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與南召乃是九華大陸上的兩個小國。
九華大陸上大大小小一共二十一個國家。
其中夏華,西周,東呈,蒼梧四國占了整個九華大陸三分之二的土地,乃是九華大路上最強的四個國家。
其餘十七國,或為四國的附屬國,或為中立國,他們無論國力還是領土都無法與四國相比。
會澤與南召乃是鄰裏,正好夾在夏華與西周之間,其中南召與夏華接壤乃是夏華的屬國,會澤緊挨西周是西周的屬國。
然因夏華與西周不睦,導致會澤與南召的關係也一直不慎融洽,兩國此時打將起來,夏華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回答的是右丞相,也就是趙博的父親。
“會澤一月前自稱丟了一件國寶,竊賊逃入了南召,因此會澤國主給南召國主發了國書,請求南召允許會澤出兵捉拿賊人。”
“南召國主不允,隻承諾會在本國替會澤尋找失物,兩國交涉數次未能達成妥協,倒將兩國關係鬧得僵持,近日南召在境內發現了會澤偷偷潛入的異人,在捉拿此人過程中,南召折損了數位異士。”
“因此,捉住此人後,會澤出麵討要未果,南召依照國法將此人斬首,會澤以此為由出兵一萬討伐南召,並有消息稱西周向會澤派出了三千精兵並二百異人,此刻正在趕往會澤的路上,南召國主故向我國求援。”
因為異人異術的存在,九華大陸上各國的邊境都設了陣法,以護衛本國太平。
但因邊境綿延,能夠支撐如此大麵積的陣法,威力都不算太強,耗費的物資還十分巨大。
導致那些立在邊境的陣法隻能防住修為低下的異人以及普通人,對那些稍微有點本事的異人,這陣法便形同虛設,起不到多少作用。
設陣的是異人,破壞陣法的還是異人,加之近日京城發生的事,天子現在是一聽到異人二字便覺頭疼。
他坐在龍椅上,沉著一張臉看向殿內的眾人,眼神在掠過四皇子的時候,微不可見的皺了皺眉頭。
他這個兒子,自幼便極聰慧乖巧,本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兒子,可惜長大了後,不知受了誰的蠱惑,一顆心不在朝堂,反而一門心思的想要學習異術成為異人。
甚至為了學習異術,不惜忤逆自己。
異術有什麽好學的,似他這樣的身份還能指著異術去跟人打鬥不成。
如此玩物喪誌,白白辜負了他的一番期望。
今日天子將他帶來,一則是想要讓他接觸接觸朝堂大事,也讓他明白異術之外還有天下還有百姓,二則此事與異人有關,讓他看看異人都做了些什麽混賬事。
天子壓抑著心中的煩躁,耐著性子開口。
“眾卿看此事當如何處理?”
左丞相一躬身子,率先說道。
“依臣之見,西周既已出兵,我夏華自然不能坐視,三千精兵不是難事,可命黔州指揮使帥三千精兵馳援,二百異人緊一緊也能湊出來。”
“然我夏華北須提防霜月,東又有東呈虎視,西周此時出兵,我們除了支援南召還需警惕霜月與東呈會否乘火打劫。”
夏華位於九華大陸中央,周圍強敵環伺,這也是為何天子看不慣異人卻不得不包容他們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抗禦外敵,還需異人相助,而異人不像士兵,下個征召令便能從民間選出。
左丞相話音落下,靖王立刻接口。
“派兵隻是一頭,兒臣擔心,西周此次出兵許是早有預謀,近年來西周國力日漸強盛,早不安於蠻荒森林之側那等凶惡之地,南召與會澤的爭端又是會澤主動挑起,隻怕是西周在後慫恿。”
“是以,兒臣擔心,南召之事,西周恐有擴大之心,除了出兵支援,南召與我夏華邊境也需增兵加強布防,以防萬一。”
靖王一番話落,太子立刻轉向靖王開了口。
“二弟說得輕鬆,增兵南召,增多少,從何處增,從北疆還東境?餉銀糧草從何來?你可知國庫現下有多少銀兩?一月前瓊,鈳,梁三州急報,粟河沿岸發了大水,淹毀農田村莊無數。”
“粟河流域乃我夏華糧倉所在,此三州今年遭了災,到得秋末糧食勢必緊張,國庫銀兩防備秋末之患尚顯不足,如何有得多餘能供大規模出兵。”
說完,太子一轉頭看向了天子,恭敬行了一禮。
“父皇,依兒臣之見,現下強敵環伺,國庫空虛,實在不宜興師動眾,南召之事可以出兵,但隻需調動南召邊境的守軍即可,出兵後能不出擊盡量不要挑起戰端,先拖住西周和會澤。”
“另外可從軍中選派一些高手悄悄前往邊境徹查竊賊之事,給會澤一個交代。”
“隻要平息了此事,會澤和西周便再無起兵借口,如此西境之禍便可解除。”
靖王聽了太子的話,顯是不服,出聲反駁道。
“我夏華地域廣博,不是南澇就是北旱,哪年沒有天災人禍,西周都已經打到我們頭上來了,還要瞻前顧後,如此唯唯諾諾,豈不叫天下人笑我夏華窩囊。”
“況且此事又會澤挑起,究竟有無竊賊還是兩說,如何查得明此事,我夏華一味忍讓,怎知西周不會得寸進尺!”
