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看著神色肅然的董瑁,舉著酒盞向他示意了下,見他默默搖頭,自己一口飲下……


    “天地有輪回,世間有因果,天下大亂是必然的因緣果的結果。”


    “大亂的原因無非是因政治、經濟、軍事、民生腐敗、困頓到了一定程度,是社會矛盾不可調和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明君的出現就能平滅掉天地怨火的,即便是太祖、光武帝在世,天下也將再啟戰國爭霸戰火,也隻能通過戰爭手段才能讓天下恢複平靜。”


    “但大公子也當能從咱的話語中看到一些事情,叔父取代了大將軍何進後,若能安穩天下局勢不崩還罷,可若局勢一旦崩壞,遷都就成了最英明的決定,至少對於董家是如此。”


    董虎皺眉道:“既然遷都是保存實力最佳選擇,那麽何時是遷都最佳時期呢”


    “自二三月開春至秋天雪降這段時間裏,隻要避開了漫天大雪都是可以遷都的,但咱覺得,最佳的遷都時間就是麥收前遷都。”


    “僅從遷都本身來看,五月麥收後遷都最是合適,這個時候有了更多糧食物資,遷都不會發生百姓無糧而遭受大饑荒,不至於餓死無數人,但這個時候遷都也最為困難,尤其是在毫無準備情況下,因為在百姓完全將麥子收入倉庫後,時間也就進入了六月多雨季節。”


    “且不說百姓願不願離開,就算強行縱火焚燒雒陽、各個縣城、村寨,強行用著刀子逼迫,無數百姓也會因拖拉著沉重糧食輜重而行動遲緩,自雒陽至長安足有千裏,沿途需要行走在弘農郡崎嶇道路上,遷徙至少超過一兩個月,六七月本就多雨,一旦糧食被雨水浸泡過,糧食也就徹底廢了。”


    “糧食因陰雨而毀壞,自六月開始遷徙,至少需要一兩個月完成遷徙,也就是說,當幾十上百萬人遷徙到長安時,天上已經飄起了雪花,百姓無取暖避寒屋舍,就會凍死無數。”


    董瑁默默點頭,但沒人開口打斷董虎的話語。


    “這些隻是遷都本身的問題,而造成遷都的原因卻是雒陽遭受北、東、南三個方向二十萬叛軍圍攻的結果。”


    “現在正值最嚴寒時節,還無法得到有無反叛的消息,而且即便那些人反叛,在這個時節也不可能征募到多少兵卒,隻有在春暖雪融之後才能夠大量征募,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三兩日間就聚起二十萬兵馬,也就是說,自二三月開始,叛軍數量是由少逐漸增多的過程,叛軍兵力鼎盛時期是在夏收後,無論是兵力、糧食輜重都達到了巔峰,正值氣勢最盛當口。”


    “賊人兵少時,可以強迫著百姓遷都,賊人達到二十萬,自三個方向圍攻雒陽,數十近百萬百姓如何還願意背井離鄉這個時候,會不會發生百萬百姓與我軍混戰敵人會不會趁機落井下石”


    ……


    “所以咱認為,最佳的遷都的時間是二月春暖雪融之時,這個時候正值青黃不接時,百姓沒有多少糧食輜重,可以輕裝上陣,一個月內進入關中,這個時候還沒有錯過秋糧的耕種時節,也有時間相互幫助修建避寒屋舍。”


    “唯一的弊端就是百姓沒能收割家中麥子,肯定會陷入半年的饑荒之中,但是呢……董厚在八月時就拿下了河東郡,咱在上郡、西河郡、河套三郡的各個牧場中有千萬頭牛羊。”


    “自雁門郡、太原郡、河東郡向雒陽運糧,路途中必須要經過道路崎嶇的弘農郡,花費的時間、沿途消耗不知多少,可若是將糧食運入長安就要便捷得多了,至少沿途道路要平整的多,而且百姓自雒陽遷往長安時,完全可以自風陵渡進入河東郡,自己帶著自己的救命糧進入關中也就是了,若是河東郡囤積的糧食不足,可以從上郡、西河郡、河套三郡牧場裏抽調數百萬頭牛羊南下長安。”


    龐德、高順、董嗣忠全一臉驚駭,董白、劉辯一個年幼一個涉世未深還不懂,董瑁心下驚駭的同時,卻又默默點頭認同了董虎的話語,他在並州做了一年的並州牧,對並州的事情知道的更多,尤其震驚平城、間城、馬邑三城內儲存的巨量糧食。


    “二月遷都,田地裏的麥子就成了兵卒軍糧……咱其實根本不在乎百萬畝田地,對於咱來說,遷都之後,整個雒陽八關之內的田地都是咱的,咱想耕種……打滾著耕種都沒問題!”


    “一群隻知道看眼前的混蛋……爺們都懶得理會他們!”


    幾人聽他這麽說,全都露出一陣苦笑,正如他所說,一旦兩郡五州真的造反,一旦來年真的發生了二十萬兵馬三麵圍攻雒陽,甚至還要自武關圍攻空虛的關中,最為穩妥的做法就是戰略後移,也正如他所說,二月是最佳的遷都時間,隻有在這個時間裏跑去關中才能收獲一季秋糧,也能避開冬日的嚴寒。


    可一旦遷都後,雒陽八關之內全都成了片荒蕪廢地,讓牛輔他們在敵軍前沿屯田種地那不是開國際玩笑嗎


    董虎實力雄厚,兄弟足有二十萬之多,即便他不開口,董卓也會讓他在前線與關東諸侯對抗,到了那個時候,鬼才管他怎麽耕種、收割遷都舍棄的麥子呢!


