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川正在斫琴,忽然打了個噴嚏。
這廂沐凜正硬著頭皮看這本破書,非要研究出點門道。
最後她覺得,問題出在天人感應上。
天人感應,天人感應……天人感應!
她該如何感應天地靈氣?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她師父簡直是個甩手掌櫃,給點暗示就不錯了,還指望他手把手教自己嗎?
啊啊啊啊啊!沐凜崩潰地在榻上打滾兒,翻過來滾過去,不知什麽時候停下來的,竟然迷迷糊糊睡著了。
折川從水則鏡中看到這一幕,唇邊隱沒了一絲笑意。
沐凜靜靜熟睡著,露出一張瑩潤清透的小臉。一頭順滑異常的青絲睡覺時無意識打散,綢緞般滿榻鋪散,恣意的像極了她的性子。
沐凜醒來時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影坐在書案旁,嚇得她一個激靈,漿糊般的頭腦立刻清醒了。
沐凜再定睛一看,那人一頭銀發灼灼生輝,如夜空中最清朗的月輝隨意散落在肩頭與後背。
“……師父?”沐凜起身走到他麵前,笑起來乖巧清甜,“您來看我了。”
折川頷首,“遇到了困境?”
“……嗯。”沐凜有點難為情,明明父王他們都誇她聰慧,她真正修煉起來卻毫無法門。
折川的目光繞過她停頓到書案上,沐凜會意眨眨眼讓到一旁,目送折川走過去坐下。
姿態雅正,深眸平靜。
一張黑色古琴憑空出現靜靜躺在了案上,通身古樸無紋飾,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
沐凜忽然想起仙界有一名為“回昭”的曠世古琴。相傳此琴為一凡人樂師所製,因其愛女昭夭折,思女過度,傾盡一生心血製出此琴,並奏出千古聖音《回昭曲》,因此成就音聖仙位,名列仙班。
求仁得誌。
隻是他終究,沒能再見到他女兒罷了。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鍾’,發現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後經文王武王改為七弦,然於修仙之人而言,五弦足矣。”
折川清冷平靜的嗓音吸引了沐凜所有的注意力,接下來他以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淩厲激昂的樂聲忽起,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沐凜心弦顫動,腦中隻有一個念頭震撼回蕩,這才是真正的仙樂!
她聽得入神,竟沒有發現周圍漸漸有靈氣匯集,直到十二仙脈漸漸灼熱,額頭上覆蓋了一層密汗。
龐大靈力隨著樂調變幻湧入四肢百骸,匯入繁雜十二仙脈。沐凜眉心有一道金光在一刹那亮起,又一瞬間隱沒。隻是此刻無人注意到這一點,沐凜沉浸在這奇妙反應中,心神皆為樂曲牽引,而折川專注彈奏,周圍激蕩的靈力都不能令他施舍半分關注。
不知何時琴音停止,靈力依舊往沐凜體內瘋狂湧入,氣流浮動使她整個人漂浮在半空中,長發漫卷如雲。
折川靜坐在一旁,隻見徒兒緊抿著唇,額角有汗滴不斷滑落,他知她此刻定是痛苦難言,畢竟成仙的第一步不是那麽好走的。
千難萬險,唯她所願。
折川垂眸複又信手撥弦,如山澗流水般的清音流瀉而出,潺潺流動浸潤心神,令人濯濯明朗,心胸開闊。
“天人合一,心神入定。”
沐凜的麵色隨之逐漸和緩,不過籠罩在散亂黑發間的小臉愈顯蒼白羸弱,她緩緩閉上了眼睛,在琴樂輔助下開始有意識吸收靈力,並且按照在玄幽寒冰中的領悟運行體內暴漲的靈力。
無盡靈力沿發熱仙脈匯集於丹田,化為……仙力!
沐凜的雙眸猛然睜開,澄淨明澈,眸光湛湛。
她感到身體前所未有的輕鬆,心神平靜而溫潤,蔓延出絲絲縷縷的喜悅。一個念頭前所未有銘刻入心,冥冥中有所感應,她這是——再世為仙!
似是化為了浩大天地中渺渺一粟,沉浮輕盈,漸入臻境……不知過了多久,在大功告成之際沐凜忽然感到眼前一黑,竟是直直自半空墜落而下!
沐凜已經耗盡了所有心力,無力阻止這場驚險墜空,她緩緩地疲倦地閉上了眼……誰曾想摔落在地的疼痛感遲遲沒有傳來,她用盡全力微微睜開了眼,眼前白茫茫一片,似是靠在了一片冰冷柔軟上,當清淡到幾乎不存在的淺香縈繞在鼻尖,沐凜的意識陷入了無盡黑沉。
沐凜再醒來時已經躺在了自己房間的床上,明伊見在一旁閑閑繡花。
沐凜有些怔愣地揉了揉額頭,從柔軟床榻中坐起身,問她道:“是師父送我回來的?”
