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確實需要回涼州看一看,不僅是需要走一圈涼州,並州、漠南漠北草原都需要走一圈,他需要看一看各地情況,需要親眼看一看各總管、將軍有無其他心思,需要了解他的影響力還能否控製得住各處的兵馬,他可不想做個剝玉米的狗熊,掰了一個又扔了一個,更不想讓萬裏草原脫離控製。
在他心裏,萬裏草原是比中原天空更為重要的存在。
大丫了解他的意圖,若他時時趴在袁紹、曹操等人的家門口,那幫家夥肯定時時抱成團,隻有遠離一些,各路諸侯才會彼此大打出手,而一旦大打出手造成了仇怨,再次聯手的難度就不知大了多少,即便日後再次聯手了,也絕對是相互戒備,唯恐對方吞了自己兵馬情形。
知道他的心意,對他想要返回涼州也不再堅持。白天時的大丫還毫無任何異樣,在董虎與幾位老將商議著屯田兵卒事情時,她隻是在旁充當助手,可到了晚上,三十歲的女人就成了頭索求無度的母狼,即便董虎正值巔峰青壯年紀,也差點開口求饒。
一連三日,董虎都有些怕了嬌豔如花的大媳婦,一連三日軍議,一幹老將皆是捋須輕笑,年輕將領們則正襟危坐,倆眼睛卻不時往他與嬌豔了許多的大丫身上偷瞄,氣的他不時就會用小竹竿敲在董重、張遼、武安國三人腦袋上。
私下裏與幾位老將交代了清楚,而老將們遠比性子衝動的年輕將領更加清楚涼並的重要性,對他想要返回一趟涼州也極為認同。
一連三日,白日裏處理政務,晚上就與大丫一起造小人,瞅著空時會陪著孩兒們講些小故事,帶著他們在雒陽走走,權當視察一下雒陽城修複的情況。
雒陽是東漢王朝帝都,或許因為東漢王朝較窮、商業不發達緣故,人口規模遠未達到百萬級城市,但短時間內修複原有的樣貌卻很難,除了街道兩旁修建了諸多店麵樣式的木樓外,其他地方還都是些瓦礫,而且即便是街道兩旁的木樓,看著搭建的木頭上的黑色,就知道是從不少毀壞的人家拆建的。
街麵上清一色的“董”字招牌,看到這一幕時,董虎暗自捂嘴尷尬,大丫的吃相也太難看了些,雒陽城橫七豎八數十條主幹街道全都是董字招牌,軍中將領想整幾間做生意都難,但他並未多說什麽,畢竟他也需要無數銅錢來支撐紙幣的發行,需要無數錢財養活兵馬。
明麵上雖然沒有說什麽,私下裏還是與大丫說了此事。店鋪所有權可以留在手裏,但需要拿出一些低價租給他人,擬定個合同什麽的,店鋪毀壞了讓租店人自己掏錢維修,租金權當治安管理費、衛生費什麽的,沒必要吃相這麽難看。
雒陽二十一城,人丁百萬,平均下來也就每個縣五萬人,而後世隨便扔出一個縣也是百萬人口。
一個縣才五萬人,人丁少,市場規模小,資金流轉的較慢,相應的運輸、儲存、人力成本就要增加,再加上兵卒、地痞、官吏的剝削,市場想繁榮都很困難,大丫想壟斷並不繁榮的所有市場,以此維持紙幣的信譽也算正常,可這吃相也著實難看了些。
維持紙幣的信譽,就必須保證紙幣能夠充當銅錢購買貨物的功能,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銅錢儲備,保證紙幣能夠與銅錢同等兌換,董虎不反對大丫的做法,在初期時,他還就必須這麽做,隻有市麵上所有店鋪,或者說相當數量的店鋪承認紙幣的購買功能,紙幣才能順利流通,而且百姓都窮的叮當響,若無強製賦稅逼迫,百姓掙了仨棗倆棗後,肯定是舍不得花而儲存起來,如此之下,想要大量從市麵上收回銅錢、紙幣是很困難的。本就市場不繁榮,再加上百姓舍不得花錢,或許也隻能廣開店鋪,能收回多少算多少,可這種霸道壟斷行為會造成市場的不積極。