靖王這一番言辭,立刻戳中了太子痛處,他張口立刻便要說話。
皇帝看得心煩,輕輕敲了一下桌案,太子和靖王立刻安靜下來,同時扭頭看向了皇帝。
皇帝本要說話,眼角餘光卻剛好瞥見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的柳若,於是,他立刻改了注意,看向柳若說道。
“若兒,你怎麽看?”
柳若聽問,趕緊往前站了一步,抱拳道。
“兒臣覺得,兩位兄長說得都對。”
……
他這一發聲,還不如不發聲,皇帝本就煩躁,聞言臉色更加難看,抬手就要揮斥柳若,柳若卻直起了身子,接著說道。
“又都不對。”
這大氣喘得……
皇帝已經湧到了口邊的話,被這一句硬生生又逼了回去。
近些年來不常在一處,他險些忘了,他這個兒子雖然聰明,但向來說話斷句常常出人意料,叫人摸不著頭腦。
特別是長句的話,他這兒子總能在一些讓人猝不及防的地方斷了後話,讓人聽得幾欲憋出一口血來,委實不痛快。
,
九華大陸上大大小小一共二十一個國家。
其中夏華,西周,東呈,蒼梧四國占了整個九華大陸三分之二的土地,乃是九華大路上最強的四個國家。
其餘十七國,或為四國的附屬國,或為中立國,他們無論國力還是領土都無法與四國相比。
會澤與南召乃是鄰裏,正好夾在夏華與西周之間,其中南召與夏華接壤乃是夏華的屬國,會澤緊挨西周是西周的屬國。
然因夏華與西周不睦,導致會澤與南召的關係也一直不慎融洽,兩國此時打將起來,夏華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回答的是右丞相,也就是趙博的父親。
“會澤一月前自稱丟了一件國寶,竊賊逃入了南召,因此會澤國主給南召國主發了國書,請求南召允許會澤出兵捉拿賊人。”
“南召國主不允,隻承諾會在本國替會澤尋找失物,兩國交涉數次未能達成妥協,倒將兩國關係鬧得僵持,近日南召在境內發現了會澤偷偷潛入的異人,在捉拿此人過程中,南召折損了數位異士。”
“因此,捉住此人後,會澤出麵討要未果,南召依照國法將此人斬首,會澤以此為由出兵一萬討伐南召,並有消息稱西周向會澤派出了三千精兵並二百異人,此刻正在趕往會澤的路上,南召國主故向我國求援。”
因為異人異術的存在,九華大陸上各國的邊境都設了陣法,以護衛本國太平。
但因邊境綿延,能夠支撐如此大麵積的陣法,威力都不算太強,耗費的物資還十分巨大。
導致那些立在邊境的陣法隻能防住修為低下的異人以及普通人,對那些稍微有點本事的異人,這陣法便形同虛設,起不到多少作用。
設陣的是異人,破壞陣法的還是異人,加之近日京城發生的事,天子現在是一聽到異人二字便覺頭疼。
他坐在龍椅上,沉著一張臉看向殿內的眾人,眼神在掠過四皇子的時候,微不可見的皺了皺眉頭。
他這個兒子,自幼便極聰慧乖巧,本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兒子,可惜長大了後,不知受了誰的蠱惑,一顆心不在朝堂,反而一門心思的想要學習異術成為異人。
甚至為了學習異術,不惜忤逆自己。
異術有什麽好學的,似他這樣的身份還能指著異術去跟人打鬥不成。
如此玩物喪誌,白白辜負了他的一番期望。
今日天子將他帶來,一則是想要讓他接觸接觸朝堂大事,也讓他明白異術之外還有天下還有百姓,二則此事與異人有關,讓他看看異人都做了些什麽混賬事。
天子壓抑著心中的煩躁,耐著性子開口。
“眾卿看此事當如何處理?”