    聽是聽明白了,董瑁卻苦笑不已……


    穀爌


    “虎娃你既然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你怎麽還……”


    “唉……”


    董瑁苦笑不已,董虎卻皺眉數息……


    “大公子,你怎麽還沒明白二小姐嫁給劉協,叔父成了上公相國、掌尚書台,牛輔掌西園八營、徐榮掌雒陽營、胡軫掌五千騎營、董璜掌十二城門,大公子掌司農……這些都是確保朝堂穩定、軍隊穩定的手段,甚至讓老劉在冀州鬧事,這些都是在雒陽不動彈情況下,竭力掌控住雒陽安穩、天下安穩的手段!”


    “但這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咱們涼並武人不能自亂陣腳!自己人不能相互鬧騰情況下!”


    董瑁心髒陡然升起一股寒意……


    “外敵再如何強大,隻要自己不亂陣腳,他人就很難擊敗咱們,可你再看看牛輔那幫混蛋,明明自己的腦袋都已經伸到了他人刀下,還他娘地為了點田地……算了,咱都懶得理會他們!”


    “咱先不說來年會發生的屁事,咱就說百萬畝田地自身分配的問題。”


    “掌握兵馬的就這麽幾個人,牛輔、董璜、徐榮、胡軫四人,按照親近遠疏,牛輔、董璜肯定是拿大頭的,可大公子有無看到牛輔、董璜他們背後的兵卒都是些什麽貨色他們拿大頭,隸屬於美陽漢兵一係的牛輔、胡軫怎麽會滿意僅這些田地分配的屁事就足以讓各方不滿、仇視!”


    “哼!”


    “還他娘地沒與外敵開戰呢,自己就他娘地打起來,又怎麽可能守得住雒陽”


    董虎不滿冷哼一聲,對牛輔等人極為惱火不滿。


    “起初呢,咱雖然認為作亂的兵馬會有二十萬,但咱根本不畏懼他們,兩郡五州大體上都是平原,咱此次前來的一共有四個騎營兩萬精銳騎,隻要咱自己人心思不亂,沒人扯咱的後腿,咱根本不怕他們。”


    “所以呢,咱想著先拿宦官們田地上的糧食做抵押,向各大家族進行借貸,咱用和平的法子,先將富戶們家中的錢糧騙到手裏,確保軍隊半年內無需擔心糧食輜重事情,等到那些家夥造反了,咱就去搶他們的錢糧。”


    董虎一口飲下酒水,吐著酒氣說道:“討回宦官們的田地,目的不是田地本身,而是建立在不遷都的基礎上,是以雒陽為中心的基礎上,是在咱們自己人不勾心鬥角基礎上,若是遷都長安……咱才不在乎那些田地呢!了不起咱跑回河東,叔父想咋整咋整!咱才不管呢!”


    看著渾小子真的生氣了,董瑁心下歎息,拍了兩下他手背,說道:“此事太過重大,能不能給哥哥一日時間”


    董虎吐了口氣,轉頭看了眼劉辯,歎氣道:“咱聽說了些叔父與眾臣在崇德殿上商議廢立辯弟事情,聽說了叔父詢問辯弟的問題,事實上辯弟並未說錯!”


    “天下大亂的緣由不是宦官引起的,而是食邑諸侯,是難以計數的世家豪門家族造成的結果,原因並不複雜,就是因為百姓身上除了三十稅一、口賦、算賦、更賦外,還要擔負供養諸侯的食邑,還要承擔至少五成以上的佃租!”


    “一戶五口人,就以兩口人可以耕種,耕種三十畝田沒有問題,一畝產糧三石,一戶可收獲九十石,田稅兩石,一石糧以兩百錢計,口賦、算賦、更賦咱就算是一共千錢,也就是說,一戶人家隻需要交給朝廷五石糧就能完成所有賦稅,最後還剩下八十五石糧食,足夠百姓吃飽穿暖。”


    “可若在朝廷賦稅後,再交了半數地租了呢再供養食邑家族了呢百姓還能否繼續生活下去還能否向朝廷繳納賦稅”


    “世家豪門越多,食邑家族越多,百姓越窮,朝廷賦稅越少,以至於民怨鼎沸,到處都是叛亂,到處都是耗費錢糧窟窿,偏偏朝廷褲兜裏沒有錢糧!”


    董虎歎氣道:“百姓原本是應該供養朝廷的,現在的百姓卻轉而供養無數大大小小家族,原本的口賦、算賦、更賦就沒有辦法繼續下去,朝臣們就會說朝廷的賦稅太高,就會要求降低賦稅,事實呢若百姓不供奉無數家族、富戶,百姓是可以繳納這些賦稅的。”


    “大漢朝四百年來豢養了太多太多的食邑家族,土地兼並達到一定程度,供奉朝廷的自由農夫減少到一定數量後,改朝換代就無可避免,隻有通過戰爭手段,殺死無以計數的封侯食邑家族,殺死無數富戶家族,隻有將供奉世家豪門家族的百姓變成沒有負擔的自由農夫,隻有自由農夫達到絕對數量,天下才會迎來長治久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涼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三國之西涼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