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隆之自覺是個勞碌命,不管大事小情,高澄總喜歡指派他去操持,兢兢業業忙碌於本職工作的孫騰、司馬子如等人,與高隆之一比,都能被稱作屍位素餐。
當然,這般使喚下,高澄也沒虧待了他,不僅將庶妹下嫁其子,更是讓出了尚書令一職,再使高隆之身兼工部尚書,穩居高氏第一文臣。
當初高澄嫁妹,也曾有過非議,畢竟兩家人名義上同為渤海高氏,不過有當時高歡的應允與高澄堅持,終究是促成了這門親事。
在西征以前,高澄曾命令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監造多座冶鐵爐,提煉鋼鐵,盡可能去除雜質。
回師洛陽以後,高隆之雖分心於主持民眾遷徙,又臨時跑腿為高歡驗收墓地,但也沒有把這項差事落下。
到如今,終有所得,高隆之為高澄獻上五把新近打造的鋼刀,高澄拿出四把交由紇奚舍樂、薛虎兒等庫直試刀,眾人試過之後,紛紛稱讚,其質遠勝於前。
高澄為之大喜,詢問高隆之能否進一步提純雜質,高隆之卻道已經用盡辦法,高澄雖然失望,但也對其以及參與此事的匠人們頒下賞賜,並繼續由高隆之主持投產事宜。
他受夠了如今的兵械損耗率,薛孤延就曾一日用廢十五把鋼刀。
高隆之已經四十七歲的人了,兩鬢斑白的他,在一聲聲叔父中迷失了自我,更忘記了疲憊,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份差事。
送走了高隆之,高澄命人給唯一不曾使用的鋼刀打製華美刀鞘,用玉石點綴,以作裝飾。
當然不是給自己使用,而是作為轉贈侯景的禮物,眾所周知,齊王殿下不慕奢華,他也就在食、色方麵講究點。
王偉受侯景之命北上吊唁高歡,同時也是觀察高澄態度,來到洛陽的當天就受到了高澄的熱情接見,既展示對侯景的重視,也是對王偉本人的拉攏。
在洛陽小住了一段時間,王偉前來向高澄辭行,這期間齊王待人接物讓他感覺如沐春風,等回了襄陽,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如實說出便是,也無需為齊王粉飾。
高澄得知王偉明日就將啟程南下,特地命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呈上來,說道:
“此刀為尚書令主持新鑄,還請代孤轉交侯公,盼他以此殺賊,再建功勳。”
王偉趕緊謝恩,小心接過。
臨別之際,高澄又贈金銀作為王偉南下的盤纏,王偉本要推辭,卻聽高澄交代道:
“君可將贈金一事相告,其必無疑心。”
王偉也不是愚笨之人,當即明白齊王用意,是要讓自己以此向侯景表忠,於是千恩萬謝地接過了財物,三拜而出。
送走了王偉,高澄又命人將尚書右仆射楊愔喚來,昨天二妹回家串門,就曾對高澄抱怨,說他應該將自己丈夫列為扶靈八人之一,楊愔既是信都建義參與者,又是高歡女婿,無論如何都是夠格的。
高澄摸不準究竟是不是楊愔心生不滿,不過他更傾向於是妹妹自己的想法,畢竟兩個妹妹都是自小受寵,沒經曆過什麽事,說好聽點是心思單純,尤其是二妹。
高皇後還能時常撞見大哥指派高隆之欺負天子,二妹下嫁楊愔,自然也沒人敢讓她見識人間險惡。
對待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高澄不喜歡拐彎抹角,他把楊愔喚來,便當麵向起了這件事情。
楊愔聽說妻子跟高澄抱怨,不由啞然失笑。
他是個真正的聰明人,這時候應該做的不是賠罪,而是把這件事當做笑談,賠罪隻會讓兩人關係看起來生分,況且這件事確實與他無關。
楊愔很清楚的知道,高歡去世,高澄需要利用一切手段拉攏高歡舊部,如彭樂、薛孤延等人,扶靈身份能夠作為他們的一張護身符,故而感激涕零。
但他楊愔與高澄是什麽關係,早在信都起義時就歸入了高澄麾下,高澄還為他提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的首級告慰宗族,與高家二姐的婚事也是高澄撮合,憑兩人的情誼,為高歡扶靈,隻不過是增添光彩而已,並無任何實際意義。
畢竟他如今身居尚書右仆射,也是高澄過往幕僚中,地位最高之人。