有些痛苦、困難是必須要經曆的,店鋪可以租賃給軍中將士們家屬,為他們提供貨源,隻要簽了契約合同,隻要保證他們不拒收紙幣就成,董家可以逐漸轉變成控製貨源的壟斷商,將市麵上的店鋪讓出一些,讓市場更加擁有活力。
人丁太過稀少,無論如何刺激市場,也不可能達到唐宋那樣的盛世繁華,可若什麽都不做,盛世繁華就永遠不會有。
三日時間顯然太過短暫,僅一個雒陽留守將軍府人事安排就需要不少時間,但董虎也無所謂了,都是可以信任的老將,有他們在,足以輔佐大丫壓住下麵的將領。
因董卓搶走了河內郡,孫牛調任虎牢關以東十一縣,因管城“居中”特點,又因董卓重新恢複郡國都尉,董虎考慮再三,他也順應形勢,將“總管”改為校尉。
孫牛擔任雒陽東部校尉,治所管城,董四擔任雒陽南部校尉,治所梁縣;胡三擔任雒陽西部校尉,治所弘農縣。
董大丫暫代雒陽留守將軍,兼六部長使府大長使、五軍都督府指揮使。直接統領吏部長使姚山、戶部長使劉月、禮部長使阮瑀、兵部長使楊義、刑部長使董三、工部長使董三丫;統領五軍都督府前後左右四騎營校尉董羆、董放、董骨、張遼,統領中軍營重騎營校尉董重,左右步兵營校尉孫牛、胡三,幼軍營校尉龐德、左右佐軍校尉典韋、武安國。
大丫直轄六長使、十營校尉。
中原一戰,董虎折損了步騎過萬人,精銳還剩下三四萬人,他不想從涼並抽調兵馬,而是選拔兩萬漢民青少年補充,補充的兵卒主要以騎兵為主,至少要保證正役三萬騎,輔兵一萬騎。
五軍都督府將下轄四個騎營兩萬騎、三千重甲騎營、左右步兵營三萬卒、幼軍騎營兩千騎正兵、一萬騎輔兵,共計六萬五千卒,調整後比原有的編製稍微擴編了一些,主要是給胡三增加了五千步卒、幼軍營增加一萬輔兵騎,是各營騎軍的後備役。
除了正兵外,俘虜的十餘萬青壯全部成為屯田“勞改”再押人員。
招募與強行征募的兵卒是不同的,而此次抓獲的十餘萬俘虜是各路諸侯、各家族用“匡扶漢室”大義招募的兵馬,主動性很強,所以要進行一些改造,不能簡單的直接分田為民,需要對俘虜軍管看押,若是三兩年後,俘虜表現的還算安穩,就可以變成不需要軍法約束的百姓了。
董卓遷都後,河南尹二十一縣就成了片無主田地,一旦被董虎強行霸占了所有田地,幾十萬百姓就都成了他的佃戶。
雒陽與涼州,與並州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可以在並州雁門關以北不收取賦稅,可以在涼州三十稅一,但在雒陽卻不能,雒陽麵臨的是“三千萬”敵人的壓力,需要更多賦稅供養兵馬,雜七雜八的稅賦取消了,“地租”卻變成了十稅一,以此增加供養兵卒的賦稅。
時間太短,他無法精準核定二十一縣的人口數量,隻能估算在六十萬左右,扣除掉無法耕種的二十萬老幼,四十萬人至少可以耕種四百萬畝,畝產三石糧計,可產一千兩百萬石,十稅一,稅糧一百二十萬石,以每個兵卒耗糧二十一石計,可養六萬兵卒,可若算上馬匹的消耗,這點稅賦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兵卒也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軍屯田,再加上十餘萬俘虜耕種,養活六萬正兵沒有任何問題,至少不會餓到肚子。
三日時間,董虎與一些老將商議了下人事安排,有些也是大而化之,甚至沒有將在外奔波的將領叫到身前詢問一下意見,可時間太緊,他也隻能如此,剩下的就交給一些老將們去處置。
