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張有誌和李兜魚坐上了城鄉客車,行李箱被放在了車下麵,但還有三四個大包裹被張有誌摟著抱著。
都是準備給李兜魚爸爸還有李兜魚奶奶買的一些衣服,和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李兜魚甚至沒忘記給自家的大黑狗買一罐城裏的狗糧,也不知道那個黑狗砸吃不吃的慣。
隴南的山路很崎嶇,張有誌膽戰心驚看著司機一手抽煙一手瀟灑的在方向盤上轉來轉去。這輛被塞的鼓鼓囊囊的客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靈活的轉彎,有時候張有誌感覺車軲轆離著路旁的懸崖還不到一米。
張有誌不怕死,但是他還沒準備好在這裏就提前寄掉的準備。
李兜魚暈車的毛病又犯了,抱著自己的抱枕在車上睡的昏昏沉沉,睡累了就趴在張有誌的身上發呆。
“來,吃塊橘子,刺激刺激腦袋。”張有誌將剝掉就剩一層薄皮的橘瓣遞了過去。
李兜魚兩眼發呆的張開嘴。
就這麽一路喂著,睡著,想著,念著。
庫壩鎮到了。
張有誌和李兜魚大包小包的下了車,兩個人身上都掛滿了東西,像是兩個移動大掛鉤。
庫壩鎮距離麻子坪社還有十幾公裏的山路。
李兜魚強打著精神,勉強找了一個順路的老鄉用麵包車捎著二人。
麵包車的顛覆更大,李兜魚難受的將張有誌喂的橘子全部吐了出來,然後抬起頭眼淚巴巴的看著張有誌。
張有誌輕輕拍打著她的後背,又給她用溫水擦了擦小嘴。
到山下的時候,已經下午六點了。
麻子坪社的大門牌遙遙可見,張有誌將李兜魚抱起來放在旁邊的石頭上醒車,又將大包小包的東西依次掛在自己的身上。
張有誌的額頭上布滿虛汗。那顆鎮痛藥顯然有臨時提高他體力的作用,但並不持久。
此起彼伏的青綠色大山上偶爾飛起一片緋紅的浪潮,這些緋紅色浪潮被傍晚殘存的熱浪帶起來,向四麵八方席卷而去。
張有誌似乎都聞到那股濃鬱的花椒味。
距離其中一片紅色花椒林不遠處山坡上,上麵三間孤零零的房子,都是李兜魚家的,偌大個山頭,這是唯一一戶人家。
張有誌指著房子,鼓起勇氣衝著無窮的壁壘大聲喊道。
“走,我帶你回家。”
…
伯父還在打花椒,得晚上才能回來。已經滿狀態的李兜魚把張有誌安頓在了自己曾經的閨床上,自己抄起一個太陽帽就往山上去喊爸爸了。
家裏似乎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張有誌捏了捏塑料膜裏的四枚鎮痛藥沉默不語。
李兜魚的老家有一種城市與農村衝突的強烈割裂感。
廚房裏貼著白瓷磚,有著一台微波爐和全套的煤氣灶。廚房一角又堆放著大量的木柴,旁邊還有一個土灶,土灶裏的熱灰仍然倔強的的閃著的火渣。
顯然相比於煤氣灶,大鐵鍋土灶才是這個家真正受寵的工具。
其他兩個房間也相差不多,主房的牆內貼滿了瓷磚,但地麵還是黑巴巴的混凝土,抬頭就能看見掛在木梁上的台燈和轉扇。
張有誌不是第一次來這了,但卻始終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正當張有誌準備回到內屋的時候,忽然跟一個走路沒聲音的老太太碰了個照麵。
是李兜魚的奶奶。
“奶奶。”張有誌慌不迭的說道。
李兜魚不在,缺少一個翻譯,張有誌很難和這個老太太進行有效交流,老一輩的隴南話又急又快。
“你撒時候來滴,吃了嗎?”
