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自幼生長在涼州,較為了解涼州羌人造反的傳統,知道外界的壓力越大,無數涼州羌寨越是會緊緊抱團在一起,而現在的江南也同樣麵臨這個問題。


    江南境內不僅有幾個實力較強的諸侯,還存在著眾多不服管教的宗族,與曾經對待涼州羌、匈奴人、烏丸人一樣,就算擁有足夠的兵力,他也不準備現在攻打江南。


    涼州軍擴張的太快,兵力太過分散,董虎急需停下腳步增強控製力。


    其次是“赤壁之戰”的教訓。“赤壁之戰”曹操慘敗,直接導致三國鼎立,三國混戰了幾十年,死傷的兵卒、百姓難以計數,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董虎就需要比曹操準備的更加充分。


    《三國》劉表病逝後,荊州選擇了躺平投降曹操,曹操也就控製住了長江上遊,順江而下能夠直接殺到江東腹心,一旦拿下了江東,整個揚州就算落入了他的手裏,拿下最後的交州也隻是時間的問題,至於益州……曹軍可自荊州、關中同時對益州發動進攻,性子怯懦的劉璋無法抵擋,曹操也就有了一統了天下的可能。


    劉表病逝,假若曹操沒有進一步逼迫荊州,荊州又會變成什麽樣子


    劉備會取代年幼的劉琮,成為荊州牧嗎


    不會。


    劉琮的上位是荊州本土家族選擇的結果,就算另有他人上位,也應該是劉表的長子劉琦,而不是劉備入主荊州,若劉備能夠取而代之,隻能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荊州發生了內亂,是劉備支持劉琦與劉琮大戰,在混戰之中劉備順勢奪了兩兄弟的荊州。


    沒有外援的幫助,劉琦不可能打得過蔡瑁支持的劉琮,劉備若是支持劉琦,也一定會成為另一個手握兵馬大權的蔡瑁,入主荊州就有了可能。


    可這隻是荊州自身的情形,是沒有他人幹涉荊州情形下的可能,曹操若是不幹涉這一過程,孫權會不會趁著荊州內亂時一舉拿下荊州


    一定會!


    曹魏、東吳、蜀漢都是極為強勢的勢力,或者說侵略性、野心很大,隻要給他們機會,一定會毫不猶豫吞掉身邊任何弱小的勢力。


    隻要給了孫權機會,孫權一定會趁機吞下內亂的荊州!


    東吳若是侵入荊州,無論荊州之主是誰都很難抵擋,隻能向外求援,要麽向益州劉璋求援,要麽向曹操低頭臣服。


    劉璋性子懦弱,北麵又有漢中張魯時時威脅,就算勉強出兵增援,也不會有太多兵馬,而且還是“勞師遠征”式的救援,荊州能否支撐到益州救援也不一定,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荊州就隻有向曹操求援。


    劉表死後,曹操立馬殺入荊州,荊州毫無意外的投降了。


    曹操不急著進入荊州,東吳殺入荊州後,荊州同樣會向曹操低頭臣服!


    兩種情況的結果看似一樣,事實上是不同的。


    劉表這邊剛死,曹操就立即殺入荊州,在曹軍強壓下,荊州就會被迫投降,但也一定會有人不願意投降,比如劉備,而劉備也就有了與東吳聯手的政治基礎。


    可若劉表死了,曹操對此視而不見,坐視東吳侵入荊州,荊州打不過東吳時,會不會向東吳投降


    或許會,但投降的概率不會超過兩成,原因並不複雜,東吳在崛起時極為強勢,任何不服的人基本上就一個字,殺!而曹操呢曹操代表的朝廷已經占據了江北所有地盤。


    曹操勢大,江南揚州、交州、益州都未平定,荊州本土大族投靠了曹操後,曹操也一定需要更為熟悉江南的荊州本土家族,需要他們與孫權廝殺,有需要就會受到重用,荊州本土大族不僅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會因此獲得更大的權利、利益,可若投降了東吳呢孫權會重用荊州本土大族嗎


    不會。


    揚州、交州的人丁加在一起才有四五百萬,而整個荊州的人丁超過六百萬,荊州一旦投降東吳,孫權一定會想方設法控製住荊州,也省得他們暗中投靠了曹操,畢竟曹操已經成為了北方霸主,是天下最強大的勢力。


    曹魏雄霸北方時,強大的令人窒息、絕望時,江南產生投降主義並不稀奇,若孫權不加強荊州的控製,這邊拿下,那邊投降也很正常,所以,荊州投降了孫權,本土大族絕對得不到個好!


    相反的,東吳侵入荊州時,荊州投降了曹操,曹操因為有著絕對實力,自信心也會爆棚,有足夠的自信使用荊州大族與東吳廝殺。


    世家大族沒有這麽傻,輕重利弊能夠看得清楚,麵臨生死之時,不會輕易拿一家老小冒險的,就算有一小撮人願意冒險,也是被荊州本土家族排擠的一些人,因此,無論曹操如何選擇,荊州的命運都已經決定了,都會有八成概率向他投降。


    《三國》劉表身死,曹操選擇了立即拿下荊州,省的夜長夢多,但若換成了董虎,他就會靜靜等待,一邊穩固地盤,一邊訓練征南兵馬,靜靜等待荊州大亂時機。


    北方戰場環境與南方不同,不提兵卒水土不服的問題,戰術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區別,需要訓練一些適應南方戰場的兵卒才成。