兩人把這件事情一說開,相顧大笑,高澄讓楊愔好好與二妹解釋自己的難處,他可不想與一個妹妹生分之後,又與另一個妹妹生疏起來,也不由感慨,這嫁出去的妹妹猶如潑出去的水,還真就一心向著丈夫。
楊愔隻是沒有被選為扶靈八人之一,二妹就來為他抱不平,可想而知,高皇後看多了高澄、高隆之欺淩天子,又怎麽能與自己這個大哥親近起來。
自此,心中對高皇後的最後一些芥蒂也隨之煙消雲散,畢竟根據調查得知,挖地道這件事,她是真的不知情。
楊愔走出齊王府,心情大感舒暢,並無一絲對妻子不曉事的埋怨,他在這件事情中看到了妻子對自己的維護,以及高澄對妹妹的愛護。
妻子蠢是蠢了點,但卻沒有什麽壞心思,有高澄護著、自己看著,也不會出什麽事情,不由更為感激高澄為他安排了一門好姻緣。
誰也不願意娶了個媳婦,卻一門心思撲在娘家上,畢竟以楊愔與高澄的交情,也不需要妻子心向娘家,來向齊王邀寵。
楊愔走後,分明是休沐在家,可高澄確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
由於如今國庫空虛,高澄隻得以休養生息為國策,不再大動兵戈,但等將來府庫充盈,自然是要揮師南下,南方水網密布,若要南征,自然少不得水軍。
北魏末年以來,內鬥不休,各方都以步騎相爭,水師逐漸荒廢,到高氏掌政,其根基在於六鎮鮮卑,主要精力也放在西征,對南梁大體處於守勢,以至於高澄有心重建水軍,卻找不到合適的將領。
高氏麾下將領大多出自北疆六鎮,如慕容紹宗,別說統禦水軍,這輩子,高澄是打算連船都不許他上。
當然,也不全都是旱鴨子,劉豐便會泅水,但會遊泳跟懂水戰是兩碼事,高澄左思右想,還真讓他想到一個人來。
宇文泰因漢中無備,輕易襲取,但是魏興、上庸、新城等郡已然有了防備,時間緊迫,宇文泰急著入蜀,也無暇去搭理,故而未能占領梁州全境,剩餘郡縣仍由梁將據險而守。
入蜀之後,宇文泰一方麵分兵駐守楚州,雖然納了降表,蕭衍也接受下來,但還是擔心對方如自己一般不講武德,搞偷襲。
另一方麵則忙碌於經略蜀地,對僚族人或撫、或剿,而梁州其餘州郡,也隻是派遣使者希望能夠說降據險而守的各地將領。
其中處境最尷尬的,就是兼任上庸、新城二郡郡守的扶猛。
扶猛祖上世代為渠帥,其部族號為白獸蠻,初仕南梁,梁州被北魏奪取後,轉仕北魏,隨著北魏內亂,蘭欽奪回漢中,光複梁州,由於有蘭欽代為說情,又因他是當地蠻族首領,故而未被追究,又重新做回了梁將。
如今隨著宇文泰陸續奪取漢中,蜀地、楚州,扶猛所領上庸、新城二郡,南側是侯景所鎮守的荊州,東麵則是張師齊與高季式軍政分領的廣州,北鄰陝州,由司馬消難與斛律光鎮守。
三麵被高氏包圍,隨著西側緊鄰漢中的魏興郡守將被宇文泰派人說降,扶猛真正意義上屬於孤懸於外。
他不是羊鴉仁,曾經做過兩次降將,不介意再降第三次,實際上宇文泰的使者也來過數次,都是希望扶猛能夠尊奉成都號令。
不過扶猛一直沒有表態,即將要做第三次降將的他,不希望再有第四次。
宇文泰不過苟延殘喘,魏興郡守將之所以歸附,不過是隨著高氏主力東返,漢中軍事壓力大減,能夠在與魏興郡邊境集結兵力施壓,最終在使者勸說下,果斷降了大梁魏王元寶炬。
同樣的手段不可能用在扶猛身上,真敢派兵逼降他,他說不定直接就遣人去洛陽,也顧不得討價還價。
當今時局,以高氏最強,能看清形勢的人有很多,不過他們有的是南方漢人,有的是宇文泰麾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向高氏低頭。
而扶猛對於投降高氏真沒有什麽心理抵觸,管他高氏究竟是漢人,還是索虜,他一個白獸蠻人,操心這種事情幹嘛。
隻是主動派人歸附,與對方派人勸說,得到的條件不可等同。
身處高氏三麵包圍,西鄰宇文泰的扶猛待價而沽,就等著洛陽來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先前一直忙碌於高歡喪事與權力交接的高澄,終於起意編練水軍,也想起了扶猛這個能水戰的小奉先。
高澄一麵派人往上庸勸降扶猛,一麵也做兩手準備,在自家軍中搜尋人才,這麽一個小奉先,謹慎的齊王可不敢把水軍全托付給他。
編練水軍並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成,恰好高澄也準備在今後一段時間休兵止戰,有充足的時間打造水軍。
