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漢朝物價,一張弓的價錢在四百至五百錢,一張弩在兩千至兩萬錢,一支弓箭價十錢,一支弩箭價九錢,一把刀六百至八百錢,一根矛五百錢……


    九成九的黃巾軍都是農夫,所用武器有八成是家裏的農具,一萬朝廷精銳初戰黃巾軍時,正值黃巾軍造反激進的時候,剛一開始時都是高喊刀槍不入啥的,可到了中後冷靜期就不成了,越是冷靜下來人心越散,越是容易被少量精銳擊敗。


    武器太差,幾乎是從未訓練過,想要讓二十萬人打硬仗是不可能的,但拉弓亂射還是可以的,即便如此,即便二十萬人中隻有十萬人可以充做兵卒,如此之多的弓箭也需要五千萬錢。


    僅有弓而無箭矢也是不成,一場戰爭,一張弓少說要配備三五十支箭矢,如此就需要一萬萬錢,除此外,還要配備一柄刀、一根長矛的,又需要多少錢董虎計算……弓箭減少一半,沒有弓箭的就扔石頭,投石帶不易掌握就用投石杆。


    投石帶扔石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頭頂旋轉數周投射的,第二種是自背後向前甩出的“八字”投射的,初學者都不易掌握投石帶,不僅沒有準頭,更為嚴重的是傷到自己人,而投石杆就簡單了許多。


    投石杆與投石機差不多,輪起木棍將一頭裹著的石頭甩出去就行,準確度沒法子確定,但能把石頭扔出去,也不易傷到自己人,與耕種農夫使用弓箭一樣,都是沒有丁點準頭,能依靠的隻能是密集覆蓋殺敵。


    投石帶很容易用繩子編製,投石杆就是一根棍子加一個投石帶,鵝卵石也容易尋到,山上小溪多的是,最關鍵的是不花錢,這點很重要!


    雒陽武庫不缺武器,上好的弩弓有很多,隻是董虎人窮買不起,一張最差弩也能買四張弓,或許是董虎向張讓泄密王允要整他緣故,在他向高望、郭勝提出買些弓箭使用時,原本惱怒他強買驢子的宦官不僅沒阻止,反而還優惠了些價錢,花了一萬萬錢,竟給他配備了五萬人所用的弓箭、腰刀、長矛。


    花錢配備了五萬人裝備,加上俘虜時的繳獲,以及定潁城下戰死的潁川兵卒遺留下來的破爛貨,勉勉強強配備了十萬雜兵所用的刀槍箭矢。


    董虎是個憨大膽,換了別人,哪裏敢這麽瞎整的,俘虜還沒兩三個月的俘虜,如何能給俘虜兵器的萬一造反了呢


    可也是怪了,從他使用羌人俘虜時,曆經大戰也沒發生過造反的事情,郭勝一開始也不明白是怎麽回事,也曾勸解過董虎謹慎,可隨著了解加深後,反而不再多言。


    黃巾軍造反,是以“改朝換代”名義造反的,這與東西羌人造反的借口是不一樣的,即便全部殺光,從大漢朝的角度來看也不算過了,可曆史上這種形式的造反海了去,也很少有朱儁、皇甫嵩這般狠辣的,至少董虎心下是不認同的,尤其是知道後來的“五胡”之事。


    董虎心下不認同皇甫嵩、朱儁的屠戮行為,但他也不能太過多說什麽,但當二十萬俘虜回頭去看時,發現整個大漢朝都是想要他們命的人,隻有董虎願意護著他們,給他們活命糧食,買了大車、驢騾牛馬拖拉,給他們配備兵器保命……


    人就這麽回事,在絕境時你護著他們,給他們活命機會,他們就會聽你的,況且中原農夫本就容易聽話,遠不是羌人那麽難纏,當然了,原有大小渠帥一律蓋大印,全都由他親自看押,這幫家夥若不正兒八經看著、改造,誰也不知道會弄出什麽禍事來。


    二十萬人分成十個營,每個營兩萬人,一萬作戰正兵,一萬輜重輔助老弱兵,與交替撤退行軍時一樣,十個作戰營交替向前急行軍,急行軍百裏路程,短暫休整兩日。


    交替急行軍,交替休整,在休整的同時進行簡單的訓練,董虎不要求十萬雜牌能形成嚴整軍陣,隻要別亂跑衝亂自己軍陣,遇到緊急情形不呼啦啦一哄而散就成。


    後軍輜重營行軍緩慢些,前、中軍各有五個萬人戰鬥營,前、中兩軍輕裝行進速度較快,為了給予各級將領更多整頓、訓練軍卒時間,每急行百裏就會停下休整,等待後方輜重營,避免前中後三軍脫節。


    龐大的軍團如同雙鋒矢巨箭,而且兩個鋒矢如同電動鋸齒交替咬合,即便遇到同樣的十萬敵軍,董虎也相信,遞進衝撞軍團足以擊潰敵人。


    董虎極為謹慎,不會因在大漢朝境內就可以肆無忌憚,他將所有步卒,包括五千臨洮兒郎全部充入十萬大軍中,或充當各級將領,或充當各作戰營嫡係義從牙將,而五千本部騎則被董虎留在了身邊,由他親自押後看護後軍輜重營。


