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之地,名山勝景最多,自來便是遊人往返,絡繹不絕之地。


    更有神仙軼聞,數不甚數。


    參上山,因有玄武之勢,又有玄嶽之稱。


    古來不少文人墨客,道士仙客來往於此,汲取勝山靈機。


    參上山腳下,有一座縣城,是為廣華縣。


    因參上之地臨近襄陽,此地昔年百戰之地,為此周遭縣城富戶蓄養家丁者不少,民風彪悍。


    廣華縣正是如此。


    甚至這廣華縣中,還有一賈姓人家,據聞此家祖上乃是跟隨梁太祖征戰四方的異人,其時正領族中數百鄉兵,後梁國大業未成,賈氏先祖便中道遭難。梁太祖念賈氏先祖征戰之功,厚封爵位,世襲罔替,甚至因賈氏先祖乃是參上山中修行而來的緣故,還將參上山賜到賈氏門下,不覺已有數百年。


    賈氏富貴,便是襄陽之地,也算勳貴人家,家中資材、門下莊戶、門客更是不少。


    按理來說,如此人家,即便如今世道將亂,也能自安一隅,可近來這賈氏家中,卻有幾分亂象。


    賈氏門深戶大,共有四房,如此族庭,本是香火旺盛,可自十年前,不知何故,這賈氏門中,婦人孕子便愈發難了,以至於十年來,家中嫡親幾房竟一無所出。


    十年來,賈氏尋仙訪道,為求人解決家中禍事,可總是一無所得。


    如此時間過去,族中自然人心浮動,穩固的百年家族,也漸有了幾分混亂。


    不過許是家中行善不少,自積功累徳,賈氏長房大夫人三年前一日外出禮佛,偶遇一名年輕道人,直言腹中已有胎兒,隻是靈機太厚,不得已降。


    自此之後,大夫人肚子果然一天天大了起來。


    這才使得賈氏諸旁支未敢作亂,不過如今三年過去,依舊不見夫人腹中孩子落地,旁支已漸不滿,以為是宗族不願大權旁落,故意誆人。


    如今賈氏門庭,人心已漸不穩,若非這些年來老太君壓著,隻怕已為外人所笑。


    猶是如此,老太君老邁,精力也漸不足,賈氏亂象,眼看就在當前。


    這日,賈氏旁支族老,終是耐不住怨憤,領著一幹旁支子弟來到了廣華縣城賈府院中,討個說法。


    ……


    “老太君,不是我等旁支不曉禮義,可若是以前安平時節倒也罷了,如今世道正亂,不知何時便生戰事,我賈氏香火當緊,如是諸房再無子嗣,不管是過繼還是別的法子,總好過如此耽誤下去不是?我賈氏基業俱是先祖性命換取而來,如是因我等後輩緣故,至中道家落,我等死後,如何麵對先祖?”


    來者是賈氏族中年紀最長的族老賈春,已是古稀之年,為了賈氏宗族傳承之事,這位親自出麵,可見旁支子弟心中已是半點都不願再等了。


    雖說即便過繼,對於旁支之中有些人來說,也不一定輪得到好處,但掛不住主家底蘊太厚,惹人眼紅。對於他們而言,哪怕是乘著這時候蹭上一口湯湯水水,也是難得富貴了。


    眾人心思,隻看來者之中四處打量賈府布置,眸中能見精光的年輕人就能看出幾分。


    老太君拄著拐杖,麵無表情的坐在上首,兩旁便是賈府四房子弟,能見哀然。確實身無子嗣,也沒底氣,以至於此時也沒人出聲駁斥。


    “老大,回去伺候你媳婦,這裏的事情你不必管。”


    賈府長房大老爺賈善,許是老太君太為強勢的緣故,早年便是唯唯諾諾,後來夫人一直不能為家中添香火,更是抬不起頭,對於老太君的話是言聽計從,雖然已是四十來歲,依舊沒什麽主見。


    聽得這話,小心看了自家母親一眼,又在堂中四下一掃,還是躬身點頭,朝著後院去了。


    二房、三房與四房的老爺看上去想說些什麽,可惜他們雖然有哥哥頂在前頭,不至受母親太多約束,可沒能給賈家添香火,也是不敢開口。


    族老賈春見此,微微皺眉,他其實倒也沒有多少私心,他這個年紀,沒多少活頭了,他也沒有什麽後輩,兩個兒子生的都是女兒,早早便嫁人了,此來是真心為了賈氏的傳承著想。


    在他這樣的老人看來,賈氏財富倒是其次,爵位才是最為要緊。


    實在也是賈氏自從百十年來,也沒出什麽人才,能夠保護住族中的財富,爵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人活的久了,多多少少也很清楚旁支後輩們的心思,不過他不以為意,是人都有幾分貪念,隻要財富在自家宗族之中流轉,倒也沒有什麽妨礙。