這句能聽懂。
“下午剛來,吃了吃了。”張有誌點了點頭。
老太太此時才抬頭瞧了瞧這個外地孫女婿。
張有誌定在原地,接受著老太太的打量。他不自覺的繃直了身體。
“有誌啊,你的身體是不是不太行。”老太太有些疑惑的走近過來,捏了捏張有誌的手。
張有誌的皮下已經一層輕微的浮腫了,這讓他看起來比前幾天胖了一點,但不細看幾乎看不出來。
“你這都腫了,咋回事。”老太太渾濁的目光逼視著慌亂的張有誌。
快而餓死的人才會腫,她上次見到人發腫還是幾十年前鬧饑荒的時候。
“奶奶,我這幾天吃胖了,健康著呢。”張有誌說著,虎虎生風的從原地跳了兩下,又打了幾個拳,刻意擺弄了半天。
“恁看,就是胖的。”情急之下張有誌連自己家的土話的都逼出來了。
老太太顯然不信,她讓張有誌把胳膊露出來。
張有誌深吸一口氣,用最大力氣力繃緊了自己的胳膊。那原本浮腫的皮膚被僅有的肌肉頂起,顯得正常了不少。
蒼老幹枯的大手捏了捏自己的胳膊,張有誌感覺一塊塑料紙正在從自己身上劃拉。
終於,老太太輕輕呼了一口氣。
“以後好好吃飯,有麽事給個家說。”
張有誌頻頻點頭。
見老太太走進院子後,脫力的張有誌渾身一軟,勉強找了個椅子癱在上麵。
見老太太還在瞅自己,又主動端正了坐姿。
老太太沒有說話,隻是慢吞吞的走出去了。
張有誌實在沒有力氣了,在嗎啡的鎮痛作用下,痛覺是被阻隔了,但不是說自己就能正常人那樣蹦躂,張有誌感覺自己每一個呼吸都是費勁。
按照最醫生兩個月理論來計算,張有誌還能活一個月。
但張有誌感覺自己活不過這個七月了。
在身體極端惡化前,吃幹淨最後四顆鎮痛藥,把李兜魚重新交給伯父,自己就翻過這層層疊疊的大山,去一個更遠的地方吧。
都是準備給李兜魚爸爸還有李兜魚奶奶買的一些衣服,和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李兜魚甚至沒忘記給自家的大黑狗買一罐城裏的狗糧,也不知道那個黑狗砸吃不吃的慣。
隴南的山路很崎嶇,張有誌膽戰心驚看著司機一手抽煙一手瀟灑的在方向盤上轉來轉去。這輛被塞的鼓鼓囊囊的客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靈活的轉彎,有時候張有誌感覺車軲轆離著路旁的懸崖還不到一米。
張有誌不怕死,但是他還沒準備好在這裏就提前寄掉的準備。
李兜魚暈車的毛病又犯了,抱著自己的抱枕在車上睡的昏昏沉沉,睡累了就趴在張有誌的身上發呆。
“來,吃塊橘子,刺激刺激腦袋。”張有誌將剝掉就剩一層薄皮的橘瓣遞了過去。
李兜魚兩眼發呆的張開嘴。
就這麽一路喂著,睡著,想著,念著。
庫壩鎮到了。
張有誌和李兜魚大包小包的下了車,兩個人身上都掛滿了東西,像是兩個移動大掛鉤。
庫壩鎮距離麻子坪社還有十幾公裏的山路。
李兜魚強打著精神,勉強找了一個順路的老鄉用麵包車捎著二人。
麵包車的顛覆更大,李兜魚難受的將張有誌喂的橘子全部吐了出來,然後抬起頭眼淚巴巴的看著張有誌。
張有誌輕輕拍打著她的後背,又給她用溫水擦了擦小嘴。
到山下的時候,已經下午六點了。
麻子坪社的大門牌遙遙可見,張有誌將李兜魚抱起來放在旁邊的石頭上醒車,又將大包小包的東西依次掛在自己的身上。
張有誌的額頭上布滿虛汗。那顆鎮痛藥顯然有臨時提高他體力的作用,但並不持久。
