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波過去,元善見穩坐皇位,唯一的變化隻是高澄決心不再進那扇宮門。
雖然高澄讓元善見學醫,已經算是明示不會傷及他的性命。
但是架不住元善見也有他的不安全感。
自司馬懿之後,麵對權柄,哪還有人還把誓言當真,高歡與爾朱兆數次盟誓,如今爾朱兆不正埋在窮山之上麽。
更何況高澄連誓言都沒有說一句。
麵臨死亡威脅的天子,能夠做出什麽事情,爾朱榮最有發言權。
年歲漸長的元善見狠心為高皇後送上一碗落子湯,終於讓高澄深刻明白了對方的不安與恐懼。
否則當日也不會領兵進宮,護衛左右。
太昌七年(538年)正月底。
高澄安排了洛陽留守事宜,立即啟程北上,前往晉陽。
探望高歡、婁昭君,甚至看一眼自己兩個兒子高孝璋、高孝瑜都隻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要與高歡共同商議今年關東施政的大體方針,以及晉陽方麵是否有征戰計劃。
晉陽大軍通過一年的休整,早已從西征大敗的陰影中走出。
同時,折損了三萬的並州胡,經過補充,也恢複了二十萬人的規模。
這是高氏的根基,高歡不可能放任它因戰事減員而不顧。
書信交流再頻繁,到底比不得父子倆麵對麵交流,談上一場。
這一次去晉陽,高澄將一眾兄弟都帶在了身邊。
高孝璋、高孝瑜被送往晉陽後,時常憂愁哀歎的爾朱英娥與宋娘,讓高澄更能體會到庶弟生母們對獨子的思念。
高澄自己倒是沒心沒肺,有了女兒後,他還真沒怎麽掛念過倆兒子。
爾朱英娥與宋娘隨行自是應該,高澄也有心讓高歡見見兩個孫女,既然元明月與小爾朱也要跟著,高澄幹脆就讓全府女眷隨行。
晉陽的渤海王府可有渤海王宮之稱,規模可比洛陽大多了,不愁缺了院落。
依舊是高季式領一千親衛護送。
王士良領禁軍留守,政務交由高隆之、孫騰等人,大將軍府主薄張師齊隨行,長史溫子昇處理內務,張亮則被高澄早早派往了南荊州。
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沉屙難返,派去的醫官回報說剩不了多少光景。
隨之而來的還有源子恭的辭章,希望能夠回朝。
高澄沒有應允,但也不可能真讓一個將死之人,依舊為大魏貢獻最後一絲火苗。
他保留源子恭南荊州刺史的同時,也讓人將他送回洛陽與家人團聚。
同時因大將軍府司馬張亮組建鹽兵有功,派他前往安昌城行南荊州州事,也算是為以後鎮守南荊州做鋪墊。
張亮勤奮幹練,忠信可靠,要說缺點,貪財確實不假,但也拎得清輕重。
曆史上,能被原主委以都督二豫、揚、潁等八州軍事之權。
在軍事上,並非一無所知,否則高澄也不會派他募兵。
如今將張亮放往梁魏邊境鍛煉,正是時候。
與荊州刺史侯景、東荊州刺史侯淵、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高敖曹幾人合力,看住陳慶之,守衛梁魏西線不成問題。
需要高澄解決的不隻是南荊州刺史,他也早就選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補。
光州地處青州以東,位於山東半島上,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歲,身子眼睜著垮了下來。
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卻在高澄這兒討不了好。
他名叫高湛,字子澄。
六十三歲的老高湛,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人家來曆比高歡、高澄父子、高隆之等人正經不了許多。
父親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憑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權傾朝野,這樣的權臣沒有自己的根基,元恪一死,即遭宗室清算。
高肇雖自稱渤海高氏,但卻明明白白是高句麗族。
不過渤海高氏本就是個大染缸,各種族屬都有,誰都能跳進來洗個澡。
將來接替高湛的人選,高澄屬意幕府長史溫子昇。
腹地用文,邊地用武是這一時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標準。
溫子昇出使南梁後,先後曆任主薄、長史,也算自己人。
關於遞補人選,若無空降,高澄計劃由張師齊出任長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馬一職,早在張亮去職,高澄就已經去信渤海,征調封隆之之子,封子繪入幕。
封子繪18歲就跟隨父親封隆之迎接高歡東出,往信都建義。
