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際數學期刊來說,總共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四大神刊,另一類便是其它。


    這四大神刊分別是:《數學年鑒》(annalsofmathematics)、《數學新進展》(inventionesmathematicae)、《數學學報》(actamathematica)和《美國數學會雜誌》(journaloftheamericanmathematicalsociety)。


    尋常人但凡能在上麵發文一次,此生便可衣食無憂,隨便一所高校都會為你敞開懷抱。


    而且自四大神刊創立以來,國人能在上麵發表文章的也不過寥寥數十位,見刊時當即就占據國內各大媒體頭條,一時風光無兩。


    但對於身處民國的程諾來說,所謂四大神刊目前隻有兩個能去投稿。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數學新進展》和《美國數學會雜誌》都還沒有創刊,這哥倆一個創刊於1966年,一個是1988年,距離1917年差著半個世紀。


    所以隻剩下《數學年鑒》和《數學學報》可以考慮了。


    仔細想了想,程諾又把瑞典皇家科學院主辦的《數學學報》給排除了。


    雖說此時世界數學中心還在歐洲,有著希爾伯特、康托爾、阿達馬等一係列數學界巨擘,不是此刻他地所能比的,但人家《數學年鑒》可是在美國啊,你歐洲還處於水深火熱的一戰泥潭裏。


    而且《數學年鑒》在哈佛辦了12年,直到程諾來到美國學習的那一年,才搬到普林斯頓,自此算是徹底安家。


    作為哈佛算學出身的學生,程諾相比其他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單單一項把他的文章放在審稿順序前麵,就足以省下不少時間。


    同時他的同學、導師大部分都在美國,有問題搬救兵起來也更為方便。


    再者說,在美國搞出名聲後,日後也能更方便搞小錢錢,可謂一石雙鳥。


    綜上,《數學年鑒》才是最優解。


    想罷,程諾便開始潤色稿子,以確保語法和數據不出問題。


    這也不是什麽搞發明創造的過程,所以很快程諾就將稿子謄寫完畢,準備直接在上午就將稿子寄出去。


    按照慣例,正常人投遞郵件肯定是找最近的郵局,寫上地址貼上郵票就完事了,可問題是這是在民國,那就不簡單了。


    費了一番功夫來到郵政總局,工作人員對著地址看了半天,最後搖搖頭。


    “對不住啊先生,實在幫不了你,寄不了。”


    “有什麽問題,是我地址寫的不對嗎”程諾拿回郵件,仔細讀了讀信封上的地址,也沒發現有什麽問題:“這上麵除了英文,還有中文地址,不影響投遞的。”


    那工作人員一臉苦澀,搖頭道:“問題不在你,在於我們。”


    說完話,朝那邊正在對搬運工耀武揚威的洋人努努嘴:“需要和我們的郵務長約翰遜好好交流一下。”


    原來此時的郵務總局還在洋人手裏,類似於港島被殖民時的警務係統,重要職務都由洋人擔任。


    郵務總局長、郵務長及副郵務長都是洋人掌控,國人根本插不進去手。


    就算是能力突出,當上了郵務長,那國人的薪金也比他們少上一大截。


    除此之外,還要承擔這些外國佬的交際費、廚師、保姆甚至花匠等費用,屬實離譜。


    程諾不想放棄,實在沒想到居然有可能倒在投遞這一環節:“先生,等你們郵務長走了之後,能投遞信件嗎”


    工作人員沉吟了一下,再次搖頭道:“能,但你最好不能。”


    “此話怎講”


    看四下無人,工作人員壓低嗓門悄悄說道:“我看你也是有學問的先生,往海外寄信,要是不怕信件遺失,最好還是去美國客郵處寄的好。”


    說完話立馬裝作不認識程諾的樣子,將其趕走。


    客郵處,是郵政局的下屬機構,負責海外信件嗎


    當然不是,程諾在出去後很快就打聽道,這是正兒八經地地道道的美國政府機構,就開在了東交民巷。


    而且說起它的來曆,程諾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這個客郵還得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算起,正兒八經的清政府的鍋,


    萬國郵聯一個國際性郵政組織,早在1878年就曾向清政府邀請其加入,協調各國間的郵政通信問題。


    但此時的清朝郵政係統被一個叫赫德的英國人掌控,在他的哄騙下清政府竟拒絕了邀請,表示加入時機不成熟,要置身於世外。


    這種想法顯然是過於天真,你不來是吧,那我主動過去。


    各國紛紛在國內建立客郵處,處理國際間通信,清政府無權檢查。


    於是乎鴉片、嗎啡等毒品走私進一步泛濫,很多文物也逐漸流失到海外。


    等到清政府反應過來時,早已為時已晚,想取締時人家明確告訴你,因為你不加入萬國郵聯,所以沒辦法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通信,為了國際合作必須保留。


    無奈,清政府想申請加入。


    當初是你對我不理不睬,現在又想用真愛,把我換回來。


    那必定是不現實的。


    在英國人赫德的壓力下,又一次申請失敗。


    直到清政府倒下民國建立,1914年才正式加入萬國郵聯,接著1918年,加入國際互換保險信函及箱匣協約,最後1920年加入國際郵政匯兌協約,這樣才算正式與國際郵政接軌。


    中間足足折騰了半個世紀,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淚。


    而作為國內郵政屈辱代表的客郵處,直到抗戰結束,才算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此時國際信件往來,還是首選客郵處。


    美國客郵處門外。


    看著手中的回執單,程諾搖搖頭,心裏滿是惆悵。


    信雖然是寄出去了,可怎麽看都覺得別扭。


    這就好比我在家跟朋友打電話,居然要經過陌生人的同意,屬實不可想象。


    終究還是太過稚嫩,想法過於簡單。


    民國之大,大在有著1141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僅次於毛子。


    民國之小,小到每一張郵票、每一根火柴都有外國人的影子,處處拿捏。


    諸如洋車、洋傘、洋瓷盆、洋堿、洋灰等口語化名詞在後世還在使用,影響力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隔了一個世紀還未完全消弭。


    未來發展又該如何是好......


    不,他可是掌握了未來一個世紀的科技發展大致走向。


    一人之力有何懼背後可是有著打不垮的四萬萬同胞,有信心提前將madeinchina搬出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過去當學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蟄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蟄雷並收藏回到過去當學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