差異,轉向和其它要求較高但比較精致的部件可以用鐵來製作,鐵不能達到效果的話還有金銀。
對於能否把自行車做出來這件事我有著十足的信心,前幾年是趕鴨子上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出需要的工具,現在又不一樣,基本都是具備一定條件後才會開始。
就像之前的獨輪車一樣,既然要做就一定能成功,唯一沒信心的是怕做出來使用起來太過費勁,不堪用!
畢竟木結構的自行車自重比現代工藝的金屬車要重得多,而且最麻煩的傳動裝置也還有相當高的難度。
一增一減結果都是增加的難度,所以對於最後會怎麽樣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雖然有些前途未卜,可我對它的熱情卻一絲不減,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它可能是我唯一有希望做出來的交通工具,根本沒有其它選擇。
很多時候做一件事怕的不是失敗,最怕的是害怕失敗而退縮,隻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能有第二步、第三步,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總能達到目標。
要是最開始就害怕失敗停滯不前的話,固然是不存在失敗,卻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當然一切都要考慮自己的實力,我的實力讓我覺得能做出一輛自行車,所以我就準備做了,如果沒有信心的話我也不會開始。
兩個自行車的輪子都是用木頭拚接而成,最後在其一圈再像獨輪車的輪子一樣,加上一圈五公分厚的橡膠減震。
橡膠這一道步驟必不可少,在獨輪車上發現它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如果用純木頭拚接的車輪不僅會在路上蹦起來,不用太久整個結構也會被抖鬆開。
有一層厚厚的橡膠減震,效果自然沒得說。
車輪直徑比獨輪車的車輪要大一些,寬度倒是沒降多少,達到五六公分,看起來格外壯實!
車架方麵比較簡單,難點主要是拚接的過程,要求各種尺寸和各種外形的木頭連接在一起嚴絲合縫,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合適。
這是個非常大的難題,每根木頭幾乎都要修改許多次才能拚接完成,但好在都做了出來。
純木結構可以做出完整的框架,卻沒辦法做出各種精密的部件,不過框架完成以後配件的難度更小,完全可以比照著尺寸來進行。
平時能在海灘上收集到一些鐵對我來說非常不錯,要是沒有這些補充的話,肯定舍不得浪費在自行車上。
......
純木頭結構的車咬咬牙也能成功,但會比金屬和木頭兩相結合的結構重量增加至少十斤。
對自行車來說減少十斤非常了不起,普通的自行車總的重量也才二三十斤,幾乎減少三分之一。
況且用金屬的零部件會更堅固和更有效果,比如座墊下麵的彈簧,質感雖然偏硬,卻比沒加裝時的震動感減輕數倍。
整個項目完工其實僅僅隻用了十天,還是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遇到許多難題,慢慢摸索耽誤大量時間,不然會更短!
比起其它工程來說還算比較輕鬆,尤其是十天下來幾乎沒有感覺到疲憊,有的隻有距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的高興。
經過十天的反複折騰,終於在此時此刻,一個完整形態的自行車呈現在我的眼前。
它的平均高度在一米一左右,長度超過一米五,要不是材料的限製其實我還想做得更小一些,因為其本身就是一種輕便的交通工具。
適當地減小尺寸自然重量會更輕,也更靈敏,同樣是行駛一公裏,每多一公斤,使用的力都是呈幾何數增長。
但很可惜,因為這樣和那樣的原因,這是我暫時能達到的極限,要是此時讓我重新製作一輛的話肯定會更好,重量更輕,隻是沒多大必要!
說這麽多好像也沒什麽用,最終還是要試驗過後才能證明它是否能用,隻有能用了,下一階段才是通過改進變得好用。
因為材料和工藝的原因傳動裝置並沒有用上鏈條,即便我想也做不出來,結構上選擇了最簡單的齒輪,相對來說使用起來要更吃力一些,會有一部分力被齒輪給抵消掉。
......
接下來我坐了上去試驗它會不會散架,當然一百多斤都不能承受那就不能用失敗來形容了,完全就是垃圾!
