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收到河西消息的高歡立即命竇泰領軍兩萬進駐蒲阪,做出隨時西進的姿態,以此威脅,使宇文泰必須留出兵力防備。
但也確實如宇文泰所預料,高歡暫時沒有領軍西進的打算。
沒有人知道是身體原因,還是士氣問題。
至少竇泰所領兩萬人全是當初駐守華陰,未曾遭受襲營的那批將士。
高澄得知具體情況要稍晚了幾日,他正在冀州信都城與舅父婁昭相談甚歡。
而這時候,宇文泰攜帶大量攻城器械抵達玉璧城外,正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兩日後,再行攻城。
望著眼前一座堅城,宇文泰更希望高歡領軍渡河,西進救援,給他來一出圍點打援的機會,說不定高歡援兵潰敗,玉璧人心動搖,可不戰而下。
無論如何也好過強啃玉璧這塊硬骨頭。
但晉陽傳回消息,隻是竇泰領兵兩萬屯蒲阪,其餘各部未有召集,果然與他發兵前的看法一致,晉陽不會有人介入這場戰事。
宇文泰篤定高歡一麵下令竇泰做出渡河姿態,迫使自己不敢全力攻城,一麵又告誡竇泰,絕不能渡河西進。
心裏有了底,宇文泰隻分派了哨騎打探蒲阪情報,並未如高歡所想,分兵防備竇泰。
這回還真讓宇文泰又猜到了高歡的心思。
宇文泰戰兵四萬,輔兵四萬,號稱十萬大軍北上,高歡在送別時,告誡竇泰,務必謹慎,不可再犯潼關之失。
當時,竇泰也是領了兩萬人。
再說河北,高澄將來信遞給舅父婁昭。
婁昭匆匆一覽,便問道:
“阿惠可要回洛陽?”
高澄搖頭不以為意道:
“玉璧食用可支一年,又有戰兵一萬,輔兵五千,守備充足,以王思政之能,足可抵禦西賊。”
曆史上,王思政每一筆功勳,都混含著高歡、高澄父子倆的血和淚。
無論是主張營建玉璧,據城而守迫使高歡第一次攻玉璧無功而返。
還是堅守潁川,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任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等人領十萬步騎圍城一年,想盡辦法也不能破,原主隻能再度派兵增援高嶽。
最後卻折了慕容紹宗、劉豐兩員大將,逼得高澄親領步騎十一萬再攻潁川。
塔防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如今玉璧有六鎮鮮卑一萬,州郡兵五千,王思政不給自己堅守一年,真對不起他小高王特意娶了王氏。
這般想著,高澄也打定主意,今夜宿在王氏屋裏,用實際行動與王氏一起,為王思政加油打氣。
婁昭與王思政不怎麽熟,對他的才能沒多少了解,但他相信高澄的眼光,也就不再操心玉璧防備,卻又問道:
“阿惠何不聚兵潼關,伺機奪取西賊新建關隘。”
高澄對這事沒多少信心,上次之所以能襲取潼關,是因為高歡二十萬大軍西進,宇文泰來不及召集州郡兵,急著北上禦敵,便放鬆了潼關守備。
如今是宇文泰主動出擊,怎麽可能再出現手忙腳亂,沒有多餘部隊駐防關隘的事情。
這也是高澄決定繼續巡視河北的原因。
但婁昭說得不無道理,試試嘛,縱使無功也沒多少損失。
高澄當場分別寫信給駐守洛陽北豫州刺史段韶,以及司州牧可朱渾元,命二人領軍進駐東潼關,與潼關鎮將獨孤永業匯合。
其中段韶麾下京畿兵五千,可朱渾元部曲三千,潼關原有京畿兵三千,州郡兵兩千,共計一萬三千人。
以段韶為主將,伺機西進,探一探西潼關的底。
也告誡他必須留兵預防宇文泰放棄玉璧,渡河南下,趁潼關空虛,向西奪占潼關,將大軍堵死在禁溝。
至於宇文泰是否會東出河南,高澄真不擔心,就算拿下洛陽又如何,家眷都在自己身邊。
河南南部有廣州刺史高敖曹、荊州刺史侯景、東荊州刺史侯淵、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潁州刺史慕容紹宗、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斛律光、南兗州刺史劉豐、徐州刺史高嶽。
清一水的大將領兵鎮守,宇文泰盡管闖。
這些人要麽是高氏死忠,如高嶽、高敖曹、斛律光等。
要麽是在天下大勢麵前準備做個高氏死忠如侯淵、源子恭等。
在歸路被堵死的情況下,領著主力在河南當流賊,高歡派一支偏師配合玉璧守軍就能奪取關中。
高澄可不會指望宇文泰突然降智,出這種昏招。
寫完兩封信,高澄想了想,又給執掌禁軍的王士良去信一封,若宇文泰真攻洛陽,城不能守的時候,先殺元善見。
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落到宇文泰的手裏。
沒了元善見,大不了再立一個天子。
高澄沒有想過現在就讓元善見以狩獵為名離開洛陽,宇文泰攻個河西玉璧,東魏天子就要狩獵逃亡,丟的是他小高王的臉麵。
三封信全部著人送往洛陽,舅甥兩人也把西線之事都拋到了腦後。
“舅父鎮守信都,荒廢了一身武藝,著實可惜,但冀州處心腹之地,澄父子得之以起家,隻有舅父這樣的至親才能放心托付。”
高澄感慨道:
婁昭騎射號稱冠絕當世,他與厙狄幹是河南河北唯二鎮守腹地的大將。
其餘人基本都被高澄配置到了前線。
婁昭卻笑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我這一生也不奢求再立多少功勳,隻盼著能看見阿惠得國的那一天。”
說著,婁昭又問道:
“兩位姊夫近來身體如何?”