“當然是真人了,昨晚他把你抱進來就走了,真不知你去做了什麽,幾天不見人影也就罷了,昨晚回來一直昏迷到現在……”
明伊見囉嗦起來就沒完沒了,沐凜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師父的懷抱清冷柔軟……一想到師父竟然耐心地抱她回來,心中有說不出的漣漪一點一點擴散。
沐凜垂了眼眸,她應該暗自警醒,不要再為旁人善意關懷而輕易動容,無意中攥緊的手也慢慢鬆開。
屋子裏好像有點悶,沐凜下床走到窗邊,隨著推窗的動作,清涼濕潤的空氣夾雜著淡淡的清香迎麵而來。
沐凜詫異地抬眸望去,昏暗夜色不影響她的視線與遠處那一片仙湖相接,碧葉之上有數十朵紅蓮倚在湖麵上,隨夜風微微晃動。
剛剛升起的煩悶心情一掃而空。
沐凜忽然喜歡起瀛洲結界裏的仙境,師父布置出與人間相通的晝夜四季變化想必也是用心的吧?比起她去過的那些一成不變的壯麗仙景,這裏明顯更具有生機和鮮活氣息。
感四時之變,也許也是某種形式的天人合一,境界上就高了一重。
折川絕對想不到他在徒兒的心目中形象又高大了一些,師徒關係在悄無聲息間滋長。
第二日折川教沐凜禮節,六樂,書法,醫術,推演之術和修仙之術。
如果沐凜在人界待的時間更長一點,了解更多一些,她可能會很懷疑,這與凡人男子要學的君子六藝有何區別?明明就是翻版的仙人六藝好不好!
此時她隻是對修習醫術產生了懷疑,畢竟,醫術這種技藝?她也確實提出了疑問:“師父,徒兒為何要修習這凡人本領?”有一句話她沒說出口,學了又有何用?
“你已成仙,醫術乃仁心仁術,於你修身養性領悟造化皆有益處。”折川真人考慮的是,徒兒年紀輕輕一朝成仙,耐性不足,心性不平,須得好好磨礪她的性子,才能使玉琢成器,明珠生輝。
沐凜:“哦。”雖然她興致缺缺,但是師父有所要求,學就學吧。
不知為何,麵對師父時她總缺一點底氣,她敢跟父王鬧脾氣,敢跟鍾離玩鬧,卻不敢頂撞師父。
難道是……個人氣場問題?她家師父的高冷氣場恐怕有九尺,沐凜默默地想。
“日後你卯時隨我打坐,辰時學琴,巳時……酉時修習推演之術。”
“徒兒記住了。”一日六個時辰,師父是犧牲了多少私人時間來教導自己啊?沐凜隱隱生出欽佩。
接下來她就發現自己完全高估了師父的耐心與教書水平。
無論什麽隻說一遍,如果問第二遍,嗬嗬,就要在師父微皺著眉詫異嚴肅的目光下煎熬萬分,活生生讓人懷疑自己是個不學無術的小垃圾,心理素質差一點的徒弟怎麽受得了?
打坐睡著?對不起,湖泊冷水澡待遇。
師父演示過一遍的古琴曲,彈奏出了差錯?對不起,重彈十遍待遇。
醫書背誦錯誤?錯一句抄書一遍待遇。
練字練得不好?寫錯一個字十頁大字待遇。
……
沐凜不上課的時光大多在明伊見的囉嗦中抄書度過。在她一萬零五百多歲的人生中從未遇見過如此嚴苛的老師,相比之下冥王為她請過的那幾個老頭不要太慈祥!
她的想法簡直太天真了,折川師父怎麽會需要六個時辰一直督促她?他教上個一兩遍就會變為甩手掌櫃不見蹤影,但是每當她哪裏出錯他就會及時傳音過來,淡淡指正以及做出準確的懲罰……
沐凜幾欲吐血,師父簡直拿她當神童來教,不過想想自家師父就是個妖孽,這麽高要求也不足為奇了,似乎也不是那麽難接受……
好吧,還是好難……但是自己拜的師父能怎麽辦呢?能反悔麽嚶嚶嚶?!
總之,沐凜的學習史就是她的血淚史,直到某一天折川真人發現徒兒會下棋……沐凜苦笑了一下,現在唯一覺得欣慰的是她可以在棋藝上碾壓她師父。
是的,她萬能的博學多才的高嶺之花的堪稱妖孽的師父——是個臭棋簍子!
沐凜在經曆了震驚,難以置信,恍惚等一係列複雜情緒之後終於接受了人無完人這個現實,甚至開始感激當年在棋盤上血虐她的墨忘塵,沒有他就沒有她現在的一絲慰藉。
這廂沐凜正硬著頭皮看這本破書,非要研究出點門道。
最後她覺得,問題出在天人感應上。
天人感應,天人感應……天人感應!
