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合格的梟雄,一將功成萬骨枯,有些犧牲是必須付出的代價,董虎是不會為無可避免的事情徹夜難眠的,他之所以一夜輾轉反側,主要還是涼州軍的內部穩定的事情,是消除董部義從上下的不滿聲音。
董卓一人飛升,他的嫡係將領都雞犬成仙了,可董部義從上下卻沒有得以提升,沒有因為董家成為頂級權貴而獲得更大的好處,盡管董虎強勢按著軍中內部的不滿,不滿聲音終究存在卻是事實。
時間緊迫,董虎也沒有太過拖延,與董瑁一同開了個軍議,軍議上並未多說什麽,將最近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總結一下,對未來的局勢進行大致的推斷……
“性格決定命運,利益決定人的行為,有什麽樣的性格,裏麵夾雜著怎樣的利益,就會做出怎樣的舉動。”
董虎端著茶水飲了口,看向一個個挺胸凸肚將領……
“叔父被朝廷打壓了將近三十年,且不論叔父忠心與否的問題,僅這種世家豪門的驕傲,那也不允許叔父……或者說我涼並邊地野民登上帝國權利巔峰。”
“世家豪門的驕傲性格不允許。”
“利益上呢”
董虎看向孫牛,一臉笑意看向黑大個。
“若是黑牛在幹掉了內廷宦官後,眼看著就要獲得所有的權利、名望、榮耀,在這種情形下,突然被胡三半路搶了去,黑牛你會心甘情願舍棄一切嗎”
孫牛看了眼胡三,上前道:“胡三若敢搶咱黑牛的東西,咱一定揍他!”
胡三氣的老臉漲紅,但這是主公舉的例子,想要惱怒孫牛卻又沒法子,隻能漲紅著老臉,看的他人一陣好笑。
“嗬嗬……”
“所以啊,無論是世家豪門的驕傲,還是事關清流文人的權利、利益,他們都不可能忍氣吞聲的,除了這些外,還有咱們自身的問題,諸如叔父和咱們涼州軍在雒陽沒有根基,諸如天下大義,諸如他們的士大夫治國理想……等等,一旦來年他們不反,日後再反,他們就是妥妥的反賊!”
“所以,基於此等理由,咱基本可以斷定來年必大戰連連,那麽哪裏會反呢叛軍的數量又有多少呢”
董虎起身,用著小竹竿指著懸掛在廳堂前的粗略地圖,用著小竹竿指向長江、川蜀……
“長江以南水道縱橫、道路難行,距離雒陽較遠,即便有心造反,頂多也就聲援一下,與江南差不多的還有川蜀益州,這些地方即便造反也隻是割據一方,想要威脅到雒陽是極為困難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幽州北麵是烏丸人、鮮卑人,幽州牧劉虞即便想造反,他也會考慮咱們會不會讓代郡、上穀郡的烏丸人南下侵入幽州事情,即便咱沒有這個心思,劉虞也會擔心幽州兵馬南下雒陽後,烏丸人有無趁機抄了他的老巢事情。”
董虎點著幽州說道:“幽州有著現實威脅,應該不會這麽愚蠢的不顧一切,還有就是……漢室威嚴的問題,冀州牧王芬、河內太守丁原的清君側是打擊漢室威嚴行為,無數亂兵殺入皇宮是打擊漢室威嚴行為,來年若發生叛亂,他們同樣是在打擊漢室威嚴,幽州牧劉焉若真的是個忠臣,真的在乎漢室威嚴、劉姓社稷的話,就不可能與他人一同反叛。”
話語說罷,董虎轉而看向右側的劉辯。
“辯弟已經退位了,為了避免天下百姓、幽州百姓慘遭戰亂,一會辯弟就與劉虞寫封勸諫信件。”
所有披甲將領齊齊看向有些不知所措的劉辯,見他如此,董虎暗自搖頭,麵上卻無異樣。
“此事就如此吧。”
說罷,又看向董瑁。
“辯弟已經退位了,勸諫也代表不了陛下和朝廷,陛下還需同時寫封勸諫書,讓朝廷派個使臣前往,咱估摸著,幽州不會真的無腦反叛的。”
董瑁神色鄭重道:“軍議之後,咱親自去尋父親!”