    若是董虎,與當年跑出涼州時做法一樣,他一定會等,等到揚州與荊州打的血頭血臉,讓雙方有了難解的仇恨,他才會出兵。


    當年他若躲在河湟穀地,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幹掉了韓遂,隻要韓遂有了頹勢,朝廷就一定會插手雙方的戰爭,所以,他隻能從河湟穀地內跑了出來,讓韓遂與朝廷廝殺,當雙方再沒了可以合作的任何政治基礎後,董虎再出兵揍韓遂,他才有霸占涼州的機會。


    雖當年的董虎、韓遂、朝廷與《三國》曹操、荊州、東吳有些差別,但本質並無不同,荊州、東吳沒有難解仇怨,曹操無論揍哪一個,另一個都有可能出兵相助,可若有了仇怨,沒了聯手的政治基礎,曹操揍哪一個都要輕鬆的太多。


    但不管怎麽說,想要拿下江南之地,就必須要有一些適應江南戰場的精銳兵馬,也必須要有長時間對抗的心理準備,畢竟這個時代的江南不是千年後的江南,此時的江南開發程度較低,揚州、交州加在一起才有四百五十萬人,不僅糧食輜重難以籌集、地形複雜、天氣濕熱多變,而且江南百姓還挺能打。


    此時的江南有很多山林南蠻,若是孫權一心抵抗,並不是看著那麽容易拿下的。


    董虎就算有力量,也不準備南下,袁術、劉表、曹操、孫策、劉備、呂布全都窩在淮河以南,他不相信這些家夥是好相與的,隻要自己不渡過淮河、長江,不給他們太大壓力,他們也一定會彼此廝殺在一起,主動下場與他們廝殺,那還不如坐在岸上看戲,等他們打的血頭血臉再下場也不遲。


    可是……


    呂布不是個讓人心安的家夥!


    無論呂布說的多好,董虎都不會相信,在貂蟬前來的第二日,他就分別向吳敦、尹禮、董越、於爽下令後退百裏,胡三、典韋、許褚、黃龍、臧霸、孫觀所部則堅守睢陵大營。


    在相縣時,董虎就設立了征東、征南兩個軍團,分別統領徐州、豫州境內的涼州軍,目的就是為了在淮河北岸建立一道防線,便於日後奪取淮南三郡、江東、荊州等地。


    征東軍團內定的都督是董小乙,主要有淮浦、淮陰、睢陵三個防線,征南軍團名下則是潁川郡郾縣、陳國項縣、沛國譙縣、龍亢、向縣三個戰區五處防線。


    征南軍團的戰線較散,相互間無法彼此呼應,征東軍團的三處防線就簡單的太多,是一個橫跨兩百五十裏的線形軍陣。


    汝南郡太大了,征南軍團不得不從潁川、陳國、沛國三個戰區四個方向牽製圍堵,隻有拿下汝南郡,才能把戰線推到淮河邊上,形成一字型線陣。


    征東軍團提前完成了任務,已經把戰線推到了淮河邊上,沿著淮河一字排開,其中淮陰大營是中軍,淮浦是左翼,睢陵是右翼,但三處軍營兵力相差較大,董越、於爽所在的中軍有一萬五千兵馬,吳敦、尹禮所領左翼有五千泰山軍,而胡三所部右翼卻有四萬人,是一個龐大且典型的羅馬軍陣。


    羅馬軍陣的主力不在中軍,而是在左翼或右翼,胡三之所以將主力放在右翼,最主要的原因是徐州治所下邳縣在睢陵大營正北三百裏,其次是可以隨時向沛國境內的龍亢、向縣大營調動,或是威逼壽春不敢亂動,或是輔助征南軍團攻打汝南郡。


    董虎南下沛國後,他就麵臨著壽春袁術和徐州兩個戰場的威脅,兩個戰場也必須有先後、輕重的考量,而他選擇的是先拿下徐州,之後才會將重心轉到壽春袁術身上。


    短時間內,他就算有進攻的力量也不會主動越過淮河,但汝南郡在淮河北岸,也就成了涼州軍必須拿下的存在。


    汝南郡境內有條南北流向的“穎水”河,穎水以東有九個縣城,以西則有二十七縣,穎水將汝南郡一分為二,之東之西的地盤相差不大,所屬城池卻相差了兩倍,由此可見汝南郡的重心在穎水以西,這種特殊情況也就決定了董虎的進攻方向。


    淮南軍在穎水以西的兵力較少,董虎就會先易後難,集中兵力先拿下穎水以西九縣,威脅汝南郡治所平輿的側翼、後路,除非留守汝南的紀靈決心與汝南郡共存亡,否則的話,一旦他的信心動搖,就隻能向南逃回壽春。


    沒人能知道紀靈是否與汝南郡共存亡,可若董虎拿下了穎水以西九縣,威脅到了平輿的側翼、後路,平輿城內人心恐慌是肯定的,餘者各縣應該也會考慮投降或拚死一戰,但無論如何選擇,後麵的爭鬥慘烈程度就會大大降了下來。


    睢陵四萬兵馬,有一部分是為了增援沛國龍亢、向縣,繼而攻打穎水以東汝南九縣,恰恰因此,沿著淮河北岸的三座大營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羅馬軍團線形軍陣,可隨著董虎的軍令,左翼、中軍後退百裏,原本的線形軍陣就又形成了一個斜線軍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涼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三國之西涼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