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柔然王庭。
早些年阿那瓌曾在洛陽避禍,受到過漢胡融合後的先進文化熏陶。
複辟後,他仿照中原官製,在王庭設置侍中、黃門郎等官職,又設秘書監,代掌文墨。
而擔任秘書監的則是一個名叫淳於覃的漢人。
淳於覃曾是汝陽王元暹的典簽,典簽一職始於南朝。
朝廷為監視鎮守地方的藩王而設,因其權勢特大,故有簽帥之稱。
淳於覃因受命出使柔然,被阿那瓌強留,方才改換門庭。
不過這也是一件幸事,若是留在中原保不準就要受元暹的牽連掉了腦袋。
元暹是被高澄以參與洛陽叛亂為名處死,可他當時約束諸子,禁閉家門,堅決不肯參與元亶、斛斯椿等人的謀逆。
毫無疑問,分明是被冤殺。
高澄跟元暹倒也沒有私人恩怨,而元暹又年紀老邁,更是不具威脅,之所以一手促成這場冤案,並且這麽多年不曾平反,隻不過是要為泰州無辜死難者討一個公道。
元暹擔任泰州刺史時,因當地發生叛亂,故而大肆屠殺,百姓多有殃及,死者十之八九。
這個世道,沒多少人真把尋常百姓當人看待,因元暹一紙屠殺令,死難多少無辜者,可朝廷不以為罪,又轉任涼州刺史,後續在高氏掌權前後,官拜侍中、錄尚書事。
於是高澄便用了自己的法子,在洛陽叛亂後,處死的逆賊名單中添上了元暹的名字。
牢獄中元暹苦苦喊冤,高澄對此回應道:
‘汝陽王今日可知泰州百姓當年之憤慨?’
便不再理會。
此時,負責教授柔然公主漢話的淳於覃無暇緬懷舊主,他神色驚慌的從一間帳篷中逃了出來,抱頭鼠竄。
帳篷的門簾再被掀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拿著弓,氣鼓了張臉,衝著淳於覃逃跑的背影,口中不斷有鮮卑柔然語冒出,大致意思是你再敢來,我便一箭射死你。
能這般對待柔然秘書監的,也隻有柔然可汗阿那瓌將要遠赴東魏和親的女兒,被元善見冊封的蠕蠕公主,鬱久閭氏。
蠕蠕公主自幼熱衷騎射時常在烈日下縱馬,故而皮膚被曬成了小麥色。
模樣遠不及同齡時的元仲華,與李祖娥更沒有可別性,但也能稱一句姣好。
貴族之中,少有貌醜婦人,這年頭沒有基因遺傳的具體學說,但道理還是這麽個道理。
蠕蠕公主見淳於覃跑沒影了,這才拿著弓氣呼呼回帳。
隨侍的婢女有心想要勸她消氣,可被一瞪眼,也趕緊閉了嘴。
她並非憎恨淳於覃,也不是厭惡中原語言,但她生長在草原,親族都在漠北,真要孤零零去中原和親,誰又能舍棄親人與家鄉。
哪怕阿那瓌一直在與蠕蠕公主描述洛陽繁華景象,可在她的眼裏到底是不如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奔馳來得快意。
但命不由己,父汗的決定無從更改,一旦東魏答應和親,無論是否願意,她都將乘上南下的馬車。
而這一消息並沒有讓蠕蠕公主等待太久,叔父禿突佳當時在晉陽與高歡議定了親事後,就立即派人北上傳信。
立時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太昌九年(540年)二月初三,高歡同意與柔然和親的消息傳回了漠北王庭。
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蠕蠕公主內心的憤怒與委屈,就連平素最喜愛的寶弓都被她斷成了兩截。
但正如先前所說,除非怒火能將王庭焚為灰燼,否則無濟於事。
蠕蠕公主唯恐遠嫁中原,她的父親阿那瓌卻已經在派人準備婚嫁事宜。
而此時的河北,也有一個女子將嫁去洛陽,與蠕蠕公主不同的是,此時的她,一張迷惑眾生的妖豔麵容上,滿是歡喜。
