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各路記者的發問,蔡遠裴先生回答得遊刃有餘,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拿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不過程諾並沒有繼續聽下麵的采訪,而是盯上了最開始提問的北京新聞編譯社記者——邵鏡清。
作為民國三大記者的他堪稱新聞全才,是國內新聞理論發展的奠基人,也是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在其人生信條“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影響下,敢於針砭時弊,揭露黑暗。
上至北洋大總統,下至平民老百姓,沒有什麽他接觸不到的,也沒有什麽他不敢報道的。
而程諾之所以找到他,就是看中了其影響力,想借助他的手去提前散布一些消息。
所以趁著邵鏡清先生在拍完照,收拾東西準備走時,程諾請人給他送了這一張紙條。
邵鏡清這邊拿到紙條後明顯一愣,沒急著拆開,四下看了看沒發現有什麽異常,便問了問送信的小孩:“小朋友,這是誰讓你給我的啊”
得了好處的小孩搖了搖頭,咧著嘴笑道:“我才不會告訴你,那位哥哥什麽都不讓我說。”
說完這句話,小孩就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邵鏡清這邊若有所思,作為一名消息渠道很廣的記者,看到有人能用這種方法聯係他,想必事情不同一般。
至於危險什麽的,他諷刺的高官權貴多了去了,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
應付了幾個想來結交的人後,邵鏡清找了個無人的角落,打開紙條,上麵赫然寫著一行字,讓他眉頭一皺,隨即將紙條撕碎扔到水盆裏,一同卷入下水道。
“交通銀行曹經理和日本興亞銀行於本月簽訂500萬元借款合同。”
乍一看可能沒覺得有什麽,可實際上就是因為曹賊與日本簽訂的這個合同,出賣了魯省的權益,後麵成為巴黎和會失敗的導火索之一。
失敗歸根到底是國貧民弱,條約也不過是雪上加霜的一筆。
即便取消借款,談判也可能失敗,但程諾仍然做不到袖手旁觀,能做多少就去做多少。
至於記者後麵怎麽處理,那就不是他能操心得了。
雖然校園內的人際關係沒那麽複雜,但是越級打報告仍是職場大忌。
程諾看會場散的差不多了,先找到了自己算學門的學長馮祖勳商談辦理雜誌的事情。
“學長,我準備效仿《新青年》,辦一份咱們算學的的報刊,你覺得如何”
還在坐著收拾紙筆的馮祖勳一聽這話,立馬站了起來,驚喜道:“好啊致遠,真有你的,我怎麽沒想到這個好主意啊,你快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程諾將地上滾落的鋼筆撿起來,歸還給他,說道:“學長,其實這個很簡單的,國外怎麽辦我們就怎麽辦,將他們最新的學術成果全部翻譯過來刊登到我們的報刊上,一月一刊即可。”
“一月一刊不行,太少了。”馮祖勳收下筆放到包裏,思考了一會後又搖頭補充道:“我看一月兩刊合適,不能光翻譯他人的文稿,我們自己也要多多交流發表。”
“當然,這是必須的......”
