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楊義、董三、董四全都震驚站起,一臉難以置信看向董重手裏的信件……


    “探子送來的消息確實是如此,公孫瓚擅自任命嚴綱、田楷、單經三人為冀青兗州牧。”


    聽著董重再次確定話語,楊義還是有些難以置信,過了好一會,像是很生氣似的重重坐回座椅。


    “哼!”


    “世上又多了一個作死鬼!”


    別說三員老將了,就算是董重,也很難相信公孫瓚會如此狂妄自大和愚蠢透頂。


    錦衣衛緊急信件內容不是很多,正如董重所說的那樣,公孫瓚私自任命了三個州牧,很有種與袁紹大打出手的架勢,隻是探子很難知曉公孫瓚為何會有這種愚蠢決定。


    大丫想了下,說道:“或許是公孫瓚輕易擊敗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軍,以至於自大狂妄,也或許是他想用三州獎勵來提升士氣吧。”


    又看向董重。


    “重,你怎麽看待此事”


    董重不屑道:“公孫瓚連幽州內一郡太守都不是,又憑什麽任命冀青兗三州州牧如此作為也隻會讓他成為三州的敵人!”


    董重繼續說道:“袁紹巧取豪奪成了冀州牧,又打斷了韓馥之子腿腳,致使韓馥逃離冀州,僅憑此就已經讓各郡國太守心生不安,正在這個當口,若公孫瓚足夠聰明,就應該向朝廷薦舉冀州本土威望家族擔任冀州牧,借口袁紹的‘冀州牧’不合法名義出兵冀州,一者拉攏冀州本土世家豪門,一者割裂袁紹與各郡國的關係,進一步削弱袁紹的實力。”


    “與此同時,數十萬黃巾軍肆虐青州,可派一偏師尾隨敗退的青州黃巾軍進入青州,偏師無需多少兵馬,隻需五千卒足以,借著幫助青州清剿黃巾軍的名義獲得青州大族的支持。”


    “剿滅不剿滅且不提,可挾賊自重,趁機借助青州本土大族的支持迅速擴兵,畢竟僅有五千卒是無法正麵擊敗數十萬黃巾軍的,而公孫瓚去歲冬有重創黃巾軍的戰績在,想來青州大族會願意讚助公孫瓚募兵數萬的。”


    “在青州募兵數萬,再加上青州大族的支持,隻需要一年半載,公孫瓚就能控製了青州各郡國,若數十萬黃巾軍逃入兗州,可用同樣的法子,繼而拿到兗州各郡國的控製權。”


    董重說道:“去歲冬月公孫瓚擊敗了青州三十萬黃巾軍時,兄弟們就對此事進行了推演,認為公孫瓚應該穩紮穩打,先將冀州各郡國割裂開來,先向朝廷推薦一個新的冀州牧,袁紹已經將渤海郡交給了公孫範,公孫瓚完全可以此成為冀州牧各郡國太守、國相的帶頭大哥。”


    “冀州各郡國不滿袁紹需要時間醞釀,公孫瓚可以在冀州境內采用進攻態勢,但不應該立即決戰,在獲得更多冀州本土家族支持後,再一舉擊敗袁紹,繼而控製整個冀州也不遲,如此就可拿到冀州、青州……甚至兗州的控製權。”


    大丫、楊義等人全都點頭讚同,而這些也是五軍都督府去歲依照公孫瓚成為天下一霸情況下推演出來的結果,可現在,公孫瓚竟然極為愚蠢的上來就向世人表明自己的野心,不僅與幽州本土州牧劉虞為敵,更是要成為冀青兗三州的王,三州各郡國又如何不對他產生重大危機感如此之下,別說公孫瓚趁機霸占了青兗兩州了,反而會迫使著冀州各郡國太守、相國、大族向袁紹靠攏……


    “愚蠢至極!”


    董四冷冷說了句,董三默默點頭,但他什麽都未說。


    青州黃巾軍看似在去歲聚集了三十萬,裏子卻與鹿腸山黑山軍一樣,真正可堪一戰的本部精銳卻很少,這與占山為王的黃巾軍生存現狀有關。


    自中平元年張角三兄弟戰敗身死後,殘部就都躲入了山中,盡管他們可以下山搶掠周邊郡縣,想要憑此養活數萬人卻千難萬難,而山中田地又貧瘠難以養人,三十萬青州軍,真正可戰兵力頂多也就兩三萬,盡管裏麵可能會有十萬青壯男丁,但那都是跟隨的流民,是百姓,戰力基本上等於零。


    大規模流民造反,初時都不堪一擊,直至到處流動作戰數年,在一次次戰敗中錘煉、淘汰弱者,如此才有可能鍛煉出十萬精銳戰士,而黃巾軍占山為王後,直至去歲冬才發生十萬、幾十萬人的流動,尚未經曆無數次殘酷廝殺。


    公孫瓚在渤海郡與三十萬青州軍大戰,事實上是兩萬幽州軍與兩三萬黃巾軍大戰。


    有時候,數量龐大是可以把人堆死的,但這有一個很關鍵的條件,就是三十萬青州軍的核心必須擁有足夠的控製力,能夠讓所有老弱婦孺不計生死的對兩萬幽州軍發起攻擊,用人命把公孫瓚堆死,可若控製力不足,一旦三十萬人稍有畏懼動搖,或許隻需要三千精銳就能擊敗三十萬人。


    五軍都督府對公孫瓚擊敗三十萬青州軍的戰績並不感冒,若是董部義從願意,一萬鐵騎能在野外把三十萬人全都砍殺殆盡。


    屠戮手無寸鐵的百姓,屠戮的再如何多,董部義從都不會認可這樣的戰績,在中平元年時,所有人就有這樣的論斷,但不可否認,三十萬青州軍確實會給冀青兗三州帶來極大的壓力,公孫瓚憑此一戰是可以震懾住三州之地的。