穀滻
董虎默默點頭,又一一看向堂下所有將領……
“即便沒有辯弟、陛下的書信,咱也相信幽州不大可能造反,即便幽州真的不顧一切造反,頂多也就三五千兵馬。”
張遼上前道:“主公說的沒錯,張純、張舉造反時,幽州也沒能拿出多少兵馬救援被圍的公孫瓚,即便他們造反也絕對不會有多少兵馬的!”
董重點頭道:“幽州人口兩百萬,人口比涼並加起來還多,但幽州北麵還有六七十萬烏丸、鮮卑人,盡管烏丸人夾在幽州與鮮卑人之間而不敢輕易反叛,可那是在大漢朝不大亂情形下,一旦天下真的亂了,誰也不敢保證烏丸人會不會趁機殺入幽州,那劉虞當不會真的這麽愚蠢。”
眾將一陣點頭讚同,大漢朝強勢的時候,一些人即便有叵測心思也不敢造反,可大漢朝威嚴盡失、天下大亂了,誰還敢保證
十八路諸侯中有公孫瓚,可依照現在情形,幽州根本沒有參與造反的現實條件,但董虎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公孫瓚與孫堅都是性子激進的人,誰也不敢保證公孫瓚就一定不會出兵,但有一點可以百分百肯定,幽州即便出兵,也絕對不可能有多少兵馬。
無論幽州有無出兵的可能,派人勸諫一下劉虞總不會錯的。
董虎坐回座椅,一邊飲著茶水,一邊等待將士們嗡鳴平靜下來……
“河內郡有八十萬人,冀州六百萬人,兗州四百五十萬人,徐州三百萬人,青州四百萬人,豫州五百五十萬,南陽郡有口兩百四十五萬人,人口共計兩千六百二十五萬。”
“兩千六百二十五萬人口大多都生活在易於耕種的平原地方,而這些肥沃地方大多都是世家豪門霸占的地方,或者說是清流士人可以影響到的地方,若要反對咱們且有能力出兵,這些就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兩千六百二十五萬人口是官方記錄的人口,作為世家豪門的腹心之地,藏匿人口是必然,都是心知肚明的屁事,咱就不再多說,就依照兩千六百萬人口計,抽調二十萬兵馬根本算不得什麽。”
一幹將領原本還毫不在意,可當董虎開口“兩千六百萬”數字時,所有人都極為鄭重,要知道涼州、並州、三輔、河東郡、弘農郡、河南尹所有人口加在一起才四百萬,董部義從實際控製的人口才兩百五十萬。
“兩千六百萬”讓所有人心頭沉重……
“咱們真正能控製住的地方隻有並州、涼州,董厚拿下河東郡僅有三個月,我軍進入關中三輔、雒陽同樣僅有三個月,與河內郡、南陽郡,與冀、兗、青、徐、豫五州差不多,司隸校尉部同樣是士族、豪強控製力很強的地方,想要短時間內收攏人心,達到涼並百姓那樣支持咱們,那是不可能的。”
“兩郡五州是外在的敵人,盡管現在尚還沒有得到這些地方是否造反消息,但作為統兵將領,不能將事情往好的一方去想,而應該考慮最壞情形,蓋因……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外有兩郡五州造反,內有河南尹、弘農郡、三輔、河東郡兩百萬百姓不支持,朝堂上同床異夢的文武大吏內外勾結,西園八營、十二城門兵馬的不可靠,所以呢,咱們即便憑借著兵馬精銳可以擊敗各路叛軍,也要遷都戰略後移。”
董虎起身,再次用著小竹竿指著懸掛的地圖……
“守久必失,失其地,失其民,失其國。”
“兩郡五州自‘北、東、南’三個方向圍攻雒陽,雒陽身處前線,若雒陽百姓是我並州平城百姓,雒陽八關之地尚可與敵持久對攻,可雒陽百姓並非與我等齊心同力,將之遷入關中三輔之地……”
董虎用著竹竿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說道:“三輔之南有秦嶺為阻,可堵住入蜀各處要道,堵著荊襄自丹水穀地侵入關中的武關,甚至讓徐晃、嗣節、嗣義領兵殺入漢中郡,控製漢中郡,以漢中郡為緩衝,或繼而殺入益州蜀郡,以辯弟取代以州牧亂天下的劉焉,或以漢中郡阻擋蜀郡的侵入。”