此起彼伏的青綠色大山上偶爾飛起一片緋紅的浪潮,這些緋紅色浪潮被傍晚殘存的熱浪帶起來,向四麵八方席卷而去。
張有誌似乎都聞到那股濃鬱的花椒味。
距離其中一片紅色花椒林不遠處山坡上,上麵三間孤零零的房子,都是李兜魚家的,偌大個山頭,這是唯一一戶人家。
張有誌指著房子,鼓起勇氣衝著無窮的壁壘大聲喊道。
“走,我帶你回家。”
…
伯父還在打花椒,得晚上才能回來。已經滿狀態的李兜魚把張有誌安頓在了自己曾經的閨床上,自己抄起一個太陽帽就往山上去喊爸爸了。
家裏似乎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張有誌捏了捏塑料膜裏的四枚鎮痛藥沉默不語。
李兜魚的老家有一種城市與農村衝突的強烈割裂感。
廚房裏貼著白瓷磚,有著一台微波爐和全套的煤氣灶。廚房一角又堆放著大量的木柴,旁邊還有一個土灶,土灶裏的熱灰仍然倔強的的閃著的火渣。
顯然相比於煤氣灶,大鐵鍋土灶才是這個家真正受寵的工具。
其他兩個房間也相差不多,主房的牆內貼滿了瓷磚,但地麵還是黑巴巴的混凝土,抬頭就能看見掛在木梁上的台燈和轉扇。
張有誌不是第一次來這了,但卻始終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正當張有誌準備回到內屋的時候,忽然跟一個走路沒聲音的老太太碰了個照麵。
是李兜魚的奶奶。
“奶奶。”張有誌慌不迭的說道。
李兜魚不在,缺少一個翻譯,張有誌很難和這個老太太進行有效交流,老一輩的隴南話又急又快。
“你撒時候來滴,吃了嗎?”
這句能聽懂。
“下午剛來,吃了吃了。”張有誌點了點頭。
老太太此時才抬頭瞧了瞧這個外地孫女婿。
張有誌定在原地,接受著老太太的打量。他不自覺的繃直了身體。
“有誌啊,你的身體是不是不太行。”老太太有些疑惑的走近過來,捏了捏張有誌的手。
張有誌的皮下已經一層輕微的浮腫了,這讓他看起來比前幾天胖了一點,但不細看幾乎看不出來。
“你這都腫了,咋回事。”老太太渾濁的目光逼視著慌亂的張有誌。
快而餓死的人才會腫,她上次見到人發腫還是幾十年前鬧饑荒的時候。
“奶奶,我這幾天吃胖了,健康著呢。”張有誌說著,虎虎生風的從原地跳了兩下,又打了幾個拳,刻意擺弄了半天。
“恁看,就是胖的。”情急之下張有誌連自己家的土話的都逼出來了。
老太太顯然不信,她讓張有誌把胳膊露出來。
張有誌深吸一口氣,用最大力氣力繃緊了自己的胳膊。那原本浮腫的皮膚被僅有的肌肉頂起,顯得正常了不少。
蒼老幹枯的大手捏了捏自己的胳膊,張有誌感覺一塊塑料紙正在從自己身上劃拉。
終於,老太太輕輕呼了一口氣。
“以後好好吃飯,有麽事給個家說。”
張有誌頻頻點頭。
見老太太走進院子後,脫力的張有誌渾身一軟,勉強找了個椅子癱在上麵。
見老太太還在瞅自己,又主動端正了坐姿。
老太太沒有說話,隻是慢吞吞的走出去了。
張有誌實在沒有力氣了,在嗎啡的鎮痛作用下,痛覺是被阻隔了,但不是說自己就能正常人那樣蹦躂,張有誌感覺自己每一個呼吸都是費勁。
按照最醫生兩個月理論來計算,張有誌還能活一個月。
但張有誌感覺自己活不過這個七月了。
在身體極端惡化前,吃幹淨最後四顆鎮痛藥,把李兜魚重新交給伯父,自己就翻過這層層疊疊的大山,去一個更遠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