腦補的問題沒有產生,第一感覺反而是多層鱷魚皮縫製的座墊還不錯,底部加上不少廢舊麵料和多層鱷魚皮,以及幾根彈簧減震效果明顯,比起專業的自行車的座墊都不遑多讓。
車頭的左右轉向還有些偏重,需要稍加改進,一腳蹬上去的感覺也不太好,除了重就是吃力。
差不多隻向前行進一米多就停了下來,還能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響非常尖銳,讓人嫌棄......
事已至此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而且改進的難度好像也不算太大。
首先是有問題的部件拆解下來,經過修理之後讓其變得更加圓滑,讓齒輪之間的接觸麵也稍小一些,減少摩擦的麵積。
小部分有問題的部件也經過再次修形或者更換,甚至輪胎外緣橡膠的部分都把兩邊各切割了半公分減少接地麵積。
重新裝好再次試驗的結果比第一次試驗要好看不少,一腳蹬上去好歹向前走了三米多,尖銳的聲音也下降了一半左右。
不過發出聲音的位置不能再改動了,它已經達到目前的最好狀態,這時候我想到的不是再重新修改,而是潤滑油。
潤滑油可是各種機械和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油的潤滑,機械始終難以達到最佳的狀態。
它不僅能減少聲音和減小摩擦力提高部件的壽命,還能明顯地提高作用力所產生的效果。
等我把一些花生油抹到幾個齒輪之間和各個活動的部件之後再次試驗時,產生的成果讓我一下子都驚呆了,一腳蹬出去車子足足衝出去超過五米!
要知道它的效率至少也能達到現代自行車一半的能力了,至於完全的能力那根本不用奢望,能達到這種效果我都十分滿意。
......
簡單的試驗並不能說明它就成功了,還有很多屬性和問題需要被發現。
下一步是驗證其它的能力,比如在路上行駛的速度、比如行駛多遠會出現問題,還有跑幾公裏能讓人感覺到疲憊等等。
對於能得到第一個交通工具總是讓人像打了雞血一般熱情似火,哪裏能發現它的問題,一直在享受著騎車的快樂!
結果就是圍著島轉了一圈什麽問題也沒發現,回到家後異常興奮,甚至還有再跑一圈的衝動。
當然能把一圈跑下來都沒出現問題絕對出人意料,說明自行車的結構強度相當不錯,沒有隨隨便便走一段路就掉鏈子。
而它的速度和其它屬性也在這一趟行程中差不多被我所掌握,速度每個小時大概也能達到十公裏左右,要是在大馬路上估計能達到十五公裏。
跟現代化的自行車隨隨便便二三十公裏的時速來說有著天差地別,可在這裏十分值得稱讚。
連平坦都算不上的道路能達到十公裏,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了,而且從房屋出發圍著島一周至少有七八公裏,行駛下來接近一個小時,也還沒有到疲憊不堪的地步。
一個小時的騎車和挖地一個小時差不多,但我肯定會選自行車,因為兜風的感覺簡直讓人樂不思蜀。
總體上來說我對自行車是滿意的,它的各項性能以及費力程度都超出我之前的預期,能達到現在的能力著實很驚喜!
環島一圈下來除了一點小問題外,基本各個部件都還完好,開始還擔心散架的場景也沒有發生。
好日子要到來了,以後在島上四處查看情況時會比起以前要快得多,也輕鬆得多,更關鍵的是我愛上了騎車的那種感覺,享受著微風拂麵的暢快和自由!
所以後麵的日子騎車巡島幾乎變成一項日常活動,每隔兩三天就會進行一次,就連偶爾去海邊撿垃圾都會騎著自行車,可見我對它的喜愛程度。
島上的道路已經修建得差不多,尤其是最麻煩的環島一周道路也基本完工,自行車也是時候做出來了!