兩人就這麽在座位上忘情討論,連蔡遠裴他們幾時過來都沒發覺。
有別的教授想出聲提醒他們,結果被蔡遠裴給製止了,饒有興趣的聽著。
聽到談論報刊內容時,蔡遠裴方才出聲道:“對,我讚同漢叔的意見,學術期刊一月兩刊為主,上刊報道國外的科學成果,下刊寫寫咱們的研究嘛。”
在一旁陪同的文科學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剛才你們提了《新青年》,我看也可以按照我們這個樣子,弄個同人編輯製度,既可以審稿也可以自己投稿,也是很適合的。”
程諾跟馮祖勳也注意到了蔡遠裴一行人的來到,趕緊打招呼。
“蔡先生,各位教授你們好。”
眾人紛紛回禮。
蔡遠裴微笑著繼續說道:“漢叔,致遠,我對你們這個雜誌很抱有希望啊,假如你們辦成功了,那咱們北大可以說是一文一理,德先生和賽先生都被請進了校園,未來可就更有希望啊。”
“這也是我和學長辦理這份雜誌的初衷。”程諾看了一眼馮祖勳,笑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眼下匯集著國內最頂端的一批人才,很快雜誌的框架就被大致搞出來了。
眾人在一旁熱火朝天的討論著,程諾卻沉默了。
蔡先生發現了異常,關心道:“致遠,你是有別的想法嗎,不妨說出來大家也好參謀一下。”
程諾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將新的想法說出來。
在這個年代辦理報刊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他們將要辦理的學術性專業期刊,銷量不用看肯定慘淡,不入不敷出就是好事。
所以既然辦了,不妨把格局放大。
“我想,既然要宣傳賽先生,隻關注算學一門怎麽能夠,必須帶上其他學科。”
蔡遠裴眼前一亮:“致遠,你快說說你的見解。”
“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按照洋人的《自然》《科學》那樣辦一份綜合性期刊,將世界前沿科學成果帶到國內,涵蓋所有學科,如何”
在座的人有很多都辦過雜誌或報刊,聽到這個建議後,看程諾的眼神都充滿著熱烈,在這個時代辦一份國人自己的綜合性科學報刊,對後世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程諾這邊還在繼續補充著他的想法,語速也越來越快。
“主刊麵向大眾,在兼顧學術性的同時,也要適合一般文化的讀者去閱讀,將科學相關的新聞、關於科技政策和科學家感興趣的事務的觀點通通登上,將賽先生的精神傳遞給大眾。”
“在旗下重新設立子刊,麵向各個高校的師生,強調專業性和權威性,並設立原創板塊鼓勵人們去探索發現,推動國內科學進步。”
“當然我們也要把視線往下看,關心百姓的生活,另外設立副刊宣傳一些健康衛生知識,兼顧科普性和娛樂性,寓教於樂。”
臨到最後,蔡遠裴忍不住問道:“致遠,你這份雜誌取好名字了嗎”
“取好了。”
“叫什麽”眾人紛紛詢問。
程諾堅定道:“中文名字《國民》,英文名字《people》。”
“紮根於國民,發展於國民,造福於國民!”
不過程諾並沒有繼續聽下麵的采訪,而是盯上了最開始提問的北京新聞編譯社記者——邵鏡清。
作為民國三大記者的他堪稱新聞全才,是國內新聞理論發展的奠基人,也是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在其人生信條“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影響下,敢於針砭時弊,揭露黑暗。
上至北洋大總統,下至平民老百姓,沒有什麽他接觸不到的,也沒有什麽他不敢報道的。
而程諾之所以找到他,就是看中了其影響力,想借助他的手去提前散布一些消息。
所以趁著邵鏡清先生在拍完照,收拾東西準備走時,程諾請人給他送了這一張紙條。
邵鏡清這邊拿到紙條後明顯一愣,沒急著拆開,四下看了看沒發現有什麽異常,便問了問送信的小孩:“小朋友,這是誰讓你給我的啊”
得了好處的小孩搖了搖頭,咧著嘴笑道:“我才不會告訴你,那位哥哥什麽都不讓我說。”
說完這句話,小孩就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邵鏡清這邊若有所思,作為一名消息渠道很廣的記者,看到有人能用這種方法聯係他,想必事情不同一般。
至於危險什麽的,他諷刺的高官權貴多了去了,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
應付了幾個想來結交的人後,邵鏡清找了個無人的角落,打開紙條,上麵赫然寫著一行字,讓他眉頭一皺,隨即將紙條撕碎扔到水盆裏,一同卷入下水道。
“交通銀行曹經理和日本興亞銀行於本月簽訂500萬元借款合同。”
乍一看可能沒覺得有什麽,可實際上就是因為曹賊與日本簽訂的這個合同,出賣了魯省的權益,後麵成為巴黎和會失敗的導火索之一。
失敗歸根到底是國貧民弱,條約也不過是雪上加霜的一筆。
即便取消借款,談判也可能失敗,但程諾仍然做不到袖手旁觀,能做多少就去做多少。
至於記者後麵怎麽處理,那就不是他能操心得了。
雖然校園內的人際關係沒那麽複雜,但是越級打報告仍是職場大忌。
程諾看會場散的差不多了,先找到了自己算學門的學長馮祖勳商談辦理雜誌的事情。
“學長,我準備效仿《新青年》,辦一份咱們算學的的報刊,你覺得如何”
還在坐著收拾紙筆的馮祖勳一聽這話,立馬站了起來,驚喜道:“好啊致遠,真有你的,我怎麽沒想到這個好主意啊,你快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程諾將地上滾落的鋼筆撿起來,歸還給他,說道:“學長,其實這個很簡單的,國外怎麽辦我們就怎麽辦,將他們最新的學術成果全部翻譯過來刊登到我們的報刊上,一月一刊即可。”
“一月一刊不行,太少了。”馮祖勳收下筆放到包裏,思考了一會後又搖頭補充道:“我看一月兩刊合適,不能光翻譯他人的文稿,我們自己也要多多交流發表。”
“當然,這是必須的......”
