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劉宏太過胡來,自中平元年之後,能順利擔任一年半年的三公都是極為不易,可即便如此,袁隗也極為自信,自信隻要袁家能夠掌控一切,就一定能夠壓得住驟然崛起的董卓、董虎叔侄。


    袁家第一代當家人是袁安,曆經漢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帝王,先後擔任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以剛正嚴明著稱,和帝劉肇登基,竇太後垂簾聽政,車騎將軍竇憲欲要領兵北擊匈奴,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以及朝中九卿皆反對,袁安僅摘掉官帽與太後力爭就有十餘次,盡管最後還是沒能阻止竇憲討伐匈奴,之後竇憲四次北擊匈奴,迫使著北匈奴不得不西遷……


    自大漢朝立國時就與匈奴人幹仗,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後,北匈奴也還是時不時南下侵漢,自漢章帝時就有北伐匈奴人的廷議,而袁安也是極力反對的一員,按理說,匈奴人每每侵漢,隻有一方徹底倒下,這場戰爭才會停止,經過漢章帝在位時的十年休養生息,北伐匈奴也算不得什麽,但有三個事實不可忽視。


    其一是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後,匈奴人已經在走下坡路,一旦幹掉了北匈奴,草原必然會有另外一個強大草原勢力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方南匈奴鮮卑人對於大漢朝來說,北匈奴、南匈奴、鮮卑人三方混戰且實力相當才是最為有利的事情,正如董虎所領的董部義從、美稷單於庭、彈汗山鮮卑三方相互廝殺,且誰也幹不掉誰時,對於大漢朝來說才是最為有利,哪一方勢強就打壓哪一方,哪一方勢弱就支持哪一方,隻有彼此混戰消耗實力才最為符合大漢朝的利益,正如竇憲四次北伐匈奴,打殘了北匈奴,迫使著北匈奴西遷,也造就了另一個強大的鮮卑草原霸主。


    其二是大漢朝崩潰的財政,自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到漢章帝病逝僅有六十年,王莽篡漢,帝國經曆過一次天下大亂,雖然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想要極力恢複經濟,但此時的大漢朝不是一開始立國時的大漢朝,世家豪門太多了,劉秀仁德善待功勳大將是不假,但也並未從世家豪門手裏奪回財政大權,反而因為少府、大司農、水衡都尉合並緣故,讓本屬於皇室的財賦丟了個精光,即便三代帝王六十年休養生息,崩潰的帝國財政也並未得到太多的緩解、恢複、增長。


    其三竇家是外戚,竇憲北伐匈奴本身並不是什麽為國為民,而是為了掌控軍隊,借此掌握天下大權,王莽就是借助外戚篡漢的,這才過去幾十年,各大家族不願意竇家借此掌握大漢朝的兵馬大權。


    總之一句話,司徒袁安敢帶著三公、九卿與竇家對懟,袁家也順順利利地成為了天下群臣之首,在各大家族中的威望一時無兩。


    袁安死後,成了大將軍的竇憲一時權傾朝野,甚至有廢掉漢和帝的心思,中常侍鄭眾聯合司徒丁鴻,一舉殺了竇憲門下黨羽,迫使竇憲交出兵馬大權,最後竇憲及其幾個兄弟全都服毒自殺,中常侍鄭眾因功成為大長秋,宦官因此而登上曆史舞台。


    漢和帝的生母是梁氏而不是竇太後,在竇太後病逝後,漢和帝便為梁氏平反並重用梁氏一門,也就成了後來的梁氏後戚……


    袁家起於袁安,因與竇氏外戚對抗而成為群臣之首,死後其子袁敞承其誌,因其父與竇氏對抗,在漢和帝鏟除了竇氏一門後,袁敞也因此官路亨通,一路做到了司徒一職,漢和帝死後,其皇後鄧氏順利地成為太後,廢長立幼冊立不足一歲的漢殤帝劉隆登基,不久後劉隆夭折病逝,又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帝,即漢安帝。


    漢安帝年幼無法理政,太後鄧氏以及其兄鄧騭聯合中常侍鄭眾、尚書令蔡倫垂簾執政,隨著漢安帝逐漸年長,對太後鄧氏、大將軍鄧騭逐漸不滿,清流士大夫也不滿宦官和外戚掌權,袁敞和一些人就想一舉弄死了鄧騭,然而事機不密,其子與尚書郎張俊吃酒時走漏了風聲,袁敞被迫自殺。


    袁安的另一個兒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生子袁湯,漢安帝弄死了外戚鄧氏一門,病逝後由太後閻氏垂簾聽政,迎立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為帝,然劉懿登基大半年就病逝了,是為少帝。


    劉懿病逝,太後閻氏、車騎將軍閻顯、中常侍江京、樊豐秘不發喪,中常侍孫程、張賢、孟叔、馬國等十九位宦官發動宮廷政變,迎立漢安帝的兒子劉保為帝,即漢順帝,漢順帝死後,由其皇後梁妠垂簾聽政,也就開啟了大將軍梁冀的時代,漢衝帝在位兩年,病逝時僅三歲,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僅在位一年,被大將軍梁冀毒殺,其後漢桓帝劉誌登基……