陸陸續續花費三四個月才把道路建好,要是一直想著的自行車遲遲不能投入使用,總有些辜負這幾個月辛苦的感覺。
其實很早就可以製作出來,隻是去年一直都在忙碌著,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隻能把一些重要性稍低的事情往後拖延。
雖然直到現在才開始建造,但也不算太晚,尤其材料的準備工作陸續在進行,製作前的準備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能做出來。
因為不僅木材都是現成的,連木板都有將近十塊,簡單修改後就能變成自行車的零件。
自行車看著複雜,尤其是現代的很多自行車精致無比,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跟獨輪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最原始的自行車結構並不難。
車輪可以直接套用獨輪車的辦法,隻是尺寸會有較大差異,轉向和其它要求較高但比較精致的部件可以用鐵來製作,鐵不能達到效果的話還有金銀。
對於能否把自行車做出來這件事我有著十足的信心,前幾年是趕鴨子上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出需要的工具,現在又不一樣,基本都是具備一定條件後才會開始。
就像之前的獨輪車一樣,既然要做就一定能成功,唯一沒信心的是怕做出來使用起來太過費勁,不堪用!
畢竟木結構的自行車自重比現代工藝的金屬車要重得多,而且最麻煩的傳動裝置也還有相當高的難度。
一增一減結果都是增加的難度,所以對於最後會怎麽樣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雖然有些前途未卜,可我對它的熱情卻一絲不減,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它可能是我唯一有希望做出來的交通工具,根本沒有其它選擇。
很多時候做一件事怕的不是失敗,最怕的是害怕失敗而退縮,隻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能有第二步、第三步,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總能達到目標。
要是最開始就害怕失敗停滯不前的話,固然是不存在失敗,卻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當然一切都要考慮自己的實力,我的實力讓我覺得能做出一輛自行車,所以我就準備做了,如果沒有信心的話我也不會開始。
兩個自行車的輪子都是用木頭拚接而成,最後在其一圈再像獨輪車的輪子一樣,加上一圈五公分厚的橡膠減震。
橡膠這一道步驟必不可少,在獨輪車上發現它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如果用純木頭拚接的車輪不僅會在路上蹦起來,不用太久整個結構也會被抖鬆開。
有一層厚厚的橡膠減震,效果自然沒得說。
車輪直徑比獨輪車的車輪要大一些,寬度倒是沒降多少,達到五六公分,看起來格外壯實!
車架方麵比較簡單,難點主要是拚接的過程,要求各種尺寸和各種外形的木頭連接在一起嚴絲合縫,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合適。
這是個非常大的難題,每根木頭幾乎都要修改許多次才能拚接完成,但好在都做了出來。
純木結構可以做出完整的框架,卻沒辦法做出各種精密的部件,不過框架完成以後配件的難度更小,完全可以比照著尺寸來進行。
平時能在海灘上收集到一些鐵對我來說非常不錯,要是沒有這些補充的話,肯定舍不得浪費在自行車上。
......
純木頭結構的車咬咬牙也能成功,但會比金屬和木頭兩相結合的結構重量增加至少十斤。
對自行車來說減少十斤非常了不起,普通的自行車總的重量也才二三十斤,幾乎減少三分之一。
況且用金屬的零部件會更堅固和更有效果,比如座墊下麵的彈簧,質感雖然偏硬,卻比沒加裝時的震動感減輕數倍。
整個項目完工其實僅僅隻用了十天,還是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遇到許多難題,慢慢摸索耽誤大量時間,不然會更短!
比起其它工程來說還算比較輕鬆,尤其是十天下來幾乎沒有感覺到疲憊,有的隻有距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的高興。
經過十天的反複折騰,終於在此時此刻,一個完整形態的自行車呈現在我的眼前。
它的平均高度在一米一左右,長度超過一米五,要不是材料的限製其實我還想做得更小一些,因為其本身就是一種輕便的交通工具。
適當地減小尺寸自然重量會更輕,也更靈敏,同樣是行駛一公裏,每多一公斤,使用的力都是呈幾何數增長。
但很可惜,因為這樣和那樣的原因,這是我暫時能達到的極限,要是此時讓我重新製作一輛的話肯定會更好,重量更輕,隻是沒多大必要!