董部義從軍中將領,先是臨洮人,其次是涼州人,之後是黃巾軍一係,最後才是其他地方的人,而姚山、楊義、董三、董四等老將地位尊崇,有他們輔佐大丫也沒什麽可以擔心得了。
隻要軍隊不亂,其他的事情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三日後,除了董骨跟隨外,董虎誰也沒有帶著,董重氣哼哼不滿,被狠狠訓斥了一頓,這才一言不語將大兄送到函穀關。
常年奔波,不僅董虎與妻兒聚少離多,手下將士們也一般無二,張遼和劉月成親了兩年,兩年卻沒有個孩子,董重與二丫在十年前就成了親,十年來南征北戰,兩人僅有一個兒子……
董虎心下對弟弟妹妹一直都有些愧疚,早早死了的,很多人連名字、容貌都記不得了,跟隨著南征北戰的,亦是常年與妻兒相隔千百裏,今次除了遠離家鄉六年的董骨外,他誰也沒帶著。
董骨是卑禾羌的族長,離開河湟穀地時,他帶了三四百卑禾羌親隨,自中平元年後,南征北戰了六年,三四百親隨僅剩下數十人,而此次跟隨著董虎的僅有數十人,都是一群要回鄉探親的人。
看著數十騎消失的方向,大丫久久不語……
“虎娃要回涼州,也當多帶些兵馬才是,僅數十騎……”
“唉……”
姚山輕聲歎息,他人皆露出擔憂神色,大丫卻上前攙扶著姚山手臂。
“大山叔不用太過擔心,長安內有五千北地營,三丫當能照顧好夫君,入了涼州後,有厚、小乙、三山叔、信他們,入了西寧有鼎、晃他們,咱們也沒有什麽可以擔心的。”
姚山歎氣道:“虎娃這些年一直待在涼並邊地,看似不理朝廷諸事,實則得罪了不少人,就算一些兒郎不適合高原氣候,將虎娃送到西寧城還是可以的。”
楊義點頭道:“大山說的是,哪怕虎娃帶著一千兒郎,咱們也不至於擔心。”
眾將齊齊看向數十騎消失的方向,全都露出擔憂神色……
在他心裏,萬裏草原是比中原天空更為重要的存在。
大丫了解他的意圖,若他時時趴在袁紹、曹操等人的家門口,那幫家夥肯定時時抱成團,隻有遠離一些,各路諸侯才會彼此大打出手,而一旦大打出手造成了仇怨,再次聯手的難度就不知大了多少,即便日後再次聯手了,也絕對是相互戒備,唯恐對方吞了自己兵馬情形。
知道他的心意,對他想要返回涼州也不再堅持。白天時的大丫還毫無任何異樣,在董虎與幾位老將商議著屯田兵卒事情時,她隻是在旁充當助手,可到了晚上,三十歲的女人就成了頭索求無度的母狼,即便董虎正值巔峰青壯年紀,也差點開口求饒。
一連三日,董虎都有些怕了嬌豔如花的大媳婦,一連三日軍議,一幹老將皆是捋須輕笑,年輕將領們則正襟危坐,倆眼睛卻不時往他與嬌豔了許多的大丫身上偷瞄,氣的他不時就會用小竹竿敲在董重、張遼、武安國三人腦袋上。
私下裏與幾位老將交代了清楚,而老將們遠比性子衝動的年輕將領更加清楚涼並的重要性,對他想要返回一趟涼州也極為認同。
一連三日,白日裏處理政務,晚上就與大丫一起造小人,瞅著空時會陪著孩兒們講些小故事,帶著他們在雒陽走走,權當視察一下雒陽城修複的情況。
雒陽是東漢王朝帝都,或許因為東漢王朝較窮、商業不發達緣故,人口規模遠未達到百萬級城市,但短時間內修複原有的樣貌卻很難,除了街道兩旁修建了諸多店麵樣式的木樓外,其他地方還都是些瓦礫,而且即便是街道兩旁的木樓,看著搭建的木頭上的黑色,就知道是從不少毀壞的人家拆建的。