高澄知道他主要問的還是竇泰,隻不過捎帶提了一嘴高歡。
“父王西征墮馬,落下頭疾,但應無大礙,姨父……”
高澄一聲歎息,不再言語。
婁昭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感慨道:
“姊夫性情寬和,施政仁恕,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惜了。”
高澄深有同感,他附和道:
“姨父留守河北,在外人看來無赫赫之功,但其功績,也隻有我們自家人明白,爾朱氏濫賞,以致澄與父王不得不嚴控封賞,但將來,非王爵無以酬姨父留守之功。”
婁昭君明白這個將來指的是高氏得國,他轉換了心情,打趣道:
“到那時,阿惠可莫要忘了我這位舅父。”
高澄笑道:
“舅父且拭目以待。”
舅甥二人又商談了一番冀州政事,婁昭突然問道:
“阿惠懲尉景,盡得冀州人心,若有將來,阿惠該如何待他?”
這一句將來指的卻是高澄繼領高氏。
高澄聞言,稍作思考,鄭重道:
“尉景於父王有養育之恩,如今治理南汾州,痛改前非,再無暴虐傷民之舉,澄自當以姑父視之。”
被高澄整治了一番後,尉景確實老實了。
倒不是他怕了高澄,一手撫養長大的高歡都已經四十二,尉景如今六十多的人了,還有幾年好活。
為的不還是兒子尉粲。
尤其是上次高歡西征失敗,退回河東,尉景為他趕赴晉陽探查消息前,親眼見了小舅子如今的老態,更是明白,他庇護不了尉家多久,往後還是要仰高澄的鼻息生活。
當初尉粲被高季式抽了一百鞭,也被尉景勒令尉粲不許再提。
在他的嚴加管教下,連尉粲也老實了不少,至少不複曾經的囂張氣焰。
婁昭得到這番答複,心中的石頭落了下來:
阿惠終究與他父親一樣,是個重情的人。
婁昭厭惡尉景不假,但一旦高歡去世,高澄就對翻然悔悟的尉景喊打喊殺。
縱使是婁昭這位親娘舅,也難免兔死狐悲,唯恐自己死後,子孫見疏於高澄。
時代就是這樣,不管尉景之前幹了多少惡事,害死多少人,既然放過了他,而他又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高澄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去翻舊賬。
這些親族對高氏赤膽忠心,高澄可以任意欺淩元善見,對待這些親族,卻必須用一部分特權回報他們的忠誠。
前任司州牧隻是虐殺一名奴婢,就被高澄殺了,尉景一場圍獵害死民夫三百,卻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就是特權。
婁昭是個有眼色的,他知道自己好外甥最在意什麽,因此哪怕一眾高家子嗣來了信都。
雖然高淯、高湛年紀太小,留在洛陽,但還有高洋、高演兩個親外甥。
婁昭卻提都沒提過要見上一麵,對於他個人來說,可以有很多親外甥,但對於整個婁家來說,最好隻拿高澄一個人當親外甥。
他們父子倆的猜忌心,婁昭可太清楚了,高澄就連領軍在外,還要交代自己把他女眷送進瑤光寺。
舅甥倆談了許久,直至天色將黑,婁昭命人準備酒食,要留登門拜訪的外甥用飯。
高澄自然遵從。
席間,高澄看著婁昭大碗大碗地痛飲,不由勸阻道:
“澄前日接到消息,晉陽相國府主薄孫搴與並州刺史司馬子如共飲,醉酒而死,舅父還需以此為鑒,酒可飲,卻要適量得當。”
哪怕高季式被高澄留在了身邊,孫搴還是沒有躲過醉死的宿命。
作為自己第一名幕僚,高澄多多少少還是對他有點感情,也曾勸過,但好言難勸該死鬼。
婁昭聞言,也沒了酒興,命人將酒水撤去,說道:
“阿惠且放心,我自當引以為戒。”
晚上十二點前還有,然後就是淩晨第三章
(本章完)
但也確實如宇文泰所預料,高歡暫時沒有領軍西進的打算。
沒有人知道是身體原因,還是士氣問題。
至少竇泰所領兩萬人全是當初駐守華陰,未曾遭受襲營的那批將士。
高澄得知具體情況要稍晚了幾日,他正在冀州信都城與舅父婁昭相談甚歡。
而這時候,宇文泰攜帶大量攻城器械抵達玉璧城外,正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兩日後,再行攻城。
望著眼前一座堅城,宇文泰更希望高歡領軍渡河,西進救援,給他來一出圍點打援的機會,說不定高歡援兵潰敗,玉璧人心動搖,可不戰而下。
無論如何也好過強啃玉璧這塊硬骨頭。
但晉陽傳回消息,隻是竇泰領兵兩萬屯蒲阪,其餘各部未有召集,果然與他發兵前的看法一致,晉陽不會有人介入這場戰事。