說這麽多好像也沒什麽用,最終還是要試驗過後才能證明它是否能用,隻有能用了,下一階段才是通過改進變得好用。
因為材料和工藝的原因傳動裝置並沒有用上鏈條,即便我想也做不出來,結構上選擇了最簡單的齒輪,相對來說使用起來要更吃力一些,會有一部分力被齒輪給抵消掉。
......
接下來我坐了上去試驗它會不會散架,當然一百多斤都不能承受那就不能用失敗來形容了,完全就是垃圾!
腦補的問題沒有產生,第一感覺反而是多層鱷魚皮縫製的座墊還不錯,底部加上不少廢舊麵料和多層鱷魚皮,以及幾根彈簧減震效果明顯,比起專業的自行車的座墊都不遑多讓。
車頭的左右轉向還有些偏重,需要稍加改進,一腳蹬上去的感覺也不太好,除了重就是吃力。
差不多隻向前行進一米多就停了下來,還能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響非常尖銳,讓人嫌棄......
事已至此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而且改進的難度好像也不算太大。
首先是有問題的部件拆解下來,經過修理之後讓其變得更加圓滑,讓齒輪之間的接觸麵也稍小一些,減少摩擦的麵積。
小部分有問題的部件也經過再次修形或者更換,甚至輪胎外緣橡膠的部分都把兩邊各切割了半公分減少接地麵積。
重新裝好再次試驗的結果比第一次試驗要好看不少,一腳蹬上去好歹向前走了三米多,尖銳的聲音也下降了一半左右。
不過發出聲音的位置不能再改動了,它已經達到目前的最好狀態,這時候我想到的不是再重新修改,而是潤滑油。
潤滑油可是各種機械和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油的潤滑,機械始終難以達到最佳的狀態。
它不僅能減少聲音和減小摩擦力提高部件的壽命,還能明顯地提高作用力所產生的效果。
等我把一些花生油抹到幾個齒輪之間和各個活動的部件之後再次試驗時,產生的成果讓我一下子都驚呆了,一腳蹬出去車子足足衝出去超過五米!
要知道它的效率至少也能達到現代自行車一半的能力了,至於完全的能力那根本不用奢望,能達到這種效果我都十分滿意。
......
簡單的試驗並不能說明它就成功了,還有很多屬性和問題需要被發現。
下一步是驗證其它的能力,比如在路上行駛的速度、比如行駛多遠會出現問題,還有跑幾公裏能讓人感覺到疲憊等等。
對於能得到第一個交通工具總是讓人像打了雞血一般熱情似火,哪裏能發現它的問題,一直在享受著騎車的快樂!
結果就是圍著島轉了一圈什麽問題也沒發現,回到家後異常興奮,甚至還有再跑一圈的衝動。
當然能把一圈跑下來都沒出現問題絕對出人意料,說明自行車的結構強度相當不錯,沒有隨隨便便走一段路就掉鏈子。
而它的速度和其它屬性也在這一趟行程中差不多被我所掌握,速度每個小時大概也能達到十公裏左右,要是在大馬路上估計能達到十五公裏。
跟現代化的自行車隨隨便便二三十公裏的時速來說有著天差地別,可在這裏十分值得稱讚。
連平坦都算不上的道路能達到十公裏,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了,而且從房屋出發圍著島一周至少有七八公裏,行駛下來接近一個小時,也還沒有到疲憊不堪的地步。
一個小時的騎車和挖地一個小時差不多,但我肯定會選自行車,因為兜風的感覺簡直讓人樂不思蜀。
總體上來說我對自行車是滿意的,它的各項性能以及費力程度都超出我之前的預期,能達到現在的能力著實很驚喜!
環島一圈下來除了一點小問題外,基本各個部件都還完好,開始還擔心散架的場景也沒有發生。
好日子要到來了,以後在島上四處查看情況時會比起以前要快得多,也輕鬆得多,更關鍵的是我愛上了騎車的那種感覺,享受著微風拂麵的暢快和自由!
所以後麵的日子騎車巡島幾乎變成一項日常活動,每隔兩三天就會進行一次,就連偶爾去海邊撿垃圾都會騎著自行車,可見我對它的喜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