盡管曆事早,資曆深,但升遷速度無論如何也比不得後來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幫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單說刺史就有了相州楊愔、青州趙彥深、兗州崔季舒,候補的還有南荊州張亮、光州溫子昇。
而封子繪去年才由平陽太守,遷渤海太守。
要不怎麽說人人都想往中央擠。
巡視河北的時候,高澄曾與渤海太守封子繪有過一番交談。
十八歲就跟隨其父參與信都建義,膽識自不必說,對於他的才能更是賞識。
封子繪受任晉州平陽太守時,請開晉州北界新路,並主持這一工程,旬月而就,自此征兵運糧,軍士無乏。
曆史上,在邙山之戰、與對南陳的戰爭中都有亮眼表現。
高澄與他一番交談,也有了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這是一個頗具長遠眼光的人才,有膽略,更能撫民。
小高王對這樣的人才,向來都是愛之深切。
而遠在渤海的封子繪實際上已經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書。
一條通天梯擺在自己麵前,封子繪沒有絲毫的猶豫。
原屬晉陽調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與高歡手下謀事的區別。
過去高歡坐擁河東、河北,高澄鎮守河南,雖說高歡有更多的職位安插心腹,但聚攏在他周圍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擬。
於是憑封子繪的資曆與能力,也隻被授予太守一職。
反觀高澄,過去雖隻有河南,但他身邊缺了人手,一但能力與忠誠能夠得到他的信任,立即就能外放。
到了去年,高歡將河北交由高澄,高澄並未對河北地方鎮守有太多變動,隻是讓楊愔補了段榮的缺。
就是因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除去朝官以外,連個河南都填不滿,否則六十三歲的高湛如何能夠久鎮光州。
封子繪就是看準這個時機,通過父親封隆之,請由晉州平陽,調任冀州渤海。
爭不過那群鮮卑元從,那就往高澄身邊開辟新賽道。
中途醒來寫了2000確實困了,先睡了,今天下午六點第一更,晚上九點第二更,十二點第三更,不會再是2000字的章節。
總之,能分心的事確實都結束了。
(本章完)
雖然高澄讓元善見學醫,已經算是明示不會傷及他的性命。
但是架不住元善見也有他的不安全感。
自司馬懿之後,麵對權柄,哪還有人還把誓言當真,高歡與爾朱兆數次盟誓,如今爾朱兆不正埋在窮山之上麽。
更何況高澄連誓言都沒有說一句。
麵臨死亡威脅的天子,能夠做出什麽事情,爾朱榮最有發言權。
年歲漸長的元善見狠心為高皇後送上一碗落子湯,終於讓高澄深刻明白了對方的不安與恐懼。
否則當日也不會領兵進宮,護衛左右。
太昌七年(538年)正月底。
高澄安排了洛陽留守事宜,立即啟程北上,前往晉陽。
探望高歡、婁昭君,甚至看一眼自己兩個兒子高孝璋、高孝瑜都隻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要與高歡共同商議今年關東施政的大體方針,以及晉陽方麵是否有征戰計劃。
晉陽大軍通過一年的休整,早已從西征大敗的陰影中走出。
同時,折損了三萬的並州胡,經過補充,也恢複了二十萬人的規模。
這是高氏的根基,高歡不可能放任它因戰事減員而不顧。
書信交流再頻繁,到底比不得父子倆麵對麵交流,談上一場。
這一次去晉陽,高澄將一眾兄弟都帶在了身邊。
高孝璋、高孝瑜被送往晉陽後,時常憂愁哀歎的爾朱英娥與宋娘,讓高澄更能體會到庶弟生母們對獨子的思念。
高澄自己倒是沒心沒肺,有了女兒後,他還真沒怎麽掛念過倆兒子。
爾朱英娥與宋娘隨行自是應該,高澄也有心讓高歡見見兩個孫女,既然元明月與小爾朱也要跟著,高澄幹脆就讓全府女眷隨行。
晉陽的渤海王府可有渤海王宮之稱,規模可比洛陽大多了,不愁缺了院落。
依舊是高季式領一千親衛護送。
王士良領禁軍留守,政務交由高隆之、孫騰等人,大將軍府主薄張師齊隨行,長史溫子昇處理內務,張亮則被高澄早早派往了南荊州。
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沉屙難返,派去的醫官回報說剩不了多少光景。
隨之而來的還有源子恭的辭章,希望能夠回朝。
高澄沒有應允,但也不可能真讓一個將死之人,依舊為大魏貢獻最後一絲火苗。
他保留源子恭南荊州刺史的同時,也讓人將他送回洛陽與家人團聚。
同時因大將軍府司馬張亮組建鹽兵有功,派他前往安昌城行南荊州州事,也算是為以後鎮守南荊州做鋪墊。
張亮勤奮幹練,忠信可靠,要說缺點,貪財確實不假,但也拎得清輕重。