宇文泰篤定高歡一麵下令竇泰做出渡河姿態,迫使自己不敢全力攻城,一麵又告誡竇泰,絕不能渡河西進。
心裏有了底,宇文泰隻分派了哨騎打探蒲阪情報,並未如高歡所想,分兵防備竇泰。
這回還真讓宇文泰又猜到了高歡的心思。
宇文泰戰兵四萬,輔兵四萬,號稱十萬大軍北上,高歡在送別時,告誡竇泰,務必謹慎,不可再犯潼關之失。
當時,竇泰也是領了兩萬人。
再說河北,高澄將來信遞給舅父婁昭。
婁昭匆匆一覽,便問道:
“阿惠可要回洛陽?”
高澄搖頭不以為意道:
“玉璧食用可支一年,又有戰兵一萬,輔兵五千,守備充足,以王思政之能,足可抵禦西賊。”
曆史上,王思政每一筆功勳,都混含著高歡、高澄父子倆的血和淚。
無論是主張營建玉璧,據城而守迫使高歡第一次攻玉璧無功而返。
還是堅守潁川,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任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等人領十萬步騎圍城一年,想盡辦法也不能破,原主隻能再度派兵增援高嶽。
最後卻折了慕容紹宗、劉豐兩員大將,逼得高澄親領步騎十一萬再攻潁川。
塔防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如今玉璧有六鎮鮮卑一萬,州郡兵五千,王思政不給自己堅守一年,真對不起他小高王特意娶了王氏。
這般想著,高澄也打定主意,今夜宿在王氏屋裏,用實際行動與王氏一起,為王思政加油打氣。
婁昭與王思政不怎麽熟,對他的才能沒多少了解,但他相信高澄的眼光,也就不再操心玉璧防備,卻又問道:
“阿惠何不聚兵潼關,伺機奪取西賊新建關隘。”
高澄對這事沒多少信心,上次之所以能襲取潼關,是因為高歡二十萬大軍西進,宇文泰來不及召集州郡兵,急著北上禦敵,便放鬆了潼關守備。
如今是宇文泰主動出擊,怎麽可能再出現手忙腳亂,沒有多餘部隊駐防關隘的事情。
這也是高澄決定繼續巡視河北的原因。
但婁昭說得不無道理,試試嘛,縱使無功也沒多少損失。
高澄當場分別寫信給駐守洛陽北豫州刺史段韶,以及司州牧可朱渾元,命二人領軍進駐東潼關,與潼關鎮將獨孤永業匯合。
其中段韶麾下京畿兵五千,可朱渾元部曲三千,潼關原有京畿兵三千,州郡兵兩千,共計一萬三千人。
以段韶為主將,伺機西進,探一探西潼關的底。
也告誡他必須留兵預防宇文泰放棄玉璧,渡河南下,趁潼關空虛,向西奪占潼關,將大軍堵死在禁溝。
至於宇文泰是否會東出河南,高澄真不擔心,就算拿下洛陽又如何,家眷都在自己身邊。
河南南部有廣州刺史高敖曹、荊州刺史侯景、東荊州刺史侯淵、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潁州刺史慕容紹宗、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斛律光、南兗州刺史劉豐、徐州刺史高嶽。
清一水的大將領兵鎮守,宇文泰盡管闖。
這些人要麽是高氏死忠,如高嶽、高敖曹、斛律光等。
要麽是在天下大勢麵前準備做個高氏死忠如侯淵、源子恭等。
在歸路被堵死的情況下,領著主力在河南當流賊,高歡派一支偏師配合玉璧守軍就能奪取關中。
高澄可不會指望宇文泰突然降智,出這種昏招。
寫完兩封信,高澄想了想,又給執掌禁軍的王士良去信一封,若宇文泰真攻洛陽,城不能守的時候,先殺元善見。
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落到宇文泰的手裏。
沒了元善見,大不了再立一個天子。
高澄沒有想過現在就讓元善見以狩獵為名離開洛陽,宇文泰攻個河西玉璧,東魏天子就要狩獵逃亡,丟的是他小高王的臉麵。
三封信全部著人送往洛陽,舅甥兩人也把西線之事都拋到了腦後。
“舅父鎮守信都,荒廢了一身武藝,著實可惜,但冀州處心腹之地,澄父子得之以起家,隻有舅父這樣的至親才能放心托付。”
高澄感慨道:
婁昭騎射號稱冠絕當世,他與厙狄幹是河南河北唯二鎮守腹地的大將。
其餘人基本都被高澄配置到了前線。
婁昭卻笑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我這一生也不奢求再立多少功勳,隻盼著能看見阿惠得國的那一天。”
說著,婁昭又問道:
“兩位姊夫近來身體如何?”