“三輔南有秦嶺以擋,西為涼州,北有並州上郡,東有河東郡為側翼,有雒陽為緩衝,關中三輔可安若泰山,百姓遷入關中後,可用十年、二十年緩緩仁德施政,讓百姓從不支持我涼州軍,逐漸成為忠誠擁護者,如此之下,我涼州軍的實際控製的人口就由涼並兩百萬人增加到四百萬人。”
董虎扔下小竹竿,看向有些緊張的劉辯,笑了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叔父當下的所作所為實則與大將軍何進沒有什麽不同,都是想讓自己變成世家豪門中一員,想要讓清流士人認可。”
“世家豪門認可,清流士人認可,各州郡就不會有清君側反叛屁事,朝廷就還依然這麽不死不活延續下去,你僅需看一看朝中官吏任免情形就可知一二,諸如大司空劉焉、司徒黃琬、司空楊彪,諸如恢複前太傅陳蕃一幹清流黨人的爵位,如陳蕃之子陳逸破格提拔魯國相、竇武之孫竇輔舉為孝廉,諸如尚書馬日磾,那王允更是在短短兩個月內先後曆經太仆、尚書台仆射、尚書,諸如叔父身邊的那些人……諸如禦史中丞韓馥調任冀州牧,侍中劉岱調任兗州刺史,清流士人孔伷、張諮分別出任豫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尚書侍郎服虔出任九江郡太守,議郎孔融出任北海國相,守宮令荀彧出任亢父縣令,王匡任河內太守,袁紹任渤海郡太守,鮑信任濟北相……”
董虎說著這些人時,心下卻嘀咕不斷,在朝廷擔任三公要職的袁隗、黃琬、楊彪也好,或是在朝廷做個小吏,亦或待在董卓身邊任幕僚,這些都算不得什麽,即便有啥壞心眼也需要說服董卓才行,可外調到地方的那些家夥,無一例外的都成了伐董諸侯的一員,但也不可否認,董卓這麽四處拉攏清流文士,實際上與前任大將軍竇武、何進也沒有多少區別,若一定說有區別,那就是大將軍何進將兵權分給了袁紹、曹操等清流士人一些,而董卓屁個兵權也不讓他人沾染。
董卓一人飛升,他的嫡係將領都雞犬成仙了,可董部義從上下卻沒有得以提升,沒有因為董家成為頂級權貴而獲得更大的好處,盡管董虎強勢按著軍中內部的不滿,不滿聲音終究存在卻是事實。
時間緊迫,董虎也沒有太過拖延,與董瑁一同開了個軍議,軍議上並未多說什麽,將最近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總結一下,對未來的局勢進行大致的推斷……
“性格決定命運,利益決定人的行為,有什麽樣的性格,裏麵夾雜著怎樣的利益,就會做出怎樣的舉動。”
董虎端著茶水飲了口,看向一個個挺胸凸肚將領……
“叔父被朝廷打壓了將近三十年,且不論叔父忠心與否的問題,僅這種世家豪門的驕傲,那也不允許叔父……或者說我涼並邊地野民登上帝國權利巔峰。”
“世家豪門的驕傲性格不允許。”
“利益上呢”
董虎看向孫牛,一臉笑意看向黑大個。
“若是黑牛在幹掉了內廷宦官後,眼看著就要獲得所有的權利、名望、榮耀,在這種情形下,突然被胡三半路搶了去,黑牛你會心甘情願舍棄一切嗎”
孫牛看了眼胡三,上前道:“胡三若敢搶咱黑牛的東西,咱一定揍他!”
胡三氣的老臉漲紅,但這是主公舉的例子,想要惱怒孫牛卻又沒法子,隻能漲紅著老臉,看的他人一陣好笑。
“嗬嗬……”
“所以啊,無論是世家豪門的驕傲,還是事關清流文人的權利、利益,他們都不可能忍氣吞聲的,除了這些外,還有咱們自身的問題,諸如叔父和咱們涼州軍在雒陽沒有根基,諸如天下大義,諸如他們的士大夫治國理想……等等,一旦來年他們不反,日後再反,他們就是妥妥的反賊!”