她該如何感應天地靈氣?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她師父簡直是個甩手掌櫃,給點暗示就不錯了,還指望他手把手教自己嗎?
啊啊啊啊啊!沐凜崩潰地在榻上打滾兒,翻過來滾過去,不知什麽時候停下來的,竟然迷迷糊糊睡著了。
折川從水則鏡中看到這一幕,唇邊隱沒了一絲笑意。
沐凜靜靜熟睡著,露出一張瑩潤清透的小臉。一頭順滑異常的青絲睡覺時無意識打散,綢緞般滿榻鋪散,恣意的像極了她的性子。
沐凜醒來時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影坐在書案旁,嚇得她一個激靈,漿糊般的頭腦立刻清醒了。
沐凜再定睛一看,那人一頭銀發灼灼生輝,如夜空中最清朗的月輝隨意散落在肩頭與後背。
“……師父?”沐凜起身走到他麵前,笑起來乖巧清甜,“您來看我了。”
折川頷首,“遇到了困境?”
“……嗯。”沐凜有點難為情,明明父王他們都誇她聰慧,她真正修煉起來卻毫無法門。
折川的目光繞過她停頓到書案上,沐凜會意眨眨眼讓到一旁,目送折川走過去坐下。
姿態雅正,深眸平靜。
一張黑色古琴憑空出現靜靜躺在了案上,通身古樸無紋飾,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
沐凜忽然想起仙界有一名為“回昭”的曠世古琴。相傳此琴為一凡人樂師所製,因其愛女昭夭折,思女過度,傾盡一生心血製出此琴,並奏出千古聖音《回昭曲》,因此成就音聖仙位,名列仙班。
求仁得誌。
隻是他終究,沒能再見到他女兒罷了。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鍾’,發現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後經文王武王改為七弦,然於修仙之人而言,五弦足矣。”
折川清冷平靜的嗓音吸引了沐凜所有的注意力,接下來他以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淩厲激昂的樂聲忽起,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沐凜心弦顫動,腦中隻有一個念頭震撼回蕩,這才是真正的仙樂!
她聽得入神,竟沒有發現周圍漸漸有靈氣匯集,直到十二仙脈漸漸灼熱,額頭上覆蓋了一層密汗。
龐大靈力隨著樂調變幻湧入四肢百骸,匯入繁雜十二仙脈。沐凜眉心有一道金光在一刹那亮起,又一瞬間隱沒。隻是此刻無人注意到這一點,沐凜沉浸在這奇妙反應中,心神皆為樂曲牽引,而折川專注彈奏,周圍激蕩的靈力都不能令他施舍半分關注。
不知何時琴音停止,靈力依舊往沐凜體內瘋狂湧入,氣流浮動使她整個人漂浮在半空中,長發漫卷如雲。
折川靜坐在一旁,隻見徒兒緊抿著唇,額角有汗滴不斷滑落,他知她此刻定是痛苦難言,畢竟成仙的第一步不是那麽好走的。
千難萬險,唯她所願。
折川垂眸複又信手撥弦,如山澗流水般的清音流瀉而出,潺潺流動浸潤心神,令人濯濯明朗,心胸開闊。
“天人合一,心神入定。”
沐凜的麵色隨之逐漸和緩,不過籠罩在散亂黑發間的小臉愈顯蒼白羸弱,她緩緩閉上了眼睛,在琴樂輔助下開始有意識吸收靈力,並且按照在玄幽寒冰中的領悟運行體內暴漲的靈力。
無盡靈力沿發熱仙脈匯集於丹田,化為……仙力!
沐凜的雙眸猛然睜開,澄淨明澈,眸光湛湛。
她感到身體前所未有的輕鬆,心神平靜而溫潤,蔓延出絲絲縷縷的喜悅。一個念頭前所未有銘刻入心,冥冥中有所感應,她這是——再世為仙!
似是化為了浩大天地中渺渺一粟,沉浮輕盈,漸入臻境……不知過了多久,在大功告成之際沐凜忽然感到眼前一黑,竟是直直自半空墜落而下!
沐凜已經耗盡了所有心力,無力阻止這場驚險墜空,她緩緩地疲倦地閉上了眼……誰曾想摔落在地的疼痛感遲遲沒有傳來,她用盡全力微微睜開了眼,眼前白茫茫一片,似是靠在了一片冰冷柔軟上,當清淡到幾乎不存在的淺香縈繞在鼻尖,沐凜的意識陷入了無盡黑沉。
沐凜再醒來時已經躺在了自己房間的床上,明伊見在一旁閑閑繡花。
沐凜有些怔愣地揉了揉額頭,從柔軟床榻中坐起身,問她道:“是師父送我回來的?”