自高澄廢棄殷州,其地由相、定二州分領,趙郡李氏便上了相州戶籍。
李魚川塢堡還是十年前高澄、段韶、斛律光三人抵達時的雄偉模樣,隻是已然聽不見家丁佃戶操演時,直衝雲霄的喊殺聲。
維持一支私人武裝,一靠錢、二靠人。
隨著高澄不斷削弱世家大族的財力、人力,昔日門閥們動輒擁眾近萬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當然,作為信都建義的參與家族,李元忠受用於晉陽,又有李昌儀、李祖猗、李祖娥三女嫁進渤海王府。
無心叛亂的趙郡李氏也沒有理由再去維持龐大的宗族武裝力量。
當有人想要冤枉你謀亂的時候,你最好擁有能夠謀亂的實力。
當他打定主意要與你共富貴的時候,你再把握著謀亂的實力不鬆手,同樣會遭禍劫。
奉命迎接李祖娥的不是斛律光、段韶,而是高澄親信都督尉興慶。
初來乍到的他無從知曉李魚川塢堡的前後對比,可也會對其雄偉而心生讚歎。
難怪當年李氏能借此抵擋住葛榮。
最後雖然失陷,那也是葛榮多次受挫,徹底破了防,惱羞成怒下,舉全部兵力才得償所願,奪下這座塢堡。
李祖娥由其母崔幼娘領出門,尉興慶隻望了一眼,便趕緊低下了頭,不敢再看,唯恐自己亂了心誌。
相較於原時空豔名動天下,引得孫騰、封隆之、元修三人爭奪的元明月。
李祖娥顯然更勝一籌,高澄、高洋、高湛兄弟三人盡皆為她傾倒。
然而紅顏薄命,被元修霸占的三位堂姐妹中,隻有元明月被帶去了長安,被宇文泰所殺。
而李祖娥更是被高湛折磨得遍體鱗傷,最終奄奄一息之際赤身裸體被送往尼姑庵為尼。
所幸,小高王的出現改變了她們的命運,未來會有怎樣的成就,無從得知,但隻要高澄在世一日,便絕不許有人欺辱了她們。
李祖娥由尉興慶領親衛護送的途中,洛陽發生了兩件事情。
首先是高洋的妻子劉氏為他誕下一子,高澄本打算去信晉陽,由高歡代為賜名,可高洋卻執意讓兄長取名。
高澄心裏清楚,高洋此舉並非有多敬愛他這個兄長。
而是希望自己往後對他下手時,能念及這個侄兒的名字是自己所取,放侄兒一馬。
高澄沒有推辭,雖然他真的沒想殘害兄弟。
一如曆史,高澄為高洋的嫡長子取名高殷,並派人去晉陽向高歡報信。
而第二件事則關於四歲的九弟高湛。
感謝書友漢口少女的夢的打賞。
(本章完)
早些年阿那瓌曾在洛陽避禍,受到過漢胡融合後的先進文化熏陶。
複辟後,他仿照中原官製,在王庭設置侍中、黃門郎等官職,又設秘書監,代掌文墨。
而擔任秘書監的則是一個名叫淳於覃的漢人。
淳於覃曾是汝陽王元暹的典簽,典簽一職始於南朝。
朝廷為監視鎮守地方的藩王而設,因其權勢特大,故有簽帥之稱。
淳於覃因受命出使柔然,被阿那瓌強留,方才改換門庭。
不過這也是一件幸事,若是留在中原保不準就要受元暹的牽連掉了腦袋。
元暹是被高澄以參與洛陽叛亂為名處死,可他當時約束諸子,禁閉家門,堅決不肯參與元亶、斛斯椿等人的謀逆。
毫無疑問,分明是被冤殺。
高澄跟元暹倒也沒有私人恩怨,而元暹又年紀老邁,更是不具威脅,之所以一手促成這場冤案,並且這麽多年不曾平反,隻不過是要為泰州無辜死難者討一個公道。
元暹擔任泰州刺史時,因當地發生叛亂,故而大肆屠殺,百姓多有殃及,死者十之八九。
這個世道,沒多少人真把尋常百姓當人看待,因元暹一紙屠殺令,死難多少無辜者,可朝廷不以為罪,又轉任涼州刺史,後續在高氏掌權前後,官拜侍中、錄尚書事。
於是高澄便用了自己的法子,在洛陽叛亂後,處死的逆賊名單中添上了元暹的名字。
牢獄中元暹苦苦喊冤,高澄對此回應道:
‘汝陽王今日可知泰州百姓當年之憤慨?’