“所以,基於此等理由,咱基本可以斷定來年必大戰連連,那麽哪裏會反呢叛軍的數量又有多少呢”
董虎起身,用著小竹竿指著懸掛在廳堂前的粗略地圖,用著小竹竿指向長江、川蜀……
“長江以南水道縱橫、道路難行,距離雒陽較遠,即便有心造反,頂多也就聲援一下,與江南差不多的還有川蜀益州,這些地方即便造反也隻是割據一方,想要威脅到雒陽是極為困難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幽州北麵是烏丸人、鮮卑人,幽州牧劉虞即便想造反,他也會考慮咱們會不會讓代郡、上穀郡的烏丸人南下侵入幽州事情,即便咱沒有這個心思,劉虞也會擔心幽州兵馬南下雒陽後,烏丸人有無趁機抄了他的老巢事情。”
董虎點著幽州說道:“幽州有著現實威脅,應該不會這麽愚蠢的不顧一切,還有就是……漢室威嚴的問題,冀州牧王芬、河內太守丁原的清君側是打擊漢室威嚴行為,無數亂兵殺入皇宮是打擊漢室威嚴行為,來年若發生叛亂,他們同樣是在打擊漢室威嚴,幽州牧劉焉若真的是個忠臣,真的在乎漢室威嚴、劉姓社稷的話,就不可能與他人一同反叛。”
話語說罷,董虎轉而看向右側的劉辯。
“辯弟已經退位了,為了避免天下百姓、幽州百姓慘遭戰亂,一會辯弟就與劉虞寫封勸諫信件。”
所有披甲將領齊齊看向有些不知所措的劉辯,見他如此,董虎暗自搖頭,麵上卻無異樣。
“此事就如此吧。”
說罷,又看向董瑁。
“辯弟已經退位了,勸諫也代表不了陛下和朝廷,陛下還需同時寫封勸諫書,讓朝廷派個使臣前往,咱估摸著,幽州不會真的無腦反叛的。”
董瑁神色鄭重道:“軍議之後,咱親自去尋父親!”
穀滻
董虎默默點頭,又一一看向堂下所有將領……
“即便沒有辯弟、陛下的書信,咱也相信幽州不大可能造反,即便幽州真的不顧一切造反,頂多也就三五千兵馬。”
張遼上前道:“主公說的沒錯,張純、張舉造反時,幽州也沒能拿出多少兵馬救援被圍的公孫瓚,即便他們造反也絕對不會有多少兵馬的!”
董重點頭道:“幽州人口兩百萬,人口比涼並加起來還多,但幽州北麵還有六七十萬烏丸、鮮卑人,盡管烏丸人夾在幽州與鮮卑人之間而不敢輕易反叛,可那是在大漢朝不大亂情形下,一旦天下真的亂了,誰也不敢保證烏丸人會不會趁機殺入幽州,那劉虞當不會真的這麽愚蠢。”
眾將一陣點頭讚同,大漢朝強勢的時候,一些人即便有叵測心思也不敢造反,可大漢朝威嚴盡失、天下大亂了,誰還敢保證
十八路諸侯中有公孫瓚,可依照現在情形,幽州根本沒有參與造反的現實條件,但董虎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公孫瓚與孫堅都是性子激進的人,誰也不敢保證公孫瓚就一定不會出兵,但有一點可以百分百肯定,幽州即便出兵,也絕對不可能有多少兵馬。
無論幽州有無出兵的可能,派人勸諫一下劉虞總不會錯的。
董虎坐回座椅,一邊飲著茶水,一邊等待將士們嗡鳴平靜下來……
“河內郡有八十萬人,冀州六百萬人,兗州四百五十萬人,徐州三百萬人,青州四百萬人,豫州五百五十萬,南陽郡有口兩百四十五萬人,人口共計兩千六百二十五萬。”
“兩千六百二十五萬人口大多都生活在易於耕種的平原地方,而這些肥沃地方大多都是世家豪門霸占的地方,或者說是清流士人可以影響到的地方,若要反對咱們且有能力出兵,這些就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兩千六百二十五萬人口是官方記錄的人口,作為世家豪門的腹心之地,藏匿人口是必然,都是心知肚明的屁事,咱就不再多說,就依照兩千六百萬人口計,抽調二十萬兵馬根本算不得什麽。”
一幹將領原本還毫不在意,可當董虎開口“兩千六百萬”數字時,所有人都極為鄭重,要知道涼州、並州、三輔、河東郡、弘農郡、河南尹所有人口加在一起才四百萬,董部義從實際控製的人口才兩百五十萬。