兩人就這麽在座位上忘情討論,連蔡遠裴他們幾時過來都沒發覺。
有別的教授想出聲提醒他們,結果被蔡遠裴給製止了,饒有興趣的聽著。
聽到談論報刊內容時,蔡遠裴方才出聲道:“對,我讚同漢叔的意見,學術期刊一月兩刊為主,上刊報道國外的科學成果,下刊寫寫咱們的研究嘛。”
在一旁陪同的文科學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剛才你們提了《新青年》,我看也可以按照我們這個樣子,弄個同人編輯製度,既可以審稿也可以自己投稿,也是很適合的。”
程諾跟馮祖勳也注意到了蔡遠裴一行人的來到,趕緊打招呼。
“蔡先生,各位教授你們好。”
眾人紛紛回禮。
蔡遠裴微笑著繼續說道:“漢叔,致遠,我對你們這個雜誌很抱有希望啊,假如你們辦成功了,那咱們北大可以說是一文一理,德先生和賽先生都被請進了校園,未來可就更有希望啊。”
“這也是我和學長辦理這份雜誌的初衷。”程諾看了一眼馮祖勳,笑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眼下匯集著國內最頂端的一批人才,很快雜誌的框架就被大致搞出來了。
眾人在一旁熱火朝天的討論著,程諾卻沉默了。
蔡先生發現了異常,關心道:“致遠,你是有別的想法嗎,不妨說出來大家也好參謀一下。”
程諾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將新的想法說出來。
在這個年代辦理報刊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他們將要辦理的學術性專業期刊,銷量不用看肯定慘淡,不入不敷出就是好事。
所以既然辦了,不妨把格局放大。
“我想,既然要宣傳賽先生,隻關注算學一門怎麽能夠,必須帶上其他學科。”
蔡遠裴眼前一亮:“致遠,你快說說你的見解。”
“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按照洋人的《自然》《科學》那樣辦一份綜合性期刊,將世界前沿科學成果帶到國內,涵蓋所有學科,如何”
在座的人有很多都辦過雜誌或報刊,聽到這個建議後,看程諾的眼神都充滿著熱烈,在這個時代辦一份國人自己的綜合性科學報刊,對後世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程諾這邊還在繼續補充著他的想法,語速也越來越快。
“主刊麵向大眾,在兼顧學術性的同時,也要適合一般文化的讀者去閱讀,將科學相關的新聞、關於科技政策和科學家感興趣的事務的觀點通通登上,將賽先生的精神傳遞給大眾。”
“在旗下重新設立子刊,麵向各個高校的師生,強調專業性和權威性,並設立原創板塊鼓勵人們去探索發現,推動國內科學進步。”
“當然我們也要把視線往下看,關心百姓的生活,另外設立副刊宣傳一些健康衛生知識,兼顧科普性和娛樂性,寓教於樂。”
臨到最後,蔡遠裴忍不住問道:“致遠,你這份雜誌取好名字了嗎”
“取好了。”
“叫什麽”眾人紛紛詢問。
程諾堅定道:“中文名字《國民》,英文名字《people》。”
“紮根於國民,發展於國民,造福於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