    袁安與大將軍竇憲對懟,其子袁敞更是參與了推翻大將軍鄧騭的政變,另一個兒子袁京雖然遠離雒陽政治,然而袁京的兒子袁湯(袁逢、袁成、袁隗的父親,袁紹、袁術的爺爺)隨著順帝劉保的登基,每每與外戚頑強爭鬥的袁家(袁安、袁敞父子)就受到了重用,袁湯的仕途也算是四平八穩,先後擔任司空、司徒、太尉,大漢朝的三公讓他輪流做了個遍,但漢順帝劉保病逝後,大漢朝又迎來一個強橫的外戚梁氏。


    怎麽辦袁湯繼續與大將軍梁冀對懟,但他沒能鬥得過大將軍梁冀,最後被免去了所有官職,數年後病死在家中。


    袁湯沒鬥過梁冀而免去所有官職後,權勢滔天的梁冀卻在數年後被漢桓帝劉誌聯合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弄死,因劉誌親身經曆梁冀的跋扈,因袁家喜歡與外戚爭鬥,在梁冀死後,袁湯的兒子袁逢、袁隗也再次進入朝堂政治,但這個時候與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政治不一樣了,在漢桓帝劉誌弄死了梁冀後,這位親身經曆過梁冀勾結外廷文武的二十年,極為厭惡“大將軍”三字,也不信任外廷文武,轉而親信內廷宦官,也從這個時候,宦官的權勢一躍超過了權傾朝野的大將軍,而且還開啟了黨錮時代。


    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與外戚爭鬥了幾十年,在清流官吏、文人中有著難以想象的威望,也造就了強大的汝南袁家,但在漢桓帝劉誌弄死了梁冀,在皇帝親信宦官,開啟了黨錮時代後,大漢朝朝堂上政治爭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本的皇權與大將軍外戚的爭鬥,轉而變成了內外廷的激烈廝殺,而且還是皇帝支持的內廷宦官與外廷文武的廝殺。


    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與外戚大將軍廝殺、對懟,無論出於什麽目的,祖孫三代都是隱形站在皇帝、皇權一邊的,也因這個關係,無論祖孫三代最後是如何的失敗,一旦皇帝執掌了皇權,一旦皇帝幹趴下了外戚大將軍,袁家總是能順利再次崛起,再次獲得重用,但在漢桓帝劉誌弄死了大將軍梁冀後,黨錮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皇帝站在了內廷宦官的身後,也就是皇帝與宦官捆綁在了一起,袁家還與誰爭鬥、對懟


    與宦官爭鬥、對懟那就是站在了皇帝劉誌的對立麵,就會被黨錮幹掉!而這個時候,一個叫“袁赦”的中常侍宦官的出現,解決了袁逢、袁成、袁隗三兄弟的困難,袁家自此在漢桓帝劉誌、漢靈帝劉宏兩代帝王時,轉變成了夾在內宮、外廷之間的“牆頭”家族。


    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時,一直以“剛正不阿”聞名天下,一直是清流中的扛把子,可現在的袁家卻因為“黨錮”而自保選擇了“牆頭人”角色,在清流官吏中難免遭受非議,不僅如此,即便袁家內部也同樣有一些人極為不滿,諸如袁隗的侄子袁閎就極為不滿,情願做個隱士也不願意袁隗舉薦入仕,甚至在“司隸校尉陽球事件”時,袁閎也在朝廷抓捕清流黨人名單中,當然了,因此時的袁家與曹操曹家差不多,即便曹操打死了中常侍蹇碩的叔父,內宮宦官們在曹騰斡旋下,蹇碩的叔父死了也就死了,同樣的,在袁逢、袁隗的低姿態示好下,內廷宦官們對袁閎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袁家為了在黨錮之下自保,選擇了“牆頭人”角色,但袁隗並不甘心如此,精明若鬼的袁隗能不知道袁紹、曹操私下裏結交清流黨人,幫助清流黨人躲避抓捕嗎但他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私下裏予以幫助。


    袁隗想要恢複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的榮譽、威望,在中平元年黃巾軍造反後,皇帝劉宏徹底結束了對清流黨人的黨錮,袁隗也迅速與內廷割裂開來,可袁家畢竟在“牆頭人”角色上玷汙袁家的名望,如何能夠洗刷這些年遭受的恥辱


    隻有一個法子,徹底幹掉整個內廷宦官!


    隻有重新成為幹掉內廷宦官的急先鋒,才能恢複“袁安、袁敞、袁京、袁湯祖孫三代”時袁家名譽,才能與上三代一樣,讓袁家成為清流官吏、文人中的扛把子,成為天下官吏中魁首!


    袁隗極為自信,自袁安時代開始,先後經曆了大將軍竇憲、鄧騭、閻顯、梁冀、竇武勢強外戚,這五位大將軍哪一個不比何進、董卓強大可最後又如何還不是個個身死族滅他袁隗就算應允了董卓“司空”一職又如何


    何進同樣極為自信,正如袁家四世子孫所經曆過的五任大將軍,他們又哪一個不是在活著時候威壓天下隻要妹妹做了太後,隻要自己做了真正大將軍後,區區一個董卓、董虎又如何能翻出手掌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涼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三國之西涼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