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二人領進客廳,待他們坐下後,開始寒暄起來。


    “兩位先生,從滬市到北平這一段路可不好走啊,路上辛苦了。”程諾倒上茶水,熱情道:“寒舍也沒有什麽珍貴的東西可以招待二位,還望多多海涵。”


    “哪裏哪裏,程教授的名頭在當下學界無出其右,上次數學論文的事給國人大大增加了臉麵,讓我們商界和洋人做生意時,嗓門都不禁提高了幾分,要不是生意繁忙,我早就想來拜訪程教授了。”李天富躬身接下茶水,非常客氣。


    張長貴的此時觀點沒有被完全扭轉過來,但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態度,謝過茶水後,也在恭維:


    “不止是學界,程教授在教育界的貢獻也可以說是巨大的,開了數千年的‘女禁’,小女之所以能到大學讀書還是多虧了您,來北平前小女就曾在我麵前多次重複,要一起前來感謝您,我說一定要改日專程感謝,這才作罷。如今我卻有些後悔了,沒想到程教授不僅才識過人,真人更是相貌堂堂,都是同齡人應該結識一番。”


    李天富暗罵:老家夥真不是個東西,剛才在門口你可不是這麽誇的,為了拉攏人家居然還想唱美人計,真雞賊,不過我怎麽沒想到呢,可惜家裏倆帶把兒的,現在生也來不及了,回去看看親戚那有沒有合適的,下次也跟著帶過來。


    透過水蒸氣看著對麵的兩人,程諾心說不愧是做生意的,說起場麵話來一套接一套,要不是自製力強,恐怕當場就得被迷暈。


    不過正事要緊,客套幾句後程諾便直奔主題:“滬市是我們國內最大的麵粉生產中心之一,這幾年發展勢頭很快,按理來說不缺少合作夥伴,周邊教會學校也有不少,二位怎麽會找到程某呢”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後,李天富從隨身攜帶的牛皮包裏拿出一份折好的報紙放到桌上,打開一看正是《國民》雜誌大眾刊選種育種的那一期。


    “單憑這篇文章,我們滬市麵粉工會一致覺得程教授您是當今農學研究第一人,除了您,我們目前找不出更加合適的人選。”


    “至於教會學校......”


    “因為小女求學的事讓我操了不少心,所以對教會學校我應該了解,這個就由我來說吧。”張長貴站了出來,出聲阻止了李天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既然合作之勢無法阻擋,自己也邁出了那一步,索性走到底,生意場上朝三暮四可不是什麽壞習慣。


    當然,張長貴不會承認有女兒年齡與程諾相仿,是看上他這個人的原因。


    “美國教會有一個托事部,管理所有在華的學校,提供辦學資金,直接控製著在華學校的大權。”張長貴猶豫片刻,沉聲道:“與美國農業部的羅克打交道時,有一次他醉酒後無意間透漏教會學校在押寶我們的孩子,潛移默化灌輸美國思想,讓他們將來成才時偏向美國立場。目的性太強,吾等不喜。”


    程諾點點頭:“確實如張先生所言,求人不如求己。”


    “故而,我和張理事就奔著您來了,想在這裏尋求一些妙計。”李天富非常客氣:“幸賴歐陸諸國忙於大戰,我們這些小麵粉廠才有了幾年喘息時間,如今百尺竿頭想更進一步,卻遇到了我們解不開的困境。”


    程諾試探性詢問:“是小麥產量不夠吧,是不是可以擴大原材料的供應範圍。”


    “不止於此。”李天富搖搖頭,解釋道:“其困難之點有二,一在麵粉之質量,二在原料之供給,也就是您剛剛說的那個。”


    張長貴在一旁補充:“南方小麥性質過軟,不能產出上等之麥粉,其粉包亦欠佳,因此所製之麥粉,價值不高,不能與洋麵競爭。”


    “國內需求日增,國外亦求中國麵粉之供給,而小麥供給有限,麵粉亦不能盡量產出。”


    帶著殷切的目光,李天富懇求道:“發展機遇轉瞬即逝,我們不想錯過,在看到先生您的文章後,立馬就趕過來,請您出手幫我們改良本國小麥。”


    滬市麵粉工會的請求與他自己願望的完美符合,程諾自然是沒有拒絕的理由,便不再賣關子。


    “二位先生先稍微等我一下,我去去就回。”


    回到書房,程諾將那份早已準備好的小麥選育種計劃書拿出來,交給對麵的兩人。


    二人接到後非常震驚,沒想到計劃書早早就準備好了,逐字逐句認真細讀。


    程諾在一旁靜靜等候,茶水熱了又涼,涼了又熱,換了四五次之後才算看完。


    李天富激動地手有些顫抖:“程教授大才,沒想到這份計劃書竟如此詳細,以我的眼光來看非常具備可行性,甚至可能走在了洋人前麵。”


    張長貴漲紅著臉說:“看到最後,我甚至覺得金燦燦的麥田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我們滬市的麵粉一車一車的往外麵送,什麽洋麵,以後改了名字,叫國麵!”


    也怪不得他們,實在是程諾小麥選種育種計劃書畫的餅實在是太好了,製作工藝超過時代不說,裏麵的配料也都標的清清楚楚,甚至還配有“高清圖片”,對於隻見過黑白照的二人來說,震撼力太大了。


    程諾則謙虛的笑笑:“我隻在其中起到了一份作用,更多的是我們科學院全體同仁的功勞,如果達成合作我們就按照這個來,二位意下如何”


    “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我決定第一年出資五萬元,讓這份計劃書盡快落實,並保證後續每年都不低於這個數字。”李天富伸出五個手指,臉上帶著狠勁兒。


    張長貴有些猶豫:“可是,這五萬......”


    李天富皺眉,嗓門有點粗:“怎麽,張理事有意見嗎,如果認為這個數字太大,我可以以個人福鑫麵粉廠的名義去投資。”


    “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張長貴立馬解釋:“五萬數字雖然不小,但對於程教授來說還是太少了,我願意再拿出五萬元投資到程教授身上,尤其是剛剛說的那個科學院。”


    出於生意人的機敏,張長貴很敏感的捕捉到了“科學院”三個字,從計劃書中也看到了他背後巨大的潛力。


    “以程教授的潛力,我相信實力遠不止小麥方麵,假以時日,我相信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果。額外的五萬元不要求別的,隻有一個條件。”


    “不妨說說看。”


    “同等條件下,科學院優先與張某合作。”


    李天富再次暗罵,不甘心陪跑的他也跟著競爭,最後以五萬元投資小麥,十萬元投資科學院結束談判。


    育種播種也被劃分成三期工程,第一期引進外國優良種子進行本土化;第二期選育本土種子,優中選優;第三期在前麵的基礎上再進行雜交,培育出更好的小麥種子。


    為此要專門在北平城和金陵城外各購置200畝地,用作試驗田。


    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按照計劃書上的步驟,通過程諾的農業推廣新理念向試驗田周邊地區延伸,從而完成擴大產量的目標。


    至於後續晉省閻老西及全國推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拿到《國民》大眾刊的可不止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過去當學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蟄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蟄雷並收藏回到過去當學閥最新章節