    二十萬人集團軍分成前、中、後三軍,前、中兩軍各五個萬人戰鬥營,以及後軍十個萬人輜重輔助營,三軍由董卓、監軍使郭勝、長使劉勝總掌。


    牛輔任前軍統帥,李傕、郭汜任前軍左右司馬,華雄、孫牛、胡三、董信、董耀任五營副將,直領前軍五營將士。


    徐榮任中軍統帥,張濟、樊稠任中軍左右司馬,董小乙、刑勇、董重、董骨、劉棄任五營副將,直領中軍五營將士。


    董虎任後軍統帥,原白馬羌老將擔任左右司馬、十個輜重輔助營副將。


    三軍統帥中,郭勝、劉勝都是為了混功勳或監軍的,並不怎麽過問打仗事情,董卓是征戰二十年的老將,在董虎記憶中,董卓即便到了死的那一刻,他也沒真正大敗過,是個用兵極為謹慎的人,擔任二十萬大軍統帥是極為合適的,而能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的將領,也隻能是董卓。


    牛輔出了臭主意還行,讓他打仗是不行的,但他的左右手李傕、郭汜卻極為厲害,一個是能隨時拉起一幫鬧事的家夥,一個是悍勇馬匪,一個有腦子,一個敢打敢拚,兩人分開或許不如何,可若聯手,天下能治住他們的將領還真沒幾個,牛輔做統領,李傕、郭汜做左右司馬輔佐,由他們總領前軍五個作戰營是合適的。


    徐榮跟隨董卓時間最久,在董卓任雁門令時就跟隨董卓,用兵極為沉穩,張濟、張繡叔侄自不用多說,再加上樊稠,三員悍將配上一名沉穩大將,由他們統領中軍五個萬人戰鬥營也是合適的。


    董卓也好,牛輔、徐榮等人也罷,他們都是統領,但他們不是直接統領兵卒的將領,能統領兵卒的將領,隻能是包括華雄在內的十副將,隻能是董虎名下十副將!


    大漢朝將領不在乎下麵統領兵卒的將領,在乎的是能夠統領多少兵馬,在乎的是兵卒能否為自己獲得勝利所附帶的功勳,而這與大漢朝的兵製有關,戰時臨時征募,戰後兵卒解散,再如何有本事的大將,手裏的常兵也僅有兩千卒,正因這個原因,將領們根本不在乎兵卒在不在手裏,隻要聽話就成。


    天下大亂前,將領們都不怎麽在意手下有無兵卒,在乎的是朝廷給予自己征調兵卒的權利,至於天下大亂後,諸侯遍地後,那又是一種情形。


    別人不知道張角造反意味著什麽,不知道十年後情景,董虎又如何不知別人不在乎兵卒,他怎能不在乎兵卒的直領權


    董虎不在意上麵的統領是誰,隻要不胡來讓兵卒去送死,他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不允許別人插手軍卒的事情!


    一前一後兩個巨大箭矢,每個箭矢都意味著五萬兵卒,兩個巨大箭矢交替向前,後麵則是龐大的輜重車隊,如此龐大隊伍控製著兩百裏的寬闊麵,任何人看到如此龐大隊伍,就算想有壞心思也都得老實塞進肚子裏。


    二十萬人的遷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準備時間也更長,當前軍五個萬人作戰營率先渡過黃河時,時間已經進入八月中,而南陽宛城也送來了決定勝負的一戰,幾乎就是另一個定潁城戰場的還原,當朱儁領萬卒抵達宛城後,與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一同對宛城發起數日強攻,斬宛城賊帥趙弘,然宛城賊人依然拚死抵抗,之後賊帥韓忠請降,朱儁不允,之後又強攻數日,之後行“圍三闕一”計策,十餘萬人從宛城內逃出……


    朱儁殺了好幾萬人,皇甫嵩同樣不差,在北上東郡蒼亭時,斬首八千眾,之後率眾進入冀州……


    王允不知從哪找來的張讓、封諝勾結太平道信件,然後又把信件送給何進,何進又把信件送給了皇帝劉宏,皇帝看到信件後氣了個半死,直接把信件扔到張讓、封諝臉上,一大群宦官痛哭流涕,一邊拿出無數錢財求饒,一邊哭訴他人的誣蔑……


    皇帝不是蠢貨,知道十常侍是不可能與黃巾賊勾結,這不合乎常理,在一幹宦官掏出無數銅錢後,劉宏也就不準備再追究,可宦官們損失了無數啊就又想起盧植奪回鄴縣時沒掏錢,就又給盧植上眼藥水。


    盧植丟了北中郎將,群臣廷議後,由皇甫嵩全麵接手包括廣宗、下曲陽兩個冀州戰場,也就是說,董卓即便前往下曲陽參戰,同樣會被皇甫嵩節製,得了消息時,氣的董卓兩天沒吃飯。


    董卓、董虎都與皇甫嵩性子不搭,董卓不喜皇甫嵩的主要原因還是權利的爭奪,董虎則是因為皇甫嵩對待羌人和黃巾軍的態度,而是因為大漢朝亂世之下十不存一的漢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涼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三國之西涼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