街麵上清一色的“董”字招牌,看到這一幕時,董虎暗自捂嘴尷尬,大丫的吃相也太難看了些,雒陽城橫七豎八數十條主幹街道全都是董字招牌,軍中將領想整幾間做生意都難,但他並未多說什麽,畢竟他也需要無數銅錢來支撐紙幣的發行,需要無數錢財養活兵馬。
明麵上雖然沒有說什麽,私下裏還是與大丫說了此事。店鋪所有權可以留在手裏,但需要拿出一些低價租給他人,擬定個合同什麽的,店鋪毀壞了讓租店人自己掏錢維修,租金權當治安管理費、衛生費什麽的,沒必要吃相這麽難看。
雒陽二十一城,人丁百萬,平均下來也就每個縣五萬人,而後世隨便扔出一個縣也是百萬人口。
一個縣才五萬人,人丁少,市場規模小,資金流轉的較慢,相應的運輸、儲存、人力成本就要增加,再加上兵卒、地痞、官吏的剝削,市場想繁榮都很困難,大丫想壟斷並不繁榮的所有市場,以此維持紙幣的信譽也算正常,可這吃相也著實難看了些。
維持紙幣的信譽,就必須保證紙幣能夠充當銅錢購買貨物的功能,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銅錢儲備,保證紙幣能夠與銅錢同等兌換,董虎不反對大丫的做法,在初期時,他還就必須這麽做,隻有市麵上所有店鋪,或者說相當數量的店鋪承認紙幣的購買功能,紙幣才能順利流通,而且百姓都窮的叮當響,若無強製賦稅逼迫,百姓掙了仨棗倆棗後,肯定是舍不得花而儲存起來,如此之下,想要大量從市麵上收回銅錢、紙幣是很困難的。本就市場不繁榮,再加上百姓舍不得花錢,或許也隻能廣開店鋪,能收回多少算多少,可這種霸道壟斷行為會造成市場的不積極。
有些痛苦、困難是必須要經曆的,店鋪可以租賃給軍中將士們家屬,為他們提供貨源,隻要簽了契約合同,隻要保證他們不拒收紙幣就成,董家可以逐漸轉變成控製貨源的壟斷商,將市麵上的店鋪讓出一些,讓市場更加擁有活力。
人丁太過稀少,無論如何刺激市場,也不可能達到唐宋那樣的盛世繁華,可若什麽都不做,盛世繁華就永遠不會有。
三日時間顯然太過短暫,僅一個雒陽留守將軍府人事安排就需要不少時間,但董虎也無所謂了,都是可以信任的老將,有他們在,足以輔佐大丫壓住下麵的將領。
因董卓搶走了河內郡,孫牛調任虎牢關以東十一縣,因管城“居中”特點,又因董卓重新恢複郡國都尉,董虎考慮再三,他也順應形勢,將“總管”改為校尉。
孫牛擔任雒陽東部校尉,治所管城,董四擔任雒陽南部校尉,治所梁縣;胡三擔任雒陽西部校尉,治所弘農縣。
董大丫暫代雒陽留守將軍,兼六部長使府大長使、五軍都督府指揮使。直接統領吏部長使姚山、戶部長使劉月、禮部長使阮瑀、兵部長使楊義、刑部長使董三、工部長使董三丫;統領五軍都督府前後左右四騎營校尉董羆、董放、董骨、張遼,統領中軍營重騎營校尉董重,左右步兵營校尉孫牛、胡三,幼軍營校尉龐德、左右佐軍校尉典韋、武安國。
大丫直轄六長使、十營校尉。
中原一戰,董虎折損了步騎過萬人,精銳還剩下三四萬人,他不想從涼並抽調兵馬,而是選拔兩萬漢民青少年補充,補充的兵卒主要以騎兵為主,至少要保證正役三萬騎,輔兵一萬騎。
五軍都督府將下轄四個騎營兩萬騎、三千重甲騎營、左右步兵營三萬卒、幼軍騎營兩千騎正兵、一萬騎輔兵,共計六萬五千卒,調整後比原有的編製稍微擴編了一些,主要是給胡三增加了五千步卒、幼軍營增加一萬輔兵騎,是各營騎軍的後備役。
除了正兵外,俘虜的十餘萬青壯全部成為屯田“勞改”再押人員。