高澄知道他主要問的還是竇泰,隻不過捎帶提了一嘴高歡。
“父王西征墮馬,落下頭疾,但應無大礙,姨父……”
高澄一聲歎息,不再言語。
婁昭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感慨道:
“姊夫性情寬和,施政仁恕,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惜了。”
高澄深有同感,他附和道:
“姨父留守河北,在外人看來無赫赫之功,但其功績,也隻有我們自家人明白,爾朱氏濫賞,以致澄與父王不得不嚴控封賞,但將來,非王爵無以酬姨父留守之功。”
婁昭君明白這個將來指的是高氏得國,他轉換了心情,打趣道:
“到那時,阿惠可莫要忘了我這位舅父。”
高澄笑道:
“舅父且拭目以待。”
舅甥二人又商談了一番冀州政事,婁昭突然問道:
“阿惠懲尉景,盡得冀州人心,若有將來,阿惠該如何待他?”
這一句將來指的卻是高澄繼領高氏。
高澄聞言,稍作思考,鄭重道:
“尉景於父王有養育之恩,如今治理南汾州,痛改前非,再無暴虐傷民之舉,澄自當以姑父視之。”
被高澄整治了一番後,尉景確實老實了。
倒不是他怕了高澄,一手撫養長大的高歡都已經四十二,尉景如今六十多的人了,還有幾年好活。
為的不還是兒子尉粲。
尤其是上次高歡西征失敗,退回河東,尉景為他趕赴晉陽探查消息前,親眼見了小舅子如今的老態,更是明白,他庇護不了尉家多久,往後還是要仰高澄的鼻息生活。
當初尉粲被高季式抽了一百鞭,也被尉景勒令尉粲不許再提。
在他的嚴加管教下,連尉粲也老實了不少,至少不複曾經的囂張氣焰。
婁昭得到這番答複,心中的石頭落了下來:
阿惠終究與他父親一樣,是個重情的人。
婁昭厭惡尉景不假,但一旦高歡去世,高澄就對翻然悔悟的尉景喊打喊殺。
縱使是婁昭這位親娘舅,也難免兔死狐悲,唯恐自己死後,子孫見疏於高澄。
時代就是這樣,不管尉景之前幹了多少惡事,害死多少人,既然放過了他,而他又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高澄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去翻舊賬。
這些親族對高氏赤膽忠心,高澄可以任意欺淩元善見,對待這些親族,卻必須用一部分特權回報他們的忠誠。
前任司州牧隻是虐殺一名奴婢,就被高澄殺了,尉景一場圍獵害死民夫三百,卻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就是特權。
婁昭是個有眼色的,他知道自己好外甥最在意什麽,因此哪怕一眾高家子嗣來了信都。
雖然高淯、高湛年紀太小,留在洛陽,但還有高洋、高演兩個親外甥。
婁昭卻提都沒提過要見上一麵,對於他個人來說,可以有很多親外甥,但對於整個婁家來說,最好隻拿高澄一個人當親外甥。
他們父子倆的猜忌心,婁昭可太清楚了,高澄就連領軍在外,還要交代自己把他女眷送進瑤光寺。
舅甥倆談了許久,直至天色將黑,婁昭命人準備酒食,要留登門拜訪的外甥用飯。
高澄自然遵從。
席間,高澄看著婁昭大碗大碗地痛飲,不由勸阻道:
“澄前日接到消息,晉陽相國府主薄孫搴與並州刺史司馬子如共飲,醉酒而死,舅父還需以此為鑒,酒可飲,卻要適量得當。”
哪怕高季式被高澄留在了身邊,孫搴還是沒有躲過醉死的宿命。
作為自己第一名幕僚,高澄多多少少還是對他有點感情,也曾勸過,但好言難勸該死鬼。
婁昭聞言,也沒了酒興,命人將酒水撤去,說道:
“阿惠且放心,我自當引以為戒。”
晚上十二點前還有,然後就是淩晨第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