    “老太君,且不說長房大夫人腹中胎兒是真是假,但三年不落地,保不準就是什麽妖異,本來身為長輩,也不該這麽說,可是老頭子我覺得,主家幾房都不得子嗣,說不得便與大夫人腹中胎兒有幾分關係,即便不是妖異,我等也不談鬼神之事,不去介意,可總不好將希望放在那還沒落地的孩子身上不是?”


    “我知道三哥沒什麽壞心思,確實是為了我賈家香火著想,可是事情不是那麽辦的,就算有什麽不滿,也不能帶著這麽一幫子人來到這裏不是?這要是傳出去,我賈家名聲何在?”


    老太君冷聲道。


    這話實際已經有些收斂了,換做是早些年,老太君隻怕早就叱罵了,說到底還是如今局勢,確實主家也失了一些道理。


    老太君威勢還是足,這話一出,不少人腦袋都縮了縮。


    不過放在賈春這裏,這會兒卻不是那麽好使了。


    二人未免又是一番爭論。


    正這時,忽有下人來報,說是門外有個青年道人拜訪,欲要求見老太君。


    參上山不少宮觀,與賈家頗有聯係,也是賈氏與外頭高官貴家聯係的樞紐,不時便會有山上的道人來訪,因此不好怠慢。


    聽得這話,老太君正要叫下人將賈春等人先領到別院去,省得叫客人看了笑話,不過管家在耳旁的一語,卻讓老太君改了主意,直接命管家將人請進來。


    族老賈春與一幹旁支弟子正疑惑間,就見一名青年道人在管家帶領之下,走入了院中。


    ……


    道人模樣略有幾分邋遢,模樣倒是清俊,不過胡須拉碴,發鬢也亂,身上道袍更有幾分醃臢,也有幾分酒氣,看上去就像是個浪蕩子。


    背後背著一口布條包裹的長條,不知是長劍還是什麽物件,瞧不見劍柄。


    “江湖散客王友直,見過老太君。”


    道人即入堂中,也不看周遭賈氏子弟,隻對老太君略作施禮。


    賈春等人正疑惑間,卻見老太君拄著拐杖,在管家的攙扶之下,顫巍巍起身回禮。


    眾人見此皆驚,不知此人為何受老太君如此重視,究竟什麽來曆,與賈家又有何等關係。


    “王先生來得恰是時候,三年前先生見我那兒媳婦,留下一語箴言,我那大媳婦兒才顯孕像,可三年過去,猶自不見孫兒落地,實叫老身心中焦急。”


    “可老身命人四方求詢,也不得王先生半分消息。如今終見先生,還請相助我賈氏。不知我那孫兒究竟是個什麽情況?是否安泰?”


    聽得老太君此語,眾人才算知道青年道人來路,原來便是三年前說長房大夫人腹中已有胎兒的道士,未免一驚。


    此事他們隻是耳聞,不知真假,原還以為隻是長房編纂,誰料竟真有這麽一個道人。


    就見自名王友直的道人看了周遭眾人一眼,微微一笑,似乎看破了什麽,這才禮道:“三年前我便說過,大夫人腹中胎兒,並非凡類,乃是靈種,此是賈氏福緣深厚,才有這等福報,卻非惡事。說來卻是王某思慮不周,三年前得見大夫人,王某修為不足,隻能略作施法,教夫人孕相漸顯,這才留下一語,本意法力得成,才來相助,卻忘了提及此事。”


    這話一出,老太君渾濁老眼一亮,問道:“敢問王先生如今可是有法子教我那孫兒降世了?”