“兩千六百萬”讓所有人心頭沉重……
“咱們真正能控製住的地方隻有並州、涼州,董厚拿下河東郡僅有三個月,我軍進入關中三輔、雒陽同樣僅有三個月,與河內郡、南陽郡,與冀、兗、青、徐、豫五州差不多,司隸校尉部同樣是士族、豪強控製力很強的地方,想要短時間內收攏人心,達到涼並百姓那樣支持咱們,那是不可能的。”
“兩郡五州是外在的敵人,盡管現在尚還沒有得到這些地方是否造反消息,但作為統兵將領,不能將事情往好的一方去想,而應該考慮最壞情形,蓋因……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外有兩郡五州造反,內有河南尹、弘農郡、三輔、河東郡兩百萬百姓不支持,朝堂上同床異夢的文武大吏內外勾結,西園八營、十二城門兵馬的不可靠,所以呢,咱們即便憑借著兵馬精銳可以擊敗各路叛軍,也要遷都戰略後移。”
董虎起身,再次用著小竹竿指著懸掛的地圖……
“守久必失,失其地,失其民,失其國。”
“兩郡五州自‘北、東、南’三個方向圍攻雒陽,雒陽身處前線,若雒陽百姓是我並州平城百姓,雒陽八關之地尚可與敵持久對攻,可雒陽百姓並非與我等齊心同力,將之遷入關中三輔之地……”
董虎用著竹竿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說道:“三輔之南有秦嶺為阻,可堵住入蜀各處要道,堵著荊襄自丹水穀地侵入關中的武關,甚至讓徐晃、嗣節、嗣義領兵殺入漢中郡,控製漢中郡,以漢中郡為緩衝,或繼而殺入益州蜀郡,以辯弟取代以州牧亂天下的劉焉,或以漢中郡阻擋蜀郡的侵入。”
“三輔南有秦嶺以擋,西為涼州,北有並州上郡,東有河東郡為側翼,有雒陽為緩衝,關中三輔可安若泰山,百姓遷入關中後,可用十年、二十年緩緩仁德施政,讓百姓從不支持我涼州軍,逐漸成為忠誠擁護者,如此之下,我涼州軍的實際控製的人口就由涼並兩百萬人增加到四百萬人。”
董虎扔下小竹竿,看向有些緊張的劉辯,笑了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叔父當下的所作所為實則與大將軍何進沒有什麽不同,都是想讓自己變成世家豪門中一員,想要讓清流士人認可。”
“世家豪門認可,清流士人認可,各州郡就不會有清君側反叛屁事,朝廷就還依然這麽不死不活延續下去,你僅需看一看朝中官吏任免情形就可知一二,諸如大司空劉焉、司徒黃琬、司空楊彪,諸如恢複前太傅陳蕃一幹清流黨人的爵位,如陳蕃之子陳逸破格提拔魯國相、竇武之孫竇輔舉為孝廉,諸如尚書馬日磾,那王允更是在短短兩個月內先後曆經太仆、尚書台仆射、尚書,諸如叔父身邊的那些人……諸如禦史中丞韓馥調任冀州牧,侍中劉岱調任兗州刺史,清流士人孔伷、張諮分別出任豫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尚書侍郎服虔出任九江郡太守,議郎孔融出任北海國相,守宮令荀彧出任亢父縣令,王匡任河內太守,袁紹任渤海郡太守,鮑信任濟北相……”
董虎說著這些人時,心下卻嘀咕不斷,在朝廷擔任三公要職的袁隗、黃琬、楊彪也好,或是在朝廷做個小吏,亦或待在董卓身邊任幕僚,這些都算不得什麽,即便有啥壞心眼也需要說服董卓才行,可外調到地方的那些家夥,無一例外的都成了伐董諸侯的一員,但也不可否認,董卓這麽四處拉攏清流文士,實際上與前任大將軍竇武、何進也沒有多少區別,若一定說有區別,那就是大將軍何進將兵權分給了袁紹、曹操等清流士人一些,而董卓屁個兵權也不讓他人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