招募與強行征募的兵卒是不同的,而此次抓獲的十餘萬俘虜是各路諸侯、各家族用“匡扶漢室”大義招募的兵馬,主動性很強,所以要進行一些改造,不能簡單的直接分田為民,需要對俘虜軍管看押,若是三兩年後,俘虜表現的還算安穩,就可以變成不需要軍法約束的百姓了。
董卓遷都後,河南尹二十一縣就成了片無主田地,一旦被董虎強行霸占了所有田地,幾十萬百姓就都成了他的佃戶。
雒陽與涼州,與並州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可以在並州雁門關以北不收取賦稅,可以在涼州三十稅一,但在雒陽卻不能,雒陽麵臨的是“三千萬”敵人的壓力,需要更多賦稅供養兵馬,雜七雜八的稅賦取消了,“地租”卻變成了十稅一,以此增加供養兵卒的賦稅。
時間太短,他無法精準核定二十一縣的人口數量,隻能估算在六十萬左右,扣除掉無法耕種的二十萬老幼,四十萬人至少可以耕種四百萬畝,畝產三石糧計,可產一千兩百萬石,十稅一,稅糧一百二十萬石,以每個兵卒耗糧二十一石計,可養六萬兵卒,可若算上馬匹的消耗,這點稅賦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兵卒也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軍屯田,再加上十餘萬俘虜耕種,養活六萬正兵沒有任何問題,至少不會餓到肚子。
三日時間,董虎與一些老將商議了下人事安排,有些也是大而化之,甚至沒有將在外奔波的將領叫到身前詢問一下意見,可時間太緊,他也隻能如此,剩下的就交給一些老將們去處置。
董部義從軍中將領,先是臨洮人,其次是涼州人,之後是黃巾軍一係,最後才是其他地方的人,而姚山、楊義、董三、董四等老將地位尊崇,有他們輔佐大丫也沒什麽可以擔心得了。
隻要軍隊不亂,其他的事情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三日後,除了董骨跟隨外,董虎誰也沒有帶著,董重氣哼哼不滿,被狠狠訓斥了一頓,這才一言不語將大兄送到函穀關。
常年奔波,不僅董虎與妻兒聚少離多,手下將士們也一般無二,張遼和劉月成親了兩年,兩年卻沒有個孩子,董重與二丫在十年前就成了親,十年來南征北戰,兩人僅有一個兒子……
董虎心下對弟弟妹妹一直都有些愧疚,早早死了的,很多人連名字、容貌都記不得了,跟隨著南征北戰的,亦是常年與妻兒相隔千百裏,今次除了遠離家鄉六年的董骨外,他誰也沒帶著。
董骨是卑禾羌的族長,離開河湟穀地時,他帶了三四百卑禾羌親隨,自中平元年後,南征北戰了六年,三四百親隨僅剩下數十人,而此次跟隨著董虎的僅有數十人,都是一群要回鄉探親的人。
看著數十騎消失的方向,大丫久久不語……
“虎娃要回涼州,也當多帶些兵馬才是,僅數十騎……”
“唉……”
姚山輕聲歎息,他人皆露出擔憂神色,大丫卻上前攙扶著姚山手臂。
“大山叔不用太過擔心,長安內有五千北地營,三丫當能照顧好夫君,入了涼州後,有厚、小乙、三山叔、信他們,入了西寧有鼎、晃他們,咱們也沒有什麽可以擔心的。”
姚山歎氣道:“虎娃這些年一直待在涼並邊地,看似不理朝廷諸事,實則得罪了不少人,就算一些兒郎不適合高原氣候,將虎娃送到西寧城還是可以的。”
楊義點頭道:“大山說的是,哪怕虎娃帶著一千兒郎,咱們也不至於擔心。”
眾將齊齊看向數十騎消失的方向,全都露出擔憂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