左丞相一躬身子,率先說道。
“依臣之見,西周既已出兵,我夏華自然不能坐視,三千精兵不是難事,可命黔州指揮使帥三千精兵馳援,二百異人緊一緊也能湊出來。”
“然我夏華北須提防霜月,東又有東呈虎視,西周此時出兵,我們除了支援南召還需警惕霜月與東呈會否乘火打劫。”
夏華位於九華大陸中央,周圍強敵環伺,這也是為何天子看不慣異人卻不得不包容他們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抗禦外敵,還需異人相助,而異人不像士兵,下個征召令便能從民間選出。
左丞相話音落下,靖王立刻接口。
“派兵隻是一頭,兒臣擔心,西周此次出兵許是早有預謀,近年來西周國力日漸強盛,早不安於蠻荒森林之側那等凶惡之地,南召與會澤的爭端又是會澤主動挑起,隻怕是西周在後慫恿。”
“是以,兒臣擔心,南召之事,西周恐有擴大之心,除了出兵支援,南召與我夏華邊境也需增兵加強布防,以防萬一。”
靖王一番話落,太子立刻轉向靖王開了口。
“二弟說得輕鬆,增兵南召,增多少,從何處增,從北疆還東境?餉銀糧草從何來?你可知國庫現下有多少銀兩?一月前瓊,鈳,梁三州急報,粟河沿岸發了大水,淹毀農田村莊無數。”
“粟河流域乃我夏華糧倉所在,此三州今年遭了災,到得秋末糧食勢必緊張,國庫銀兩防備秋末之患尚顯不足,如何有得多餘能供大規模出兵。”
說完,太子一轉頭看向了天子,恭敬行了一禮。
“父皇,依兒臣之見,現下強敵環伺,國庫空虛,實在不宜興師動眾,南召之事可以出兵,但隻需調動南召邊境的守軍即可,出兵後能不出擊盡量不要挑起戰端,先拖住西周和會澤。”
“另外可從軍中選派一些高手悄悄前往邊境徹查竊賊之事,給會澤一個交代。”
“隻要平息了此事,會澤和西周便再無起兵借口,如此西境之禍便可解除。”
靖王聽了太子的話,顯是不服,出聲反駁道。
“我夏華地域廣博,不是南澇就是北旱,哪年沒有天災人禍,西周都已經打到我們頭上來了,還要瞻前顧後,如此唯唯諾諾,豈不叫天下人笑我夏華窩囊。”
“況且此事又會澤挑起,究竟有無竊賊還是兩說,如何查得明此事,我夏華一味忍讓,怎知西周不會得寸進尺!”
靖王這一番言辭,立刻戳中了太子痛處,他張口立刻便要說話。
皇帝看得心煩,輕輕敲了一下桌案,太子和靖王立刻安靜下來,同時扭頭看向了皇帝。
皇帝本要說話,眼角餘光卻剛好瞥見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的柳若,於是,他立刻改了注意,看向柳若說道。
“若兒,你怎麽看?”
柳若聽問,趕緊往前站了一步,抱拳道。
“兒臣覺得,兩位兄長說得都對。”
……
他這一發聲,還不如不發聲,皇帝本就煩躁,聞言臉色更加難看,抬手就要揮斥柳若,柳若卻直起了身子,接著說道。
“又都不對。”
這大氣喘得……
皇帝已經湧到了口邊的話,被這一句硬生生又逼了回去。
近些年來不常在一處,他險些忘了,他這個兒子雖然聰明,但向來說話斷句常常出人意料,叫人摸不著頭腦。
特別是長句的話,他這兒子總能在一些讓人猝不及防的地方斷了後話,讓人聽得幾欲憋出一口血來,委實不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