    “正是。”


    王友直點頭一笑。


    眾人見此,心中俱是訝然,一時不知如何插話。


    “還請先生施法,賜我賈氏安寧。”


    老太君一拜。


    若是此前知曉王友直來訪,隻是想著借道人之口暫且壓下一幹旁支鬧事的話,現在就是真心希望王友直能夠讓自家媳婦兒腹中胎兒降世,還家中一個安寧。


    “能助仙靈降世,本也是一樁功德,老太君不必如此。隻是不知府上生了何事?此地人多,太過熱鬧,隻怕有所驚擾,卻不好施法。”


    老太君聽此,便知道王友直這是幫她說話,心中念動,便要借此將賈春等人先叫走。


    賈春也是老人,如何能看不出其中意思,雖然仍有幾分驚異,然還是忙道:“若是真有仙胎落入我賈氏門庭,也是我賈氏一族天大幸事,身為族老,也想見證一二,未請教這位道長,是否方便?”


    “也罷,諸位莫要出聲驚擾便是,隻在院中靜待,待我見了大夫人,略作施法,當有異像。”


    王友直笑道。


    ……


    王友直,宜黃人也,正是早年與陸玄相拜彭水神,自彭水神手中得了玉鉤的那名遊俠兒。


    自得了玉鉤之後,王友直好生參悟,也得修行之機,卻練出了幾分手段。


    早年還曾與蘇遊結識,那時他已是元胎中人。


    即入元胎,後來四方行俠,正過廣華縣,偶遇賈氏長房大夫人,窺破腹中靈機,知曉內蘊仙胎,隻是境界低微,法力不足,相助不得,於是留下箴言,便自離去。


    三四年來,又得機緣,自玉鉤之中悟出幾分緣法,已是今非昔比。


    了悟自家幾分前塵,三載修行,直登餐霞,卻要去了卻一樁舊事。


    隻是此去不知結果如何,這才想要在此之前,先將幾樁緣法了結,免得生了禍事。


    賈氏之事,正是其一。


    ……


    “此簪乃是我機緣得來,以我法力,本來緣法不至,難教老太君孫兒落地,不過有此寶簪,卻能少去幾分積累功夫,好叫老太君早享天倫。”


    入得長房院中,見了大老爺賈善與長房大夫人趙氏。


    一應旁支子弟,與諸房之人,俱在院中,入內者隻老太君與族老賈春。


    入得房中,就見王友直取出遺物,乃是一件碧玉簪子,說是碧玉,瞧著卻更像是木質,亦有金鐵之色,隻是通體略顯晦暗,看上去有些普通。


    包括老太君之內的賈氏諸人,都是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出此簪玄異,也不懂王友直要如何施法,隻能聽他言述。


    “老太君可留此地,賈老爺與這位老先生最好還是外頭靜候,否則未免濁氣太重,影響大夫人腹中胎兒降生。”


    王友直又道。


    聽得這話,心念孫兒的老太君可不客氣,當即將大兒子與賈春都叫了出去,之留下兩個聽用的丫鬟以及早先叫來的穩婆。


    王友直見此,也不耽誤,隻叫大夫人躺好,隨即抬手一拋,將手中簪子拋到了大夫人身上,但見那簪子懸浮,水色光暈頓時將大夫人籠罩其中,點點星屑,更是朝著腹中而去。


    這一幅場麵,看在老太君與丫鬟穩婆的眼中,自然玄奇非常,對於王友直本事也是信任幾分。


    未多時,寶簪之中流轉而出的玄光漸少,大夫人腹中卻有靈光閃耀,於此同時,賈府上空,自有雲氣卷來,變化之下,恍作披甲靈龜之相、


    不多時,雲氣湧入房中,盡入夫人腹中去。


    王友直也不收寶簪,隻將此簪留於床邊,隨即對著一旁穩婆道:“可以接生了。”


    房中眾人還正愣神,一時反應不急,就在這時,隻聽大夫人忽的一聲痛叫,穩婆接生經驗豐富,聽得這動靜,喜道:“確實是要生了!”


    王友直見此,卻不多待,微微一笑,便出了房門。


    院中眾人尚被異像所驚,對於王友直也未關注,不等多久,隻聽得房內一聲嬰兒哭叫傳來,賈氏孫兒,已然呱呱墜地。


    眾人俱驚不已,等到老太君在丫鬟攙扶之下,一臉欣喜的從房中走出之時,才回過神來,看著王友直的眼神,多了幾分敬畏。


    “賈氏能添佳孫,全靠先生神仙手段,如今孩子降世,還請先生取名。”


    老太君道。


    王友直回望房門,忽的福至心靈,道:


    “令孫出世,自有靈龜顯化,靈龜喜靜,方能趨福避禍,福壽綿延,不如就叫賈靜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問道峨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裏漁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裏漁舟並收藏問道峨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