“當然是真人了,昨晚他把你抱進來就走了,真不知你去做了什麽,幾天不見人影也就罷了,昨晚回來一直昏迷到現在……”
明伊見囉嗦起來就沒完沒了,沐凜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師父的懷抱清冷柔軟……一想到師父竟然耐心地抱她回來,心中有說不出的漣漪一點一點擴散。
沐凜垂了眼眸,她應該暗自警醒,不要再為旁人善意關懷而輕易動容,無意中攥緊的手也慢慢鬆開。
屋子裏好像有點悶,沐凜下床走到窗邊,隨著推窗的動作,清涼濕潤的空氣夾雜著淡淡的清香迎麵而來。
沐凜詫異地抬眸望去,昏暗夜色不影響她的視線與遠處那一片仙湖相接,碧葉之上有數十朵紅蓮倚在湖麵上,隨夜風微微晃動。
剛剛升起的煩悶心情一掃而空。
沐凜忽然喜歡起瀛洲結界裏的仙境,師父布置出與人間相通的晝夜四季變化想必也是用心的吧?比起她去過的那些一成不變的壯麗仙景,這裏明顯更具有生機和鮮活氣息。
感四時之變,也許也是某種形式的天人合一,境界上就高了一重。
折川絕對想不到他在徒兒的心目中形象又高大了一些,師徒關係在悄無聲息間滋長。
第二日折川教沐凜禮節,六樂,書法,醫術,推演之術和修仙之術。
如果沐凜在人界待的時間更長一點,了解更多一些,她可能會很懷疑,這與凡人男子要學的君子六藝有何區別?明明就是翻版的仙人六藝好不好!
此時她隻是對修習醫術產生了懷疑,畢竟,醫術這種技藝?她也確實提出了疑問:“師父,徒兒為何要修習這凡人本領?”有一句話她沒說出口,學了又有何用?
“你已成仙,醫術乃仁心仁術,於你修身養性領悟造化皆有益處。”折川真人考慮的是,徒兒年紀輕輕一朝成仙,耐性不足,心性不平,須得好好磨礪她的性子,才能使玉琢成器,明珠生輝。
沐凜:“哦。”雖然她興致缺缺,但是師父有所要求,學就學吧。
不知為何,麵對師父時她總缺一點底氣,她敢跟父王鬧脾氣,敢跟鍾離玩鬧,卻不敢頂撞師父。
難道是……個人氣場問題?她家師父的高冷氣場恐怕有九尺,沐凜默默地想。
“日後你卯時隨我打坐,辰時學琴,巳時……酉時修習推演之術。”
“徒兒記住了。”一日六個時辰,師父是犧牲了多少私人時間來教導自己啊?沐凜隱隱生出欽佩。
接下來她就發現自己完全高估了師父的耐心與教書水平。
無論什麽隻說一遍,如果問第二遍,嗬嗬,就要在師父微皺著眉詫異嚴肅的目光下煎熬萬分,活生生讓人懷疑自己是個不學無術的小垃圾,心理素質差一點的徒弟怎麽受得了?
打坐睡著?對不起,湖泊冷水澡待遇。
師父演示過一遍的古琴曲,彈奏出了差錯?對不起,重彈十遍待遇。
醫書背誦錯誤?錯一句抄書一遍待遇。
練字練得不好?寫錯一個字十頁大字待遇。
……
沐凜不上課的時光大多在明伊見的囉嗦中抄書度過。在她一萬零五百多歲的人生中從未遇見過如此嚴苛的老師,相比之下冥王為她請過的那幾個老頭不要太慈祥!
她的想法簡直太天真了,折川師父怎麽會需要六個時辰一直督促她?他教上個一兩遍就會變為甩手掌櫃不見蹤影,但是每當她哪裏出錯他就會及時傳音過來,淡淡指正以及做出準確的懲罰……
沐凜幾欲吐血,師父簡直拿她當神童來教,不過想想自家師父就是個妖孽,這麽高要求也不足為奇了,似乎也不是那麽難接受……
好吧,還是好難……但是自己拜的師父能怎麽辦呢?能反悔麽嚶嚶嚶?!
總之,沐凜的學習史就是她的血淚史,直到某一天折川真人發現徒兒會下棋……沐凜苦笑了一下,現在唯一覺得欣慰的是她可以在棋藝上碾壓她師父。
是的,她萬能的博學多才的高嶺之花的堪稱妖孽的師父——是個臭棋簍子!
沐凜在經曆了震驚,難以置信,恍惚等一係列複雜情緒之後終於接受了人無完人這個現實,甚至開始感激當年在棋盤上血虐她的墨忘塵,沒有他就沒有她現在的一絲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