    大丫、三丫相視默默搖頭……


    “重,若公孫瓚與袁紹開戰,會有幾成勝算”


    三丫鄭重開口,董重沉默稍許,搖頭道:“大兄說過驕兵必敗,公孫瓚太過猖狂自大,除非他能夠在戰場上謹慎,否則,他最多有三成勝算。”


    “其一是統兵將領。正如大丫姐所說,或許是公孫瓚輕易擊敗了三十萬青州軍,這才讓他太過狂妄自大,但大丫姐也當知,若無下麵將領、謀士自大蠱惑,想來公孫瓚也不會如此狂妄,尚未拿到三州之地之前便認命三州州牧。”


    “將領太過自大,對敵時就會輕視對手而選擇冒進,大兄曾說過,公孫瓚、孫堅皆是這般之人,而當年張純、張舉造反之時,那公孫瓚便是因冒進而被烏丸人困在管子城。”


    “其二是兵卒,三十萬青州軍是自泰州北上渤海郡的,沿途搶掠了數個郡國,破開了防禦力不足的十數個郡縣,青州軍手中也定然會有大量的錢糧輜重,兵卒一旦手中握有大量錢財,若冀州軍不堪一戰還罷,幽州軍還能一鼓而下,可若稍微遭遇挫折,兵卒必然會因手中財富而不願與敵拚死一戰。”


    “幽州軍將領自大而狂妄,兵卒又不願拚死一戰,反觀冀州軍,袁紹已經沒有退路,是生死之戰,軍中上下必然竭力一戰,再加上公孫瓚的愚蠢行為而逼迫各郡國支持袁紹,一減一增,公孫瓚頂多能有三成勝算,或許連三成都是多了。”


    聽著董重的分析,大丫、三丫、楊義全都默默點頭認同,又齊齊氣憤不已,暗恨公孫瓚不僅害了自己,反而讓袁紹凝聚了軍心,一旦幽州軍戰敗,袁紹就可以憑此一戰而迅速在冀州站穩腳,以此確立冀州老大的地位,也讓董部義從奪取冀州增加了不少難度。


    “算了,冀州的事情暫且不提,咱們還是先以青兗兩州為重。”


    大丫最後還是給了此事一個定論。


    “夫君既然認為曹操會招降青州黃巾軍,會認為今歲至來年是奪取青兗最佳時期,雖然夫君尚未來信特別交代此事,但咱們不能不提前做一些準備。”


    大丫鄭重看向董三。


    “三叔,自今日起,咱們需重新在敖倉囤糧,此事就交與三叔去做。”


    董三起身抱拳。


    “諾!”


    大丫轉而看向董重。


    “走陸路運糧太過浪費,五軍都督府抽調一些人習練水戰,匠作營盡可能的改造一些適合水麵作戰船隻,務必為日後向兗州運糧時保駕護航!”


    “夫君既然說青兗會出現大饑荒,咱們就必須拿出無數糧食救助百姓,走陸路肯定是不行的,雒陽、河內善於操舟百姓要提前篩選出來,相應的準備事項要提前做好。”


    董重麵上頓時露出苦色,他們善於步戰、騎戰,正統的董部義從,從將領到兵卒、戰馬都有遊泳訓練,但卻對水戰很是陌生,但還是起身抱拳。


    “諾!”


    ……


    “夫君既然判斷今年至來年是最佳獲取青兗時機,然至今尚在草原未歸,想來是不想太過讓冀青兗三州警惕,所以,咱們雖然提前準備,卻不宜大張旗鼓,當外寬內緊。”


    “各營當私下裏加強兵卒訓練,對外卻更為重視耕種事宜,要讓他人以為我軍在三五年內沒有向外出兵的心思。”


    “楊閣老,過兩日你就帶著人前往陳留郡,讓張義淘汰一些老弱,陳留郡保留五千兵馬就可以了,重點鼓勵百姓耕種。”


    ……


    “今日天氣漸暖,十餘萬鹿腸山黑山軍也該北上並州了,會後讓阮瑀主持此事。”


    ……


    大丫對諸事一通安排,可還沒等雒陽動起來,十餘萬人尚未從雒陽分批北上並州呢,陳留郡太守張義又日夜送來一封戰報……


    界橋之戰,公孫瓚大敗,雙方幾乎傾巢出動,公孫瓚動用了四萬步騎,袁紹親領七萬兵馬,此戰公孫瓚精銳白馬義從遭受重創,大將嚴綱戰死。


    公孫瓚大敗,天下人目光齊齊轉向冀州,過了十餘日,雙方交戰經過才送到了大丫的案頭,看到雙方交戰過程,盡管大丫沒有真正在戰場上指揮過廝殺,卻也能從軍中曆次大戰總結報告中看出諸多不妥來。


    公孫瓚是步騎協同軍陣,兩翼各五千騎,中央是三萬步兵軍陣,兩翼騎軍擁有機動優勢,很容易騷擾袁紹軍陣的前後左右,易於配合步兵實施不同類型的軍陣。


    公孫瓚擁有一萬騎,機動性更強,隻需要在袁紹步兵軍陣外圍來回奔射騷擾,先把對方整的疲憊不堪,養精蓄銳的步兵再進行陣地戰強攻,隻要袁紹軍陣動搖了,這場戰鬥也就結束了,可誰也沒有想到,嚴綱會用最為精銳的三千白馬義從衝擊麴義的八百重步兵軍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涼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三國之西涼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