便不再理會。
此時,負責教授柔然公主漢話的淳於覃無暇緬懷舊主,他神色驚慌的從一間帳篷中逃了出來,抱頭鼠竄。
帳篷的門簾再被掀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拿著弓,氣鼓了張臉,衝著淳於覃逃跑的背影,口中不斷有鮮卑柔然語冒出,大致意思是你再敢來,我便一箭射死你。
能這般對待柔然秘書監的,也隻有柔然可汗阿那瓌將要遠赴東魏和親的女兒,被元善見冊封的蠕蠕公主,鬱久閭氏。
蠕蠕公主自幼熱衷騎射時常在烈日下縱馬,故而皮膚被曬成了小麥色。
模樣遠不及同齡時的元仲華,與李祖娥更沒有可別性,但也能稱一句姣好。
貴族之中,少有貌醜婦人,這年頭沒有基因遺傳的具體學說,但道理還是這麽個道理。
蠕蠕公主見淳於覃跑沒影了,這才拿著弓氣呼呼回帳。
隨侍的婢女有心想要勸她消氣,可被一瞪眼,也趕緊閉了嘴。
她並非憎恨淳於覃,也不是厭惡中原語言,但她生長在草原,親族都在漠北,真要孤零零去中原和親,誰又能舍棄親人與家鄉。
哪怕阿那瓌一直在與蠕蠕公主描述洛陽繁華景象,可在她的眼裏到底是不如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奔馳來得快意。
但命不由己,父汗的決定無從更改,一旦東魏答應和親,無論是否願意,她都將乘上南下的馬車。
而這一消息並沒有讓蠕蠕公主等待太久,叔父禿突佳當時在晉陽與高歡議定了親事後,就立即派人北上傳信。
立時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太昌九年(540年)二月初三,高歡同意與柔然和親的消息傳回了漠北王庭。
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蠕蠕公主內心的憤怒與委屈,就連平素最喜愛的寶弓都被她斷成了兩截。
但正如先前所說,除非怒火能將王庭焚為灰燼,否則無濟於事。
蠕蠕公主唯恐遠嫁中原,她的父親阿那瓌卻已經在派人準備婚嫁事宜。
而此時的河北,也有一個女子將嫁去洛陽,與蠕蠕公主不同的是,此時的她,一張迷惑眾生的妖豔麵容上,滿是歡喜。
自高澄廢棄殷州,其地由相、定二州分領,趙郡李氏便上了相州戶籍。
李魚川塢堡還是十年前高澄、段韶、斛律光三人抵達時的雄偉模樣,隻是已然聽不見家丁佃戶操演時,直衝雲霄的喊殺聲。
維持一支私人武裝,一靠錢、二靠人。
隨著高澄不斷削弱世家大族的財力、人力,昔日門閥們動輒擁眾近萬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當然,作為信都建義的參與家族,李元忠受用於晉陽,又有李昌儀、李祖猗、李祖娥三女嫁進渤海王府。
無心叛亂的趙郡李氏也沒有理由再去維持龐大的宗族武裝力量。
當有人想要冤枉你謀亂的時候,你最好擁有能夠謀亂的實力。
當他打定主意要與你共富貴的時候,你再把握著謀亂的實力不鬆手,同樣會遭禍劫。
奉命迎接李祖娥的不是斛律光、段韶,而是高澄親信都督尉興慶。
初來乍到的他無從知曉李魚川塢堡的前後對比,可也會對其雄偉而心生讚歎。
難怪當年李氏能借此抵擋住葛榮。
最後雖然失陷,那也是葛榮多次受挫,徹底破了防,惱羞成怒下,舉全部兵力才得償所願,奪下這座塢堡。
李祖娥由其母崔幼娘領出門,尉興慶隻望了一眼,便趕緊低下了頭,不敢再看,唯恐自己亂了心誌。
相較於原時空豔名動天下,引得孫騰、封隆之、元修三人爭奪的元明月。
李祖娥顯然更勝一籌,高澄、高洋、高湛兄弟三人盡皆為她傾倒。
然而紅顏薄命,被元修霸占的三位堂姐妹中,隻有元明月被帶去了長安,被宇文泰所殺。
而李祖娥更是被高湛折磨得遍體鱗傷,最終奄奄一息之際赤身裸體被送往尼姑庵為尼。
所幸,小高王的出現改變了她們的命運,未來會有怎樣的成就,無從得知,但隻要高澄在世一日,便絕不許有人欺辱了她們。
李祖娥由尉興慶領親衛護送的途中,洛陽發生了兩件事情。
首先是高洋的妻子劉氏為他誕下一子,高澄本打算去信晉陽,由高歡代為賜名,可高洋卻執意讓兄長取名。
高澄心裏清楚,高洋此舉並非有多敬愛他這個兄長。
而是希望自己往後對他下手時,能念及這個侄兒的名字是自己所取,放侄兒一馬。
高澄沒有推辭,雖然他真的沒想殘害兄弟。
一如曆史,高澄為高洋的嫡長子取名高殷,並派人去晉陽向高歡報信。
而第二件事則關於四歲的九弟高湛。
感謝書友漢口少女的夢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