當然,這般使喚下,高澄也沒虧待了他,不僅將庶妹下嫁其子,更是讓出了尚書令一職,再使高隆之身兼工部尚書,穩居高氏第一文臣。
當初高澄嫁妹,也曾有過非議,畢竟兩家人名義上同為渤海高氏,不過有當時高歡的應允與高澄堅持,終究是促成了這門親事。
在西征以前,高澄曾命令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監造多座冶鐵爐,提煉鋼鐵,盡可能去除雜質。
回師洛陽以後,高隆之雖分心於主持民眾遷徙,又臨時跑腿為高歡驗收墓地,但也沒有把這項差事落下。
到如今,終有所得,高隆之為高澄獻上五把新近打造的鋼刀,高澄拿出四把交由紇奚舍樂、薛虎兒等庫直試刀,眾人試過之後,紛紛稱讚,其質遠勝於前。
高澄為之大喜,詢問高隆之能否進一步提純雜質,高隆之卻道已經用盡辦法,高澄雖然失望,但也對其以及參與此事的匠人們頒下賞賜,並繼續由高隆之主持投產事宜。
他受夠了如今的兵械損耗率,薛孤延就曾一日用廢十五把鋼刀。
高隆之已經四十七歲的人了,兩鬢斑白的他,在一聲聲叔父中迷失了自我,更忘記了疲憊,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份差事。
送走了高隆之,高澄命人給唯一不曾使用的鋼刀打製華美刀鞘,用玉石點綴,以作裝飾。
當然不是給自己使用,而是作為轉贈侯景的禮物,眾所周知,齊王殿下不慕奢華,他也就在食、色方麵講究點。
王偉受侯景之命北上吊唁高歡,同時也是觀察高澄態度,來到洛陽的當天就受到了高澄的熱情接見,既展示對侯景的重視,也是對王偉本人的拉攏。
在洛陽小住了一段時間,王偉前來向高澄辭行,這期間齊王待人接物讓他感覺如沐春風,等回了襄陽,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如實說出便是,也無需為齊王粉飾。
高澄得知王偉明日就將啟程南下,特地命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呈上來,說道:
“此刀為尚書令主持新鑄,還請代孤轉交侯公,盼他以此殺賊,再建功勳。”
王偉趕緊謝恩,小心接過。
臨別之際,高澄又贈金銀作為王偉南下的盤纏,王偉本要推辭,卻聽高澄交代道:
“君可將贈金一事相告,其必無疑心。”
王偉也不是愚笨之人,當即明白齊王用意,是要讓自己以此向侯景表忠,於是千恩萬謝地接過了財物,三拜而出。
送走了王偉,高澄又命人將尚書右仆射楊愔喚來,昨天二妹回家串門,就曾對高澄抱怨,說他應該將自己丈夫列為扶靈八人之一,楊愔既是信都建義參與者,又是高歡女婿,無論如何都是夠格的。
高澄摸不準究竟是不是楊愔心生不滿,不過他更傾向於是妹妹自己的想法,畢竟兩個妹妹都是自小受寵,沒經曆過什麽事,說好聽點是心思單純,尤其是二妹。
高皇後還能時常撞見大哥指派高隆之欺負天子,二妹下嫁楊愔,自然也沒人敢讓她見識人間險惡。
對待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高澄不喜歡拐彎抹角,他把楊愔喚來,便當麵向起了這件事情。
楊愔聽說妻子跟高澄抱怨,不由啞然失笑。
他是個真正的聰明人,這時候應該做的不是賠罪,而是把這件事當做笑談,賠罪隻會讓兩人關係看起來生分,況且這件事確實與他無關。
楊愔很清楚的知道,高歡去世,高澄需要利用一切手段拉攏高歡舊部,如彭樂、薛孤延等人,扶靈身份能夠作為他們的一張護身符,故而感激涕零。
但他楊愔與高澄是什麽關係,早在信都起義時就歸入了高澄麾下,高澄還為他提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的首級告慰宗族,與高家二姐的婚事也是高澄撮合,憑兩人的情誼,為高歡扶靈,隻不過是增添光彩而已,並無任何實際意義。
畢竟他如今身居尚書右仆射,也是高澄過往幕僚中,地位最高之人。
兩人把這件事情一說開,相顧大笑,高澄讓楊愔好好與二妹解釋自己的難處,他可不想與一個妹妹生分之後,又與另一個妹妹生疏起來,也不由感慨,這嫁出去的妹妹猶如潑出去的水,還真就一心向著丈夫。