曆史上,能被原主委以都督二豫、揚、潁等八州軍事之權。
在軍事上,並非一無所知,否則高澄也不會派他募兵。
如今將張亮放往梁魏邊境鍛煉,正是時候。
與荊州刺史侯景、東荊州刺史侯淵、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高敖曹幾人合力,看住陳慶之,守衛梁魏西線不成問題。
需要高澄解決的不隻是南荊州刺史,他也早就選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補。
光州地處青州以東,位於山東半島上,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歲,身子眼睜著垮了下來。
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卻在高澄這兒討不了好。
他名叫高湛,字子澄。
六十三歲的老高湛,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人家來曆比高歡、高澄父子、高隆之等人正經不了許多。
父親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憑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權傾朝野,這樣的權臣沒有自己的根基,元恪一死,即遭宗室清算。
高肇雖自稱渤海高氏,但卻明明白白是高句麗族。
不過渤海高氏本就是個大染缸,各種族屬都有,誰都能跳進來洗個澡。
將來接替高湛的人選,高澄屬意幕府長史溫子昇。
腹地用文,邊地用武是這一時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標準。
溫子昇出使南梁後,先後曆任主薄、長史,也算自己人。
關於遞補人選,若無空降,高澄計劃由張師齊出任長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馬一職,早在張亮去職,高澄就已經去信渤海,征調封隆之之子,封子繪入幕。
封子繪18歲就跟隨父親封隆之迎接高歡東出,往信都建義。
盡管曆事早,資曆深,但升遷速度無論如何也比不得後來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幫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單說刺史就有了相州楊愔、青州趙彥深、兗州崔季舒,候補的還有南荊州張亮、光州溫子昇。
而封子繪去年才由平陽太守,遷渤海太守。
要不怎麽說人人都想往中央擠。
巡視河北的時候,高澄曾與渤海太守封子繪有過一番交談。
十八歲就跟隨其父參與信都建義,膽識自不必說,對於他的才能更是賞識。
封子繪受任晉州平陽太守時,請開晉州北界新路,並主持這一工程,旬月而就,自此征兵運糧,軍士無乏。
曆史上,在邙山之戰、與對南陳的戰爭中都有亮眼表現。
高澄與他一番交談,也有了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這是一個頗具長遠眼光的人才,有膽略,更能撫民。
小高王對這樣的人才,向來都是愛之深切。
而遠在渤海的封子繪實際上已經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書。
一條通天梯擺在自己麵前,封子繪沒有絲毫的猶豫。
原屬晉陽調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與高歡手下謀事的區別。
過去高歡坐擁河東、河北,高澄鎮守河南,雖說高歡有更多的職位安插心腹,但聚攏在他周圍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擬。
於是憑封子繪的資曆與能力,也隻被授予太守一職。
反觀高澄,過去雖隻有河南,但他身邊缺了人手,一但能力與忠誠能夠得到他的信任,立即就能外放。
到了去年,高歡將河北交由高澄,高澄並未對河北地方鎮守有太多變動,隻是讓楊愔補了段榮的缺。
就是因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除去朝官以外,連個河南都填不滿,否則六十三歲的高湛如何能夠久鎮光州。
封子繪就是看準這個時機,通過父親封隆之,請由晉州平陽,調任冀州渤海。
爭不過那群鮮卑元從,那就往高澄身邊開辟新賽道。
中途醒來寫了2000確實困了,先睡了,今天下午六點第一更,晚上九點第二更,十二點第三更,不會再是2000字的章節。
總之,能分心的事確實都結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