楊愔隻是沒有被選為扶靈八人之一,二妹就來為他抱不平,可想而知,高皇後看多了高澄、高隆之欺淩天子,又怎麽能與自己這個大哥親近起來。
自此,心中對高皇後的最後一些芥蒂也隨之煙消雲散,畢竟根據調查得知,挖地道這件事,她是真的不知情。
楊愔走出齊王府,心情大感舒暢,並無一絲對妻子不曉事的埋怨,他在這件事情中看到了妻子對自己的維護,以及高澄對妹妹的愛護。
妻子蠢是蠢了點,但卻沒有什麽壞心思,有高澄護著、自己看著,也不會出什麽事情,不由更為感激高澄為他安排了一門好姻緣。
誰也不願意娶了個媳婦,卻一門心思撲在娘家上,畢竟以楊愔與高澄的交情,也不需要妻子心向娘家,來向齊王邀寵。
楊愔走後,分明是休沐在家,可高澄確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
由於如今國庫空虛,高澄隻得以休養生息為國策,不再大動兵戈,但等將來府庫充盈,自然是要揮師南下,南方水網密布,若要南征,自然少不得水軍。
北魏末年以來,內鬥不休,各方都以步騎相爭,水師逐漸荒廢,到高氏掌政,其根基在於六鎮鮮卑,主要精力也放在西征,對南梁大體處於守勢,以至於高澄有心重建水軍,卻找不到合適的將領。
高氏麾下將領大多出自北疆六鎮,如慕容紹宗,別說統禦水軍,這輩子,高澄是打算連船都不許他上。
當然,也不全都是旱鴨子,劉豐便會泅水,但會遊泳跟懂水戰是兩碼事,高澄左思右想,還真讓他想到一個人來。
宇文泰因漢中無備,輕易襲取,但是魏興、上庸、新城等郡已然有了防備,時間緊迫,宇文泰急著入蜀,也無暇去搭理,故而未能占領梁州全境,剩餘郡縣仍由梁將據險而守。
入蜀之後,宇文泰一方麵分兵駐守楚州,雖然納了降表,蕭衍也接受下來,但還是擔心對方如自己一般不講武德,搞偷襲。
另一方麵則忙碌於經略蜀地,對僚族人或撫、或剿,而梁州其餘州郡,也隻是派遣使者希望能夠說降據險而守的各地將領。
其中處境最尷尬的,就是兼任上庸、新城二郡郡守的扶猛。
扶猛祖上世代為渠帥,其部族號為白獸蠻,初仕南梁,梁州被北魏奪取後,轉仕北魏,隨著北魏內亂,蘭欽奪回漢中,光複梁州,由於有蘭欽代為說情,又因他是當地蠻族首領,故而未被追究,又重新做回了梁將。
如今隨著宇文泰陸續奪取漢中,蜀地、楚州,扶猛所領上庸、新城二郡,南側是侯景所鎮守的荊州,東麵則是張師齊與高季式軍政分領的廣州,北鄰陝州,由司馬消難與斛律光鎮守。
三麵被高氏包圍,隨著西側緊鄰漢中的魏興郡守將被宇文泰派人說降,扶猛真正意義上屬於孤懸於外。
他不是羊鴉仁,曾經做過兩次降將,不介意再降第三次,實際上宇文泰的使者也來過數次,都是希望扶猛能夠尊奉成都號令。
不過扶猛一直沒有表態,即將要做第三次降將的他,不希望再有第四次。
宇文泰不過苟延殘喘,魏興郡守將之所以歸附,不過是隨著高氏主力東返,漢中軍事壓力大減,能夠在與魏興郡邊境集結兵力施壓,最終在使者勸說下,果斷降了大梁魏王元寶炬。
同樣的手段不可能用在扶猛身上,真敢派兵逼降他,他說不定直接就遣人去洛陽,也顧不得討價還價。
當今時局,以高氏最強,能看清形勢的人有很多,不過他們有的是南方漢人,有的是宇文泰麾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向高氏低頭。
而扶猛對於投降高氏真沒有什麽心理抵觸,管他高氏究竟是漢人,還是索虜,他一個白獸蠻人,操心這種事情幹嘛。
隻是主動派人歸附,與對方派人勸說,得到的條件不可等同。
身處高氏三麵包圍,西鄰宇文泰的扶猛待價而沽,就等著洛陽來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先前一直忙碌於高歡喪事與權力交接的高澄,終於起意編練水軍,也想起了扶猛這個能水戰的小奉先。
高澄一麵派人往上庸勸降扶猛,一麵也做兩手準備,在自家軍中搜尋人才,這麽一個小奉先,謹慎的齊王可不敢把水軍全托付給他。
編練水軍並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成,恰好高澄也準備在今後一段時間休兵止戰,有充足的時間打造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